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am rolling and stretching do not provide superior acute flexibility and stiffness improvements compared to any other warm-up inter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1
作者 Konstantin Warneke Gerit Plöschberger +5 位作者 Lars H.Lohmann Eric Lichtenstein Daniel Jochum Stanislav D.Siegel Astrid Zech David G.Behm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09-520,共12页
Background:Acute improvement in range of motion(ROM)is a widely reported effect of stretching and foam rolling,which is commonly explained by changes in pain threshold and/or musculotendinous stiffness.Interestingly,t... Background:Acute improvement in range of motion(ROM)is a widely reported effect of stretching and foam rolling,which is commonly explained by changes in pain threshold and/or musculotendinous stiffness.Interestingly,these effects were also reported in response to various other active and passive interventions that induce responses such as enhanced muscle temperature.Therefore,we hypothesized that acute ROM enhancements could be induced by a wide variety of interventions other than stretching or foam rolling that promote an increase in muscle temperature.Methods:After a systematic search in PubMed,Web of Science,and SPORTDiscus databases,38 studies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stretching and foam rolling with several other interventions on ROM and passive properties were included.These studies had 1134 participants in total,and the data analysis resulted in 140 effect sizes(ESs).ES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sing robust variance estimation model with R-package.Results:Study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classified as fair(PEDro score=4.58)with low to moderate certainty of evidence.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OM(ES=0.01,p=0.88),stiffness(ES=0.09,p=0.67),or passive peak torque(ES=-0.30,p=0.14)between stretching or foam rolling and the other identified activities.Funnel plots revealed no publication bias.Conclusion:Based on current literature,our results challenge the established view on stretching and foam rolling as a recommended component of warm-up programs.The lack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s suggests there is no need to emphasize stretching or foam rolling to induce acute ROM,passive peak torque increases,or stiffness redu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ge of motion passive properties Muscletendon unit Muscle tissue
下载PDF
The status of the cervical spine in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 history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2
作者 Anna M.Ohman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3年第2期31-35,共5页
Background: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re born with an asymmetric range of motion and a muscular imbalance in the cervical spine, as a result of a shortening or excessive contraction of the sternocl... Background: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re born with an asymmetric range of motion and a muscular imbalance in the cervical spine, as a result of a shortening or excessive contraction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Purpos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 for rotation and lateral flexion, and muscle func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in children that had a history of CMT as infants. Study desig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atient sample: 58 children at the age of 3.5 to 5 years that had been treated for CMT have infa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Method: PROM was measured with protractors and muscle function was estimated with a modified Muscle Function Scale. Data from infancy were taken from earlier records. Result: PROM in rotation of the neck was mean 98.7&#176 and PROM in lateral flexion of the neck was mean 69.1&#176. Symmetric PROM of the neck was found in 74% of the children for rotation and in 88% of the children for lateral flexion.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gender and PROM in rotation as infant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symmetric PROM. Forty-five percent of the children had some degree of muscular imbalance in the lateral flexors of the neck. Conclusion: Possible risk factors for later asymmetric PROM are: gender, birth weight, gestation week and PROM in rotation as infants. These factors ought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long-term follow-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ervical Spin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ROTATION Muscle Function CHILDREN
下载PDF
Dry needling a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mitigates chronic post-stroke shoulder spasticity 被引量:6
3
作者 Li Tang Yan Li +1 位作者 Qiang-Min Huang Yang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73-676,共4页
Post-stroke spastic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striction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houlder.Reducing muscular dystrophy may help relieve mus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houlder spasticity.Dry needl... Post-stroke spastic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striction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houlder.Reducing muscular dystrophy may help relieve muscular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houlder spasticity.Dry needle therapy is a method of needling the trigger points using a syringe needle without the use of a drug.Dry needle therapy is commonly used for pain at the shoulder,neck,waist,and back.In this case study,a 62-year-old male patient affected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of the right frontal lobe had received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for 12 years.However,he still experienced shoulder spasticity.The patient received daily dry needling at the trigger points of infraspinatus,teres minor,posterior deltoid,and pectoralis major on 9 days.After the first and ninth treatment,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nd th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houlder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The spasticity and range of motion of the shoulder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ry needling at the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can effectively treat chronic poststroke shoulder spas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TROKE dry needling shoulder spasticity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非合作线谱声源分布式定位方法
