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0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key genes and pathways in response to 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 infection
1
作者 Kai Liu Zhaolin Liang +4 位作者 An Yang Jiadi Yan Peihua Cong Xiaolei Han Caixia Zhang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41-656,共16页
Apple leaf spot,caused by the 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AAAP),is an important fungal disease of apple.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resistance and pathogenesis in apple leaf spot,the transcriptomes o... Apple leaf spot,caused by the 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AAAP),is an important fungal disease of apple.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resistance and pathogenesis in apple leaf spot,the transcriptomes of two apple cultivars‘Hanfu'(HF)(resistant)and‘Golden Delicious'(GD)(susceptible)were analyzed at 0,6,18,24 and 48 h after AAAP inoculation by RNA-Seq.At each time point,a large number of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screened between AAAP-inoculated and uninoculated apple leaves.Analysis of the common DEGs at four time poin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sistance of‘HF'and‘GD'apple to AAAP infection.RLP,RNL,and JA signal-related genes were upregulated in both cultivars to restrict AAAP development.However,genes encoding CNLs,TNLs,WRKYs,and AP2s were only activated in‘HF'as part of the resistance response,of which,some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ET and SA signal transduction.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many DEGs with opposite expression trends in the two hosts may play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s in response to AAAP infection.Transient expression of one such gene MdERF110 in‘GD'apple leaves improved AAAP resistance.Collectively,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to AAAP infection between‘HF'and‘GD'apples which can theoretically assist the molecular breeding of disease-resistant apple cr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TRANSCRIPTOME Alternaria alternata apple pathotype Infection Defense response
下载PDF
Utilization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Gene xa5 Against Pathotype Ⅴ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2
作者 Taihui CHENG Shen CHEN +4 位作者 Jianyuan YANG Xiaoyuan ZHU Shengyuan WU Qijin HONG Liexian ZE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6期17-21,共5页
In recent years,the strong virulence pathotype Ⅴ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grew up quickly in Southern China,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opulation and spread to the rice region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n Sout... In recent years,the strong virulence pathotype Ⅴ 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grew up quickly in Southern China,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opulation and spread to the rice region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Since pathotype Ⅴ caused serious bacterial blight disease in rice production regions,it is urgent to breed and promote resistant varieties against pathotype Ⅴ.The most 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asure to control rice bacterial blight is to breed resistant cultivars for widely planting using resistance genes.Th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used IRBB5 carrying the recessive xa5 gene from IRRI that is resistant to pathotype Ⅴ to breed resistant varieties with rice blast resistance source,through hybridization,multiple cross,pedigree selection and synchronous resistance evaluation.We successfully bred series of new resistant rice varieties such as Baijiangzhan,Baijingzhan and Baisizhan,which showed resistance to strong virulence pathotype Ⅴ(grade 1-3)of bacterial blight and rice blast(mediate to high resistance),good grain quality(level 3 of rice quality of Guangdong),and yield equivalent to major cultivars(compared with region trial control cultivars of Guangdong).These new resistant varieties were promoted and planted in the strong virulence pathotype Ⅴ region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Guangdong,which showed favorable superior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controlling rice bacterial blight with resistance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xa5 gene pathotypeⅴof rice bacterial blight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下载PDF
