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及周缘白碱滩组勘探突破与新认识
1
作者 卞保力 苏东旭 +4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潘进 刘龙松 蒋中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 为明确玛湖凹陷白碱滩组砂体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模式,评价其油气勘探前景,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梳理白碱滩组二段沉积规律和成藏特征。白碱滩组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滩坝—浊积扇沉积序列,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滩坝砂和浊积砂3种不同类型的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道砂为主,滨—浅湖发育滩坝砂,半深湖—深湖受坡折带控制发育多个浊积扇体,浊积砂呈朵叶状分布,建立了水下分流河道—滩坝—浊积扇的沉积控砂模式。研究区发育9大走滑断裂体系,其中,走滑断裂直通型、走滑断裂伴生型和走滑断裂接力型3种断裂组合能够有效沟通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作为油气垂向高效运移通道,白碱滩组二段整体具有走滑断裂通源、断裂砂体配置控藏和优质储集层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三叠系 白碱滩组 沉积模式 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氦气富集理论及富氦资源勘探思路
2
作者 秦胜飞 窦立荣 +6 位作者 陶刚 李济远 齐雯 李晓斌 郭彬程 赵姿卓 王佳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0-1174,共15页
基于国内外重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样品和岩石样品,进行氦气含量、组分、同位素及岩石样品中U、Th含量分析,对氦气富集机理、富集模式、分布规律和勘探思路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能否形成富氦气藏取决于气藏中氦气的供给量和天然气对氦气... 基于国内外重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样品和岩石样品,进行氦气含量、组分、同位素及岩石样品中U、Th含量分析,对氦气富集机理、富集模式、分布规律和勘探思路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能否形成富氦气藏取决于气藏中氦气的供给量和天然气对氦气的稀释程度,其富集成藏特征可以概括为“多源供氦、主源富氦;氦氮伴生、同溶共聚”。氦气主要来自岩石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所有岩石都含有微量的U和Th,都可为气藏提供一定的氦源,但以花岗岩或变质岩为主的大型古老基底往往是富氦气藏的主力氦源。古老基底中的U和Th经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衰变生成的氦气连同基底岩石中无机含氮化合物裂解生成的氮气溶解在水中,随构造抬升,地层水沿断裂往上运移至气藏并释放出氦和氮气,使气藏同时富集氦和氮气,氦氮的伴生关系十分明显。在东部拉张型盆地,构造活动强烈,天然气中混有一定比例的幔源氦气。富氦气藏大多发育于有断裂沟通的古老基底之上、后期经历大幅度构造抬升、盖层封盖能力适中、天然气充注强度中等、地下水比较活跃的常压或低压区。氦气勘探须放弃以寻找天然气甜点和高产大气田的传统“兼探”思路,根据氦气富集特点,寻找有断裂并与古老基底沟通、晚期构造抬升幅度较大、盖层封盖能力相对较弱、天然气充注强度不高、古老地层水较丰富的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富氦气藏 富集理论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勘探思路
下载PDF
川中龙女寺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3
作者 彭军 刘芳兰 +4 位作者 张连进 郑斌嵩 唐松 李顺 梁新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7-1354,共18页
近年来,川中龙女寺地区JT1井和MX145井等多口钻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茅口组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不清楚,严重制约了龙女寺地区茅口组进一步的油气勘探。以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储层... 近年来,川中龙女寺地区JT1井和MX145井等多口钻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展现出茅口组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由于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不清楚,严重制约了龙女寺地区茅口组进一步的油气勘探。以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储层为对象,开展储层岩性、物性和孔喉结构等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提出了川中龙女寺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龙女寺地区茅口组储层岩性为白云岩及灰岩2类,晶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颗粒灰岩为主要储层岩石类型。白云岩储层可划分为3大类、6个亚类,灰岩储层可划分为4大类、5个亚类。(2)晶间孔、非选择性溶孔和溶洞为茅口组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裂缝-孔洞型储层的构造-溶蚀缝、洞体系储集空间大,分布广泛且连通性好,为有利储层。(3)茅口组储层具有“沉积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构建骨架,岩溶作用-构造作用叠加改造”的形成与发育模式。沉积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作用是优质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角砾白云岩为优质储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演化模式 储层特征 茅口组 中二叠统 龙女寺地区 四川盆地中部
下载PDF
时空矢量场下人群活动聚散模式提取与分析
4
作者 李静 刘海砚 +3 位作者 李佳 陶泽坤 刘俊楠 叶林 《测绘工程》 2024年第3期1-13,25,共14页
由于传统方法缺乏顾及人群在区域间的动态流动而无法反映人群在未来(下一时刻)的活动聚散趋势,因此,文中借助时空矢量场来建模人群活动的趋向性,通过矢量场理论中的散度算子来定量计算人群活动聚散强度,将人群活动聚散模式提取问题转化... 由于传统方法缺乏顾及人群在区域间的动态流动而无法反映人群在未来(下一时刻)的活动聚散趋势,因此,文中借助时空矢量场来建模人群活动的趋向性,通过矢量场理论中的散度算子来定量计算人群活动聚散强度,将人群活动聚散模式提取问题转化为时间序列聚类问题识别出主要聚散模式。在海口市滴滴出行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选取角度偏态系数证明了主体方向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提取出了4种主要人群活动聚散模式,并结合POI类型的分布情况对4种模式进行了语义解释,为探索人类移动性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活动 主体方向 矢量场 聚散模式 散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规模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
5
