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tenuation of rock blasting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 in rock-soil interface 被引量:12
1
作者 Bhagya Jayasinghe Zhiye Zhao +2 位作者 Anthony Goh Teck Chee Hongyuan Zhou Yilin Gu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770-778,共9页
Blast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for rock breaking.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field test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 wave propagation through mixed geolo... Blast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for rock breaking.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field test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und wave propagation through mixed geological media.The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a site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Singapore composed of residual soil and granitic rock.The field test aims to provide measurement dat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in soil/rock and along their interface.Triaxial accelerometers were used for the free field vibration monitoring.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and empirical formulae for predicting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attenuation along the ground surface and in soil/rock were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Also,the grou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across the soil-rock interface was carefully examined,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PV of ground vibration was decreased by 37.2% when it travels from rock to soil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BLASTING Field tests BLAST wave propagation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PV) rock-soil INTERFACE
下载PDF
Microbial Solubilization of Phosphorus from Nano Rock Phosphate
2
作者 Tapan Adhikari Samaresh Kundu Anangi Subba Ra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4年第6期468-474,共7页
Phosphorus (P) is a major growth-limiting nutrient, and unlike the case of nitrogen (N), there is no large atmospheric source that can be made biologically available. Moreover, P governs crucial role in plant as i... Phosphorus (P) is a major growth-limiting nutrient, and unlike the case of nitrogen (N), there is no large atmospheric source that can be made biologically available. Moreover, P governs crucial role in plant as it stimulates root development and growth, gives plant rapid and vigorous start leading to better tillering and essential for many metabolic processes for seed formation. Soil microbe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 in bio-weathering and biodegradation. The microorganisms produce low molecular mass organic acids, which attack the phosphate structure and transform phosphorus from non-utilizable to the utilizable for the plants form. The test of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isolated strains is carried out by selecting the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a halo/clear zone on a plate ow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acids into the surrounding medium. It is a well-known fact that as the particle size of rock phosphate decreases, the microbe mediated solubilization of rock phosphate increases in soil.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microbial solubilization of nano rock phosphate (〈 100 nm) particles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Pseudomonas striata solubilized 11.45% of the total P after 24 h of incubation from nano rock phosphate particles while 28.95% and 21.19% of the total P was solubilized by Aspergillus niger (black pigmented) and Aspergillus niger (green pigmented), respectively.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Aspergillus niger has the higher ability to dissolve Udaipur rock phosphate than Pseudomonas stri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rock phosphate PHOSPHORUS microbes soil Aspergillus spp. phosphate-solubilizing microorganisms organicacids particle size.
