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养胃法对老年胃癌晚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长期疗效影响研究
1
作者 曹爽 贾文文 +4 位作者 胡佳 田伟 刘美 朱劼 程念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 探究健脾养胃法对老年胃癌晚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长期疗效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试验组在对... 目的 探究健脾养胃法对老年胃癌晚期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及长期疗效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试验组(48例)。对照组予以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脾养胃法。两组均治疗9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远期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脘腹痞闷、胸胁胀痛、食欲缺乏、便溏及神疲乏力等中医症状积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所有中医症状积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CEA、CA12-5、CA19-9及CA72-4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EA、CA12-5、CA19-9及CA72-4较低(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CD_(4)^(+)/CD_(8)^(+)、C_(3)^(+)升高,IgG、IgM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CD_(4)^(+)/CD_(8)^(+)、C_(3)^(+)较高,IgG、IgM较低(P<0.05)。2组6个月及1年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养胃法应用于老年胃癌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中近远期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免疫功能,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适宜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养胃法 老年胃癌晚期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长期疗效
下载PDF
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黄丽 王秋月 +4 位作者 张小晋 范轶斌 丁鲁 金珠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治疗代谢综合征(Met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MetS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陆氏健脾和胃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血压的变化。结果:意向性治疗(ITT)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体质量、腰围及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HDL-C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及HOMA-IR值均比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期待值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陆氏健脾和胃法针刺法能有效降低MetS患者的体质量、腰围、BMI,改善血脂、血糖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代谢综合征 陆氏针灸 流派传承 随机对照试验 经络 辨证 健脾和胃 远期 疗效
下载PDF
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探析糖尿病泌汗异常
3
作者 张珊珊 李开民 +1 位作者 孙书彧 李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36-540,共5页
《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 《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认识,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病机演变及辨证治疗。认为本病的发展为饮食劳役,先伤脾胃,导致元气亏损,阴火上行,进而营卫失和,阳损及阴,致汗出异常。治疗上应当注重糖尿病的治疗,兼顾汗证。食疗为先,重用甘味,补阳泻火,平衡气火。明确糖尿病泌汗异常与中焦脾胃功能的密切关系,以期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论》 糖尿病 汗证 阴火 脾胃亏虚 营卫失和 外邪客内
下载PDF
陆拯“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经验举隅
4
作者 刘亚铭 傅睿 +1 位作者 陈明显 陆拯(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 [目的]总结国医名师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诊学习,病案收集整理,查找结肠癌相关文献及中医典籍,研习陆拯教授所著之《毒证论》,结合教授的临证释义,探讨结肠癌的病因病机,阐释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为“毒证四层总纲”指导下的“健脾清肠解毒”,归纳其临证辨证施治要点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陆拯教授认为结肠癌基本病机是脾胃元气受损、癌毒蓄积于肠,并进一步指出脾胃元气受损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前提,癌毒蓄积于肠是结肠癌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关键,临证治疗当着眼于恢复脾胃元气,清除肠中湿、热、痰、瘀等内生邪气以及残余癌毒,条畅肠腑气机,即以“健脾清肠解毒”为指导思想,根据患者术后具体症状,归纳为湿热毒蕴、痰瘀毒阻、瘀血毒壅、阳虚寒毒、阴虚热毒五种证型,基于扶正拔毒并举的理念,分别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化瘀逐毒、温阳拔毒、滋阴败毒论治,从而祛除术后余毒,杜绝新生癌毒。所举医案应用“健脾清肠解毒”法治疗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陆拯教授“健脾清肠解毒”治疗结肠癌的临证经验,展示了陆拯毒证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结肠癌的中医辨治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脾胃元气 健脾清肠解毒 毒证 扶正祛邪 医案 陆拯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浅谈从“伏邪温病”理论辨治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9
5
