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rogen improves the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and hyporeactivity of mesenteric arteries by alleviating oxidative stress in 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ed rats 被引量:4
1
作者 Bin Zhang Cheng-Gang Zhang +2 位作者 Quan-Bo Zhou Wei Chen Zhi-Yong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0期6863-6868,共6页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strogen(E2) on systemic and splanchnic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METHODS:Fifty castrate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sham operati...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strogen(E2) on systemic and splanchnic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portal hypertensive rats.METHODS:Fifty castrated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sham operation(SO),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PPVL) + placebo(PLAC),PPVL + E2,PPVL + ICI and PPVL + E2 + ICI. Hemodynamic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ultrasonography. Mesenteric arteriole contractility in response to norepinephrin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vessel perfusion system.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mesenteric artery was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detection of the superoxide anion(O2) and hydrogen peroxide(H2O2) concentrations.RESULTS:Treatment with E2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portal pressure(P < 0.01) and portal venous inflow(P < 0.05),and higher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P < 0.05) and splanchnic arteriolar resistance(P < 0.01) in PPVL + E2 rats compared to PPVL+ PLAC rats. In the mesenteric arterioles of PPVL +E2 rats,the dose-response curve was shifted left,and the EC50was decreased(P < 0.01). E2 reduced O2 production and H2O2concentration in the mesenteric artery. However,ICI182,780 revers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E2,therefore,the systemic and splanchnic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were more deteriorated in ICI182,780-treated rats.CONCLUSION:Treatment with estrogen improved the systemic and splanchnic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in PPVL rats,in part due to the allevi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ROGEN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部分胆管结扎致胆汁淤积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学研究
2
作者 屠海烨 包方奇 +5 位作者 张利棕 蒋琛 温思思 赵梓宇 方明笋 陈民利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0-629,共10页
目的 观察不同结扎位点和禁食方法对部分胆管结扎(partial bile duct ligation, pBDL)致胆汁淤积C57BL/6J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成模率高、症状典型、稳定性好的pBDL造模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选择性结扎左肝胆管(L-pBDL法)和左侧与正中胆... 目的 观察不同结扎位点和禁食方法对部分胆管结扎(partial bile duct ligation, pBDL)致胆汁淤积C57BL/6J小鼠模型的影响,研究成模率高、症状典型、稳定性好的pBDL造模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选择性结扎左肝胆管(L-pBDL法)和左侧与正中胆管汇合处(ML-pBDL法)进行造模,观察不同pBDL结扎法对C57BL/6J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同时,通过术前分别禁食12 h和禁食16 h、术后均禁食禁水4 h,观察不同禁食方法对ML-pBDL模型体症和肝损伤的影响。结果 (1)ML-pBDL组黄疸出现率52.94%、术后3周内存活率64.71%,而L-pBDL组黄疸出现率11.76%、术后3周内存活率82.35%;与假手术组比较,L-pBDL组和ML-pBDL组血清肝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且ML-pBDL组ALP活性明显高于L-pBDL组(P<0.05);相对于L-pBDL组,ML-pBDL组术后3周的肝纤维化更严重(P<0.01);(2)禁食16 h组黄疸出现率93.33%、术后3周内存活率73.77%,而禁食12 h组黄疸出现率42.86%、术后3周内存活率71.42%;与假手术组比较,禁食16 h组和禁食12 h组ALP活性、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总胆汁酸水平与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显著升高(P<0.05)。禁食16 h组各观察指标均高于禁食12 h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禁食12 h和禁食16 h组均出现明显的胆管增生与肝纤维化(P<0.01),且禁食16 h组纤维化更严重(P<0.01)。结论 L-pBDL和ML-pBDL结扎法均可建立小鼠胆汁淤积模型,但L-pBDL模型症状仅表现为一过性的损伤特征,而ML-pBDL模型的肝病变典型、症状稳定,且适当延长术前禁食时间可提高ML-pBDL模型的成模率和稳定性,且病理症状更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J小鼠 部分胆管结扎 胆汁淤积模型 肝损伤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臻 刘骏辉 +3 位作者 朱晓楠 刘志春 徐海涛 黄书岚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发生于大中动脉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小鼠模型不仅广泛用于As的机制研究,还运用于临床前药物的转化研究。常用的小鼠模型包括ApoE^(-/-)小鼠、LDLr^(-/-)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发生于大中动脉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导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小鼠模型不仅广泛用于As的机制研究,还运用于临床前药物的转化研究。常用的小鼠模型包括ApoE^(-/-)小鼠、LDLr^(-/-)小鼠等转基因小鼠。此外,一些基于手术或操作的新兴动物模型(如部分颈动脉结扎、AAV8-PCSK9-D377Y注射小鼠)也逐渐应用于As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究。但由于A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一种模型可完全复制人As的形态及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模型 低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E 部分颈动脉结扎