下载PDF
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土-岩界面优势流潜蚀特性研究
3
作者 豆红强 谢森华 +2 位作者 简文彬 王浩 郭朝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 受降雨作用,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差异风化界面极易演化为优势渗流通道而发生渗流潜蚀,进而加速该类边坡的变形失稳,然而当前有关其渗流潜蚀作用特征、细颗粒迁移规律等的研究仍鲜见开展。基于多孔介质非饱和渗流理论,综合考虑细颗粒运移、潜蚀启动响应与非饱和渗流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可准确描述土-岩界面渗流潜蚀过程的数值计算框架。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优势流作用下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渗流潜蚀模型,并以均质土柱的渗流潜蚀过程为参考,系统研究3种典型土-岩界面埋藏状态下的优势流潜蚀特性。结果表明: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的土-岩界面与基质渗透性存在高度差异性,湿润锋形成向下凹陷的渗透漏斗,且随着降雨的持续,湿润锋的凹陷程度愈发明显;细颗粒流失程度与土-岩界面的埋藏状态相关,其中下填土体工况的优势流潜蚀最为显著,其界面处甚至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最不利于该类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降雨条件下球状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准确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潜蚀 有限元 土-岩界面 细颗粒运移 多场耦合
下载PDF
粒度分布对红层土石混合体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
4
作者 张俊云 张乐 +2 位作者 高福洲 蒋金谷 何卓岭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9-1508,共10页
红层土石混合体已广泛应用于川渝地区公路、铁路的路基填筑,研究其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可为该地区路基快速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粒度分布评价方法对土石混合体适用性的不足,提出中间粒径块石相对含量C_(m)指标并拟定4个水平,... 红层土石混合体已广泛应用于川渝地区公路、铁路的路基填筑,研究其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可为该地区路基快速安全施工提供理论支撑。针对现有粒度分布评价方法对土石混合体适用性的不足,提出中间粒径块石相对含量C_(m)指标并拟定4个水平,选择四川盆地红层土石混合体为材料,比选叠环剪和大型直剪试验后,结合筛分试验探讨粒度分布对红层土石混合体强度及颗粒破碎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叠环剪试验中剪切面非人为固定,剪切带影响域明显大于大型直剪试验,相同试验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强度低于大型直剪试验,且法向应力越大,强度差值越大。C_(m)对红层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及颗粒破碎特征影响显著。随C_(m)的增大,黏聚力先减小后增大,内摩擦角先增大后减小,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均在C_(m)=0.543时有最值,此时,颗粒间的摩擦和重定向排列对强度的增强效应明显大于咬合减弱的负面效应,剪应力有二次攀升。叠环剪试验后,大粒径、中间粒径块石含量降低,土体含量增高,小粒径块石含量在C_(m)≤0.343时降低,C_(m)≥0.343时增高;颗粒相对破碎率随法向应力和C_(m)的增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C_(m)=0.343时颗粒相对破碎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土石混合体 粒度分布 叠环剪试验 强度 颗粒破碎
下载PDF
考虑间断级配影响的土石混合体水力侵蚀分异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诗琪 杨忠平 +2 位作者 刘浩宇 高宇豪 刘新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4,共10页
近年来,堆积体滑坡频发,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典型的滑坡类型。研究表明,超过50%的库区堆积体滑坡诱因为水力侵蚀,因此降雨、岸坡侵蚀、波浪掏蚀成为库区滑坡灾害防治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土石混合体自身的间断级配会对其水力特性造成明显... 近年来,堆积体滑坡频发,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典型的滑坡类型。研究表明,超过50%的库区堆积体滑坡诱因为水力侵蚀,因此降雨、岸坡侵蚀、波浪掏蚀成为库区滑坡灾害防治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土石混合体自身的间断级配会对其水力特性造成明显影响,进而导致水力侵蚀作用下堆积体内部的颗粒运移规律具有独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土石混合体渗透侵蚀试验装置,模拟土石混合体内部细观侵蚀过程,阐明其侵蚀分异机理,揭示间断级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侵蚀过程主要分为快速侵蚀、侵蚀减缓、稳定渗流3个阶段,超过60%的侵蚀在快速侵蚀阶段完成;与良好级配试样相比,间断级配试样的侵蚀量更大,初始侵蚀更剧烈,快速侵蚀阶段更短暂;间断级配对土石混合体水力侵蚀分异的影响同样明显,细颗粒缺失结构的细颗粒尺寸单一,不易堵塞渗流通道,渗透系数高于良好级配试样,且最大渗透系数与最终渗透系数差异较小;中颗粒缺失结构因大量细颗粒下沉堵塞渗流通道导致渗透系数明显低于良好级配试样;粗颗粒缺失结构内部块石承载骨架结构差,孔隙大,易引发大块石局部破坏,渗透系数高于良好级配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渗透侵蚀 结构分异 颗粒运移 间断级配
下载PDF
冻结温度对不同粒径冻土石混合体劈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程虎 李重情 穆朝民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为研究冻结温度与尺寸效应耦合作用下的冻土石混合体巴西劈裂特性,分别对经过-10、-15、-20、-25、-30、-35、-40℃冻结处理后的5~10、10~15、15~20、5~20 mm粒径冻土石混合体试件进行巴西劈裂实验;研究冻结温度和不同粒径块石对试件劈... 