4
作者 邹男 于金正 +4 位作者 桑志远 李娜 苏薪元 杨嘉轩 惠云梦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4-660,共7页
非合作目标定位是水声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类可观测参数,提高非合作目标定位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频率变化信息的非合作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针对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定位问题,首先根据多普勒频移原理,建立观测频率... 非合作目标定位是水声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类可观测参数,提高非合作目标定位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目标频率变化信息的非合作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针对匀速直线运动目标的定位问题,首先根据多普勒频移原理,建立观测频率与目标辐射频率、目标运动速度、位置之间的函数映射关系,利用最小均方准则建立目标函数,通过优化算法估计分布式定位系统中各个测量单元与目标运动轨迹的致近点距离,最后综合各观测节点的测距结果,构建几何定位模型,求得目标运动轨迹的解析解。通过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指出了该方法需要目标通过与各测量单元的致近点才能获得较好的距离估计能力。文中分析了不同频率估计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定位方法对测频精度具有一定的容限,是一种高精度的非合作线谱声源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定位 被动定位 信赖域优化方法 被动测距 目标运动分析
下载PDF
针灸联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和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5
作者 蔡文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113-116,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单一组(针灸治疗)、试验组(针灸+推拿治疗)各30例,两组效果、生活质量、临床指标、颈椎活动度比... 目的 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采取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单一组(针灸治疗)、试验组(针灸+推拿治疗)各30例,两组效果、生活质量、临床指标、颈椎活动度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分析简明健康问卷简表(SF-36)、临床指标及颈椎活动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单一组比较,试验组SF-36评分更高,P<0.05;与单一组比较,试验组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及视觉模拟评分(VAS)更低,P<0.05;与单一组比较,试验组SOD值更高,颈椎活动度幅度更大,P<0.05;与单一组比较,试验组症状消退时间更短,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单一组(80.00%),χ^(2)=4.043;P=0.044,P<0.05。结论 针灸+推拿治疗CSR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颈椎活动度及颈椎功能,缓解颈肩部疼痛、增加颈部活动度,调节患者血清因子、减缓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推拿 颈肩部疼痛 颈椎活动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赖雪如 张盛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将36例NT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将36例NT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旋提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体征总评分(包括颈部疼痛评分、颈部压痛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及颈椎曲度测量值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脱落情况: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无脱落病例,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7例和18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2)疗效情况: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17/17),对照组为72.2%(13/1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Fisher确切概率法)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体征评分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症状体征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颈椎曲度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略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治疗NTCS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活动不利症状,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其疗效明显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颈椎牵引 颈椎活动度 颈椎曲度 颈部疼痛评分
下载PDF
改进型头颈固定枕在颈椎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雪阳 庄小虹 +3 位作者 吴小婷 曾丽萍 Cai Hua Chen Manli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改进型头颈固定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颈部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固定枕)和观察组(改进型头颈固定枕),每组均44例。对比两...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患者术后应用改进型头颈固定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8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颈部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固定枕)和观察组(改进型头颈固定枕),每组均44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头颈部三维运动范围、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护理后30 d比较,观察组患者头颈部三维运动度(前屈运动、后伸运动、侧屈运动、轴向旋转)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术后患者应用改进型头颈固定枕可更好改善其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头颈固定枕 颈椎骨折 运动范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智能关节康复器辅助压力充气泵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涂学招 黄珍欢 +2 位作者 谢建鸿 阙武堂 兰伟斌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分析智能关节康复器辅助压力充气泵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功能恢复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骨科行TKA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智能关节康复器辅助压力充气泵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功能恢复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骨科行TKA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智能关节康复器结合常规康复护理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间歇性压力充气泵的疗法。在治疗期间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DVT情况(下肢静脉流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静脉血栓直径),抗凝药物使用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生活质量量表-74(GQOL-74)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抗凝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下肢深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P<0.05),DVT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两组患者的ROM均显著大于术后1 d的ROM(P<0.05),且观察组的ROM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小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GQOL-74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智能关节康复器辅助压力充气泵对TKA术后患者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抗凝药物使用率,有效预防下肢DVT,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智能关节康复器 压力充气泵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在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邹艳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136-139,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在甲状腺癌(TC)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2例接受甲状腺癌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锻炼+漱口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术前颈部体位训练。比较... 