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in Obese Patients in Supine Position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1
作者 Kenichi Satoh Mami Chikuda +3 位作者 Ayako Ohashi Miho Kumagai Akiyoshi Kuji Shigeharu Joh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5期85-92,共8页
Background: Anesthetists should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upplemental oxygen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 is correct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However, the standard P... Background: Anesthetists should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supplemental oxygen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 is correct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However, the standard PaO2 value in obese patients in the supine position is unknown. We evaluated the PaO2 with respect to the Broca-Katsura obesity index.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1 to December 2013, we evaluated 472 patients aged ≥16 years old that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in the supine position. The anesthetic charts of 472 patients with an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of I or II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investigate the PaO2. Results: In patients aged 16 to 2 was 165.7 ± 25.6 mmHg at a Broca-Katsura index of 2 was 152.1 ± 23.8 mmHg at a Broca-Katsura index of 2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age from 16 to 2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age from 16 to <65 years at a Broca-Katsura index of 20% to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Broca-Katsura Index General ANESTHESIA OBESITY SUPINE Position
下载PDF
Study on Oxygen Supply and Protection of Bone Marrow in Acute Radiation injured Mice
2
作者 孙汉英 刘文励 +5 位作者 肖侃艳 董凌莉 何美冬 胡永熙 沈安华 江琦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4期229-231,243,共4页
After irradiated by & Gy 60Co γ-ray,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mmediately with 0.2 ml 100 % compound blood-activating soup twice a day for 10 days. The in situ ulnar bone marrow partial pressure of ox... After irradiated by & Gy 60Co γ-ray,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mmediately with 0.2 ml 100 % compound blood-activating soup twice a day for 10 days. The in situ ulnar bone marrow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bO2) was determined in vivo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irradiation respectively. The bone marrow sections in the same part were observe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rmal murine ulnar PbO2 was 12.72±1. 05kpa. During irradiation, the level of PbO2 decreased to 10. 78±1. 17 kpa (P<0. 001). And 3 days after irradiation, PbO2 decreased to 9. 75±0. 52 kpa, suggesting that the commonly used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 Chinese drugs coul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bone marrow microvessels in the acute radiation injured mice, expand their areas, increase the oxygen supply of bone marrow microenviroment, thereby leading to PbO2 much higher increase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It is also helpful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hematopoieti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radiation injury bone marrow microenviroment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blood-activating and stasis-eliminating'Chinese drug
下载PDF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预后关联因素分析及预测意义
3
作者 罗聪 高丽娟 +1 位作者 刘晓燕 赖灵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938-1942,共5页
目的: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 目的:探究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及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MAS新生儿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关联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联因素对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MAS新生儿中,有21例院内死亡或放弃治疗(失败组),不良预后19.4%;成功组8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窒息史(OR=1.370)、羊水污染程度高(OR=1.563)均是影响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益生菌(OR=0.700)、高动脉血氧分压(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OR=0.770)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的保护因素(均P<0.05),PaO_(2)/FiO_(2)预测新生儿MA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价值较高。结论:窒息史、羊水污染程度、补充益生菌、PaO_(2)/FiO_(2)均与是新生儿MAS预后结局影响因素,PaO_(2)/FiO_(2)有一定预测价值,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并制定干预措施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动脉血氧分压 吸入氧浓度 关联因素 预后结局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病情转归的影响
4
作者 张丽 郑祥德 田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156例,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分为<1 h组68例、1~2 h组57例、≥2 h组31例。比较3组液体复苏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对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156例,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限分为<1 h组68例、1~2 h组57例、≥2 h组31例。比较3组液体复苏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量指数(SVI)]、血乳酸、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肌酐、液体复苏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剂量、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1 h组、1~2 h组复苏后APACHEⅡ、SOFA评分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APACHEⅡ、SOF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CVP、心指数、SVI高于≥2 h组,SVRI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CVP、心指数、SVRI、SV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血乳酸低于≥2 h组(P<0.05);<1 h组、1~2 h组复苏后血乳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复苏后血pH值、PaO_(2)、PaCO_(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复苏后ELWI、PVPI、血肌酐高于复苏前,并高于1~2 h组、≥2 h组(P<0.05);3组1 h液体复苏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 h组、1~2 h组、≥2 h组3 h液体复苏量呈依次降低趋势(P<0.05)。≥2 h组去甲肾上腺素剂量高于<1 h组、1~2 h组(P<0.05);<1 h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1~2 h组、≥2 h组(P<0.05)。1~2 h组、≥2 h组28 d生存率高于<1 h组(P<0.05,P<0.01)。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初始液体复苏应在1~2 h内完成,能有效改善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情,维持血流动力学水平,加快恢复进程,促进病情良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液体复苏 完成时限 中心静脉压 血乳酸 动脉血氧分压 去甲肾上腺素 生存率
