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高建昊 戴子淙 +4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王春明 洪流 郭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6-743,共8页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 为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及遗传结构,利用交配型鉴定特异引物对采自该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主要包括3种交配型,即A交配型、a交配型和Aa交配型,其比例约为8∶8∶1。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36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67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3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8.53%。利用PopGen 32软件分析发现甘肃3个地区玉米大斑病菌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均小于0.08;陇南地区与陕西省的菌株有更高的遗传相似度,为0.9338;用NTSYS-pc软件对陇东地区的菌株聚类分析,发现ISSR类群的划分与菌株交配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玉米大斑病菌遗传类群和交配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交配型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浅析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研究现状
2
作者 朱治佳 袁明 +7 位作者 韩冬伟 张笛 王振 孙浩月 王淑荣 王连霞 庄煦 张婵娟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大豆根腐病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范围广、卵孢子存活时间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制约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为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控技术水平,文章综述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种类及分布、发病症状及特点、抗病品种鉴定... 大豆根腐病为大豆主要病害之一,具有发病范围广、卵孢子存活时间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制约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为提高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控技术水平,文章综述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致病菌种类及分布、发病症状及特点、抗病品种鉴定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治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助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发病症状 致病菌种类 防治措施
下载PDF
1株牛源D:L3:L5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特性评价
3
作者 赵奕朵 张康 +12 位作者 王磊 路晓荣 张景艳 程佳 郭志廷 徐国伟 黄莉萍 牛宇辉 马婷 冯晓微 EGIDE 刘明超 李建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28-3141,共14页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 【目的】通过探讨青海省西宁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病死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病死牛肺脏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通过菌落观察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特异性引物扩增、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荚膜血清及脂多糖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病原特性评价。【结果】肺脏样本中分离得到的菌落呈现灰白色中间微凹陷的露珠样,未出现溶血环;革兰染色可见粉红色球杆菌;瑞氏染色可见两端浓染的蓝色球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D-葡萄糖、D-甘露醇、D-甘露糖、酪氨酸芳胺酶、磷酸酶、COURMARATE和ELLMAN反应结果为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相似性>95%,鉴定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XN222。荚膜血清分型及脂多糖分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的荚膜血清分型为D型,其脂多糖分型为L3和L5型。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携带ptfA、fimA、hsf-2、sodA、tbpA、sodC等共计19种毒力基因。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注射0.2 mL 1.5×10^(8)CFU/mL菌液,可导致100%(10/10)小鼠死亡,说明分离菌株XN222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XN222对头孢噻呋、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马波杀星、四环素和青霉素等15种抗菌药均敏感,对泰乐菌素中度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1株致病力较强的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株的发现丰富了国内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亚型,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巴氏杆菌多价苗研制等提供生物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病原特性
下载PDF
1株猪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4
作者 吴钰兴 邹潍力 +9 位作者 程子馨 莫玉鹏 张凌源 纪宛彤 陈思宇 郑浩东 麻润雯 李珣 李茂宁 王晓晔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97-2706,共10页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 【目的】探究A型产气荚膜梭菌在仔猪腹泻中的致病性,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腹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培养特性和革兰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生化试验、毒素基因PCR扩增、16S rRNA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对可疑菌株进一步鉴定,利用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TSN平板上呈黑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α、β双溶血环,革兰染色呈紫色粗大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还原性硝酸盐试验、H_2S试验和明胶液化均呈阳性,甘露醇、吲哚试验和水杨酸结果呈阴性。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与NCBI数据库中已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均>99%,鉴定该菌株为产气荚膜梭菌。PCR扩增出plc及cpb2基因,表明该菌株为携带β2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菌后仔猪粪便中可检出大量产气荚膜梭菌,该菌株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率达50%;死亡仔猪剖检可见小肠充血、出血、鼓气,从脾脏、小肠中可分离出产气荚膜梭菌,且在损伤严重的空肠肠段中分离出高载量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出1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新生仔猪发病,致病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仔猪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产气荚膜梭菌 新生仔猪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分析
5
作者 王一霖 郭向辉 +4 位作者 彭焜 王乙好 袁羽 刘颂蕊 耿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2-680,共9页