作者 赖英哲 王静滨 +2 位作者 尹建华 戈焰 邱健行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71-74,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西医治疗仍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大有可为。我们上溯经典,借鉴"伏邪温病"理论,总结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之邪伏于厥阴少阳,而以伏于厥阴为主的观点;治疗上以"...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西医治疗仍有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大有可为。我们上溯经典,借鉴"伏邪温病"理论,总结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正气不足,湿热疫毒之邪伏于厥阴少阳,而以伏于厥阴为主的观点;治疗上以"扶正透邪"为基本大法,其中扶正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透邪以运转少阳枢机、驱邪外出为主并配合清热化湿、利湿、活血消瘀、导滞等治法,实践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温病 脾胃亏虚 慢性乙型肝炎 透邪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中医脾胃病症状术语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倪菲 曲金桥 +6 位作者 王彩霞 崔家鹏 于睿 李可大 袁东超 杨茗茜 李思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2086-2087,共2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脾胃系统疾病范围的症状术语进行标准化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标准、教材及学术期刊等普遍认可的文献,从中提取原始中医脾胃病症状词语,并按照术语命名的7大原则确定术语词条。对于遴选的中医...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脾胃系统疾病范围的症状术语进行标准化研究。方法:通过搜集相关标准、教材及学术期刊等普遍认可的文献,从中提取原始中医脾胃病症状词语,并按照术语命名的7大原则确定术语词条。对于遴选的中医脾胃病症状术语按照部位进行归类,参照术语定义原则界定其概念后征求专家意见,进而不断修改完善。结果:最终确立中医脾胃病常见症状术语并构建中医脾胃病症状术语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脾胃病 症状 术语 标准化
下载PDF
从伏邪理论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病因病机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杰 丁维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4-165,212,共3页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西医缺乏有效防止其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以"火"为主,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反复发作则因伏邪...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西医缺乏有效防止其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以"火"为主,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反复发作则因伏邪留伏体内遇诱因而发,脾胃伏火被认为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因此着眼于脾胃,从伏邪理论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治疗从清泻伏火兼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着手,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脾胃失调 伏火
下载PDF
干祖望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 被引量:16
8
作者 倪平敏 马华安 +2 位作者 赵晶晶 陈旭青 吴拥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干祖望教授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念探讨顺时、因人调理脾胃之法,构建变应性鼻炎防治之则。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理论依据”“顺天时旺脾土,以制诸邪”“实脾胃充五脏,以御鼻鼽”等方面,对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 干祖望教授基于“四季脾旺不受邪”理念探讨顺时、因人调理脾胃之法,构建变应性鼻炎防治之则。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从“理论依据”“顺天时旺脾土,以制诸邪”“实脾胃充五脏,以御鼻鼽”等方面,对调理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进行系统探讨。“脾胃失用”在鼻鼽发病中意义重大,“壮固脾胃”防治变应性鼻炎之法因时、因人存异。总体而言,春夏宜升壮阳气,秋冬须阳气归藏,顺“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道”,此为防治变应性鼻炎之大法。肺气虚寒,或肝阴不足,抑或心火偏亢者,则应据个体矛盾之不同,荣其不足,制其过盛,以“壮”脾土和五脏之不衡,此为因人制宜之法。因此,干祖望教授顺于天时,以施升、温、降、藏之道,据于五脏,以布因人制宜之法,则人之脾土“壮旺”,诸邪可御、鼽病可杜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胃 防治 治未病 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
下载PDF
基于脾胃理论探讨“肠道微生物菌群为后天之本”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文炎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062-3064,共3页
脾胃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对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与结构变化、生理病理及在防治疾病方面都与中医的脾胃理论相似相通。通过对脾胃理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联系的分析与探讨,我... 脾胃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对这一理论的高度概括。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形成与结构变化、生理病理及在防治疾病方面都与中医的脾胃理论相似相通。通过对脾胃理论与肠道微生物菌群之间联系的分析与探讨,我们认为肠道微生物菌群可称之为西医理论的“后天之本”,而这2种“后天之本”是不同医学体系下对其理论的高度概括。中医学的发展,需要借鉴西医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从而来阐释中医学的理论与机制,并加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脾胃功能 肠道微生物群 肠道菌群 菌群失调 病理表现 后天之本 中医理论
下载PDF
“扶正祛邪”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董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1-45,共5页
