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ty of an improv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der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with abnormally attached tricuspid chordae tendineae 被引量:2
1
作者 Lu He Ya-Juan Du +1 位作者 Ge-Sheng Cheng Yu-Shu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5期562-571,共10页
BACKGROUND The off-label use of various devices has been reported fo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 because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art block and tricuspid r... BACKGROUND The off-label use of various devices has been reported fo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 because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art block an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associated with convention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devices. However, whether certain defects such as PmVSD with abnormally attached tricuspid are fit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s still disputable.AIM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mVSD with abnormally attached tricuspid chordae tendineae using an improv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occluder.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mVSD with abnormally attached tricuspid chordae tendineae 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using an improved PDA occluder at our center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6.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dural and follow-up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S All 20 patients achieved procedure success. No heart block occur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One patient had a transient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ithin48 h post-procedure and reverted to normal rhythm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s of dexamethasone for 3 d. For all 20 patients, no residual shunt was observed by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post-procedure. During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of 2.4 years, no severe TR was observed.CONCLUSION Using of the improved PDA occluder for the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mVSD with abnormally attached tricuspid chordae tendineae is a safe and promising treatment option. However, long-term follow-up in a large group of patients is still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transcathete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cclud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Chordae tendineae
下载PDF
Simultaneou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 for atrial septal defect complic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 13-year single institutional retrospective study
2
作者 Qiguang Wang Xianyang Zhu +6 位作者 Zhongchao Wang Chunsheng Cui Duanzhen Zhang Chuanju Hou Po Zhang Huoyuan Chen Lili Meng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1期15-21,共7页
Purpos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simultaneou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complic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Mater... Purpose: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simultaneou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complicated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anscatheter procedures for ASD complicated with PDA concurrently. The indications and treatment protocol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guidelines. The sequence of therapy for ASD complicated with PDA was determined by clinical experienc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6 months after therapy Results: Overall, 22 patients received simultaneou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a 100%.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transpired during the procedure or follow-up stage. Conclusion: Simultaneou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ho have concurrent complications for both ASD and P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septal defec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常见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的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龙宇 黄智林 +4 位作者 罗静 孙慧超 刘玲娟 袁宇星 田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9-203,共5页
背景心功能异常时舒张功能通常首先有改变,目前虽有很多关于心室收缩功能研究,但却鲜有关于先天性心脏病(CHD)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常见左向右分流型CH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设计自身前后对照... 背景心功能异常时舒张功能通常首先有改变,目前虽有很多关于心室收缩功能研究,但却鲜有关于先天性心脏病(CHD)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常见左向右分流型CHD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纳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的年龄<18岁并行介入治疗的CHD患儿,排除复杂CHD、先天性发育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为病例组,同时招募健康儿童。行剑突下、胸骨旁、胸骨上窝等部位多切面超声扫查,采集病例组和健康儿童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结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运动频谱和肺静脉血流频谱指标)及一般信息(超声检查时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基于健康儿童的左心功能指标,分析比较病例组介入手术前1周内、术后1 d、术后1个月时点的左心功能指标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介入术后左心房容积指数(LA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比值、E/二尖瓣环室间隔处舒张早期运动峰值流速(E')比值、E/二尖瓣环侧壁处舒张早期运动峰值流速(e')比值恢复水平。结果病例组163例,PDA亚组60例、VSD亚组42例、ASD亚组61例;招募健康儿童61例。PDA、VSD亚组年龄、身高、体重、BS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A、VSD和ASD亚组,LAI、E/A比值、E/e'比值和E/E'比值,术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下降,术后1个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肺静脉血流频谱D术前、术后1 d和术后1个月均呈降低趋势,术后1个月较对照组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儿童常见左向右分流型CHD左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估手段,PDA、VSD和ASD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介入治疗后舒张功能主要指标可得到改善,术后1个月后可恢复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左心室舒张功能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大为 赵乃琤 +3 位作者 王凤鸣 龚小平 秦玉明 胡宝珍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28-730,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膜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VSD)患者 4 9例 ,在透视或 /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引下置入Amplat...