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血压管理策略对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付煜 李舜 +3 位作者 蒋汉刚 葛俊林 罗松 苑文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中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并纳入训练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训练集两组患... 目的:探究介入栓塞术中不同血压管理策略对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110例,并纳入训练集。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曲线的绘制,比较不同血压管理策略患者的2年预后不良发生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通过验证集患者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依据模型预测个体风险评分,构建危险分层系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年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手术时机为中期和晚期、平均动脉压≥65 mmHg、血压波动幅度≥16 mmHg、瘤体长径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2.0是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血压管理策略为控制性降压是老年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及准确度。危险分层系统将所有患者分为4个危险分组:极低风险组(总分<30分)、低风险组(30分≤总分<78分)、中风险组(78分≤总分<106分)和高风险组(总分≥106分)。该危险分层系统能区分不同术中血压管理策略患者的预后不良发生情况(P<0.05)。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应实施瑞芬太尼联合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的血压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Ⅳ~级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术中血压管理 预后
下载PDF
典型峡谷Ⅴ型地貌下桥址区风特性
4
作者 张玥 刘子琦 石慧慧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5-586,共12页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 为得到山区峡谷典型Ⅴ型地形下的桥梁抗风设计的关键风特性参数,通过“数值风洞试验”建立模型,以实桥为工程背景构建三维地形网格,基于3种典型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桥位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对该地形桥位处的风场特性进行分析;围绕两个影响桥址区风特性的地形参数(山体高度和夹角),阐明Ⅴ型峡谷地形下风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与现行规范进行对比,推算桥面设计基准风速。结果表明:该Ⅴ型峡谷地形的最佳湍流模型和流体壁面粗糙度分别为RNG k-ε和20 m;随着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参数的变化,风速增加幅度分别为2.37%~12.56%和1.24%~6.98%;山体高度及山体夹角两变参数下,梯度风高度分别为700 m和800 m左右;实际湍流强度大于规范中四类地表规范值,在离地高度40 m范围内,湍流强度更接近于D类地表。实际Ⅴ型峡谷桥址区不能简单按规范归为C类或D类地形,在设计风参数计算时应综合考虑规范和经验公式,还可借助模拟手段来提高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特性 型峡谷 数值风洞试验 湍流模型 地形参数 设计基准风速
下载PDF
基于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预测土壤中As(Ⅴ)吸附行为研究
5
作者 薛沁 李焱 +1 位作者 郁何敏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4,共7页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 吸附是控制As在土壤中迁移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预测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使用恒电容表面络合模型(CCM)模拟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取As(Ⅴ)在土壤上吸附的表面络合常数,建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碳酸钙、无定形铁/铝/锰、总铁)与As(Ⅴ)表面络合参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以阐明As在土壤中吸附的主控因子。结果显示,As(Ⅴ)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征,恒电容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As(Ⅴ)在不同pH下的吸附特性(R^(2)为0.71~0.96),通过CCM模型拟合得到As(Ⅴ)在土壤表面的3个表面络合常数,绝大部分土壤lg K_(1)比lg K_(2)和lg K_(3)的值要大,说明As(Ⅴ)在土壤中的吸附相较于单齿络合物更偏向于形成双齿双核的络合物。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与土壤性质间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s(Ⅴ)表面络合常数主要受土壤pH和无定形铁、无定形锰含量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线性模型的普适性,利用文献数据中土壤性质数据预测不同土壤上As(Ⅴ)的表面络合常数,并结合CCM模型预测了As(Ⅴ)在文献土壤中的吸附量,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络合模型 As() 吸附 恒电容模型 广义复合模式
下载PDF
Escherichia coli Pathotypes in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 in an Informal Settlement in Nairobi, Kenya
6
作者 Moureen Jepleting Winnie Mutai +5 位作者 Victor Moses Musyoki Beatrice Oduor Charchil Ayodo Robert Mugoh Samuel Kariuki Sylvia Omulo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CAS 2023年第4期181-192,共12页