作者 杨威 李德江 +3 位作者 魏国齐 刘满仓 董才源 武雪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1,共12页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石炭系储层是控制气藏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评价川东地区黄龙组储层,拓展勘探新领域,寻找接替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量钻井、岩心、露头和分析化验... 石炭系黄龙组是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石炭系储层是控制气藏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深入评价川东地区黄龙组储层,拓展勘探新领域,寻找接替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大量钻井、岩心、露头和分析化验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黄龙组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发育模式,并预测规模储层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1)黄龙组储集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角砾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溶洞和裂缝,颗粒滩为有利储集体,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质量好;(2)储层发育主要受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开江古隆起、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古隆起控制颗粒滩分布和准同生期成岩作用,是规模成储的基础,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层间岩溶和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叠加是形成规模储层的关键,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产生大量构造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滤性和规模性;(3)一定厚度和较大面积的Ⅰ—Ⅲ类储层可形成规模储层区,对5个规模储层发育区进行了评价,已发现气藏主要分布在这5个区域的背斜构造部位。结论认为,川东地区石炭系仍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向斜区发育大面积的规模储层,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石炭系黄龙组 规模储层 主控因素 储层展布 演化模式 天然气勘探
下载PDF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6
作者 马雪松 柏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一体化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预测模型
7
作者 蒲万芬 靳星 +2 位作者 唐晓东 白园园 王遨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注水开发使得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及预测油井见水模式来针对性地指导水淹治理措施。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处理多元回归问题和计算速度快等优势,可被用于分析地质工程多因素参数与油井见水模式的内在关系,构... 注水开发使得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及预测油井见水模式来针对性地指导水淹治理措施。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处理多元回归问题和计算速度快等优势,可被用于分析地质工程多因素参数与油井见水模式的内在关系,构建见水模式预测模型。在油井见水模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和神经网络算法对BCL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的主控因素和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水层厚度、隔夹层数、隔夹层长度和避水高度是该类油藏注水开发下影响油井见水模式的主控因素。基于主控因素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油井见水模式预测模型。通过对18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平均预测误差1.4%,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通过易于获取的主控因素快速预测注水开发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模式,为该类油藏的高含水针对性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见水模式 主控因素 低渗透底水油藏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传声器随机阵列优化设计
8
作者 傅威 燕群 +1 位作者 侯峰 韩鹏程 《电声技术》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针对传声器规则阵列因均匀采样间隔导致的空域混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传声器随机阵列优化设计方法。经过仿真分析,优化后24元随机阵列在保持主瓣性能的同时,有效抑制了旁瓣的增益。与均匀阵列相比,采用设计的遗传算法对阵... 针对传声器规则阵列因均匀采样间隔导致的空域混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传声器随机阵列优化设计方法。经过仿真分析,优化后24元随机阵列在保持主瓣性能的同时,有效抑制了旁瓣的增益。与均匀阵列相比,采用设计的遗传算法对阵列布局进行优化设计后可获得更好的旁瓣抑制和阵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声器阵列 遗传算法 主瓣宽度 最大旁瓣级 阵列方向图
下载PDF
松花江干流粪大肠菌群时空变化研究
9
作者 徐昨非 刘蕊 +2 位作者 孙靖宇 林月 王佳龙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110-115,共6页
粪大肠菌群普遍存在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中,在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中与病原体具有相似的稳定性,水质监测中一般选择粪大肠菌群来表征水体微生物安全状况。对2012年-2019年松花江干流开展粪大肠菌群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粪大肠菌... 粪大肠菌群普遍存在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中,在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中与病原体具有相似的稳定性,水质监测中一般选择粪大肠菌群来表征水体微生物安全状况。对2012年-2019年松花江干流开展粪大肠菌群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在2.0×10^(2)~2.4×10^(5)MPN/L之间,月达标率69.1%,2012年-2018年达标率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略有下降。各断面年际变化规律不一致,总体上2018年和2019年粪大肠菌群数量明显下降。不同水期数量变化规律不同,沿程数量变化呈现“M”型,表现出粪大肠菌群指标受城市生活污水影响明显。存在一定的季节因素影响,自然衰减不明显,人为因素是污染主要原因。2018年后微生物安全基本得到保证,水体的卫生学状况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干流 粪大肠菌群 变化规律 卫生学状况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特征与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春艳 杨友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可以打破国别地域的限制,对于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进国际理解和文化交流互鉴等具有现实意义。