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for the Variation of Digestive Tract Length in Anurans 被引量:1
1
作者 Chunlan MAI Jianping YU Wenbo LIAO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246-252,共7页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an shape organs size evolution in animal kingdoms. In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changes lead to difference in food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habitats, thereby affecting individua...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an shape organs size evolution in animal kingdoms. In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changes lead to difference in food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habitats, thereby affecting individual’s energy intake and allocation. The digestive theory states that animals consuming food with low contents of digestible materials should result in increasing gut length. In this study, to test the hypothesis of digestive theory, we studied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reasons for variation in digestive tract length among 35 species of anurans distributing in different altitude and latitu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typ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digestive tract length among species, with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species having longer digestive tract than arboreal ones. Latitud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gestive tract length. However, altitude, as well as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id not correlate with digestive tract length among speci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quatic and terrestrial species might forage less digestible materials than arboreal species, thereby displaying relatively longer digestive tract than arboreal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URANS digestive tract length environmental change ecological type
下载PDF
消化道转移癌2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
作者 马怡晖 李佳静 +4 位作者 王丰 王正洋 黄培 李晨飞 李文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7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转移早发现和诊断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病理诊断为消化道转移癌的2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归纳性描述和分析。结果25例消... 目的探讨消化道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转移早发现和诊断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病理诊断为消化道转移癌的2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归纳性描述和分析。结果25例消化道转移癌中肺癌11例,乳腺癌8例,肾细胞癌4例,尿路上皮癌2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8~73岁,平均55.6岁,确诊消化道转移癌时平均57.9岁。原发癌与消化道转移癌确诊时间间隔平均36个月。上消化道转移癌9例,下消化道转移癌16例。当确诊消化道转移癌时,15例患者存在其他脏器的转移灶,其余10例患者均存在全身多处淋巴结转移。镜下可见黏膜表面多完整,癌组织与周围黏膜过渡陡然,易见脉管癌栓;转移性肺腺癌多呈实性片状生长,乳腺癌多表现为低分化、条索状浸润生长。转移癌能较好地特异性表达相关免疫组化标志。结论癌发生消化道转移往往是其进展的晚期事件。当遇到形态学较为特殊的消化道恶性上皮性肿瘤时,应考虑转移癌的可能,关注患者病史,并合理选用免疫组化检测,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转移癌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群亚组轨迹变化
3
作者 邢来敬 王宇 杨巧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5-1570,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不同时间点躯体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及最佳干预时间点。方法:2021年9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的310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院当天(T1)、出院后1个月(T2)、3个月(...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不同时间点躯体症状群的变化轨迹及最佳干预时间点。方法:2021年9月—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心血管病医院的310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院当天(T1)、出院后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9个月(T5)、12个月(T6)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对其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CGM)识别老年心力衰竭病人躯体症状群在6个时间点的变化轨迹。结果:最终216例病人完成随访。探索性因子分析在6个时间点均提取到休息相关症状群、消化道相关症状群。休息相关症状群拟合得到“先升后降组”“先升后降再稳定组”;消化道相关症状群拟合得到“先升后降组”“先升后降再上升组”“先升后降再稳定组”。结论: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躯体症状群存在不同变化轨迹特征,可根据其特征选择干预时间点或针对亚组轨迹特征呈上升趋势的病人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症状群 睡眠障碍 消化道 轨迹变化 纵向研究
下载PDF
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健 林贵德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147-149,共3页
消化道早癌主要是指消化道早期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加之恶性肿瘤类型多样,存在癌前病变可能。多数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往往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情严重,与此同时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不... 消化道早癌主要是指消化道早期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加之恶性肿瘤类型多样,存在癌前病变可能。多数消化道早癌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往往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病情严重,与此同时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常见的消化道癌主要有结直肠癌、胃癌以及食管癌等。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日益进步,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准确诊断率日益提高。尽早明确诊断消化道癌的具体分型,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文章对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分型、分期、分类、标本处理、病理报告、病理诊断技术以及诊断效果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上消化道内镜诊疗黏膜准备的现状及争议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航 王剑(综述) 施斌(审校)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4期73-79,共7页