Diarrhea i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hildren aged Escherichia coli (DEC) accounts for 30% - 40% of childhood diarrhea cases. To identify the pathotypes involved in diarrheal outbreaks in... Diarrhea i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hildren aged Escherichia coli (DEC) accounts for 30% - 40% of childhood diarrhea cases. To identify the pathotypes involved in diarrheal outbreaks in Kenya, we analyzed archived E. coli isolates from children E. coli confirm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ere done using the VITEK<sup>®</sup>2 instrument. Pathotype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via convention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175 E. coli isolates, 48 (27%) were DEC pathotypes, with enteroaggregative E. coli (EAEC) predominating (71%, 34/48). Enterohemorrhagic (EHEC) and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represented 19% and 10% of isolates, respectively. Enteroinvasive and enterotoxigenic pathotypes were not identified. All DEC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to amikacin, ertapenem, imipenem, meropenem and tigecycline. Conversely, most (>80%)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ampicillin, ampicillin-sulbactam and 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Half of all EAEC and EPEC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cefazolin while half of EHEC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ciprofloxacin and moxifloxacin. In total, 18 resistance ph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with “ampicillin-cefazolin-ampicillin/ sulbactam-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predominating (33%, 16/48). The majority (81%) of DEC isolates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with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 production identified in 8% of these isolate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redominance of Enteroaggregative E. coli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DEC pathotypes. Studying the epidemiology of diarrheal disease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will aid in identifying dominant etiological agents of diarrhea and newly emerging resistant strains in informal sett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coli pathotypes CHILDREN DIARRHOEA Informal Settlement Multidrug Resistance
下载PDF
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Ⅴ级石质围岩开挖工法
7
作者 施有志 刘旭东 雍金柱 《中外公路》 2024年第2期231-242,共12页
为减小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洞口Ⅴ级石质围岩后行导坑爆破对已完成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该文以平潭牛寨山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在后行的临近导坑爆破时,易将原先已施工完成的临时钢支撑震塌,提出取消临时横向支撑的变... 为减小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洞口Ⅴ级石质围岩后行导坑爆破对已完成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该文以平潭牛寨山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在后行的临近导坑爆破时,易将原先已施工完成的临时钢支撑震塌,提出取消临时横向支撑的变更方案1,以及带竖向支撑的上下台阶法(变更方案2),再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3种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案引起的拱顶沉降相差较小,最大相差约11.8%;变更方案2引起的围岩应力最大,但变更方案2同时取消了左右侧壁导坑的横向支撑以及左右侧壁导坑下台阶的竖向支撑,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最后,结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变更方案2不仅合理可靠,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跨度隧道 级石质围岩 工法优化 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下载PDF
盐城坳陷带典型区域新近系盐城组第Ⅴ承压含水层特征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朗 何伟 黄晓燕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盐城市区地处苏北盐城坳陷带,境内的新近系盐城组孔隙含水层深达1000~1300m。前人对400m以下的第Ⅴ承压含水层划分、研究较为粗略。通过岩芯分析、物探、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重新划定了第Ⅴ承压含水层... 盐城市区地处苏北盐城坳陷带,境内的新近系盐城组孔隙含水层深达1000~1300m。前人对400m以下的第Ⅴ承压含水层划分、研究较为粗略。通过岩芯分析、物探、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重新划定了第Ⅴ承压含水层的赋存边界,深入研究了区域该含水层的赋存特征,同时计算了其可持续利用资源量。研究成果可为盐城坳陷带其他区域该含水层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坳陷带 新近系盐城组 承压含水层 技术方法 水文地质特征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四线隧道Ⅴ级围岩开挖关键参数研究
9