下载PDF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animal models of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
4
作者 Shu-Hao Zhang Yue-Bin Zhang +7 位作者 Duo-Te Cai Tao Pan Ken Chen Yi Jin Wen-Juan Luo Zong-Wei Huang Qing-Jiang Chen Zhi-Gang G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10期1420-1430,共11页
BACKGROUND Various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used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holedochal cysts(CCs),but with little convincing results.Cur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for treatment of C... BACKGROUND Various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used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choledochal cysts(CCs),but with little convincing results.Cur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for treatment of CCs.Consequently,rec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more on clinical issues rather than basic research.Therefore,we need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to further basic research.AIM To establish an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Cs.METHODS Eighty-four specific pathogen-free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surgical group,sham surgical group,or control group.A rat model of CC was established by partial ligation of the bile duct.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confirmed by measurements of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morpho-logy of common bile ducts of the rats as well as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in rat and human tissues.RESULTS Dilation classified as mild(diameter,≥1 mm to<3 mm),moderate(≥3 mm to<10 mm),and severe(≥10 mm)was observed in 17,17,and 2 rats in the surgical group,respectively,while no dil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and sham surgical groups.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tal bilirubin,direct bilirubin,and total bile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the surgical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7 d after surgery,while direct bilirubin,total bilirubin,and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were further increased 14 d after surgery.Most of the biochemical indices gradually decreased to normal ranges 28 d after surgery.The protein expression trend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in rat model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human CC tissues.CONCLUSION The model of partial ligation of the bile duct of juvenile rats could morphologically simulate the cystic or fusiform CC,which may contribute to investigating the pathogenesis of 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edochal cyst Animal model partial ligation Cystic and fusiform dilation Juvenile rats
下载PDF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宝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定兴长庚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 目的:探究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定兴长庚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黏膜柱状缝扎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且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部分切除术 排便障碍型便秘 传统黏膜柱状缝扎术
下载PDF
半结扎脑表面动脉构建大鼠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肖端 吕田明 +2 位作者 陆兵勋 何国林 尹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通过半结扎脑表面动脉的方法,构建一种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周围间隙(VRS)扩张情况。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4 h模型组、48 h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脑表面动脉半结扎术造成局部淋巴回... 目的通过半结扎脑表面动脉的方法,构建一种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周围间隙(VRS)扩张情况。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24 h模型组、48 h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脑表面动脉半结扎术造成局部淋巴回流障碍,术中监测大鼠脑电图变化;假手术组大鼠仅开颅分离脑表面动脉而不行半结扎。假手术组于术后48 h,24 h模型组和48 h模型组分别在术后24和48 h灌注固定并取脑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VRS扩张情况,采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24 h和48 h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的VRS截面积进行定量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电图监测显示术后大鼠未出现脑缺血等脑功能障碍改变。半结扎的脑表面动脉支配区域的皮层及皮层下均可见明显扩张的VRS,皮层下白质较多见。扩张的VRS周围脑组织结构疏松,着色浅淡。