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哲学,抑或象征美学?--论保罗·德·曼对黑格尔《美学》的解构主义阐释
1
作者 张山川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26,共9页
沿着德里达的解构思路,德·曼从《精神哲学》符号与象征差异的隐秘语境入手,挖掘出了《美学》的语言学向度,他认为这一向度对黑格尔理念论艺术类型经典建构形成了解构,使《美学》某种程度上被还原为一种传统的象征艺术理论,即“艺... 沿着德里达的解构思路,德·曼从《精神哲学》符号与象征差异的隐秘语境入手,挖掘出了《美学》的语言学向度,他认为这一向度对黑格尔理念论艺术类型经典建构形成了解构,使《美学》某种程度上被还原为一种传统的象征艺术理论,即“艺术本质上是象征性的”(不仅象征型艺术是象征性的,古典型艺术乃至浪漫型艺术也是象征性的)。面对《美学》辩护者的质疑,德·曼分别从理念论的体系解构和理念论的修辞解构两方面入手捍卫了他的象征主义诊断,并揭示了广义艺术象征理论背后意义与形象不断靠近的语言学逻辑,这一逻辑决定了《美学》诸种艺术类型的象征性嬗变。德·曼的独特阐释不仅在主流的理念论解读之外为《美学》提供了一种偏于形式主义的理解,使得黑格尔《美学》靠拢了自谢林以来的浪漫主义象征美学传统,也成为展示“盲目与洞见”这一贯穿德·曼整个理论生涯的语言修辞学阅读理论的绝佳范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黑格尔 象征型艺术 象征主义 盲目与洞见
下载PDF
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盲视”——一种保罗·德曼式阅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岳国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6,共4页
"对话"是巴赫金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他的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重要思想。然而,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却以语言的修辞性为基本立场,把对话看作是解构巴赫金思想体系的重要的"墙角石&quo... "对话"是巴赫金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他的认识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等多方面的重要思想。然而,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却以语言的修辞性为基本立场,把对话看作是解构巴赫金思想体系的重要的"墙角石":第一,对话作为理论术语和巴赫金现实生活的潜意识对应,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其理论体系向艺术创作的辐射力度,造成阅读过程中的盲视;第二,对话作为文艺研究方法,忽视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否认文本语言的转义性,造成了阅读过程中诗学话语和阐释话语两种阅读模式之间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对话 保罗·德曼
下载PDF
论保罗·德·曼情感理论和修辞理论的统一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87,共6页
像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一样 ,美国著名的解构主义批评家保罗·德·曼经常被指责其文本只注重学术性本身的探讨 ,而缺乏对情感的关注 ,特别是其文本的语言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上述的观点未免有些偏颇 ,事实上保罗·德·曼不... 像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一样 ,美国著名的解构主义批评家保罗·德·曼经常被指责其文本只注重学术性本身的探讨 ,而缺乏对情感的关注 ,特别是其文本的语言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上述的观点未免有些偏颇 ,事实上保罗·德·曼不仅注意情感问题的探讨 ,而且将这种探讨置于理性的框架之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情感 修辞
下载PDF
保罗·德·曼的误读理论或修辞学版本的解构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军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36,共5页
德.曼所说的“阅读”也就是惯常所说的“阐释”。他认为,任何阅读都是误读,因为阅读要用语言,而语言总是一种修辞,即说法,从而不可能有惟一的解读,而是有各种不同读法。由此,德.曼提出了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任何阅读所获得的洞见同... 德.曼所说的“阅读”也就是惯常所说的“阐释”。他认为,任何阅读都是误读,因为阅读要用语言,而语言总是一种修辞,即说法,从而不可能有惟一的解读,而是有各种不同读法。由此,德.曼提出了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即任何阅读所获得的洞见同时也是盲点,因为它总是从某种预设出发,从而必然忽略了其它视点。德.曼版本的解构主义最早在美国打开了新的批评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也奠定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降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混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阅读 修辞 洞见 盲点
下载PDF