【目的】明确四川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 PEC)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大熊猫源Ex PEC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四川省绵阳市和雅安市野外死亡大熊猫的肠外器官采集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 【目的】明确四川大熊猫源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 PEC)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为大熊猫源Ex PEC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四川省绵阳市和雅安市野外死亡大熊猫的肠外器官采集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Ex PEC多重PCR鉴定,继而对分离的Ex PEC进行系统进化群分群、MLST分型和PFGE分型,并采用K-B法与Wafergen Smartchip超高通量qPCR进行耐药表型测定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分离出9株Ex PEC,系统进化群分别为B2群和A群;MLST和PFGE分型均为3种分子型,其中MLST为ST555、U10和ST127型,PFGE为Ⅰ、Ⅱ和Ⅲ型;9株Ex PEC对多黏菌素B、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与萘啶酸敏感率达10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9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检测发现,β-内酰胺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检出率较高。【结论】分离鉴定的9株大熊猫源Ex PEC系统进化群主要为B2群,MLST和PFGE分型主要为ST127/PFGE基因Ⅰ型,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且β-内酰胺类和多重耐药类ARGs检出率较高,主要通过抗生素失活(antibiotic deactivate)和抗生素外排泵(efflux pump)两种耐药机制介导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大熊猫 分子分型 耐药性 耐药机制
下载PDF
禽腺病毒流行株FAdV-4-AH-F41的分子特征及对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
6
作者 魏宁波 刘琪 +6 位作者 徐良 杨侃侃 曹影丽 宋祥军 邵颖 涂健 祁克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0,27,共12页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 【目的】分析1株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其感染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集安徽省某禽类养殖场疑似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鸡肝脏组织样本,用鸡肝癌细胞(LMH)对病原进行分离,采用PCR、透射电镜(TEM)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分离的毒株进行鉴定。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方法克隆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基于柯赫法则,用分离毒株接种无特定病原体(SPF)鸡,检验其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毒株对LMH细胞天然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白介素-1β(IL-1β)、IL-6、IL-8、干扰素-α(IFN-α)、IFN-β、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α、MHCⅡ-β等11种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结果】分离鉴定到1株FAdV,其在LMH细胞中培养未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 nm,符合FAdV-4的结构特征;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LMH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红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该毒株命名为FAdV-4-AH-F41。采用分段扩增后拼接的策略获得了FAdV-4-AH-F41全基因组序列(43708 bp);遗传进化分析和序列重组分析发现,FAdV-4-AH-F41与FAdV-4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存在3个重组事件,第1个重组事件发生在30453-30674 bp,第2个发生在36884-36988 bp,第3个发生在43401-43715 bp。致病性试验显示,FAdV-4-AH-F41是导致鸡心包积水-肝炎综合症的病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DMEM/F12处理)相比,用FAdV-4-AH-F41处理后LMH细胞中11种免疫因子的表达量水平均有提升,其中cGAS、IL-6、IRF7、MHCⅡ-β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IL-1β、IFN-α、MAVS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STING、IL-8、IFN-β、MHCⅠ-α差异不显著。【结论】成功分离1株重组血清4型禽腺病毒,感染LMH细胞会诱导强烈的天然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鸡肝癌细胞 致病性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血管病进程的加速作用
7
作者 王淑美 刘雅欣 +3 位作者 赵一桐 任清照 林凡琪 李明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6,共9页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作为人体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其体内水平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以及中风发病的独立危险...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作为人体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其体内水平与多种疾病的发病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以及中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cy诱导的炎症反应、脂代谢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将严重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服用叶酸和B族维生素,可以有效降低HHcy患者血液Hcy水平。本文将围绕HHcy加速CVD进程的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Hcy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血管病 致病机制 H型高血压
下载PDF
从三因致湿论治2型糖尿病
8
作者 祝俊香 陈凤菲 +1 位作者 张传霞 岳文超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94-796,共3页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多以消渴论治。历代文献论及消渴病机,多以肺燥、胃热、阴虚为主。近些年,湿邪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多验证。此文依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学说”中有关湿邪形成...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多以消渴论治。历代文献论及消渴病机,多以肺燥、胃热、阴虚为主。近些年,湿邪在消渴发病中的重要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多验证。此文依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三因学说”中有关湿邪形成的原因,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个方面探讨湿邪对消渴形成的作用,对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选方用药作出指导,以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2型糖尿病 湿邪 三因学说
下载PDF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江丽丹 陈华南 高裕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在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3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行常规性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先进行微生物检测,...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在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3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7),对照组行常规性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先进行微生物检测,然后依照检测结果进行抗生素治疗。分析134例病原菌类型,对比两组感染率、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13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8株,其中G^(+)菌46株(35.94%),G^(-)菌43株(33.59%),真菌39株(30.47%);观察组总感染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可以准确诊断病原菌类型,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感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类型