我国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国家,但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较低。实现上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关键,是高质量的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但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常因黏膜准备不充分导致疾病漏诊和误诊。目前,关于肠道准备方法,国内外已有多项指... 我国是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国家,但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较低。实现上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关键,是高质量的上消化道内镜诊疗。但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常因黏膜准备不充分导致疾病漏诊和误诊。目前,关于肠道准备方法,国内外已有多项指南进行规范,但上消化道黏膜准备方法尚无权威性指南规范。临床实践中,不同医疗机构采用的准备方法差别较大,黏膜准备效果有一定差异,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多争议。该文对国内外上消化道黏膜准备的现况和争议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期望为临床规范的制订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为后续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内镜诊疗 黏膜准备 禁食禁水 表面麻醉剂 去泡剂 去黏液剂 体位改变
下载PDF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治及病理特点
6
作者 杜笑语 王萍 +3 位作者 张银 康莹莹 邓子刚 张英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治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21年2月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肿瘤科收治的76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临床特点:男女...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治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21年2月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肿瘤科收治的76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临床特点:男女比例为4.8∶1,年龄(65.03±8.91)岁;肿瘤原发部位为食管及食管-胃13例(17.11%),胃60例(78.95%),结肠2例(2.63%),直肠1例(1.32%);临床表现主要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因肿瘤原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45例(59.21%)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转移至胃小弯侧淋巴结33例(73.33%,33/45);15例(19.74%)出现远处转移,绝大部分转移至肝脏(73.33%,11/15)。内镜下特点:多表现为溃疡型及隆起型。病理特点:癌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条索状,细胞异型明显;CD56、CgA、Syn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2.37%、51.32%、97.37%和100%。治疗:66例(86.84%)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49例(74.24%,49/66)行术后辅助化疗,化疗常用的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结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可发生于消化系统任何部位,以食管和胃最为常见。患者以老年男性居多,初诊临床症状与原发部位有关,内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外科手术联合化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道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及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肖雅 王漱阳 +1 位作者 凌人 宋毓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8,共6页
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研究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热点领域。研究工具主要集中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开发上,少部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联用的方式;研究内容方面则聚焦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经典组织病理学诊... 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的人工神经网络诊断研究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热点领域。研究工具主要集中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开发上,少部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与循环神经网络联用的方式;研究内容方面则聚焦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经典组织病理学诊断、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肿瘤分子分型诊断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情况。本文综述了消化道恶性肿瘤病理诊断及预后预测中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算法 消化道恶性肿瘤 病理诊断 预后预测 综述
下载PDF
洞庭湖不同生态类型区黑线姬鼠消化道重量和长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沈丽 王勇 +3 位作者 王劼 胡忠军 张美文 李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对洞庭湖3种不同生态类型区(农区、林区、农林交错区)不同季节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鲜重和干重的测量表明,在3种生态类型区中,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鲜重和干重季节变化显著。农区和林区消化道各器官的鲜重和干重在春季和冬季显著... 对洞庭湖3种不同生态类型区(农区、林区、农林交错区)不同季节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鲜重和干重的测量表明,在3种生态类型区中,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鲜重和干重季节变化显著。农区和林区消化道各器官的鲜重和干重在春季和冬季显著重于夏季和秋季,农林交错区消化道各器官鲜重和干重在春季显著重于夏季和秋季,这可能与春季和冬季黑线姬鼠能量需求增加、食物缺乏和食物质量下降有关。在同一季节,3种生态类型区之间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鲜重和干重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与3种生态类型区间黑线姬鼠食物变化较小有关。关于消化道各器官长度变化方面,除了农区的大肠长度有显著季节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季节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消化道形态的变化是黑线姬鼠面临外界胁迫因子时的一种消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线姬鼠 生态类型区 消化道 长度 重量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魏雪静 张彦宁 +4 位作者 徐瑞 岳冰 郑晓丹 柳玮华 陈光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melanoma,PGI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GI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qRT-PCR法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melanoma,PGI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GI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qRT-PCR法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PGIM中女性8例,男性6例;中位年龄59岁(年龄44~84岁);肿瘤位于食管7例,直肠肛管4例,胃2例,小肠1例。除4例术前得到确诊外,其余10例均被误诊。发生于食管者以进食哽咽感,发生于直肠肛管者多因腹痛便血、排便困难为首发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为大部分呈实性巢状,部分呈假乳头结构,在57%(8/14)病变中可见移行的邻近上皮组织内黑色素细胞Pagetoid样累及。肿瘤细胞可呈四种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最多见,其次为梭形细胞型、横纹肌样细胞型以及小细胞型。免疫表型:HMB-45、Mart-1、vimentin、MUM1、S-100阳性,CD56部分阳性,14例均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随访3~48个月,11例死亡(平均生存期11个月),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PGIM好发于食管和直肠肛管,恶性程度高,病理特征多样,易被误诊,应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食管肿瘤 直肠肛管肿瘤 黑色素瘤 病理