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膜部室间隔缺损 (膜部VSD)患者 4 9例 ,在透视或 /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指引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2 4小时 ,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球囊测量缺损伸展径为 13~ 2 8(平均 19 3± 4 9)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13~ 30 (平均 2 0 6± 5 1)mm ;2 5例PDA造影测量PDA最窄处直径为 2~ 7 7(平均 3 9± 1 5 )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4~ 12 (平均 6 6± 1 9)mm ;8例膜部VSD造影测量VSD直径 3 4~ 8(平均 4 7± 2 3)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6~ 10 (平均 7 8±1 7)mm。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 10例存在残余分流 ,3个月TTE示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适合于儿童继发孔型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VSD 造影 ASD 左向右分流型 先天性心脏病 直径 内径 操作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坡 朱鲜阳 +4 位作者 张端珍 王琦光 韩秀敏 盛晓棠 崔春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3-486,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 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 结果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及术后2 d作常规血液检查,了解血小板计数变化。 结果204例患者中女146例(71.6%),男58例(28.4%),平均年龄(18.2±16.8)岁;动脉导管未闭(PDA)80例(39.2%),室间隔缺损(VSD)72例(35.3%),房间隔缺损(ASD)52例(25.5%)。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计数减少率为(8.69±21.86)%(-91.6%~85.8%);7例(3.4%)血小板计数减少至(50~100)×109/L,2例(1.0%)<50×109/L;49例(24.0%)血小板计数下降≤10%,84例(41.2%)下降10%~50%,8例(3.9%)下降>50%。术后血小板计数为(226±79)×109/L,较术前(250±73)×109/L明显降低(P<0.01);PDA、ASD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降低(P<0.01),VSD术后虽较术前降低,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3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封堵术前血小板计数(OR=1.009,95%CI 1.001~1.08,P=0.036)和封堵器直径(OR=1.257,95%CI 1.069~1.478,P=0.006)。 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短期内常见并发症,PDA封堵器直径≥14 mm和ASD封堵器直径>20 mm较易发生血小板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治疗
下载PDF
应用三尖瓣血流速度图评估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丹丹 侯颖 +5 位作者 侯传举 袁丽君 刘禧 尚福军 庚靖淞 段云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对比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三尖瓣反流速度诊断肺动脉高压2种方法,评价应用三尖瓣血流速度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收... 目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是诊断和评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对比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三尖瓣反流速度诊断肺动脉高压2种方法,评价应用三尖瓣血流速度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以及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并拟行封堵术的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心脏病患者80例。经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峰值。结果以导管测量的MPAP≥25 mm Hg为诊断标准,使用三尖瓣反流估算的PASP>30 mm Hg诊断肺动脉高压时,假阳性率为62.96%、假阴性率为0。使用三尖瓣反流速度诊断肺动脉高压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分别以320 cm/s和340 cm/s为诊断界值时,假阳性率分别为14.81%和7.41%,假阴性率为15.91%和20.45%。结论对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并根据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直接诊断肺动脉高压可有效克服估算法存在较高假阳性率的问题,更适合基于MPAP为标准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高血压 肺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脏导管插入术 肺楔压 肺动脉 血压测定 血流速度 三尖瓣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小梅 张源祥 +1 位作者 樊文峰 张立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8-780,共3页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10例先天性心脏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第2天、3个月及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房、室及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各瓣膜的活动,上、下腔静脉和肺...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10例先天性心脏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第2天、3个月及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观察房、室及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各瓣膜的活动,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左肺动脉及主动脉弓血流是否通畅,心脏大小及肺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510例成功封堵,其中279例室间隔缺损,111例房间隔缺损,120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观察分流已消失,封堵器均位置正常,固定良好,左肺动脉及主动脉弓降部无明显狭窄。上、下腔静脉及右肺上静脉血流通畅,对各瓣膜活动均无影响;半年后,均无残余分流,心腔内径及肺动脉内径接近正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左肺动脉和主动脉弓降部血流是否受阻,是否影响各瓣膜活动及腔静脉回流是否通畅,从而验证封堵器的大小选择是否合适,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0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苟云久 杨永珠 +2 位作者 赵静 张建华 李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88-989,共2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30例,经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指引下穿刺股动脉或者股静脉,通过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分别于术...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30例,经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指引下穿刺股动脉或者股静脉,通过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分别于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通过TTE、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例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膜部VSD)因选用封堵器直径偏小导致封堵器在释放即刻脱落至主动脉弓部,用抓捕器通过股动脉回收成功,二次置入直径较大的封堵器,封堵成功.其余29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fects,A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膜部VSD均一次置入成功,术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手术时间20~90(38±16)min,X线曝光时间5~45(18±10)min,住院时间3~7(4±2)d.结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适合于继发孔型ASD、膜部VSD及各种类型的PDA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膜部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心病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文辉 陈炳煌 +3 位作者 黄卫斌 陈江华 苏茂龙 王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报道用国产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82例先心病患者经超声和心血管造影诊断后,分别应用3种类型的国产Amplatzer 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观察其安全性... 