保罗·德·曼的华兹华斯诗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智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德·曼在解读华兹华斯时,沿用了由燕卜荪开拓的策略,比较全面地评介了华兹华斯诗学中主体与客体,时间与历史,寓言与象征等概念组,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有效的界定,并加以透辟的分析。
关键词 华兹华斯诗学 保罗·德·曼 主体与客体
下载PDF
“讽喻构成文学洞见的真正深度”——论保罗·德曼的文学讽喻观及其特色
6
作者 刘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保罗·德曼指出,修辞性是语言运作的根本特征,讽喻以修辞为基础但又超越了修辞,讽喻叙述是修辞叙述的深化与延伸。这一讽喻理论对阅读、文学史、作者等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德曼的讽喻叙述与伽达默尔"为讽喻恢复名誉"、詹姆... 保罗·德曼指出,修辞性是语言运作的根本特征,讽喻以修辞为基础但又超越了修辞,讽喻叙述是修辞叙述的深化与延伸。这一讽喻理论对阅读、文学史、作者等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德曼的讽喻叙述与伽达默尔"为讽喻恢复名誉"、詹姆逊"讽喻现实主义"构成互文对照关系,它们分别表征着三位理论家解构主义、人文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为讽喻这一传统观念的当代复兴作出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讽喻 语言修辞性 解构主义
下载PDF
论保罗·德曼思想中的“转义”
7
作者 岳国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94,共4页
转义不只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理解语言意向性的认识论前提。把转义视为语言的本体,强调语言的意向性,是德曼语言观的理论出发点;把转义作为文学阅读的原则,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促成了文本意义的多样化;把转义看作认识论的起点... 转义不只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理解语言意向性的认识论前提。把转义视为语言的本体,强调语言的意向性,是德曼语言观的理论出发点;把转义作为文学阅读的原则,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促成了文本意义的多样化;把转义看作认识论的起点,更好地审视了语言建构和解构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转义 语言 修辞性
下载PDF
保罗·德曼文学修辞观中的述行之维
8
作者 王建香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8,共5页
保罗·德曼的文学修辞理论中既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也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他认为,所有话语(包括说话、写作甚至思考)都是述行,都是以言行事,但另一方面,由于语言的修辞特性,话语又不可能是预期的言语行为。文... 保罗·德曼的文学修辞理论中既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影响,也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影响。他认为,所有话语(包括说话、写作甚至思考)都是述行,都是以言行事,但另一方面,由于语言的修辞特性,话语又不可能是预期的言语行为。文学话语正是由于它对表述和述行、语法与修辞等双重特性的彰显而成为所有话语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修辞 言语行为 文学述行
下载PDF
比喻叠加:保罗·德曼的寓言理论构形
9
作者 岳国法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2期74-78,共5页
寓言理论作为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的重要理论,一直颇受文学理论界争议。文章通过聚焦他思想中的寓言观,首先审视浪漫主义中的盲视,研究德曼为寓言辩护的缘由,其次从文本的叙述层面,研究语言符号的历史延拓所造成的文... 寓言理论作为美国著名解构主义思想家保罗·德曼的重要理论,一直颇受文学理论界争议。文章通过聚焦他思想中的寓言观,首先审视浪漫主义中的盲视,研究德曼为寓言辩护的缘由,其次从文本的叙述层面,研究语言符号的历史延拓所造成的文本寓言化;第三从阅读层面,关注"需要"对于阅读的悖论性意义,研究德曼如何把寓言理论从方法论延展成为一种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寓言 需要
下载PDF
修辞自然化:保罗·德·曼的意义论
10
作者 岳国法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91-96,113,共7页
修辞自然化是保罗·德·曼意义论的重要表现,其神秘的直观性反对意义的语法化,强调人的认识视角在经验事件时的不确定性。在阅读的盲视与洞见之间,德·曼倡导文学批评的纯粹性,把阅读的开端定位于文本,其目的是为了突显文... 修辞自然化是保罗·德·曼意义论的重要表现,其神秘的直观性反对意义的语法化,强调人的认识视角在经验事件时的不确定性。在阅读的盲视与洞见之间,德·曼倡导文学批评的纯粹性,把阅读的开端定位于文本,其目的是为了突显文本语言的述行功能,而不是其陈述功能。在意义的界定过程中,德·曼把意义的成值条件归于阅读中逻辑层次的选取,而非语言表层的语法化或修辞化的判断,这不仅仅是对语境的描述,更是对意义产生的可能性的追问。探讨了德·曼学术思想中修辞作为原初性的意义动力,揭示其修辞观与西方语言理论和文本阅读之间的认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自然化 修辞
下载PDF
解构视野中的时间性修辞
11
作者 郭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70-72,共3页