下载PDF
改良动态ROX指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崔芳芳 张传红 +1 位作者 傅元冬 缪冬冬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 分析改良动态ROX指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2例,HFNC成功66例,失败36例,改良ROX指数为PaO_(2)/FIO_(2)与RR×HR的比值×100,动态... 目的 分析改良动态ROX指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高流量鼻导管(HFNC)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2例,HFNC成功66例,失败36例,改良ROX指数为PaO_(2)/FIO_(2)与RR×HR的比值×100,动态指数定义为HFNC前与HFNC 2 h指数的差值,分析不同指数对HFNC失败的预测效能及相关因素。结果 HFNC失败组年龄、APACHE II评分高于HFNC成功组。HFNC 2 h时,HFNC成功组HR、RR和FiO_(2)低于HFNC失败组,SpO_(2)、PaO_(2)、PaCO_(2)、SpO_(2)/FIO_(2)和PaO_(2)/FIO_(2)高于HFNC失败组。HFNC成功组HFNC持续时间、HFNC 2 h ROX,动态ROX,HFNC 2 h改良ROX和改良动态ROX指数均高于HFNC失败组。动态ROX、HFNC 2 h改良ROX和改良动态ROX的AUC(95%CI)分别为0.703(0.590~0.790)、0.726(0.622~0.829)和0.811(0.717~0.902),临界值分别为0.97、6.78和0.12。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动态ROX>0.97、HFNC 2 h改良ROX>6.78和改良动态ROX>0.12是HFNC失败风险降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改良动态ROX指数可早期预测HFNC预后,改良动态ROX>0.12和HFNC 2 h改良ROX>6.78在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HFNC失败风险方面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高流量鼻导管 ROX指数 心率 血氧分压
下载PDF
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血清CHE表达检测及其与动脉血PaO2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刘欣 高婧 杨美菊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35-36,39,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表达检测及其与动脉血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以是否合并呼吸衰竭为依据,将COPD组分为合并组(...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表达检测及其与动脉血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COPD老年患者为COPD组,以是否合并呼吸衰竭为依据,将COPD组分为合并组(合并呼吸衰竭)与未合并组(未合并呼吸衰竭),分别为61例、39例。随访时间截止为患者出院时间,以随访结局是否为死亡为依据,将合并组分为存活组(44例)与死亡组(17例);以病情程度为依据,将合并组分为急性加重组(11例)与稳定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组者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情况、血气分析、病情程度、CHE水平及随访结局,对比对照组、合并组与未合并组、稳定组与急性加重组、死亡组与存活组PaO2、CHE水平,以Pearson法分析合并组患者CHE与PaO2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与未合并组PaO2、CHE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合并组PaO2、CHE水平较未合并组更低(P<0.05);急性加重组PaO2、CHE水平较稳定组更低(P<0.05);死亡组PaO2、CHE水平较存活组更低(P<0.05);Pearson分析显示,合并组血清CHE水平与PaO2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CHE在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与PaO2呈正相关,检测CHE可准确反映患者病情程度,并可用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动脉血氧分压 呼吸衰竭 相关性 胆碱酯酶
下载PDF
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逸倩 张玲 +1 位作者 曹玲 王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118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方案对患者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118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试验组患者接受HFNC,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撤离24 h后痰液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再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湿化满意率(81.36%)较对照组(49.1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和Ⅲ度患者分别为31例(52.54%)、24例(40.68%)和4例(6.78%),与对照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_(2)均上升,PaCO_(2)均下降,且试验组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下降,且试验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再插管率(3.39%)较对照组(18.64%)低,不良反应发生率(8.47%)较对照组(32.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中给予重症肺炎患者HFNC治疗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撤机后24 h的痰液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患者血氧状态和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撤离序贯治疗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症肺炎 痰液湿化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通气在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婷婷 姚娜 柳娟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通气对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2月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取改良俯卧位通气。观察2组康复情况、俯卧位前后...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通气对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2月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俯卧位通气,观察组采取改良俯卧位通气。观察2组康复情况、俯卧位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变异(SV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呼吸功能指标[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ydn)],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变化及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俯卧位1、2、4、8、16 h时2组PaO_(2)、PaCO_(2)、SaO_(2)、氧合指数均较俯卧位前改善,俯卧位24、36 h时2组Pmean、Ppeak、Cydn均较俯卧位前改善,俯卧位24、36 h时血清NF-κB水平均较俯卧位前改善(P<0.05),但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组组间、组内不同时点HR、MAP、SVV、SVI比较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病毒性肺炎清醒患者行改良俯卧位通气可达到与常规俯卧位通气相近的辅助治疗效果,并可提高氧合功能、改善呼吸功能及肺顺应性、减少炎症反应和压力性损伤事件,促进疾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改良俯卧位通气 清醒 压力性损伤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平均动脉压 气道峰压
下载PDF