24 h模型组和48 h模型组半结扎的脑表面动脉支配区域的VRS面积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脑表面动脉半结扎术能够有效构建大鼠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动物模型,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制备的动物模型较稳定,为研究脑内淋巴循环障碍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局灶性淋巴滞留性脑病 半结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用Wistar大鼠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继见 高根五 +1 位作者 刘长安 姚榛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方法:用各种型号钝头直针作门静脉部分结扎。结果:假手术组,用18号、20号钝头直针组,直到术后第5天仍无门脉高压形成。用14号、16号... 目的:用Wistar大鼠作门静脉部分结扎制作门脉高压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方法:用各种型号钝头直针作门静脉部分结扎。结果:假手术组,用18号、20号钝头直针组,直到术后第5天仍无门脉高压形成。用14号、16号钝头直针组,术后门脉压力均升高,但14号钝头直针组大鼠术后表现明显拒食、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腹水形成并相继死亡。16号钝头直针组,术后0.5小时门脉压力即显著升高,72小时形成稳定的门脉高压。结论:Wistar大鼠门静脉部分结扎致门脉高压动物模型,16号钝头直针外径大小最合适,制模既能成功,又无动物死亡,术后各方面情况均与假手术动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部分结扎 门脉高压症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下载PDF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被引量:8
8
作者 黄飞舟 刘浔阳 +3 位作者 聂晚频 王维 朱晒红 李瑞珍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558-560,共3页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内镜套扎的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内窥镜 EVL PSE 脾栓塞术
下载PDF
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廖爱军 姚育红 +1 位作者 唐德秋 丁正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 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 5例合并食道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术后外周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联合术后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P <0 .0 1)、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P <0 . 0 1)。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套扎 脾栓塞 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左罗 孟德姣 聂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E)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诊断肝...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PSE)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8例患者,比较PSE联合EVL和单纯EVL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复发率、再出血率、血白细胞、血小板、脾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结果:联合治疗在食管静脉曲张根治率、晚期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单纯套扎,但在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和早期再出血率没有差异。联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止血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联合治疗缩小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联合EVL治疗食管静脉中远期疗效较单纯EVL更佳,有更高的根治率、白细胞及血小板,更低的晚期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二级预防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下载PDF
脾动脉结扎后经胃网膜动脉弓行部分性脾栓塞术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合代 梁洪享 +2 位作者 丁罡 张明 黄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4-815,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患者于2006年7月.因肝肿块行剖腹探查术,见腹水、色混浊,腹腔静脉重度曲张,肝脏色红.质偏硬,轻至中度肝硬化.
关键词 部分性脾栓塞术 脾动脉结扎术 脾功能亢进症 肝癌
下载PDF
肝动脉结扎联合门静脉部分阻断对肝再生及肝细胞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乐玉 郭德良 +2 位作者 张玉仙 杨卫华 王志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结扎裸鼠患侧肝动脉并部分阻断患侧门静脉血流对保留侧肝脏再生及患侧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健康4周龄裸鼠,建立裸鼠肝细胞肝癌模型,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sham),患侧肝动脉结扎组30只(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 目的观察结扎裸鼠患侧肝动脉并部分阻断患侧门静脉血流对保留侧肝脏再生及患侧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健康4周龄裸鼠,建立裸鼠肝细胞肝癌模型,12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只(sham),患侧肝动脉结扎组30只(hepatic artery ligation,HAL),患侧部分门静脉阻断组30只(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pPVL),患侧肝动脉结扎联合患侧部分门静脉阻断组30只(HAL+pPVL)。分别做相应处理后,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血清生化指标、保留肝脏再生率、肿瘤大小及肿瘤周围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结果pPVL+HAL组死亡1只,在72小时内,pPVL组死亡1只,在术后24小时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水平在术后24小时及72小时,pPVL组及HAL+pPVL组较Sha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小时,1周,2周以及3周,pPVL组及HAL+pPVL组保留侧肝脏质量与Sham及HA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2周及3周,HAL组及pPVL+HAL组肿瘤体积与pPVL组及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Sham组与pPVL组合并为对照组,HAL组与HAL+pPVL组合并为实验组,MVI阳性率在术后3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术后3周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L+pPVL可促进保留侧肝脏代偿增生的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结扎 门静脉部分阻断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内镜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冈峰 李志建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9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EVL)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发生因素及对策,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1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单纯EVL组(A组)37例,单纯PSE组(B组)35例,EVL联合PSE组(C组)40例。