作者 刘夏冰 王雨 +2 位作者 王文谦 贺少辉 麻建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特征,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多组工法进行开挖模拟,总结得出浅埋四线高铁隧道Ⅴ级围岩的开挖关键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各导洞上台阶开挖阶段,中部岩柱开挖对拱顶沉降的贡献为62.2%;依托工程喷射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拱架的安全性均满足施工要求,当前初期支护的安全富余较多;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好,但三台阶法的围岩应力分布均匀,初期支护的安全系数也满足要求;考虑到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存在较多临时支护,为提升施工效率,宜在保障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开挖分部数量,探索将双侧壁导坑法优化为少临时支护的三台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超大跨度隧道 级围岩 开挖关键参数 分部开挖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介导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赵然 王婷婷 +2 位作者 王晓宇 冯艳 李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 探究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Ⅴ,GnT-Ⅴ)介导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相... 目的 探究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Ⅴ,GnT-Ⅴ)介导糖尿病小鼠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相关病毒组(DM+shGnT-Ⅴ组),每组10只。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及左室质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中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的表达,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GnT-Ⅴ、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TAK1)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高糖组(HG组)、高糖+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病毒组(HG+Ad-shGnT-Ⅴ组)和高糖+干扰GnT-Ⅴ基因的腺病毒+过表达TAK1基因的腺病毒组(HG+Ad-shGnT-Ⅴ+Ad-TAK1组)。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原代心肌细胞中GnT-Ⅴ、TAK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表达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DM组小鼠心脏收缩功能显著下降(P<0.001),左室质量明显增加(P<0.001),心肌细胞肥大(P<0.001),GnT-Ⅴ和TAK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及ANP和BNP在mRNA水平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DM组相比,DM+shGnT-Ⅴ组小鼠心脏功能明显改善(P<0.01),左室质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肥大症状明显减轻(P<0.001),GnT-Ⅴ、TAK1、ANP及BNP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NG组相比,HG组原代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增强,GnT-Ⅴ和TAK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Ad-shGnT-Ⅴ组GnT-Ⅴ、TAK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减弱;与HG+Ad-shGnT-Ⅴ组相比,HG+Ad-shGnT-Ⅴ+Ad-TAK1组GnT-Ⅴ表达未见明显变化,TAK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增强。结论 GnT-Ⅴ可能通过激活TAK1调控糖尿病小鼠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肥厚 糖尿病心肌病 GnT- TAK1
下载PDF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华长城 杨飞 +1 位作者 孙治强 王小合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钢丝捆绑联合加长PFNA治疗的21例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记录并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断裂、切割病例,无血管损伤病例,1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加长PFNA可以有效治疗Seinsheimer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闭合复位不理想时行微创钢丝环扎,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Seinsheimer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微创钢丝环扎
下载PDF
CollagenⅤ在推拿促进长期大负荷运动大鼠肌肉干细胞自我更新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张瑞驰 靳松林 +2 位作者 李伦宇 阿衣留布 丁海丽 《中医康复》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推拿对长期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后肢抓力及CollagenⅤ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促进大鼠肌肉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长期大负荷运动组(E组)、长期大负荷运动+推拿组(ET组)... 目的:观察推拿对长期大负荷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修复、后肢抓力及CollagenⅤ表达的影响,探讨推拿促进大鼠肌肉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长期大负荷运动组(E组)、长期大负荷运动+推拿组(ET组)、长期大负荷运动+假推拿组(ES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E组、ET组和ES组进行4周大负荷跑台运动制备长期大负荷运动损伤模型;E组不予任何干预;ET组于每次运动后6h予以推拿干预;ES组于每次运动后6h仅予以抚摸干预。测定初始及4周后大鼠的体重和后肢抓力。末次干预后24h取大鼠两侧腓肠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llagenⅤ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5a1和Col5a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ax7、MyoD和Myf5蛋白表达水平;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ax7与CollagenⅤ共定位。