为研究冻结温度与尺寸效应耦合作用下的冻土石混合体巴西劈裂特性,分别对经过-10、-15、-20、-25、-30、-35、-40℃冻结处理后的5~10、10~15、15~20、5~20 mm粒径冻土石混合体试件进行巴西劈裂实验;研究冻结温度和不同粒径块石对试件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ine correlation,DIC)再现了冻土石混合体在巴西劈裂实验过程中的应变场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劈裂拉应力作用下,试件从中心开裂并产生初始裂纹,沿着土石界面向两加载端贯穿试件,试件破裂面裂纹呈弯曲折线型,且块石粒径越大,裂纹越曲折;冻土石混合体在破坏时会经历线弹性变形阶段,并随着拉应力的增大和冻结温度的降低会经历塑性-脆性破坏阶段;试件劈裂抗拉强度具有强温度敏感性,会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近似线性增加;块石尺寸效应会导致试件强度的差异性,试件劈裂抗拉强度大小依次为5~10、5~20、10~15、15~20 mm粒径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石混合体 粒径 劈裂抗拉强度 破坏形态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力学特性和颗粒破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代兴先 宋杨 +2 位作者 张志彬 齐子怡 刘棋瑞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文中针对土石混合料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通过对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强度参数以及颗粒破碎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土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质与破碎特点。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含石量和相对破碎率呈正相关;围压增大,相对破... 文中针对土石混合料开展了一系列的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通过对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强度参数以及颗粒破碎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土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质与破碎特点。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含石量和相对破碎率呈正相关;围压增大,相对破碎率的破碎趋势会逐渐减缓,二者的关系符合Allometricl函数模型。此外,含石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土石混合料的强度;内摩擦角随含石量的“低-中-高”具有着“慢-快-慢”的增长规律,Boltzmann函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这一规律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土石混合料的黏聚力在含石量较低时较大,含石量较高时黏聚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随含石量的增加缓慢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三轴试验 含石量 围压 颗粒破碎 静力特性
下载PDF
土石混合物击实特性的颗粒尺寸效应研究
8
作者 康凤 袁帅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土石混合物击实特性存在颗粒尺寸效应,因此针对黄土、块石混合物开展了固定含石率、不同最大粒径和含水率条件下室内击实试验,获得了不同粒径土石混合物试样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分析了颗粒尺寸效应对土石混合物击实效果的影响。... 土石混合物击实特性存在颗粒尺寸效应,因此针对黄土、块石混合物开展了固定含石率、不同最大粒径和含水率条件下室内击实试验,获得了不同粒径土石混合物试样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并分析了颗粒尺寸效应对土石混合物击实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试样从最开始脱模时产生塌落逐渐转变为完整状态,干密度逐渐增大。含水率超过最佳含水率后,水分子起到了润滑作用,将周边土体挤出,使整体体积不再减小,并呈软塑流动状,试样从完整脱模状态转变为脱模时产生较大变形。随着石料的加入,混合物最大干密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如在含石率为70%的条件下,最大粒径20、30、40 mm试样最大干密度的增长率分别为24.9%、28.1%、29.7%,且最大粒径越大,干密度提升效果越明显;最佳含水率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加而降低,在最大粒径20~40 mm的情况下,对应的最佳含水率为5.2%~5.9%,且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最佳含水率的变化量分别为0.2%、0.5%。因此可以看出,在70%含石率下,最大粒径20~40 mm范围内,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土石混合物最佳含水率的降低速率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物 颗粒尺寸效应 击实试验 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率
下载PDF
不同配比土石混合体压实特性及颗粒破碎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丽娜 乔丹阳 +2 位作者 王起才 段运 郭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1,共10页
为探讨土石混合体填料的压实特性及击实后混合体内部的颗粒破碎程度,在室内进行了不同含石量(P5)的击实试验及颗粒破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5含量不变时,改变细粒料组成成分及比例对最优含水率的影响较最大干密度更明显;不同级配下土... 为探讨土石混合体填料的压实特性及击实后混合体内部的颗粒破碎程度,在室内进行了不同含石量(P5)的击实试验及颗粒破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5含量不变时,改变细粒料组成成分及比例对最优含水率的影响较最大干密度更明显;不同级配下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初始含石量是影响颗粒破碎的关键因素;击实前后颗粒级配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可以表征粒径变化程度,粒径发生变化的主要区间为2.5~20mm,且粒径变化大小程度随着粒径减小呈递减小趋势;击实后分形维数与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有良好的拟合关系,最优含水率对击实后分形维数的影响较最大干密度更为显著;根据分形理论,击实后的分形维数较击实前均增大,且击实前后分形维数的差值与破碎指标都能够在某方面表征混合体的颗粒破碎程度;混合体的相对分形维数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大,即相对分形维数越大,颗粒破碎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土石混合体 击实试验 细颗粒料 分形维数 颗粒破碎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多级配土石混合填料的结构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雪松 王悦月 +2 位作者 吴谦 代泽宇 李翔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5,共11页