定期随访...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EVL)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发生因素及对策,提高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1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单纯EVL组(A组)37例,单纯PSE组(B组)35例,EVL联合PSE组(C组)40例。定期随访,比较A、C两组静脉曲张闭塞情况、再出血率;B、C二组外周血象变化;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C组食管静脉曲张均已完全闭塞,A组再出血率18.9%,C组未见再出血。B、C两组病例白细胞与血小板术后1周和2周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红蛋白的浓度则无明显变化。与EVL有关的轻微咽痛或胸骨后疼痛A组占81.1%,C组占80.0%。在PSE治疗后的患者中,脾塞后综合征在B组占85.7%,C组占87.5%;腹水在B组占42.9%,C组占65.0%;脾脓肿在B组占17.1%,C组占17.5%。结论EVL术后并发症轻微,病人易于接受;PSE术后并发症病情严重,需要临床治疗,其预后与围手术期处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套扎 部分脾栓塞术 门脉高压症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慧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77-1977,197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后的外周血象、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联合术后患者食管... [目的]探讨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对其术前后的外周血象、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联合术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得到根治,脾功能亢进明显缓解,脾脏缩小,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缩小。[结论]内镜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具有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是治疗的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内镜套扎 脾栓塞
下载PDF
鞘内注射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 shRNA对部分坐骨神经结扎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峰 樊少卿 +3 位作者 程晓燕 李小娜 李长生 马浩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85-1494,共10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PA1)在部分坐骨神经结扎(pSNL)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pSNL组(n=18)。pSNL组小鼠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为p...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TRPA1)在部分坐骨神经结扎(pSNL)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和pSNL组(n=18)。pSNL组小鼠鞘内置管成功后随机分为pSNL组、pSNL+NC shRNA组(于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NC shRNA)和pSNL+TRPA1 shRNA组(于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TRPA1 shRNA)。检测注射前和注射后l、7、12和24 h各组小鼠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阈值(TWL)。最后一次检测后2 h处死小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术侧背根神经节(DRG)中TRPA1蛋白激酶Cε型(Prkce)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细胞上清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分离培养pSNL模型小鼠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过表达或敲低TRPA1,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TRPA1、Prkce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上清中TNF-α和MCP-1水平。采用STRING数据库和免疫共沉淀(Co-IP)法预测并验证TRPA1和Prkce相互作用。检测过表达或敲低TRPA1后空质粒组、Ad-TRPA1、sh-NC组和sh-TRPA1组星形胶质细胞中Prkce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上清中TNF-α和MCP-1水平。将TRPA1 shRNA单独转染或与AdPrkce共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分为sh-TRPA1+empty vector组(转染空载体)、sh-TRPA1+Ad-Prkce组(转染TRPA1过表达载体)和sh-TRPA1+Ad-Prkce组(转染Prkce过表达载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RPA1、Prkce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MCP-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NL组小鼠MWT和TWL降低(P<0.01);与pSNL+NC中shRNA组比较,pSNL+TRPA1 shRNA组小鼠MWT和TWL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第7天pSNL组小鼠DRG中TRP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血清中TNF-α和MCP-1水平升高(P<0.05)。与pSNL+NC shRNA组比较,pSNL+TRPA1 shRNA组小鼠DRG中TRPA1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中TNF-α和MCP-1水平降低(P<0.05)。与空质粒组比较,Ad-TRPA1组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TNF-α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h-NC组比较,sh-TRPA1组细胞中GFA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上清中TNF-α和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sh-TRPA1+empty vector组比较,sh-TRPA1+Ad-Prkce组细胞中TRPA1、Prkce和GFA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TNF-α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TRPA1通过与Prkce相互作用参与pSNL模型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A1 蛋白激酶Cε型 部分坐骨神经结扎 神经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隐神经部分结扎大鼠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红 曾俊伟 阮怀珍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观察隐神经部分结扎(saphenous partial ligation,SPL)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改变。方法麻醉下,制备大鼠SPL模型;测定SPL大鼠机械异常性疼痛和热痛敏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SPL大鼠损伤相应节段(L3、L4)的背根神经节P2X... 目的观察隐神经部分结扎(saphenous partial ligation,SPL)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改变。方法麻醉下,制备大鼠SPL模型;测定SPL大鼠机械异常性疼痛和热痛敏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SPL大鼠损伤相应节段(L3、L4)的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SPL大鼠可产生热痛敏和机械异常性疼痛;SPL术后第7、14d,损伤同侧的L3、L4节段背根节P2X3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结论SPL是一种适合于病理性神经痛机制研究的模型,SPL可导致损伤同侧相应节段的背根节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隐神经部分结扎 P2X3 受体