下载PDF
98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汤旭山 张建清 +1 位作者 舍玲 唐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98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98例资料完整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 目的:探讨98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98例资料完整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生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98例(男6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5±12.8)岁,发病部位最常见于胃(33/98,33.7%),其次直肠(31/98、31.6%)。肿瘤大小0.2至9.2厘米(平均:1.2厘米)。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范围1~101个月)。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6%、64.1%、56.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手术方式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任何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多为高度恶性肿瘤;其次多见于直肠,多为低度恶性肿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神经内分泌瘤 临床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病因的病理学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瑞芬 赵敏 +3 位作者 王民 王小平 周以键 王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07-310,共4页
胰胆管内逆行注射 5 .0 %牛磺胆酸钠溶液 ,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模型 ,通过光镜普通染色、PTH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方法 ,对诱导AHNP后 5min至 6h胰腺的病变及微循环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 ,以探讨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胆管内逆行注射 5 .0 %牛磺胆酸钠溶液 ,建立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模型 ,通过光镜普通染色、PTH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方法 ,对诱导AHNP后 5min至 6h胰腺的病变及微循环的形态学表现进行观察 ,以探讨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现 :诱导AHNP后主要病变为 :胰腺组织出血、坏死 ,白色血栓、微血栓及混合血栓形成 ;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病变加重。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NP 急性胰腺炎 病因 病理学 诱导 病变 微血栓 染色 白色 普通
下载PDF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九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淑红 岳冰 +2 位作者 于海云 郑媛媛 柳玮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至2016年间诊断的9例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研究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至2016年间诊断的9例消化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研究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9岁。肿物直径0.2~1.2cm,平均直径0.56±0.28 cm。9例患者治疗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显微镜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片状,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小位于细胞中央。未见坏死及核分裂。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S-100、CD68、Vimentin。结论消化道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食管,少见发生在胃及结肠。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颗粒细胞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内镜对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大洲 李守英 +4 位作者 吕胜祥 高彤 张树贤 徐静 陈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检查方法...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检查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NBI联合染色内镜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一致性、边缘清晰度、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22.22%,阴性检出率为68.52%;对照组患者阳性检出率12.96%,阴性检出率48.15%,两组假阳性、假阴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468、4.364,P <0.05)。观察组Kappa值为0.765,一致性较好;对照组Kappa值为0.121,一致性差。观察组2分分布区域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930,P<0.05)。观察组患者中度以下非典型增生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21,P<0.05)。结论 NBI联合染色内镜检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能够更好地观察消化道内的情况,提高活检检查效率,减少活检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窄带成像技术 染色内镜 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以黑便为表现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瑜 熊正明 +1 位作者 方峰 董永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19-1121,T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1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消化道出血。病理表现为血管壁变薄,毛细血管、小动静脉仪由一...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1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消化道出血。病理表现为血管壁变薄,毛细血管、小动静脉仪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诊断主要根据黏膜的特征性表现,无根治方法。结论无典型的皮损和阳性家族史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容易误诊。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应该考虑到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消化道出血 病理学
下载PDF
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制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婷婷 杨宁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1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总结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以及染色经验,以提高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的质量。方法选取本院病理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500例,采用... 目的探讨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总结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以及染色经验,以提高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的质量。方法选取本院病理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5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针对选取切片的质量缺陷、相关原因及其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在选取的石蜡切片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有组织切片裂隙、褶皱、污染,组织切面不完整以及细胞核灰蓝色等。结论不断规范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减少各种质量缺陷的产生,才能制得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内镜 活检 石蜡切片 制作 病理