下载PDF
MLST技术分析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样性
10
作者 林凡力 彭建斐 +4 位作者 邓泽征 郭璐璐 姚廷山 马皓月 马冠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39-144,共6页
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 明确烟草野火病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情况,能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和选育品种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并为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新视角。从湖南、重庆等5个产烟省(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烟草野火病样,组织分离并鉴定,应用MLST分型,筛选管家基因,分析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湖南等5个产烟省(市)分离获得烟草野火病菌144株,筛选得到Pgi、Pfk和Gap 3个管家基因,共获得92个ST型。以Pgi基因为标准,供试菌株可分出亚群5个,单一群4个,亚群1和亚群2菌株数量较多,亚群1菌株来自5个产烟省(市),此亚群的ST43属于中国主要种群。说明中国烟草野火病菌遗传多态性丰富,烟草品种与病菌组群间不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野火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烟草致病变种 遗传多样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亚群
下载PDF
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AMV病原检测及其寄主范围测定
11
作者 周建玲 梁巧兰 +5 位作者 魏列新 周其宇 田龙 陈应娥 王存颖 张国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 为明确采自田间不同症状类型苜蓿病毒病病样中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的带毒情况、症状表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及AMV的寄主范围,本试验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症状归类、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法对不同病样的叶绿素和AMV含量进行测定和检测,并对提纯至不同症状类型病样中AMV对9科32种植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田间苜蓿病毒病病样有轻花叶、重花叶、叶片边缘褪绿黄化型和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4种症状类型,均带有AMV,且叶绿素含量、AMV含量与症状表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叶片畸形皱缩花叶矮化型病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低58.00%以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高134.06%,AMV含量最高,为252.96 pg·mL^(-1);寄主范围测定表明AMV可侵染7科27种植物,对西葫芦致病性最强,症状表现为局部枯斑,30 d时AMV浓度为316.19 p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病毒病 苜蓿Detection of AMV pathogen of alfalfa virus diseases with different symptom types and its host ranges花叶病毒 寄主植物 叶绿素 致病性 症状表现
下载PDF
miR-146a通过调节IPr1基因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AEC Ⅱ型细胞活性作用机制
12
作者 许明昭 林清香 +1 位作者 寇昌伟 汪求真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miR-146a通过调节IPr1基因观察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 II)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b感染AECⅡ细胞。将AECⅡ细胞分为结核组(感染Mtb)、 NC组(模型+转染miR-146a NC)、转染组(模型+转染miR-146a mi... 目的 探讨miR-146a通过调节IPr1基因观察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肺泡II型上皮细胞(AEC II)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b感染AECⅡ细胞。将AECⅡ细胞分为结核组(感染Mtb)、 NC组(模型+转染miR-146a NC)、转染组(模型+转染miR-146a mimics)。RT-PCR检测AECⅡ细胞miR-146a、Ipr1基因表达;CCK8检测AECⅡ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AECⅡ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测定Ipr1与miR-146a靶向关系。结果 DIO荧光染色的Mtb在感染人AECⅡ细胞12 h内会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并围绕细胞核分布,表明建立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成功;结核组与NC组AECⅡ细胞中miR-146a、Ipr1基因表达比较无差异(P>0.05),与NC组相比,转染组AECⅡ细胞中miR-146a、Ipr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核组与NC组AECⅡ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比较均无差异(P>0.05),与NC组相比,转染组AECⅡ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均升高(P<0.05);结核组AECⅡ细胞凋亡率与NC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NC组相比,转染组AECⅡ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转染miR-146a后野生型Mtb感染的AECⅡ细胞中Ipr1活性升高(P<0.05),突变型Mtb感染的AECⅡ细胞中Ipr1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pr1是miR-146a的靶基因。结论 过表达的miR-146a可增加Mtb感染的AECⅡ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研究机制认为可能与通过激活Ipr1水平相关。Ipr1是miR-146a靶基因,可通过激活表达而发挥减少Mtb对AECⅡ细胞活性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6A 肺结核 胞内病原体抗性基因1 结核分枝杆菌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
13
作者 吴思 张赟锋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33-37,49,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2年9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6例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原菌鉴定结果;...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2年9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6例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原菌鉴定结果;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136)和死亡组(n=60),比较2组病原菌分布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60例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19株,其中23例(占比14.38%)患者同时合并2种病原菌感染,7例(占比4.38%)患者同时合并3种病原菌感染;病原菌种类包括革兰阴性菌139株(63.47%)、革兰阳性菌67株(30.59%)及真菌13株(5.94%);死亡组和存活组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ALB水平高于40 g/L、CRP水平高于10×10^(9)/L、FBG水平高于12.79 mmol/L、低氧血症、病原菌耐药及多重感染为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B、CRP、FBG水平、低氧血症、病原菌耐药及多重感染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临床需注意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15例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4
作者 陈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23-25,40,共4页
