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1
作者 王圆 支延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氢吗啡酮PCIA镇痛,对照组采用氢吗啡酮皮下注射镇痛。比较2组疼痛控制效果(BPI-C评分)、血清标志物[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泌乳素(PRL)]、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睡眠质量(失眠严重指数)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8 h,试验组BPI-C评分中的目前疼痛程度、平均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痛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轻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接受疼痛处置后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及PGE2、5-HT、NO、GH、Cor、PRL、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ISI评分中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模式、日常功能、生活质量、睡眠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氢吗啡酮PCIA,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感受,还能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静脉自控镇痛 皮下注射 口腔肿瘤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皮下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叶维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缓解早期疼痛对于肩肘外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评估皮下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对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寻找更为有效的镇痛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目的缓解早期疼痛对于肩肘外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评估皮下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对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寻找更为有效的镇痛措施。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的60例患者,根据术后主要镇痛方法不同分为静脉镇痛泵组和皮下镇痛泵组。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受试者术后给定时间点的肩关节疼痛评分,VSA>3时给予额外口服镇痛药物。记录2组镇痛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额外口服镇痛药的用量。结果麻醉清醒后1、12、24 h,静脉镇痛泵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47±0.50)、(3.23±0.68)和(2.93±0.45)分,均显著低于皮下镇痛泵组[(2.77±0.50)、(3.63±0.72)、(3.23±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6、48 h,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镇痛泵组有3人出现轻度恶心、1人出现尿潴留、1人出现嗜睡;皮下镇痛泵组有2人出现轻度恶心、1人出现嗜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8)。术后额外给予口服镇痛药物量方面,静脉镇痛泵组合计塞来昔布6600 mg、曲马多3300 mg,皮下镇痛泵组合计塞来昔布8000 mg、曲马多3800 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静脉镇痛泵和皮下镇痛泵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当;24 h内静脉镇痛泵的镇痛效果优于皮下镇痛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修复 静脉镇痛泵 皮下镇痛泵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汤昆蓉 邓婉欣 《西部医学》 2012年第6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皮下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即于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持续泵入0.015%舒芬太尼,2ml/h;B组采用静...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持续镇痛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法在全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全麻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皮下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即于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持续泵入0.015%舒芬太尼,2ml/h;B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法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持续静脉泵入0.01%舒芬太尼,2ml/h。采用VAS和SS评分评估两组的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 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镇静强度低于B组(P<0.05)。B组镇痛效果弱于A组,但镇静强度高于A组。结论皮下持续镇痛法较静脉自控镇痛法镇痛效果强,对全身影响较小,安全性高,为一较好全麻术后镇痛方法,可在临床全麻术后镇痛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持续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应用价值 比较
下载PDF
全子宫切除术后丁丙诺啡静脉与皮下镇痛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冷晨 林福清 +2 位作者 潘涛 季煊 傅舒昆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后使用丁丙诺啡静脉自控镇痛(personal-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和皮下自控镇痛(personal-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组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全... 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后使用丁丙诺啡静脉自控镇痛(personal-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和皮下自控镇痛(personal-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组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两组,PCIA组和PCSA组。患者术毕清醒述切口疼痛后,分别静脉、皮下给负荷剂量丁丙诺啡0.1 mg,接镇痛泵。镇痛泵药物配方相同:丁丙诺啡体质量0.015 mg/kg +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观察记录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观察处理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PCA系统故障。结果两组患者Ramesay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CIA组2h时的VAS评分比PCSA组低(P<0.05),不良反应中恶心、嗜睡发生例数PCIA组比PCSA组多(P<0.05), PCIA组镇痛泵系统故障发生率明显高于PCSA组。结论两种给药方式均能达到术后镇痛的满意效果,PCSA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发症较少,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自控镇痛 皮下 静脉
下载PDF
皮下镇痛用于胆囊切除术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军 于振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3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皮下镇痛在胆囊切除术后镇痛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8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S、E、I三组,每组60例。S组行皮下自控镇痛(PCSA),E组行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I组行静脉自控镇... 目的:探讨皮下镇痛在胆囊切除术后镇痛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8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S、E、I三组,每组60例。S组行皮下自控镇痛(PCSA),E组行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I组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采用VAS法记录术后2,6,12,24,48h的静息痛评分,48h内PCA按压次数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观测患者在术后的各个时间点的BP、HR、RR,SpO2的变化,并记录作者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S、E、I三组均可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三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S组无尿潴留、肢体麻木感、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皮下自控镇痛(PCSA)可以克服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引起的尿潴留、肢体麻木感、静脉炎等并发症,且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术后镇痛 硬膜外 静脉 皮下
下载PDF