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常以一种修辞阅读作为典型的解构策略。众多辞格之中,其非常看重寓言和反讽。保罗·德·曼认为寓言与象征的区别在于,寓言是一种时间性而非空间性修辞,反讽与寓言相类似,也是一种时间性修辞。借... 解构批评家保罗·德·曼常以一种修辞阅读作为典型的解构策略。众多辞格之中,其非常看重寓言和反讽。保罗·德·曼认为寓言与象征的区别在于,寓言是一种时间性而非空间性修辞,反讽与寓言相类似,也是一种时间性修辞。借由寓言和反讽这两种时间性修辞,保罗·德·曼揭示出语言、文本、文学的虚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保罗·德·曼 时间性修辞 寓言 反讽
下载PDF
论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
12
作者 张超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有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作为一种解构思想方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想相似,它虽然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曼 修辞语言观 修辞 解构
下载PDF
保罗·德曼“盲识与洞见”的两个层面
13
作者 申屠云峰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13,共5页
保罗·德曼的"盲识与洞见"理论常常被批评者误解为实行两套标准的结果。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盲识与洞见"其实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场与缺席"的形而上的现象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知与所行&q... 保罗·德曼的"盲识与洞见"理论常常被批评者误解为实行两套标准的结果。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盲识与洞见"其实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场与缺席"的形而上的现象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知与所行"悖论统一的反形而上的非现象层面,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盲识与洞见 修辞性
下载PDF
保罗·德·曼的解构批评:文学语言的修辞性
14
作者 王丹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
对于文学语言的修辞性的新认识,构成了以保罗·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美国耶鲁学派的理论基点。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环节,由此误读了"解构"在文学问题研究上的核心意蕴,误解了这一批评话语与形式主义文论以及文化批... 对于文学语言的修辞性的新认识,构成了以保罗·德·曼为主要代表的美国耶鲁学派的理论基点。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关键环节,由此误读了"解构"在文学问题研究上的核心意蕴,误解了这一批评话语与形式主义文论以及文化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德·曼对于文学修辞活动的"述"与"行"的认识论追问,不仅推动了文论解构倾向的出现,也为文化批评的兴起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解构批评 文学语言 修辞性 述行 解构
下载PDF
符号学与修辞 被引量:1
15
作者 保罗.德.曼 柳士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9-105,共7页
第一届变音符号学研讨会在康奈尔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文本,前文本及语境"。保罗·德·曼在此会议上讲演了符号学与修辞,其中提出很多有见解的思想,如在文学内部的法则和规律被严格遵循的前提下,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专... 第一届变音符号学研讨会在康奈尔召开,会议的主题为"文本,前文本及语境"。保罗·德·曼在此会议上讲演了符号学与修辞,其中提出很多有见解的思想,如在文学内部的法则和规律被严格遵循的前提下,我们现在可以自信地专注于外部问题研究,即文学的外部策略,并对此研究趋势作简要探讨;同时以美、法、英国文学个案为例讨论文学修辞与语言学的关系,提出语义符号学的修辞语法化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符号学 修辞 语法 语义符号学
下载PDF
一个特写:论你,内-外部读者(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68,共9页
在今天,在这个即时中介化(imMEDIAted)信息溢出的时代,谁是"细读者","细读者"又在哪里?本文引入了一个新形象:"内-外部读者",这一形象要强调的是其间隙互动的模糊性,亦即其自拍式的主客观性(同时既是主... 在今天,在这个即时中介化(imMEDIAted)信息溢出的时代,谁是"细读者","细读者"又在哪里?本文引入了一个新形象:"内-外部读者",这一形象要强调的是其间隙互动的模糊性,亦即其自拍式的主客观性(同时既是主观又是客观的)。"内-外部"读者透过"窗口"被看到并看到,他们通常也是反-读者,他们既被召唤又召唤你离开彼处来到此处;确切地说,他们不是内部者,但确定的是,他们不是外部者,而是被"公开地"邀请作为你们中的某人或某些人,这都是些被自由创生而成,并被宽泛归纳成如此存在的人,构成互联网中的"原你(U)",这一数据点式的晶体管-读者,其行动就像一只窗口上的蝴蝶。书虫式读者,以更经典的坐姿,"细致"和"深入"地对文本做出"回应",他们在这种双向模拟-数字迁移过程中并没有丢失,而是隐藏于其中的壕沟,并作为一种即时重新校准的、(解)压缩的超(表面)读者而浮现融入。阅读(倍增)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读 内外部阅读 反阅读 保罗·德·曼 斯泰凡·马拉美 媒介的