目的:分析215例高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215例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尿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统计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 目的:分析215例高龄2型糖尿病(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215例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尿液标本行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统计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15例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7株,占比最高(80.1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8株,占17.19%,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6株,占2.7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56.91%),其次是哌拉西林(53.66%)、依替米星(51.22%),对阿米卡星、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均<10%),对亚胺培南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均为55.00%),对亚胺培南不耐药。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性最高(82.35%),其次是红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均为58.82%)及氯霉素(52.94%),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不耐药。结论:高龄T2DM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依替米星耐药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2型糖尿病 尿路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HrcQ is necessary for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HR-induction in non-host tobacco and pathogenicity in host rice 被引量:4
15
作者 Xiaoping Zhang Chunlian Wang +3 位作者 Chongke Zheng Jinying Che Yanqiang Li Kaijun Zha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Bacterial blight, caus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rice(Oryza sativa L.) worldwide.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 of Xoo, encoded by the hrp(hypersensitive... Bacterial blight, caus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rice(Oryza sativa L.) worldwide. The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T3SS) of Xoo, encoded by the hrp(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nd pathogenicity) genes,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conferring pathogenicity in host rice and triggering 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 in non-host plant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genes conferring the pathogenicity and avirulence of Xoo, we previously constructed a random Tn5-insertion mutant library of Xoo strain PXO99A. We report here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n5-insertion mutant PXM69. Tn5-insertion mutants were screened on indica rice JG30, which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PXO99A, by leaf-cutting inoculation.Four mutants with reduced virulence were obtained after two rounds of screening. Among them, the mutant PXM69 had completely lost virulence to the rice host and ability to elicit HR in non-host tobacco.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a single copy of a Tn5-insertion in the genome of PXM69. PCR walking and 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n5 transposon was inserted at nucleotide position 70,192–70,201 in the genome of PXO99A, disrupting the type III hrc(hrp-conserved) gene hrcQ, the first gene in the D operon of the hrp cluster in Xoo. To con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n5-insertion and the avirulence phenotype of PXM69, we used the marker exchange mutagenesis to create a PXO99Amutant, ΔhrcQ::KAN, in which the hrcQ was disrupted by a kanamycin-encoding gene cassette at the same site as that of the Tn5-insertion. ΔhrcQ::KAN showed the same phenotype as mutant PXM69. Reintroduction of the wild-type hrcQ gene partially complemented the pathogenic function of PXM69. RT-PCR and cellulase secretion assays showed that the Tn5-disruption of hrcQ did not affect transcription of downstream genes in the D operon and function of the type II secretion system. Our result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ic functions of clustered hrp genes in X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Tn5-insertion mutant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陈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2023年8月南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2023年8月南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情况,并比较不同性别之间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差异。结果107例患者清洁中段尿标本共检出1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0.7%(88株),革兰氏阳性菌和念珠菌分别占14.7%(16株)及4.6%(5株),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不同性别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具有差异,女性患者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男性。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60.0%,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却低于粪肠球菌(P<0.05)。不同性别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不同性别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有所不同,不同病原菌之间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具有差异,而不同性别患者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异,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Are type IV pili involved in <i>Vibrio anguillarum</i>virulence towards sea bass (<i>Dicentrarchus labrax</i>L.) larvae?