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发起主体、地域及合作内容上发生了极大转变,至今仍然是全球化最为活... 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可以打破国别地域的限制,对于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增进国际理解和文化交流互鉴等具有现实意义。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发起主体、地域及合作内容上发生了极大转变,至今仍然是全球化最为活跃的内容之一。国外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注重多元主体自下而上参与、联合开发国际化特色课程、师生跨区域流动,以及将语言和文化相交融。我国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在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中展现出文化适应性、领域灵活性、主体多边性和政策主导性等典型特征。立足新发展格局,需要树立对外开放新理念,多维度拓宽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领域,以数字赋能跨区域高等教育开放合作转型,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建构起兼容并蓄的语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跨区域开放合作 高等教育 国际经验 主要特征
下载PDF
城市医疗健康资源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11
作者 刘雨亭 李早 +2 位作者 鲁珊 白艳 高岩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5,共8页
文章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12年、2017年、2022年3个时间窗口城市医疗健康资源空间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医疗健康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 文章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利用POI数据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2012年、2017年、2022年3个时间窗口城市医疗健康资源空间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医疗健康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合肥市主城区医疗健康资源从最初的“一核两片一轴多点集中”演变为“三核四片四轴多点集聚”格局;(2)在空间演化方向上,医疗健康资源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南北向的发展趋势较弱;(3)在空间集聚特征上,医疗健康资源空间具有明显的同质化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趋势;(4)医院和诊疗健康资源外延态势明显,向心较低密度聚集,医药和理疗健康资源集聚态势明显,向心高密度聚集;(5)城市消费水平、居住小区密度、交通服务能力等因素对合肥市主城区医疗健康资源分布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医疗健康资源 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合肥市主城区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手段下煤矿岩溶陷落柱预测研究
12
作者 刘刚 邹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基于研究区岩溶陷落柱揭露现状,系统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数值分析的手段探究了研究区陷落柱发育情况。整体而言,研究区陷落柱受区域构造、地表冲沟及奥灰岩溶水条件等条件的制约,发育具有群带性、高密度分布特征。通过对... 基于研究区岩溶陷落柱揭露现状,系统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数值分析的手段探究了研究区陷落柱发育情况。整体而言,研究区陷落柱受区域构造、地表冲沟及奥灰岩溶水条件等条件的制约,发育具有群带性、高密度分布特征。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数值化处理,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数值分析手段对陷落柱发育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陷落发育密度较大,主要介于18~48个/km^(2),总体发育密度约30个/km^(2),存在陷落柱高发育区,密度最大可达72个/km^(2),低密度区范围相对较小,发育于井田中部及中东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穿越岩溶陷落柱高发育区,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发育规律 主控因素 数值分析
下载PDF
湘中涟源凹陷石炭系测水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13
作者 苗凤彬 张国涛 +4 位作者 张保民 罗胜元 王强 田巍 陈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9-1704,共16页
湘中坳陷是是四川盆地外围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区域,石炭系测水组是页岩气重点产出层位。以区内次级构造涟源凹陷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测试及现场实测含气性数据,开展测水组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差异分布特征研究,并探讨页... 湘中坳陷是是四川盆地外围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区域,石炭系测水组是页岩气重点产出层位。以区内次级构造涟源凹陷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剖面和钻井资料、分析测试及现场实测含气性数据,开展测水组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差异分布特征研究,并探讨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潟湖沉积相区测水组发育暗色泥页岩,厚度为30~80 m,有机质以Ⅱ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大于1.5%,2.0%<R_(o)<3.0%,具备良好的生烃基础;②测水组主要为高脆性矿物的硅质页岩,储集空间包括有机质孔、无机质孔与裂缝,具特低孔特低渗特征;③测水组气藏的形成主要经历早期原地聚集—中期调整改造—晚期逸散-残留3个演化阶段,主成藏改造期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④潟湖相还原环境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是测水组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热演化程度是富集成藏的重要影响因素,保存条件是成藏的关键,层内滑脱是气体富集程度的控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建立了测水组“沉积环境控区、构造-滑脱双重控保定富”的页岩气成藏模式,潟湖相区的向斜构造为有利富集区,翼部封闭性逆断层下盘为有利富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页岩气 石炭系 测水组 涟源凹陷 湘中坳陷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促进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