下载PDF
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影响
17
作者 马伟英 何惠燕 +4 位作者 纪风涛 刘玲 梁建军 广濑宗孝 曹铭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r-kA)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nerve ligation,PSNL)模型,术前10 min单次腹腔给予IPTRK3 10 mg·kg-1... 目的探讨预先给予酪氨酸激酶(tyrosine kinase,Tr-kA)抑制剂IPTRK3对神经源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坐骨神经部分结扎(partial sciaticnerve ligation,PSNL)模型,术前10 min单次腹腔给予IPTRK3 10 mg·kg-1,测定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热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痛觉过敏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免疫印迹法测量左侧L4-5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Fos蛋白在L4-5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PSNL组小鼠出现明显热、机械痛觉过敏(P<0.05),背根节TRPV1蛋白表达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5)。与PSNL组相比,预先给予IPTRK3 10 mg·kg-1明显减轻小鼠热痛觉过敏,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sham组(P<0.05)。结论预先给予IPTRK3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源性疼痛症状,抑制背根神经节TRPV1及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可能部分参与其早期迅速减轻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KA IPTRK3 坐骨神经部分结扎 神经源性疼痛 TRPV1 FOS蛋白
下载PDF
脾动脉结扎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
18
作者 胡昆鹏 徐丽南 +4 位作者 陈文哲 姚志成 邓浩 许瑞云 潘卫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脾动脉结扎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三分之二肝切除组、肝切除加脾动脉结扎组,每组18只。54只大鼠中24只用于测定门静脉压力,30只用于分析细菌移位、血浆内毒... 目的研究脾动脉结扎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三分之二肝切除组、肝切除加脾动脉结扎组,每组18只。54只大鼠中24只用于测定门静脉压力,30只用于分析细菌移位、血浆内毒素。结果三分之二肝切除组门静脉压力(1.31±0.06)kPa显著高于假手术组(0.75±0.04)kPa(P<0.01)和肝切除加脾动脉结扎组(0.98±0.05)kPa(P<0.01)。此外,三分之二肝切除组的细菌移位率高于假手术组(60.0%vs 10.0%,P=0.001),而脾动脉结扎则能显著的减少肝大部分切除术大鼠细菌移位的发生(30.0%vs 10.0%,P=0.011)。三分之二肝切除组血浆内毒素(4.05pg.mL-1)与假手术组(0.00pg.mL-1)、肝切除加脾动脉结扎组(1.75pg.mL-1)相比,大鼠内毒素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动脉结扎能降低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发生,所以脾动脉结扎可以预防肝大部分切除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脾动脉结扎 细菌移位 内毒素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门静脉部分结扎大鼠门脉血中一氧化氮水平与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的关系
19
作者 王继见 高根五 +1 位作者 刘长安 姚榛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 (NO)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 (HCS)形成中的作用以及NO水平升高或降低时对HCS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部分门静脉使之形成稳定的HCS模型后 ,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抑制剂NG 甲基 L 精氨酸(L NMMA)处理前、后检测其门...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 (NO)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 (HCS)形成中的作用以及NO水平升高或降低时对HCS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部分门静脉使之形成稳定的HCS模型后 ,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抑制剂NG 甲基 L 精氨酸(L NMMA)处理前、后检测其门静脉血中NO含量及肝组织NOS活性 ,同时检测左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门静脉部分结扎后大鼠门静脉血中NO含量及肝组织中NOS活性二者呈平行变化 ,与HCS的形成关系密切 ;在注射L NMMA后门静脉血中NO含量及肝组织中NOS活性均明显降低并接近对照组水平 ,HCS明显缓解。结论 NO在HCS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降低或消除NO的作用则能明显缓解或阻断HCS ,使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直至恢复到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部分结扎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高动力循环综合征 HCS
下载PDF
大功率LED红蓝光装置设计及其在动物学中应用
20
作者 杨景发 申文增 +2 位作者 牛培 赵通 李乾 《照明工程学报》 2013年第S1期133-138,共6页
基于红蓝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选取1W大功率红、蓝光LED,测试其光色电特性,解决LED驱动、散热、调光等技术问题,研制出大功率LED红蓝光装置样机,具有光强可调、光谱(R、B、R+B)可选择、工作方式(连续、闪烁、交替)可设定等功... 基于红蓝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选取1W大功率红、蓝光LED,测试其光色电特性,解决LED驱动、散热、调光等技术问题,研制出大功率LED红蓝光装置样机,具有光强可调、光谱(R、B、R+B)可选择、工作方式(连续、闪烁、交替)可设定等功能。利用本装置进行了对大鼠肝损伤模型肝脏再生、家兔血压和对小鼠游泳耐力影响的应用试验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试验结果,本装置在动物疾病模型复制、实验、治疗乃至光疗仪器开发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蓝光 闪烁 驱动电路 肝脏部分结扎再生法 工作方式(连续、闪烁、交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