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目的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移植肾组织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年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为P<0.05)。两组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考虑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 IR 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采用无损...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 IR 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采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 m 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AR IR I)模型,其中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术前喂通心络7 d。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肾蒂,暴露60 m in后再关闭切口。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肌酐(Cr);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损伤程度;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光镜下Bc l-2阳性表达;一步法TUNEL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凋亡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Cr及肾小管损伤评分较假手术组高(P<0.05);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Cr及肾小管损伤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低(P<0.01)。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Bc l-2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组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组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5),多见于肾小管,尤其是远端小管细胞,少数见于近端小管,而肾间质、肾小球极少见;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大鼠AR IR 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移植肾组织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年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为P<0.05)。两组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考虑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
文摘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 IR 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各10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采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 m 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成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AR IR I)模型,其中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术前喂通心络7 d。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肾蒂,暴露60 m in后再关闭切口。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肌酐(Cr);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小管损伤程度;免疫组化图像分析光镜下Bc l-2阳性表达;一步法TUNEL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凋亡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Cr及肾小管损伤评分较假手术组高(P<0.05);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Cr及肾小管损伤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低(P<0.01)。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Bc l-2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组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组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5),多见于肾小管,尤其是远端小管细胞,少数见于近端小管,而肾间质、肾小球极少见;缺血再灌注+通心络预处理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大鼠AR IR I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 l-2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