14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李军 《开发研究》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合理布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主体功能区理念的产生与规划的编制过程,论证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优化空间格局 区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机制——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
15
作者 黄颖敏 付晓 廖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 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为例,运用熵值法、空间计量模型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原中央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特征,省域边界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塌陷带”,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内外开放区域不均衡态势显著;②高质量发展指数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定位与各优势维度密切相关;③经济开放是各主体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驱动因素,重点开发区和农产品主产区均受到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并未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夜间经济集聚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
16
作者 马言慧 马瑞衢 +1 位作者 徐坚 刘林岳 《中国商论》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研究夜间经济集聚空间格局特征,有助于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昆明市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门户,本文结合昆明主城区夜间经济PO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基于空间发展方向与发展强度... 研究夜间经济集聚空间格局特征,有助于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塑造城市特色、发展城市旅游。昆明市是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进行经济、社会交流的重要门户,本文结合昆明主城区夜间经济POI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基于空间发展方向与发展强度,分析夜间经济集聚空间的分布格局,并通过业态分布格局挖掘夜间经济集聚空间的类型特征,进而从空间格局优化、片区特色挖掘、基础设施改善、营业模式拓展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集聚空间 昆明主城区 多源数据 空间格局
下载PDF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气控制因素及其分布特征
17
作者 许方哲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80-82,共3页
腰英台油田油藏分布机理不清,油水关系复杂。鉴于油藏的这种特征,分别从烃源岩供给、断裂体系、沉积微相及运移动力等四个因素出发,逐级探讨各类因素在油气分布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并总结了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气分布模式。为腰英台油... 腰英台油田油藏分布机理不清,油水关系复杂。鉴于油藏的这种特征,分别从烃源岩供给、断裂体系、沉积微相及运移动力等四个因素出发,逐级探讨各类因素在油气分布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并总结了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气分布模式。为腰英台油田下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英台油田 主控因素 逐级控制 油气分布模式
下载PDF
Structural,Kinematic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f the Main Tianshan Shear Zone in the Borohoro Ranges,NW Ch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LIU Tianlun CHEN Siyu +5 位作者 ZHANG Bo CAI Keda HAN Baofu QU Junfeng GUO Lei WANG M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31-1455,共25页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Main Tianshan shear zone(MTSZ)branches into three major dextral strike-slip shear zones in the Borohoro Ranges,northwestern China.Mylonitic rocks within these zones exhibit vertical foliatio...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Main Tianshan shear zone(MTSZ)branches into three major dextral strike-slip shear zones in the Borohoro Ranges,northwestern China.Mylonitic rocks within these zones exhibit vertical foliations,subhorizontal lineations,and dextral kinematics.The microstructures and CPO patterns of calcite and quartz in the tectonites suggest shearing at temperatures of 200℃ to 500℃ or above.The amount of dextral displacement along the zones is less than 100 km.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some pre-kinematic granites gave ages of 364-325 Ma and 316 Ma,and zircons from a syn-kinematic leucogranite gave an age of 291 Ma.We propose that dextral shearing along the MTSZ started in the earliest Permian.Our data indicate that collision between the Yili and Junggar plates might have finished before 325 Ma or 316 Ma,with a tectonic transformation from 325 Ma to 300 Ma,resulting in intracontinental transpression from 300 Ma or 291 Ma.We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Kazakhstan orocline(KO)took place in two stages,with the early stage of bending driven by convergence related to oblique subduction,and the late stage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lateral disarticul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dextral strike-slip shear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geology geochronology dextral shearing CPO pattern Late Paleozoic main Tianshan Shear Zone Yili-North Tianshan