目的:报道用国产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82例先心病患者经超声和心血管造影诊断后,分别应用3种类型的国产Amplatzer 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观察其安全性、术中和术后近期疗效。结果:PDA28例(漏斗型23例,管型5例), 直径4~11 mm,封堵成功率100%。继发孔型ASD34例,直径8~32 mm,封堵成功率97%。VSD20例,均为膜周部,直径3~10 mm,封堵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先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伍伟锋 刘唐威 +3 位作者 黄凯 郭盛兰 张炳东 吴棘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在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置入国产封堵器,术后24h,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行TTE、心电图(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在透视或(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置入国产封堵器,术后24h,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行TTE、心电图(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5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成功置入封堵器,成功率达100%。随访1~33个月所有病人健在,未发现残余分流、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②103例房间隔缺损(ASD)中101例成功置入封堵器,成功率达98%。术中封堵器脱落1例,101例成功置入封堵器后即刻TTE显示97例(96%)封堵完全,4例(4%)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随访1~35个月所有病人均健在;③53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闭合成功,成功率98%,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无残余分流。随访1~26个月所有病人均健在。1例封堵器放置后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12个月没见恢复。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下载PDF
血浆心钠素水平在反映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红芳 谭慧莲 +1 位作者 张腾 吕铁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以及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血浆中心钠素(ANP)的水平,分析血浆中ANP的水平在反映ASD、VSD和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该院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CH...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以及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后血浆中心钠素(ANP)的水平,分析血浆中ANP的水平在反映ASD、VSD和PDA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变化中的价值。方法该院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CHD组,分别于介入封堵术的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浆中ANP的表达水平;另选择健康体检儿童3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NC组),并作相关检查。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中ANP表达水平显示,与NC组相比,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1个月时,各组患儿AN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和P<0.01),术后3个月则趋于稳定,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1天相比,所有患儿封堵术后第3天血浆ANP水平明显减低(P<0.05),且术后1和3个月进一步降低(P<0.01)。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与NC组相比,术前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1个月时,患儿舒张末期右心室容积、收缩末期右心室容积及右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术后3个月,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3天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均有明显减低(P<0.05);术后3和6个月后,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介入封堵术后,检测ASD、VSD和PDA患儿血浆中ANP的水平,有助于评估患儿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心功能
下载PDF
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小梅 樊文峰 +1 位作者 王震 刘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0例,室间隔缺损46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在介入治疗术前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及color RT... 目的评价经胸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color RT-3DE)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50例,室间隔缺损46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在介入治疗术前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及color RT-3DE检查,分析缺损口和未闭导管的空间位置、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距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等周围组织的距离;封堵术中应用RT-3DE及color RT-3DE监测,并于封堵术后RT-3DE及color RT-3DE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相对空间毗邻关系和残余漏。结果119例患者介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残余分流,RT-3DE及color RT-3DE立体实时动态地显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及其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相对空间毗邻组织的关系。结论RT-3DE及color RT-3DE具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彩色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圣兴 纪勤炯 +4 位作者 张平洋 朱向明 曹蘅 钱广玲 王安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心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疗效。方法 :16例病人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DA) 7例 ,房间隔缺损 (ASD) 9例。所有病例均经食道超声 (TEE)证实为PDA或ASD ,并在透视或 (和 )TE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心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疗效。方法 :16例病人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 (PDA) 7例 ,房间隔缺损 (ASD) 9例。所有病例均经食道超声 (TEE)证实为PDA或ASD ,并在透视或 (和 )TE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 2 4h、1、3mon和 1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ECG)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例PDA病人 ,选择封堵器的直径为 (9.71± 2 .93)mm(6~ 14mm) ;9例ASD病人 ,球囊测量值为 (2 7.30±6 .82 )mm (16~ 36mm)选择的封堵器的直径为(2 9.33± 8.12 )mm (18~ 38mm)。技术成功率为10 0 % ;术中未发现任何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EE显示 4例存在少量分流 ,术后2 4h、1、3mon和 1年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右房室缩小 ,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和ASD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适合于各年龄的继发孔型ASD和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PDA ASD
下载PDF
经胸超声指引下经导管关闭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
14