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期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王力傲 张磊 +2 位作者 王梅英 李争俏 侯云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0-56,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 目的探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50例接受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B组50例接受仰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在早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2组治疗0、12、24 h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及pH值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心率、MAP、呼吸频率、PaCO_(2)均呈下降趋势,PaO_(2)、SpO_(2)、氧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入院0、12、24 h 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24 h内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患者入院到开始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与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有显著相关性(r=0.34,P<0.01)。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俯卧位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俯卧位 无创正压通气 血流动力学 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
下载PDF
低负荷血流限制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对男性运动青年大腿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彭永 胡江平 朱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1,共9页
背景:微循环作为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交换的唯一场所,与人体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抗阻运动是提高微循环功能的有效方式,但也有研究指出血流限制训练也能提高微循环功能,且具有负荷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目的:比较6周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高强... 背景:微循环作为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交换的唯一场所,与人体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抗阻运动是提高微循环功能的有效方式,但也有研究指出血流限制训练也能提高微循环功能,且具有负荷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目的:比较6周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高强度抗阻运动对运动型男性青年大腿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从血管内皮功能角度探讨运动改善微循环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湖北民族大学60名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强度抗阻运动组和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每组20人。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进行6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运动强度为30%1RM)的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高强度抗阻运动组进行6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运动强度为70%1RM强度)的抗阻训练;对照组该时间段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训练。分别在干预开始的前1 d以及6周干预结束后次日的晨起空腹状态下对3组受试者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经皮氧分压、肌氧饱和度、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大腿围、肌力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干预后,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和高强度抗阻运动组的微血管血流灌注量加热值、血细胞移动速度加热值与对照组及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微血管血流灌注量加热值、血细胞移动速度加热值与高强度抗阻运动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皮氧分压和肌氧饱和度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干预后,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和高强度抗阻运动组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对照组及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③运动干预后,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和高强度抗阻运动组大腿围和大腿肌肉力量与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④上述结果证实,6周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可能通过调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血管因子的分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大腿微循环功能,并增加大腿肌肉的收缩力量,且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对微血管血流灌注量、血细胞移动速度的干预效果更佳,因此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较高强度抗阻运动在提高微循环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血流限制 高强度抗阻 微循环功能 肌肉力量 微血管血流灌注量 经皮氧分压 肌氧饱和度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梅英 董俊婵 +5 位作者 阳绪华 侯云生 贾丽君 付丽娜 张磊 王力傲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因呼吸困难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于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60 min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及入院24 h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心功能及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B型脑钠肽(BNP)、血乳酸、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无创正压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24 h内气管插管率),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d)与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的相关性。结果入院24 h,观察组的心率、呼吸频率、MAP以及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_(2)、SpO_(2)、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无创正压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4 h内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创正压通气时间(d)和入院到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时间(min)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r=0.323,P=0.010)。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应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早期 平均动脉压 动脉血氧分压 B型脑钠肽 乳酸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A-a DO2和OI动态监测在重症肺炎并发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12
作者 赵睿 王晓焰 +1 位作者 杨娟 石红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和氧合指数(OI)动态监测在重症肺炎并发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收集98例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目的: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和氧合指数(OI)动态监测在重症肺炎并发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收集98例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总时间、肺功能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动态监测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的A-a DO2和OI并根据变化随时调整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氧合指数 重症肺炎 ARDS