结果:与C组相比,E组、ES组和ET组大鼠后肢抓力增加值差异显著(P<0.01),E组和ES组超微结构均出现肌原纤维断裂等变化,E组和ES组CollagenⅤ、Pax7、MyoD、Myf5、Col5a1和Col5a3 mRNA以及Pax7与CollagenⅤ共定位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E组相比,ET组后肢抓力增加值差异显著(P<0.05),超微结构表现良好,CollagenⅤ、Pax7、MyoD、Myf5、Col5a3 mRNA以及Pax7与CollagenⅤ共定位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推拿可通过上调CollagenⅤ表达,促进大鼠骨骼肌肌肉干细胞自我更新,从而加速修复长期大负荷运动诱发的超微结构损伤,增强肌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大负荷运动 推拿 肌肉干细胞 自我更新 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胶原蛋白Ⅴ型2链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肿瘤生长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仇建玲 吴胜文 +1 位作者 俞进友 朱正峰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80-285,F0003,共7页
目的 探究胶原蛋白Ⅴ型2链(COL5A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肿瘤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于2022年1―3月开展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COL5A2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OL5A2对胃癌分期的作用及对病人预后的价值。荧光定量... 目的 探究胶原蛋白Ⅴ型2链(COL5A2)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肿瘤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 于2022年1―3月开展研究,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COL5A2在胃癌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COL5A2对胃癌分期的作用及对病人预后的价值。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细胞MGC-803、MKN-45、SGC7901中COL5A2的表达。慢病毒介导稳定转染shRNA-COL5A2、shRNA、NC的MKN-4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实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裸鼠成瘤实验检测肿瘤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肿瘤组织PCNA蛋白。结果 胃癌组织COL5A2相对表达量为4.74±0.45,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2.53±0.26(P<0.05),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OL5A2升高,与病人临床分期、预后差有关。GES-1组COL5A2相对表达量为0.25±0.04,显著低于胃癌细胞中MGC-803组0.47±0.05、MKN-45组0.72±0.08、SGC7901组0.54±0.04(P<0.05),其中MKN-45升高幅度最大。与shRNA组细胞相比,shRNACOL5A2组细胞COL5A2表达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在48、72 h的活性、EdU阳性率、迁移和侵袭数量、划痕愈合率均降低,细胞周期阻滞G1/S期,CyclinD1和CDK4表达降低(P<0.05)。异种移植裸鼠成瘤的体积、质量均降低,肿瘤PCNA表达也降低。结论 COL5A2在胃癌中高表达,下调COL5A2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胶原蛋白型2链 裸鼠成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深能级瞬态谱技术在Ⅲ-Ⅴ族太阳电池辐照损伤微观分析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盟 艾尔肯·阿不都瓦衣提 +5 位作者 王忠旭 唐光海 张淑艺 王亭保 杨鑫 庄玉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首先介绍了深能级瞬态谱(deep level transient spectroscopy,DLTS)技术在GaAs,GaInP及多结太阳电池辐照损伤微观分析中的应用,然后对DLTS技术在退火对GaAs,GaInP中主要陷阱的影响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梳理了DLTS、时间分辨荧... 首先介绍了深能级瞬态谱(deep level transient spectroscopy,DLTS)技术在GaAs,GaInP及多结太阳电池辐照损伤微观分析中的应用,然后对DLTS技术在退火对GaAs,GaInP中主要陷阱的影响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梳理了DLTS、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TRPL)、光致发光谱(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PL)等测试手段及计算机仿真模拟在后续研究中的应用说明。可为粒子辐照诱发太阳电池缺陷产生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能级瞬态谱 缺陷 辐照损伤 Ⅲ-族太阳电池 损伤机理
下载PDF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所致PT、APTT延长狼疮抗凝物假阳性1例报道
15
作者 曾佳威 宋广浩 夏茂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所致疾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异质性较高的罕见疾病,凝血因子Ⅴ抑制物的存在会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狼疮抗凝物(lupus an...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所致疾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异质性较高的罕见疾病,凝血因子Ⅴ抑制物的存在会导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检测出现假阳性时,如未能辨别,将掩盖APTT和PT延长的真实原因,干扰临床诊疗。本文报道1例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致LA检测假阳性病例的诊断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为临床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抑制物 Bethesda法 狼疮抗凝物 DRVVT假阳性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下载PDF