作者 解春红 夏呈森 +4 位作者 周银宝 龚方戚 蒋国平 朱卫华 赵正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62-66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男47例,女42例;平均年龄(6.4±3.9... 目的:探讨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12月,共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了经导管介入治疗。男47例,女42例;平均年龄(6.4±3.9)岁(1~18岁),体重(22±11)kg(9~78kg)。其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为外科术后VSD残余瘘(3例为法洛四联症术后VSD残余瘘,3例为VSD术后残余瘘)。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提示,VSD的平均直径(4.3±1.5)mm(2~8.5mm)。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片随访评价。结果:85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5.5%。无死亡病例。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微量残余分流12例,9例微量残余分流于术后24h复查超声时消失,3例微量残余分流于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时消失。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致抽搐,2例发生溶血,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激素治疗3~7d后均恢复正常。患儿接受了平均9个月的随访(1~36个月),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无瓣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介入方法关闭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期效果良好。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指引小儿VSD介入封堵中可避免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缩短手术时间,是完全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治疗 心脏导管插入术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3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景伟 张智伟 +6 位作者 陈海生 钟志敏 胡楝 赖锋华 余观水 邓元子 刘浪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总结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病人年龄11个月~45岁,体重5~66kg。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心健TM封堵器按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动脉导... 目的总结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病人年龄11个月~45岁,体重5~66kg。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心健TM封堵器按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9例、管型13例、窗型1例;室间隔缺损为膜周型。结果全组无死亡。即刻成功率98%(52/53),即刻完全封堵率92%(48/52)。1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血尿,经药物治疗4日后症状消失;另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用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东梅 宋军 +3 位作者 杨冬艳 王辉 吴敦茁 焦丹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55例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周缘情况,测量分流孔径及周边的大小;监测封堵过程,评价封堵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最...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55例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周缘情况,测量分流孔径及周边的大小;监测封堵过程,评价封堵效果。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径6-36mm(平均19.4±6.69mm),选择封堵器10-42mm;室间隔缺损最大径4-10.5mm(平均6.5±2.71mm),选择封堵器6-12mm;动脉导管最大径3-14.3mm(平均6.98±3.18mm),选择封堵器4-20mm。术后复查封堵器固定良好,无移位;房间隔缺损患者两心室缩小,室间隔缺损患者左房缩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左室、左房均缩小。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测量分流孔径的大小,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进行术中监测,及时反映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善情况,在封堵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菊芬 熊润青 +2 位作者 董昌元 杜莲霞 谢永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5期526-527,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及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动图对准备行PDA、ASD封堵术患者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释放 ,术后随访 ,评价疗效。结果 :7例PDA患者 ,5例ASD患者封堵伞...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及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动图对准备行PDA、ASD封堵术患者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释放 ,术后随访 ,评价疗效。结果 :7例PDA患者 ,5例ASD患者封堵伞放置成功。术后即刻超声检查PDA、ASD封堵伞位置稳定 ,7例PDA患者均无残余分流 ,5例ASD患者 ,2例可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个月复查、残余流分完全消失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术后疗效评价 ,提高手术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下载PDF
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婴幼儿PDA合并重度PH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松跃 任跃 +1 位作者 荣星 吴蓉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SPH),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 目的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SPH),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16例PDA合并SPH患儿为研究对象。男6例,女10例,月龄6~47个月,中位月龄16.3个月;体质量(7.6±2.2)kg。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直径为(4.7±1.5)mm。选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治疗,封堵后行侧位降主动脉造影,术后24 h及1、3、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成功率达100%。术后即刻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例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15 min后重复造影见分流消失。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复查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皆无残余分流、PDA再通,降主动脉无缩窄。16例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由(72.9±4.3)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48.4±12.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48.8±5.6)mm Hg降至(30.4±10.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24h,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上述指标呈减少趋势;左心室射血分数于封堵术后24 h较术前升高,随访期间呈上升趋势。结论经导管治疗PDA合并SP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肺动脉高压 介入封堵 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晓群 郭泰 芦芳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DH)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22例CDH患者,其中8例继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采用国产类似Amplatzer封堵器进...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评价先天性心脏病(CDH)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22例CDH患者,其中8例继发房间隔缺损(ASD),7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均采用国产类似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于封堵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CDFI检查,检测其形态功能等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CHD均顺利实施封堵手术(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未见偏移,且分流消失),CDFI所检测的形态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CDFI在CHD介入封堵术前后病例筛选及术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下载PDF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纪军 何胜虎 +3 位作者 徐日新 顾翔 屠莉莉 陈述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2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其中ASD28例,VSD25例,PDA19例,分析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并发症...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其中ASD28例,VSD25例,PDA19例,分析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结果70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成功率97.2%,分别于术后24h、7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确切,费用较低,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