自控硬膜外与静脉及皮下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世民 张咸伟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静脉镇痛(PC IA)和皮下镇痛(PCSA),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3组...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静脉镇痛(PC IA)和皮下镇痛(PCSA),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3组:硬膜外镇痛组(E组)、静脉镇痛组(I组)和皮下镇痛组(S组),每组30例。患者术毕缝皮时接镇痛泵开始用药。术后48 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抽血测定术前1 h、术后4,16,48 h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3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 h各组患者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1 h(P<0.05);术后16 h I组与S组患者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5);而术前1 h和术后48 h各组之间的皮质醇和β-内啡肽含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术后硬膜外、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抑制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方面优于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注射 硬膜外 注射 静脉 注射 皮下 应激
下载PDF
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在难治性癌痛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金玉龙 吴密璐 +2 位作者 张宁 刁银卓 吴静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0期191-194,共4页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PCA突出给药的独特优势,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q... 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PCA突出给药的独特优势,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该技术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和疼痛程度,预先设置镇痛药物剂量及止痛泵参数,再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控制技术。其能完成快速的剂量滴定,快速缓解疼痛,并能适应个体化的镇痛需求,是微创治疗癌痛的良好选择,本文就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在难治性癌痛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癌痛 患者自控皮下和静脉自控镇痛 吗啡 氢吗啡酮 舒芬太尼
下载PDF
舒芬太尼静脉与皮下患者自控镇痛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何建伟 李丽 +1 位作者 龚文魁 王美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评价经静脉与皮下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和皮下自控镇痛组(PCSA组),每组各50例。镇痛液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含氟哌利多2.5mg/50ml)。术毕... 目的评价经静脉与皮下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的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和皮下自控镇痛组(PCSA组),每组各50例。镇痛液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μg/ml(含氟哌利多2.5mg/50ml)。术毕患者清醒后接镇痛泵,采用持续输注+PCA(CP)镇痛模式。比较两组术后8、24和48h静息与活动视觉模拟(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的整体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与活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MAP、HR、SpO2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CSA组的镇痛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PCIA与PCS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均可安全地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但PCSA更方便简单,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患者自控镇痛 皮下 静脉
下载PDF
不同静脉与用皮下持续注入器预先镇痛对前臂皮瓣修复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元信 孟宪斌 +4 位作者 安丰妹 张勤 王振军 张海灵 徐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静脉与用皮下持续注入器 (PCA)配方预先镇痛 ,对前臂皮瓣修复病人术后镇痛疗效及血运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 40例前臂损伤急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0例。PCIA1 组和PCSA2 组用芬太尼 0 0 1~ 0 0 5mg·...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静脉与用皮下持续注入器 (PCA)配方预先镇痛 ,对前臂皮瓣修复病人术后镇痛疗效及血运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 40例前臂损伤急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0例。PCIA1 组和PCSA2 组用芬太尼 0 0 1~ 0 0 5mg·kg-1 、PCI A3 组和PCSA4组用吗啡 0 3~ 0 5mg·kg-1 ,4组均伍用恩丹西酮 0 0 5~ 0 1mg·kg-1 。泵液均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手术开始前开启PCA泵 ,注量 2ml/h ,维持时间 48h。于开泵后 12、2 4、3 6和 48h 4个时点记录各项指标。结果  4组病人一般资料及PCA配对药液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开泵后各时点VAS、Ramesay评分、MAP、HR、RR、SPO2 分析虽略有升降 ,交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与开泵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镇痛效果满意度、皮瓣血管痉挛及成活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良反应PCIA1 组和PCSA2 组显著少于PCIA3 组和PCSA4组 (P <0 .0 5 )。结论 两种径路两种PCA配方预先镇痛均适用于受区和供区点多面广的前臂皮瓣修复的术后镇痛 ,但就其不良反应而言 ,PCIA1 组和PCSA2 组优于PCI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修复 镇痛 芬太尼 吗啡 恩丹西酮
原文传递
静脉与皮下PCA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立新 艾登斌 +2 位作者 帅训军 侯念果 于洋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静脉PCA与皮下PCA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PCA组(Ⅰ组)和皮下PcA组(Ⅱ组),每组各12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加利多卡因10 mg/ml的混合液,参数设置为(... 目的观察芬太尼静脉PCA与皮下PCA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PCA组(Ⅰ组)和皮下PcA组(Ⅱ组),每组各12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加利多卡因10 mg/ml的混合液,参数设置为(芬太尼):负荷剂量0.6μg/kg,持续输注剂量0.4μg/(kg·h),单次给药剂量0.4μg/kg,锁定时间10 min,每4 h最大限量4μg/kg。结果Ⅰ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快于Ⅱ组(P<0.01),两组疼痛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PCA与皮下PCA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皮下PCA也可为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镇痛 心内直视 皮下 对比研究 静脉PCA 不良反应发生率 镇痛起效时间 加利多卡因 术后并发症 芬太尼 手术患者 镇痛药物 负荷剂量 参数设置 输注剂量 给药剂量 疼痛评分 药物用量 镇静评分 术后患者 副作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不同镇痛模式在开腹探查术后应用效果研究
11
作者 李闯 孙晓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开腹探查术后不同镇痛模式的选择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行开腹探查术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镇痛患者为TAP组(n=41),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为PCIA组(n=45),行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 目的探讨开腹探查术后不同镇痛模式的选择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行开腹探查术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镇痛患者为TAP组(n=41),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为PCIA组(n=45),行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为PCSA组(n=47)。记录各组患者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4、8、12、16、20、24、28、32、36、40、44、48 h的疼痛评分。结果术后48 h阿片类药物的用量,TAP组[(16.20±5.21)mg]明显低于PCIA组[(320.00±75.10)mg]与PCSA组[(305.00±68.6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AP组(2.44%)明显低于PCIA组(20.00%)、PCSA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镇静、呼吸抑制的发生率,PCIA组(15.56%,13.33%)明显高于PCSA组(2.13%,2.13%)及TAP组(2.44%,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尿潴留、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术后镇痛方式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稳定的镇痛效果,而TAP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开腹探查术 腹横肌平面阻滞 静脉镇痛 皮下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