下载PDF
The Plann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Lushan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Local as the Main Body 被引量:3
19
作者 Zeng Fan Qiu Jian Han Xia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1期131-144,共14页
A new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was created during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4. 20 " Lushan earthquake,in which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 A new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was created during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4. 20 " Lushan earthquake,in which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were drawn from the "5. 12"Wenchuan earthquake. Correspondingly, the local government conduct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in the field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effective experience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cluding working out a full coverage planning,taking the leading part in the urban-rural planning,and exercising whole space control over the disaster area. An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 named as "Five Generals Pattern"was implement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view that the rural housing reconstruction was a weak link, a new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as investigated,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on-site supervision,establishing a technical platform,and bolster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N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Lushan earthquake Wenchuanearthquak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local as the main body FiveGenerals pattern
下载PDF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9 Reservoir in Northwest Ordos Basin, China
20
作者 Zhang Weigang Chen Gang 《China Oil & Gas》 CAS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In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the Triassic reservoir Chang 9 has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extensiv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huge potential for oi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udying the main contr... In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the Triassic reservoir Chang 9 has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extensiv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huge potential for oi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udying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9 reservoir in this area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targets, and assist in formulating reaso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the Chang 9 reservoi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oil source, fracture, oil migration, structure, lithology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is area. Organic geochemical and 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the oil-source of the Chang 9 reservoir in the northwest of Ordos Basin is derived from Chang 7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fractures provide a sound channel for the "vertical multi-point filling" of the oil source from Chang 7 to Chang 9. The crude oil migrates vertically from Chang 7 to Chang 9, then expands horizontally to form a reservoir. Struct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the control by sand in small layer and physical property is also obvious. This paper creatively establishes th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9 in northwest of Ordos Bas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multi-point filling, horizontal expansion becomes oil pool. It reveals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 9 multi-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de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hang 9 reservoi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main control factors hydrocarbon pooling patter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