渗流是引起土石混合填料中细颗粒流失,致使土体结构变化引起路基变形及失稳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研发的颗粒流失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土石混合填料进行渗流试验,监测渗流作用下填料的透水质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分析土... 渗流是引起土石混合填料中细颗粒流失,致使土体结构变化引起路基变形及失稳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研发的颗粒流失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土石混合填料进行渗流试验,监测渗流作用下填料的透水质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分析土体结构演变过程;采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D)对细颗粒流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填料孔隙和粒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水质量和细颗粒流失率可以反映土石混合填料结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填料骨架结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越低,可及时有效地排出水分,渗流对结构的破坏越小。渗流条件下土石混合填料的结构演化过程可分为细颗粒快速流失、骨架重塑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其中骨架重塑阶段是引起其结构演化的关键阶段。细颗粒快速流失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增长速率较快,细颗粒大量流失,沉降量很小;骨架重塑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变化速率减缓,细颗粒流失量减少,但骨架结构重组导致颗粒产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沉降量增长较快;相对稳定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变化缓慢,沉降量基本保持不变。颗粒流失数值模拟的过程表明细颗粒组分的迁移引起填料孔隙率产生变化,致使土体结构发生改变。上述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几种填料中,n=0.55级配下土石混合填料的骨架结构最稳定,对水分的敏感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结构演化 颗粒流失试验 土石混合填料 级配 渗流作用 PFC^(3D)
下载PDF
多露石石漠化区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的冲蚀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臧俊 彭旭东 +2 位作者 戴全厚 刘婷婷 许胜兵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6,共8页
岩面流在基岩出露的喀斯特石漠化区普遍存在,其容易受岩面形状影响以汇聚或分散的方式对岩—土界面处土壤进行冲刷侵蚀,这是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侵蚀/漏失发生的重要物理过程。为分析不同岩面形状下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颗粒分布的影响... 岩面流在基岩出露的喀斯特石漠化区普遍存在,其容易受岩面形状影响以汇聚或分散的方式对岩—土界面处土壤进行冲刷侵蚀,这是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侵蚀/漏失发生的重要物理过程。为分析不同岩面形状下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颗粒分布的影响,揭示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的冲蚀效应,选择具有典型石漠化特征的休耕地(1年岩面流冲刷作用),在其中选取3种典型岩面形状(平直型、外凸型和内凹型岩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法,分析距岩—土界面不同水平距离(0~2,2~4,4~6,6~8,8~10,20 cm)及不同土层(0—10,10—20 cm)处土壤的颗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岩面形状下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处土壤的冲蚀影响依次为内凹型>平直型>外凸型;内凹型岩—土界面处土壤中黏粒含量最低,外凸型岩—土界面处土壤中黏粒含量最高;(2)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冲蚀作用主要集中在距岩—土界面水平距离0~2 cm范围内,在其范围内内凹型岩—土界面土壤的砂粒含量均显著高于外凸型和平直型,而在距岩—土界面其他水平距离处土壤颗粒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3)在岩面流影响下岩—土界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均值排序依次为外凸型>平直型>内凹型,与土壤中黏粒含量呈正比,砂粒含量呈反比。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基岩出露石漠化区土壤侵蚀/地下漏失发生过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石 岩面流 岩—土界面 土壤颗粒组成 石漠化区
下载PDF
排土场土石混合体分形特征与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俊 侯克鹏 +2 位作者 熊治茗 曹远昭 刘志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露天矿山剥离堆积的土石混合体颗粒尺度不一,且力学性质异常复杂。以西藏甲玛铜矿南坑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勘测的方法测定堆积体的粒度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开展室内重塑土样的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以分析土体屈服强度特性与剪胀性... 露天矿山剥离堆积的土石混合体颗粒尺度不一,且力学性质异常复杂。以西藏甲玛铜矿南坑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勘测的方法测定堆积体的粒度组成及其分布特征,开展室内重塑土样的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以分析土体屈服强度特性与剪胀性,以及抗剪强度参数的取值。研究结果表明,自排土台阶坡顶至坡底,土石混合体的土粒减少且块石增多,颗粒的平均粒径呈指数关系增大;土体的粒度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形结构特征,随块石含量的增大,其粒度分形维数减小。块石含量不同的土样在偏差应力作用下均表征出压密、屈服、塑性流动破坏的剪切特性,且围压条件与块石含量是影响土体剪切变形的两个关键因素,低围压时增加块石含量,土体更易产生剪胀。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能客观反映土体屈服的现象及过程,随块石含量的增加,土体的黏聚力呈线性减小且内摩擦角呈指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土石混合体 粒度分布 分形特征 剪切特性 甲玛铜矿
下载PDF
基于火星车牵引性能的石块粒径划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江山 黄镕敏 黄铁球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9-687,共9页