下载PDF
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孙立蓉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31-633,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采用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干预。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峰值流速、用力肺活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氧分压(p O_(2))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 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IDET沟通模式联合多元化护理可以提升重症COPD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肺功能,改善血气水平,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ET沟通模式 多元化护理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质量 肺功能 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用力肺活量
下载PDF
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罗荣 莫桂熙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 血流动力学失稳是危重患者救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质是机体低灌注和氧气代谢异常。如果在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出现多个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对局部血流进行检测和校正非常有必要。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中心静脉压(CVP)等常规检测方法对机体的代谢影响不大,而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能更灵敏地反映机体血流灌注及血流动力学,对临床治疗及预防感染所致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Pcv-aCO_(2)在脓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重度烧伤、颅脑损伤、外科手术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临床意义 应用
下载PDF
The model of pulmonary embolism caused by autologous thrombus in rabbits
15
作者 Yu-Jiao Ding Yang Chen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9期14-16,共3页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odel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rabbits by using autologous thrombosis of rabbit ear vein, to study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by using autologous thrombus and to explo...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odel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rabbits by using autologous thrombosis of rabbit ear vein, to study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by using autologous thrombus and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Methods: Twenty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n=5), 7 h group, 24h group, 1 week 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Group. The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arotid arteries of rabbits at 7 h, 24 h and 1 W after modeling.Results: Normal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93.15 ± 2.26) mmHg, 7 h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81.98 ± 1.94) mmHg, 24 h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84.55 ± 2.18) mmHg, 1 W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92.66 ± 1.92) mmHg. Normal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7 h group, 24 h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 value was less than 0.05 and less than 0.01, indicating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Normal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1 week group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 value greater than 0.05, indicating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was reduced at 7 h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odel and failed to return to normal within 24 h. After 1 week, the embolus began to dissolve, the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system was reestablished, and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gradually Return to normal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LOGOUS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blood gas analysis
下载PDF
胸腺法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玉红 宋凤莲 陈勇 《转化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8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39例和联合组45例。常规组予以头... 目的探讨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8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39例和联合组45例。常规组予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胸腺法新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指标、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免疫功能。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常规组的76.92%(30/39)(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D8+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常规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率、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清CD3+、CD4+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有效降低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和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部感染 胸腺法新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降钙素原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动脉血氧分压 CD8阳性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负压辅助闭合技术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姬正丽 陈增军 张姗姗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9-42,50,共5页