探讨扶正祛邪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思路。新冠肺炎内有伏燥,外为寒湿所困,阻滞肺脾气机,易侵袭老年人、有基础病症及痰湿体质之人,病位在肺、脾及肠、心、脑、肾等。正气虚衰在此次疫病发病中具重要影响,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开展... 探讨扶正祛邪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本思路。新冠肺炎内有伏燥,外为寒湿所困,阻滞肺脾气机,易侵袭老年人、有基础病症及痰湿体质之人,病位在肺、脾及肠、心、脑、肾等。正气虚衰在此次疫病发病中具重要影响,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开展分期治疗,祛邪不忘扶正,宜温散、透邪、祛湿、芳香避秽等法同用,并参考李东垣顾脾扶正、甘温除热、升阳除湿治疗思路,全程注意顾护脾胃,防止药邪损害,不可过用苦寒清热药物,慎用抗生素类药物,减少输液,坚持中医“治未病”理念,增强人体正气,调畅情志。应充分重视历代中医疫病学术,让中医为防治疫病、维护民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西医在特效药物和疫苗研发上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扶正祛邪 顾护脾胃
下载PDF
王净净教授治疗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验案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曦 王净净 +1 位作者 石学慧 刘叶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35-36,共2页
王净净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托洛萨-亨特综合征(Tolosa-Hunt)[1],其主... 王净净教授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托洛萨-亨特综合征(Tolosa-Hunt)[1],其主要表现为眼眶痛伴该侧的眼球运动神经麻痹。此病中医治验较少见,现将王净净教授验案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钱某,男,22岁。右眼视物有重影反复发作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痛性眼肌麻痹 风牵偏视 外感风邪 脾胃湿热 王净净
下载PDF
从“湿热致消”探讨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治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晨 娄锡恩 +4 位作者 张丽萍 陈金凤 周珍 周围 陶庆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92-195,共4页
消渴病以口干多饮、多食、尿频量多为主症,根据侧重不同分为上中下三消。前人普遍认为消渴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表现为阴虚证之人占大多数;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证候比例发生转变,湿热蕴结证比例逐渐增加,逐渐认识到湿热是... 消渴病以口干多饮、多食、尿频量多为主症,根据侧重不同分为上中下三消。前人普遍认为消渴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表现为阴虚证之人占大多数;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证候比例发生转变,湿热蕴结证比例逐渐增加,逐渐认识到湿热是很重要的病因病机,治法也随之改变。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湿热从外部侵袭肌表易发为湿疹湿疮,湿热邪阻滞上焦则伤肺,肺不能正常布散津液则口干口渴,主要表现为上消与糖尿病皮肤病变;此时治疗当以宣通肺气,祛风清热。其次饮食结构的转变加之饮食不节,脾胃功能受损失司,水谷不化精微,转生痰湿,痰湿郁而化热,成湿热蕴结于脾胃,主要表现为中消与糖尿病胃肠病变;此时治疗当以运脾畅中,清热燥湿。最后快速的生活节奏及不断增加的生活工作压力,致使情志不畅,肝气郁而化火,日久成肝胆湿热,湿热下注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异常,主要表现为下消与糖尿病心理疾病,此时治疗当以疏肝泄热、淡渗利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消渴病 脾胃 肝胆 玄府 分消走泄
下载PDF
任继学依据伏邪理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志涛 邱占爽 +1 位作者 杨新月 王之虹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4期405-407,共3页
任继学教授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反复发作、治疗始效渐差主因是伏痰、伏瘀、伏寒3种伏藏邪气隐匿于脑络,且伏邪致病易损伤脾胃,使发病趋向于年轻化。本文总结任继学的学术思想,提出未病时调控身心,急性期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恢复期健... 任继学教授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反复发作、治疗始效渐差主因是伏痰、伏瘀、伏寒3种伏藏邪气隐匿于脑络,且伏邪致病易损伤脾胃,使发病趋向于年轻化。本文总结任继学的学术思想,提出未病时调控身心,急性期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扶正,恢复期健脾强胃,后遗症期防治复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提供了新的临床理念,以期增进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缺血性脑卒中 调控身心 健脾强胃 未病先防
下载PDF
曾升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文江 李彦生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82-1184,共3页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曾升海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初多因脾胃虚弱所致,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关键,脾胃虚弱是发病的内因。曾升海教授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湿阻证,湿浊中阻证。曾升海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点:调气为本,清热为辅,注重化瘀;组方平和,味多不杂,注重变通;察言观色,因人制宜,注重调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肝胃不和证 胃阴不足证 气滞湿阻证 湿浊中阻证 曾升海
下载PDF