17
作者 Ingeborg Frans Pieter Busschaert +5 位作者 Kristof Dierckens Chris W. Michiels Kris A. Willems Bart Lievens Peter Bossier Hans Rediers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6期30-38,共9页
Vibrio anguillarum, an important bacterial fish pathogen, expresses a variety of virulenc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s ability to cause vibriosis in fish. Many virulence factors of this pathogen remain however unknown... Vibrio anguillarum, an important bacterial fish pathogen, expresses a variety of virulenc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s ability to cause vibriosis in fish. Many virulence factors of this pathogen remain however unknown. For example, a type IV pilus system was previously reported to be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the virulence of this bacterium but no experimental evidence was reported yet. In this study, complete genome sequencing of V. anguillarum strain VIB15, shown to be highly virulent towards sea bass (Dicen- trarchus labrax L.) larvae,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PilA pilin. A V. anguillarum VIB15 pilA mutant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this mutant was assessed in a gnotobiotic sea bass system developed for virulence screen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 anguillarum pilA gene is not crucial for virulence towards sea bass larvae. Possibly, another type IV pilus system identified in V. anguillarum, showing homology to the mannose-sensitive hemagglutinin pilin of Vibrio cholerae, may complement the pilA mutation. Alternatively, the type IV pilus system has a role in infection of juvenile or adult fish, rather than in the larval phase. As such,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unravel the potential role of type IV pili in V. anguillarum vir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ULENCE VIBRIO ANGUILLARUM Fish pathogen type IV PILI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的分离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库旭钢 于学祥 +5 位作者 孙琪 李盼盼 张梦佳 罗锐 钱平 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8-1578,共11页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是2016年由美国首次报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一种新型猪圆环病毒,该病毒的致病性尚不完全清楚。为研究PCV3对断奶仔猪的致病性,本研究用PK-15细胞自临床病料分离到1株PCV3毒株,命名为PCV3/...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是2016年由美国首次报道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一种新型猪圆环病毒,该病毒的致病性尚不完全清楚。为研究PCV3对断奶仔猪的致病性,本研究用PK-15细胞自临床病料分离到1株PCV3毒株,命名为PCV3/CH/HB/XY/2018,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该毒株属于PCV3a-IM基因亚型。分别用PCV3阳性病料初始匀浆液和第8代细胞培养物采用滴鼻和肌肉注射2种方式感染28日龄断奶仔猪,每组试验猪5头,并设置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和分析试验猪的临床表现、体温、增重、病毒血症、各组织的病毒载量和病理变化等方面评价仔猪感染试验结果。结果显示:PCV3阳性病料初始匀浆液和细胞培养物在感染断奶仔猪后均会引起仔猪出现体温上升、消瘦、皮炎和生长缓慢等现象;病毒血症时间超过14 d,但21 d消失,病毒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PCV3主要感染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在脾、肺和扁桃体等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感染猪可出现间质性肺炎、淋巴小结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PCV3/CH/HB/XY/2018毒株对断奶仔猪有致病性,为PCV3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分离 致病性 病毒载量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致病性及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亚暖 姜肇旭 颜世敢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4期53-56,共4页
弗氏柠檬酸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性致病菌,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人类腹泻和食物中毒,强毒株常会使动物出现败血症甚至急性死亡。目前,关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水产动物致病性的报道较多,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人的危害性却未被充... 弗氏柠檬酸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性致病菌,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人类腹泻和食物中毒,强毒株常会使动物出现败血症甚至急性死亡。目前,关于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水产动物致病性的报道较多,但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人的危害性却未被充分认识。因此,近年来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病例有加重的趋势。文章主要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致病性及其分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溯源、鉴定及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致病性 分型
下载PDF
中国咖啡主栽区咖啡种质资源圃中咖啡驼孢锈菌致病类型鉴定和分析
20
作者 李乐 易克贤 +4 位作者 吴伟怀 Vítor Manuel Pinto Várzea Ana Paula Pereira Maria do Céu Machado Lavado da Silva 唐天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5-763,共9页
【目的】研究中国咖啡主栽区咖啡种质资源圃中由专性寄生病原真菌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 Berk.et Br.)引起的咖啡黄锈病(coffee leaf rust,CLR)致病类型,对保护中国咖啡种质资源以及指导主栽区抗性品种的布局和选育具有重要... 【目的】研究中国咖啡主栽区咖啡种质资源圃中由专性寄生病原真菌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 Berk.et Br.)引起的咖啡黄锈病(coffee leaf rust,CLR)致病类型,对保护中国咖啡种质资源以及指导主栽区抗性品种的布局和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分布在中国咖啡主栽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咖啡种质资源圃CLR病样,在超感病基因型寄主上进行扩繁及单孢分离,在特定基因型寄主上对咖啡驼孢锈菌的毒力基因进行鉴定,并推导出相应的致病类型。【结果】57份样品中,有42份样品(占73.68%)被成功扩繁,有27份样品(占64.29%)被保存。根据样品信息录入23个CIFC条目,共鉴定出3种致病类型:XXXⅦ(v_(2,5,6,7,9)),占86.96%,为优势致病类型;New race(v_(2,5,6,7)),占8.69%,为在中国种质资源圃CLR调查的首次报道;XXXIV(v_(2,5,7,9)),占4.35%。【结论】中国咖啡主栽区咖啡驼孢锈菌群体遗传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原有致病类型已渗入位于主栽区内的种质资源圃,并在基因型相近的寄主上加速进化;新的致病类型在主栽区内的咖啡基地和种质资源圃之间随机流动,并对当前主栽品种的抗性造成威胁。研究结果将为中国咖啡种质资源圃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为CLR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咖啡驼孢锈菌 种质资源圃 致病类型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