目的:研究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两种负压治疗模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1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VAC组和VSD组,各59例,VAC组予以VAC治疗,VSD组予以VSD治疗。比较... 目的:研究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两种负压治疗模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1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VAC组和VSD组,各59例,VAC组予以VAC治疗,VSD组予以VSD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7 d后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变化、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足背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VAC组创面愈合效果、组织氧分压、足背动脉血流速度、SDH、肉芽组织覆盖率、细菌清除率、创面缩小率均高于VSD组(P<0.05);VAC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VSD组(P<0.05);VAC组换药次数少于VSD组(P<0.05);VAC组LDH浓度低于VSD组(P<0.05)。结论:相较于VSD,VAC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时愈合效果更佳,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组织氧分压,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促进足背动脉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辅助闭合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糖尿病足溃疡 组织氧分压 足背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新生儿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值与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值差值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卓宇 王欢欢 +2 位作者 王瑞 曹云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23,共14页
背景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采血次数,临床非常关注其安全性和监测值的准确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反映TcPCO_(2)/TcPO... 背景无创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技术能对新生儿二氧化碳分压(PCO_(2))/氧分压(PO_(2))进行连续监测,减少采血次数,临床非常关注其安全性和监测值的准确性。目的通过系统评价/Meta分析反映TcPCO_(2)/TcPO_(2)监测值与PaCO_(2)/PaO_(2)检测值的一致性。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以新生儿和TcPCO_(2)/TcPO_(2)监测中英文自由词和主题词构建不同数据库的检索式,去重后的文献由2人背靠背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阅读全文复筛,提取发表年份,出生胎龄,监测时胎龄,出生体重,监测时体重,样本量和监测对数,TcPCO_(2)/TcPO_(2)监测组的探头温度,监测部位、时长和设备,参照组(动脉、静脉、末梢和混合)血气PCO_(2)/PO_(2),两组血气差值、相关系数和不良事件。采用STATA 17软件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TcPCO_(2)/TcPO_(2)监测值与PaCO_(2)/PaO_(2)检测值差值。结果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到875篇文献,经去重、初筛和全文筛选40篇文献进入本文分析,中文14篇,英文26篇。Meta分析显示,探头温度43℃和44℃亚组、42℃亚组、40℃和41℃亚组及38℃和39℃亚组TcPCO_(2)与PaCO_(2)差值分别为2.37(95%CI:2.17~2.67)、2.48(95%CI:1.17~3.79)、4.47(95%CI:3.03~5.92)和5.96(95%CI:5.27~6.64)mmHg,4个亚组Pearson系数为0.78~0.89;与PaCO_(2)偏差43℃和44℃亚组为5%、40℃和41℃亚组为11.8%~14.8%,38℃和39℃亚组为17%。Meta分析显示,探头温度43℃和44℃亚组、42℃亚组、40℃和41℃亚组、38℃和39℃亚组TcPO_(2)与PaO_(2)差值分别为-7.28(95%CI:-12.92~-1.63)、-5.61(95%CI:-6.61~-4.62)、-28.85(95%CI:-35.12~-22.58)和-31.42(95%CI:-35.97~-26.88)mmHg,4个亚组Pearson系数为0.35~0.91。8篇文献描述了轻微的皮肤发红,未发现皮肤烫伤不良事件。结论在没有控制TcPCO_(2)监测部位、时长、时点、设备和新生儿疾病及其状态下,TcPCO_(2)值与PaCO_(2)值强相关,高于PaCO_(2)约7 mmHg;规范操作下可选择使用TcPCO_(2)代替PaCO_(2)。在TcPCO_(2)监测的临床常用探头温度38℃~44℃的范围内,探头设定的温度越高越能准确反映PaCO_(2),较少发生皮肤发红不良事件。TcPO_(2)与PaO_(2)弱相关,不建议选择使用TcPO_(2)反映Pa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经皮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
下载PDF
俯卧位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致重度ARDS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莉 方晓楠 +1 位作者 张玲 李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7-854,共8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治疗后对氧合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移植术后PJP致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5例患者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治疗后对氧合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移植术后PJP致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伴胸闷、气短,全身大汗、乏力,体温波动在38~39℃,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进行性下降,呼吸窘迫症状加重。肺部CT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所有患者暂停免疫抑制药,均予复方磺胺甲噁唑、卡泊芬净、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耶氏肺孢子菌(PJ)治疗、氧疗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4例患者入住ICU时为重度ARDS,行俯卧位治疗;1例患者为中度ARDS,未行俯卧位治疗。与俯卧位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 d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均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均下降(均为P<0.05);与治疗后1 d比较,治疗后4 d患者SpO_(2)、PaO_(2)和氧合指数均升高,A-aDO_(2)下降(均为P<0.05)。箱形图结果显示,俯卧位治疗后氧合指数呈整体上升趋势,A-aDO_(2)呈整体下降趋势。5例患者ICU入住时间为14(8,29)d。所有俯卧位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压疮、脱管、管路移位等并发症。5例患者中,4例患者病情好转,1例患者因后期发生脓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无论是清醒俯卧位还是插管俯卧位均可明显改善肾移植术后PJP致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并改善患者预后。早期尽快确诊及精准规范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肾移植 氧合指数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 动脉血氧分压(PaO_(2)) 复方磺胺甲噁唑 卡泊芬净
下载PDF
运动过程中人体“二氧化碳耐受力”与心肺耐力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东哲 高晓嶙 +3 位作者 时永进 李闯涛 王昊 王文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693-3699,共7页
背景: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根据其概念的逻辑关系,除心肺功能外,外周组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应作为心肺耐力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心肺功能水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或并不能作为氧气利... 背景:最大摄氧量作为评估心肺耐力的“金标准”,根据其概念的逻辑关系,除心肺功能外,外周组织(肌肉)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应作为心肺耐力水平的关键和决定因素。心肺功能水平是人体运动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或并不能作为氧气利用的“关键因素”。目的:通过评估有氧代谢过程中人体CO_(2)耐受力,探究其与心肺耐力的关联。方法:在北京5所高校筛选9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经受试者知情同意,进行心肺运动试验采集CO_(2)耐受及心肺耐力评估指标,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经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人体CO_(2)耐受力指标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2)通过CO_(2)耐受指标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准确解释及预测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校正R^(2)分别为0.847,0.668,P<0.01),模型验证评价提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有氧代谢过程中人体CO_(2)耐受指标与最大摄氧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有氧代谢过程中高CO_(2)耐受力预示着更强的心肺耐力水平,且通过数理模型发现有氧代谢过程中CO_(2)耐受指标可在较大程度上对最大摄氧量的变化提供解释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耐受力 心肺耐力 心肺运动试验 最大摄氧量 动脉血CO_(2)分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