目的观察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在甲状腺癌(TC)全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2例接受甲状腺癌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锻炼+漱口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术前颈部体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瘢痕挛缩情况,干预前后的颈部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瘢痕挛缩率7.84%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向健侧屈、向患侧屈、向健侧旋转、向患侧旋转颈部活动度分别为(42.26±2.23)、(34.56±4.23)、(34.51±5.17)、(27.10±4.11)、(51.18±6.02)、(51.25±3.26)°,大于对照组的(36.96±2.17)、(28.76±4.15)、(26.95±5.34)、(25.01±3.85)、(43.96±5.64)、(41.45±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阳性率23.53%、头晕头痛阳性率17.65%低于对照组的50.98%、5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61.32±13.45)、(62.40±11.62)、(59.27±11.34)、(49.42±12.20)、(56.32±14.30)、(59.31±12.21)、(57.42±13.39)、(59.33±12.38)分,高于对照组的(50.32±12.60)、(49.56±11.40)、(46.23±10.41)、(45.50±11.34)、(49.54±13.92)、(48.22±10.31)、(53.41±12.23)、(52.32±11.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术前颈部体位训练应用于甲状腺癌全切术患者中,疗效确切,可减少瘢痕挛缩,改善颈部活动度,减少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颈部体位训练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瘢痕挛缩 颈部活动度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康复训练器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媛媛 王飞飞 金梦莹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4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康复训练器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患肢主动训...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康复训练器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患肢主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CPM康复训练器干预,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内翻角与后倾角,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M康复训练器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不仅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而且可减轻内外髁塌陷,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持续被动运动康复训练器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手部持续被动运动在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中的应用
11
作者 顾冉 庄卫生 郭宇斌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手部持续被动运动在老年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08例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运动组,每组54例。传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运动... 目的:探讨手部持续被动运动在老年桡骨远端(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08例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运动组,每组54例。传统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运动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手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观察两组疼痛及肿胀程度、腕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运动组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及患肢肿胀度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腕关节活动度高于传统组(P<0.05);运动组Carroll上肢功能量表(UEFT)评分高于传统组,运动组手功能评分量表(DASH)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手部持续被动运动能改善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Ⅰ型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持续被动运动 老年Colle骨折 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腕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个性化延伸服务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廖伟玲 王雪梅 欧阳丽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个性化延伸服务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诊治的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院外指导和个性化延伸... 目的 探讨个性化延伸服务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诊治的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院外指导和个性化延伸服务。对比2组的髋关节活动范围等指标。结果 出院6个月后,2组的髋关节内旋、外旋、内收、外展、前屈和后伸角度以及联合前倾角均大于出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除联合前倾角外,上述其余髋关节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的肌力级别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组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经比较发现,2组均高于出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较对照组的骨骼愈合时间而言,观察组的更短(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将个性化延伸服务应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期,可提高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个性化延伸服务 术后康复 髋关节活动范围 下肢肌力
下载PDF
持续被动训练仪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化艳翠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训练仪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给... 目的 探讨持续被动训练仪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训练仪训练),每组各44例,两组均训练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后的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自理能力变化。结果 持续被动训练仪训练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总评分为(69.72±7.54)分,对照组的髋关节功能总评分为(62.56±6.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屈伸弧度、膝关节屈曲度分别为(82.52±4.61)°、(85.71±4.56)°,对照组的膝关节屈伸弧度、膝关节屈曲度分别为(78.13±4.22)°、(81.7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理能力评分为(74.85±7.51)分,对照组的自理能力评分为(71.45±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给予持续被动训练仪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自理能力,进而增强整体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训练仪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自理能力
下载PDF
邵氏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关节疼痛和活动度的影响
14
作者 卢亚敏 杨道森 经振兴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究邵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颈肩腰腿痛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 目的:探究邵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对颈肩腰腿痛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颈肩腰腿痛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邵氏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疼痛持续时间、发生次数]、Fugl-meyer关节活动度评分(Fugl-meyer range of motion assessment,FMA-ROM)和关节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疼痛持续的时间和发生的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各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ROM和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邵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的中医疗法能明显减轻患者颈肩腰腿部的疼痛,降低患者颈肩腰腿痛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氏推拿 针刺治疗 颈肩腰腿痛 关节活动度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早期被动活动结合加压冷疗对肩袖修补术患者肩关节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王亦萌 阚世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被动活动结合加压冷疗对肩袖修补术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骨科住院接受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被动活动结合加压冷疗对肩袖修补术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医院骨科住院接受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患者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开始进行加压冷疗结合安全范围内的肩关节被动活动。