针对简化火星车刚轮与球形石块在混合地形上接触的动力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火星车牵引性能的石块粒径划分模型。石块-软土混合地形上,石块受载沉陷,其运动状态会影响火星车刚轮的牵引性能。依据石块对刚轮牵引性能的影响效果不同... 针对简化火星车刚轮与球形石块在混合地形上接触的动力学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火星车牵引性能的石块粒径划分模型。石块-软土混合地形上,石块受载沉陷,其运动状态会影响火星车刚轮的牵引性能。依据石块对刚轮牵引性能的影响效果不同,将石块划分为3种类型。根据Bekker承压模型计算刚轮静沉陷,提出刚轮滑动沉陷计算公式和石块沉陷计算公式,根据石块和刚轮沉陷量确定石块类型。最后将滑转率为0.2,0.5,0.7时的3种石块分别代入单轮仿真平台和土槽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混合地形上,3种滑转率下的固定石块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误差小于5.4%,可移动石块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中的挂钩牵引力误差超过126%,散布小石块仿真和实验结果误差小于2%,验证了石块粒径划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块-软土混合地形 石块粒径 牵引性能 刚轮 火星车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土石混合体剪切与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志洋 曹志翔 黄开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8-244,共7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颗粒大小不一,物质成分复杂,结构分布不规则的非连续介质,其力学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离散元模拟程序PFC2D建立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离散元模型,对不同含石量、不同块石—土颗粒粒径比、不同黏结强度的混合体进行直...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颗粒大小不一,物质成分复杂,结构分布不规则的非连续介质,其力学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离散元模拟程序PFC2D建立土石混合体直剪试验离散元模型,对不同含石量、不同块石—土颗粒粒径比、不同黏结强度的混合体进行直剪试验模拟,研究其对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以及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试验与室内直剪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离散元剪切模型的可靠性;随着含石量的增高,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与其对应的剪切位移增加,剪胀与应变硬化现象更明显;10倍平均粒径比的土石混合体具有最高的抗剪强度;土石混合体的抗剪强度随着黏结力的增加而增加,而残余强度受黏结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离散元分析 平均粒径比 黏结力 抗剪强度
下载PDF
Two categories of fractal models of rock and soil expressing volume and size-distribution of pores and grains 被引量:21
15
作者 TAO GaoLiang ZHANG JiR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23期4458-4467,共10页
Based on the Sierpinski carpet and Menger sponge models, two categories of fractal models of rock and soil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volume fractal model of pores, the volume fractal model of grains, pore-size or part... Based on the Sierpinski carpet and Menger sponge models, two categories of fractal models of rock and soil which are composed of the volume fractal model of pores, the volume fractal model of grains, pore-size or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fractal models are established and their relations are clarif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previous models can be unified by the two categories of fractal models, so the unified fractal models are forme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sented by Katz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category of fractal models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he fractal behavior of sandstone.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of soft clay and it will be testified that the fractal behavior of soft clay suits the second category of fract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模型 孔隙分布 SIERPINSKI地毯 土壤 岩石 模表示 扫描电子显微镜 谷物
原文传递
基于不规则颗粒离散元的土石混合体大三轴数值模拟 被引量:52
16
作者 金磊 曾亚武 +1 位作者 李欢 李晶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在基于CT扫描的不规则颗粒三维离散元精细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规则块石三维离散元模型随机生成技术,并建立了符合宏观统计规律的土石混合体三维离散元模型。进行了含石量为0,10%,30%,50%,70%,90%的土石混合体大三轴试验数值... 在基于CT扫描的不规则颗粒三维离散元精细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规则块石三维离散元模型随机生成技术,并建立了符合宏观统计规律的土石混合体三维离散元模型。进行了含石量为0,10%,30%,50%,70%,90%的土石混合体大三轴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对各种含石量下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试样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弹性模量和破坏应变逐渐增大,剪缩性减小,剪胀性增强;加载初期,微裂纹主要在块石颗粒与土颗粒之间形成,发展速度很快,而后则主要在土颗粒间形成和扩展,含石量越大,块石周围微裂纹比例越高,局部剪切带越不规则,分布也越分散;高含石量(70%,90%)的土石混合体在加载初期即有比较明显的相互摩擦,随后块石相互接触、咬合与相对摩擦、滑移交替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颗粒 土石混合体 三维离散元 含石量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直剪试验的土石混合体颗粒破碎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刘新荣 涂义亮 +3 位作者 王鹏 钟祖良 唐文斌 杜立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5-1434,共10页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 