下载PDF
试论德曼与齐泽克理论三个层面的相似性
17
作者 曹艳 申屠云峰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解构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通常被认为是相互批判的两个理论派别。但细究起来,在本体论、语言观和意识形态论等三个层面上,美国解构主义理论家保罗·德曼在后期围绕着"物质性"这个理论核心与拉康的传人、哲学家斯拉沃热&... 解构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通常被认为是相互批判的两个理论派别。但细究起来,在本体论、语言观和意识形态论等三个层面上,美国解构主义理论家保罗·德曼在后期围绕着"物质性"这个理论核心与拉康的传人、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围绕着"实在界"这个理论核心分别阐发的理论构想,虽然理论进路不同,但理论实质却平行相近,可以相互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斯拉沃热·齐泽克 本体论 语言观 意识形态观
下载PDF
一个特写: 论大写的你—内/外部读者
18
作者 李圭 翟乃海(译)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2期77-86,共10页
在当下这个信息泛滥的即时媒介(imMEDIAted)时代,“细读者”在哪里,谁又是“细读者”?本文引入了一个新的形象:“内/外部读者”,着力说明其处于间隙间的模糊性和自拍式的主客观性(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内/外部读者”透过“窗口”去观... 在当下这个信息泛滥的即时媒介(imMEDIAted)时代,“细读者”在哪里,谁又是“细读者”?本文引入了一个新的形象:“内/外部读者”,着力说明其处于间隙间的模糊性和自拍式的主客观性(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内/外部读者”透过“窗口”去观看也被看到,通常也被反向阅读,既处在内部又在外部,被召唤又召唤着“你”;确切地说,他不在内部,但也肯定不在外部,而是被“公开地”邀请作为你们中的某人或某些人,这都是些被自由创生而成,并被宽泛地普遍化为如此存在的人,亦即互联网中“大写的你(U)”,这一数据点式的晶体管/读者的行为,就像窗口上的蝴蝶一样。爱好阅读的读者,用更古典的姿态,“细致”和“深入”地对文本做出“回应”。他没有在模拟-数字双向迁移的过程中消失,而是隐藏得更深,成为一个即时重新调整的、压扁的(解体的)超级(表层)读者。(打上X的)阅读依然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读 内/外部阅读 反阅读 保罗·德·曼 斯泰凡·马拉美 媒介的
下载PDF
论保罗·德曼“解构”自传话语模式的诗学价值及其伦理缺失
19
作者 王成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8-26,123,共10页
保罗·德曼是解构主义哲学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阐释实践者之一。他首选卢梭的《忏悔录》来进行其解构主义手术实验,并断定,卢梭不是在忏悔而是在为自己的种种“罪”辩解。他就是要透过卢梭的案例来证明他的解构自传话语思想。为此,... 保罗·德曼是解构主义哲学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阐释实践者之一。他首选卢梭的《忏悔录》来进行其解构主义手术实验,并断定,卢梭不是在忏悔而是在为自己的种种“罪”辩解。他就是要透过卢梭的案例来证明他的解构自传话语思想。为此,他在《失去原貌的自传》长篇理论文章中,指出了自传就是披在传主身上的毒衣,因为自传的镜像语言与这外衣相似,是传主灵魂的面纱。也就是说,保罗·德曼与罗兰·巴特一样都在扮演死神的角色并且发布了死亡命令,作者死了,自传死了。但是,当解构主义大行其道,仿佛他们制造的诸多“理论”颇有道理且难以辩驳的时候,一场“传记家的报复”事件发生了,而吊诡的是,正是宣布“自传死亡”的保罗·德曼的自传事件与之缠绕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保罗·德曼所代表的解构主义自传话语,尽管指出了自传叙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其论证逻辑背后不无缺失了叙事伦理的道德思考。进一步来说,我们应该承认卢梭式自我辩解自传话语模式的伦理价值,而反思德曼式彻底排空自我历史的后现代解构主义自传话语模式的非叙事伦理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德曼 自传死了 传记家的报复 伦理缺失
下载PDF
解构之为辩护:理论和历史中的作者责任
20
作者 郑楠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回顾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解构主义运动,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哲学筹划,到德曼(Paul de Man)的解构文论,再到“德曼事件”的爆发及事后德里达为德曼所作的辩护,理论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逆转:一度沉寂的“伦理主体”问题被重新提出,... 回顾二十世纪风靡一时的解构主义运动,从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哲学筹划,到德曼(Paul de Man)的解构文论,再到“德曼事件”的爆发及事后德里达为德曼所作的辩护,理论与历史的走向发生了逆转:一度沉寂的“伦理主体”问题被重新提出,传统作者中心主义批评和反作者中心论互换阵营再度交锋,作者在宣告死亡的瞬间归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保罗·德曼 伦理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