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也即开始进行安全范围内的肩关节被动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预前、术后4周、6周、12周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周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4周、6周、12周VAS评分、患肢周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周、6周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2周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4周、6周、12周的所有康复评定指标与术后干预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论:肩袖修复术后早期被动活动结合加压冷疗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缩短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并在减轻术后疼痛肿胀方面有一定疗效,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修补术后 加压冷疗 被动活动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辅助性治疗手套在手外伤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玲 尹宪明 +2 位作者 张勤 朱蕾 凌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4,142,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部关节主、被动屈曲度的影响,并探讨手套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3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d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组患者... 目的:观察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部关节主、被动屈曲度的影响,并探讨手套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方法:3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d的常规康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组患者每次另增加佩戴辅助性治疗手套15min。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的次日,重点对患者功能活动受限的手指进行包括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和远端指间关节(DIP)在内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食、中、环、小指各关节的被动屈曲度的增加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食、中、环三指掌指关节的被动屈曲度的增加值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食、中、环、小指各关节的主动屈曲度的增加值虽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食、中、环、小指各关节的被动屈曲度有独立的改善作用,尤其是食、中、环三指的掌指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度 关节被动活动度 辅助性治疗手套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被动活动对关节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东生 彭焰 +2 位作者 苏培强 叶伟 梁安靖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1期1661-1662,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评估连续被动活动在全膝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行首次全膝置换的44例患者以单纯随机抽签方法分成两组,23例术后除行物理康复治疗外辅... 目的观察连续被动活动(CPM)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评估连续被动活动在全膝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行首次全膝置换的44例患者以单纯随机抽签方法分成两组,23例术后除行物理康复治疗外辅助应用CPM康复治疗,21例患者仅行物理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第7,10,14天,6周,6个月及1年时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与未应用CPM组相比,应用CPM组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在术后7,10,14d,6周,3,6个月及1年时分别多19°,15°,10°,8°,8°,2°和5°(t=4.763,3.621,3.529,2.614,2.507,2.178,2.117,P<0.05)。结论CPM有助于全膝置换患者术后较早恢复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 连续被动活动 膝关节功能恢复 康复 平均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持续被动运动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东 魏更生 +3 位作者 宋华伟 蒋毅 王艺伟 吴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59-461,共3页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对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20例(40膝)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0膝。实验组术后每天2次行CPM和主动康复治... 目的评价持续被动运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对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20例(40膝)女性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0膝。实验组术后每天2次行CPM和主动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2次主动康复治疗。术前、术后2周和3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角度测量仪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结果术后2周和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疼痛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进行主动康复治疗后,CPM的辅助应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疼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持续被动运动 主动康复治疗 疼痛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自我控制锻炼与持续被动运动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辉 刘必全 +4 位作者 李鸿 刘敬军 甘玉云 李伦兰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30-3135,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功能锻炼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持续被动运动曾经是标准的锻炼方法,但其效果饱受诟病;自我控制锻炼是患者自己控制的主动锻炼方法,同样也能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住院期间患者...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功能锻炼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持续被动运动曾经是标准的锻炼方法,但其效果饱受诟病;自我控制锻炼是患者自己控制的主动锻炼方法,同样也能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住院期间患者自我控制功能锻炼与持续被动运动锻炼的差别。方法:纳入接受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自我控制锻炼组术后24 h开始自我控制功能锻炼;持续被动运动组术后24 h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开展被动功能锻炼。该研究方案已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患者均被充分告知并完全知情同意。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时间、引流量、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第1,3,5,7天的膝关节活动度、静息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1)2组一般资料在置换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术后静息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最大伸直角度、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术后第3天最大屈曲角度和术后第7天的膝关节周径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持续被动运动组优于自我控制锻炼组;(4)结果表明,基于患者自主控制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锻炼方法与传统持续被动运动锻炼效果之间无明显差别,持续被动运动可以不作为常规使用,且自主控制锻炼法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 持续被动运动 功能锻炼 活动度 疼痛 引流量 血容量 膝关节周径
下载PDF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对膝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陶泉 俞红 杨解林 《中国康复》 2004年第6期340-341,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passivemotion ,CPM)训练对膝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4 7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G0、G1、G2和G3组 ,在完成常规物理治疗后 ,G1、G2和G3组分别在术后第 1、2和 3周时开始CPM训练 ,共 4...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continuouspassivemotion ,CPM)训练对膝骨折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 :4 7例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G0、G1、G2和G3组 ,在完成常规物理治疗后 ,G1、G2和G3组分别在术后第 1、2和 3周时开始CPM训练 ,共 4周。结果 :治疗第 6周时测量 4组患膝关节活动范围 ,平均值分别为 (6 4± 5 )°、(89± 7)°、(78± 4 )°、(71±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CPM训练能更快促进膝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连贯被动运动 活动范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