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郑义海 万文辉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PFNA-Ⅱ)在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PFNA-Ⅱ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恢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I)、骨钙素(OC)、25-羟基维生素D3[25-(OH)2D3]、甲状腺旁激素(PTH)}、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PINP、CTX-I、OC、25-(OH)2D3、PTH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T、APTT、PT均短于术前,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TT、APTT、PT均短于对照组,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术前,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刚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Ⅴ型骨折效果相当,各具优势,前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后者理论上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及平衡骨代谢指标优势,可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InterTan髓内钉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Ⅱ 骨折固定术 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型骨折
下载PDF
Fe^(0)改性厌氧颗粒污泥吸附Sb(Ⅴ)效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西峰 王雪琴 +3 位作者 王宇飞 覃楚翰 严琼 邓仁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5-1681,1688,共8页
在UASB动态运行下,Fe^(0)改性颗粒污泥对锑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9.5%,改性污泥各组分对Sb(Ⅴ)的去除率高于未改性污泥,改性污泥中锑的生物质结合位多于未改性颗粒污泥。除锑后的改性污泥表面出现了大量颗粒状物体;多糖与蛋白质在改性污泥... 在UASB动态运行下,Fe^(0)改性颗粒污泥对锑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9.5%,改性污泥各组分对Sb(Ⅴ)的去除率高于未改性污泥,改性污泥中锑的生物质结合位多于未改性颗粒污泥。除锑后的改性污泥表面出现了大量颗粒状物体;多糖与蛋白质在改性污泥吸附锑时的作用效果相当;改性污泥吸附Sb(Ⅴ)后,出现了FeSb_(2)O_(4)、FeOOH、Fe_(2)O_(3)、Fe_(3)O_(4),反映出Sb(V)与污泥中的铁离子络合形成铁锑共沉物;吸附锑后,改性污泥的Fe2p峰的结合能从711.044 eV与724.642 eV变为711.105 eV与724.703 eV,说明Fe^(0)改性颗粒污泥中的氢氧根被Sb取代,并与O-Fe结合,形成了Fe-O-Sb配位化合物,沉积于颗粒污泥表面,达到除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颗粒污泥改性 Fe^(0) Sb()污染 厌氧废水处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一例
18
作者 王蕾 张澍 +4 位作者 张琳 崔立坤 刘娜 朱孟蝶 王正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acquired factorⅤinhibitor,AFV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后,可导致严重的出血[1]。黏膜(如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呼吸道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62%;血尿最为常见,颅内出血相对少见(约占8%)...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acquired factorⅤinhibitor,AFVI)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60岁以后,可导致严重的出血[1]。黏膜(如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及呼吸道等)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62%;血尿最为常见,颅内出血相对少见(约占8%),但致死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 凝血因子
下载PDF
获得性凝血因子Ⅴ抑制物致消化道出血1例及诊断思路
19
作者 李慧 许剑辉 +3 位作者 何国林 覃月华 陈钰静 郭勇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其所致的凝血障碍临床少见。多数抑制物针对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而针对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者罕见,年发生率达(0.09~0.29)/100万,文献报道200余例[1]。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严... 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其所致的凝血障碍临床少见。多数抑制物针对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而针对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者罕见,年发生率达(0.09~0.29)/100万,文献报道200余例[1]。患者可伴有或不伴有严重出血症状[2],常因无法找到明确原因而被漏诊、误诊。实验室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明显延长后,临床不知其中原因,常输注血浆处理;即使发现FⅤ活性降低,治疗效果也往往不佳;只有检测到FⅤ抑制物,才可明确诊断并对症处理。因此,实验室主动追查异常检验结果的原因,推动临床和实验室联合诊断模式,可能是探讨解决这类罕见或复杂出凝血疾病的有效策略。本院收治1例获得性FⅤ抑制物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现报道其诊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抑制物 血浆纠正实验 Bethesda法 检验与临床联合诊断模式
下载PDF
冠心Ⅴ号合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陈志亮 张伟 +2 位作者 龚军 柯峰 顾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15期2139-2142,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Ⅴ号合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住院的41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证的患者随机... 目的观察冠心Ⅴ号合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住院的41例STEMI行急诊PCI治疗,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在PCI术后尽快给予规范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Ⅴ号合剂,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2组治疗后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NT-proBNP、IL-6、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LVEF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心力衰竭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Ⅴ号合剂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明显改善STEMI行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号合剂 沙库巴曲缬沙坦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PCI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