调胃四合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有良 谢谋华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调胃四合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每日口服2次,20 mg/次,莫沙必利每日口服3次,5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胃... 目的:探讨调胃四合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每日口服2次,20 mg/次,莫沙必利每日口服3次,5 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胃四合汤加减口服(药物组成:姜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干姜10 g,甘草5 g,党参20 g,旋覆花10 g,代赭石20 g,吴茱萸5 g,海螵蛸20 g,浙贝母10 g,柴胡10 g,茯苓20 g)。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8.9%和66.67%(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5 a复发率治疗组为19.05%,对照组为35.7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胃四合汤治疗反流食管炎疗效显著,复发率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调胃四合汤 肝火犯胃 胃失和降 疏肝健脾 降逆止呕 制酸止痛
下载PDF
基于“脑-脾胃-肠”轴理论的中风湿热证证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雅 许永楷 张思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0-32,64,共4页
认为脾胃肠湿热是中风湿热证发病率升高的始动因素。基于“脑-脾胃-肠”轴理论,提出中风湿热证病位在脑,但与脾胃、大肠密切相关。湿热致中,易于蒙上,困遏清阳,阻滞气机;湿与热结,易犯中焦;湿热氤氲,易于流下。防治中风,应树立脾胃、大... 认为脾胃肠湿热是中风湿热证发病率升高的始动因素。基于“脑-脾胃-肠”轴理论,提出中风湿热证病位在脑,但与脾胃、大肠密切相关。湿热致中,易于蒙上,困遏清阳,阻滞气机;湿与热结,易犯中焦;湿热氤氲,易于流下。防治中风,应树立脾胃、大肠脏腑发病观,治以祛湿清热、通腑开窍,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菖蒲郁金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脾胃-肠”轴理论 中风 湿热证 浊邪扰清 祛湿清热 通腑开窍
下载PDF
《伤寒论》与顾护脾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瑞 罗伟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6,62,共3页
仲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时尤强调顾护脾胃,归脾经药物共使用678次,为五脏中频次最高,归胃经药物使用494次,为六腑中频次最高;112首方剂,应用炙甘草者71方,应用大枣者40方,生姜、大枣同用37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31方,生姜、大枣、... 仲景在《伤寒论》辨证论治时尤强调顾护脾胃,归脾经药物共使用678次,为五脏中频次最高,归胃经药物使用494次,为六腑中频次最高;112首方剂,应用炙甘草者71方,应用大枣者40方,生姜、大枣同用37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31方,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共用7方;用"胃和则愈""微和胃气"来明言治疗的目的;明确"胃和"与否不仅与脾胃本身功能有关,而且与服用汤药及煎煮方法相关联;主张中病即止,周祥入微,奠定了脾胃学说的基础,从药物配伍、煎煮,饮食调护及禁忌等多方面强调了顾护胃气在诊疗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根本大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护脾胃 伤寒论 张仲景 药物配伍 饮食调护 中病即止
下载PDF
沈洪治疗胃癌术后经验撷萃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敏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4期411-413,共3页
沈洪教授认为胃癌术后的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邪盛毒聚为标,其中脾胃虚弱贯穿疾病的始终,治以扶正健脾为要,兼以通络化痰、泄浊解毒、抗癌防癌。临证强调溯本求源,审病求因;舌脉互参,重视胃镜;健脾扶正,标本兼顾。收效甚佳,附验案一则。
关键词 胃癌术后 脾胃虚弱 邪盛毒聚 舌脉 胃镜 健脾扶正 沈洪
下载PDF
夏黎明从脾胃论治宫颈癌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鹏程 夏黎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3期418-421,共4页
夏黎明教授治疗宫颈癌晚期患者秉承治病求本的理念,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认为宫颈癌根本病机为"正虚邪盛",治疗中尤以"后天之本"的脾胃为根本。临证擅长从脾胃入手,健运脾胃之气,振患者正气以扶正祛邪。同时根据患... 夏黎明教授治疗宫颈癌晚期患者秉承治病求本的理念,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认为宫颈癌根本病机为"正虚邪盛",治疗中尤以"后天之本"的脾胃为根本。临证擅长从脾胃入手,健运脾胃之气,振患者正气以扶正祛邪。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同时提倡中西医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在实现对肿瘤病灶快速控制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正虚邪盛 从脾胃论治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顾植山谈“补土派” 被引量:10
20
作者 老膺荣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后学对其建立的学说多归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一端,而对东垣当时经历金元之交"壬辰大疫"这一因素的影响缺乏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探讨。顾植山教授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视角,... 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后学对其建立的学说多归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一端,而对东垣当时经历金元之交"壬辰大疫"这一因素的影响缺乏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探讨。顾植山教授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视角,对东垣重视脾胃、强调补土的学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学术脉络、运气条件,流派发展等多个维度对"补土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顾植山指出:李东垣所经历的"三年化疫"所化的大疫为土疫,当时的大司天是寒湿,其遇到的疫病病机多属脾胃内伤。李东垣根据运气特点,抓住脾胃病机进行治疗,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顾植山认为:对古代学术流派的研究,要重视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不同的运气条件产生不同的疾病,造成不同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流派。学术流派的传承,最终要完成其历史使命——融入主流学术中去,提升中医的整体学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三年化疫 疫病 湿邪 补土 脾胃 顾植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