下载PDF
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驱虫试验及驱虫后两个月消化道线虫感染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平 折帅帅 +4 位作者 李直 史杰 王玉荣 秦凯星 张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5-1491,共7页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寄生虫剖检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驱虫后1个月、2个月的消化道线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感染线虫种类6种,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驱虫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25%和65%;芬苯达唑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31.25%和84.2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50%和77.27%。各感染消化道线虫均对试验驱虫药产生了耐药性。驱虫后1个月,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有所上升,但未达到驱虫前水平;驱虫后2个月,羊只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驱虫前水平。说明可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常用驱虫药,建议每2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以减少消化道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白绒山羊 常用驱虫药 驱虫试验 消化道线虫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禽波氏菌强毒株感染雏鸡呼吸系统荷菌量及病变规律的研究
17
作者 杨萍萍 袁朋 +2 位作者 魏凯 胡莉萍 朱瑞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9-705,共7页
禽波氏菌为产碱杆菌科波氏杆菌属成员,主要导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探索禽波氏菌经呼吸道的入侵过程及其病变发生发展规律,本试验利用筛选到的强毒株经鼻腔感染SPF雏鸡,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检测气管和肺荷菌量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禽波氏菌为产碱杆菌科波氏杆菌属成员,主要导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探索禽波氏菌经呼吸道的入侵过程及其病变发生发展规律,本试验利用筛选到的强毒株经鼻腔感染SPF雏鸡,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检测气管和肺荷菌量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禽波氏菌在气管的定植及其病变规律,利用间接免疫酶组化研究禽波氏菌在肺中的定植规律,分析肺和支气管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在感染之初气管中细菌数量较多,而肺中较少,之后气管和肺的荷菌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感染后1d即发现禽波氏菌已经在气管纤毛上定植,且纤毛开始出现脱落;到5d时气管黏膜表面呈斑驳状,纤毛大面积脱落,甚至出现空洞。肺在感染后2d检测出细菌定植,主要分布在肺房和呼吸毛细管壁的细胞质中,之后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阳性信号不断增加。肺和支气管的病理变化在5d时出现,主要表现淤血;至感染后10d,大量细胞坏死。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禽波氏菌分离株对雏鸡的呼吸道具有很强的亲嗜性,优先定植于气管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并随之在气管、支气管和肺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波氏菌 雏鸡 呼吸道 定植 病理变化
下载PDF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闵科 蒋晓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2期94-95,共2页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临床治疗的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所收治的52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同时对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临床治疗的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所收治的52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同时对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患者化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患者16例,部分缓解患者30例,稳定患者4例,进展患者2例。结论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指标化疗前后有极大变化,能够作为患者化疗效果的指标在临床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 化疗 血浆D-二聚体变化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
19
作者 杨娜 刘禄 +9 位作者 崔丽娟 张薇珊 罗启翅 刘智 夏勤 李林丰 刘汝艺 夏涌然 梁鹏 叶川 《现代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429-431,471,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型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征,为IFP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消化中心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20例IF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外科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活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分析IFP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型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征,为IFP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消化中心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20例IF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外科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活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分析IF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20例IFP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发生于食管、胃部、结直肠为16例,小肠4例。IFP病理特点为呈"洋葱皮样"增生的梭形细胞围绕血管呈同心圆状排列,梭形细胞的间质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IFP患者病变组织中细胞弥漫性表达CD34、Vimentin。结论:IFP发病率较低,临床及CT、内境均无特征性表现,易与胃肠间质癌或其他息肉样病变混淆,确诊只有依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可辅助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炎性纤维性息肉 临床病理特征 病理诊断
下载PDF
12例胃肠道间质瘤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姝美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1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116例GIST,用光镜观察其中12例合并发生消化道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合并发生消化道癌的病例占所有收集GIST病例的10.34%,免疫表型C... 目的:探讨1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116例GIST,用光镜观察其中12例合并发生消化道癌的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合并发生消化道癌的病例占所有收集GIST病例的10.34%,免疫表型CD117阳性表达10例、DOG1阳性表达11例、CD34阳性表达8例、SMA阳性表达6例,肿瘤TNM分期0期1例,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4例。结论:本病好发于老年男性,其中GIST多发生于胃且生物学危险度低,合并的消化道癌多为胃癌和食管癌,DOG1能帮助鉴别诊断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消化道癌 病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