土石混合体剪切时存在细观上的颗粒破碎现象,并对其宏观力学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以4种含水率的土石混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和筛分试验,分析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特征,并建立细观颗粒破碎与宏观力学性质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宏观力学性质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剪切后的颗粒破碎较明显,可分为完全剪断型、表面破裂型和表面研磨型3类;颗粒破碎细观上表现为粗粒组含量降低、细粒组含量增加、中等粒组含量波动变化,统计上表现为级配曲线上移,宏观上表现为低含水率出现应变软化破坏、高含水率出现应变硬化破坏、中等含水率出现塑性应变破坏、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跳跃"和强度非线性特征,本质上是颗粒间接触力作用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果;颗粒相对破碎率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或法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呈幂函数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直剪试验 筛分试验 含水率 颗粒破碎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三维细观结构随机重构及其力学特性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强 汪小刚 +2 位作者 赵宇飞 刘立鹏 林兴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9,共10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土石混合多相介质,其力学性质极为复杂,与内部土石细观结构密切相关。从细观结构层次出发,运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不规则块石的土石混合体三维细观结构重构方法,并基于FORTRA...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非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土石混合多相介质,其力学性质极为复杂,与内部土石细观结构密切相关。从细观结构层次出发,运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不规则块石的土石混合体三维细观结构重构方法,并基于FORTRAN语言开发了相应的三维细观结构随机模拟系统(RMS3D),在此基础上,考虑块石的不规则形状,建立了土石混合体的离散元模型,并采用颗粒流程序对其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下三维直剪试验模拟,探究了块石空间分布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的力学性质受内部块石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在相同级配和含石量下,不同块石空间分布的土石混合体试样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和法向位移–剪切位移曲线均不相同,尤其是在峰后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且后者开始出现差异时相对于前者滞后;另外,受剪切面上块石阻碍的影响,由于试样内部块石空间石分布的不同,导致不同试样剪切破坏后所形成的剪切带的形态和厚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力学特性 细观结构 随机重构 颗粒流 块石空间分布.
下载PDF
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艳芬 王全九 +2 位作者 曾辰 李剑 李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90,132,共5页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研究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利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介质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速度均小于细土,碎石含量... 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为研究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对土石混合介质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利用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介质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推进速度均小于细土,碎石含量对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的影响存在一个转折点,该转折点因粒级不同而不同;碎石含量对含水量剖面的影响表现为含水量随含石量增加而下降;碎石粒径只对混合介质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影响,对水分入渗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介质 碎石含量 碎石粒径 水分入渗特性
下载PDF
考虑孔隙率和不均匀系数的土石混合体颗粒流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环玲 沙聪 +1 位作者 徐卫亚 孟庆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1-258,共8页
为研究低含石率情况下,由土体主导的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采用分层欠压和随机生成多边形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土石混合体颗粒流模型,提出不均匀系数作为衡量土石混合体非均质性的指标。通过室内试验校核了颗粒模型的细观参数,并开展... 为研究低含石率情况下,由土体主导的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采用分层欠压和随机生成多边形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建立土石混合体颗粒流模型,提出不均匀系数作为衡量土石混合体非均质性的指标。通过室内试验校核了颗粒模型的细观参数,并开展双轴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在低含石率情况下,含石率、土体孔隙率和不均匀系数3个因素对土石混合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含石率情况下,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受土体孔隙率影响较大,随着土体孔隙率的减小,土石混合体的强度有较大提高;块石的存在破坏了土体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反而在低含石率情况下,随着含石率增大,土石混合体整体强度有微小减小的现象;土石混合体的不均匀系数对体应变影响较大,不均匀系数越大,体应变的膨胀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含石率 孔隙率 不均匀系数 细观结构 颗粒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