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vement of Autonomous Vehicles in Work Zone Using New Pavement Marking: A New Approach
1
作者 Prashant Singh Md Ahsanul Islam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20年第3期183-197,共15页
The autonomous vehicles are the future of mobility across the globe and are expected to touch the lives of every person of all ages. But this comes with certain challenges regarding safety, reliability, cost, legal fr... The autonomous vehicles are the future of mobility across the globe and are expected to touch the lives of every person of all ages. But this comes with certain challenges regarding safety, reliability, cost, legal framework, regulations, etc. however, of all the concer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movement of the autonomous vehicle in the work zone. The work zone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reas for the autonomous vehicle to drive from. This is because the work zones are very dynamic, and all the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re specific to the site condition and cannot always be predefined. The study provides a concept of how pavement marking can be used for smooth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ovement through the complicated work zone. In this study, various pav</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ement marking signs have been designed as a concept considering the standard colors and striping width being used in the Manual of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 (MUTCD). The study assumes that the movement of the autonomous vehicle will not be exclusive and that it will move with the driver driven vehicle. It is expected that autonomous vehicles will require special pavement marking and signage for smooth movement through the work zone. These pavement marking and signage will eventually become part of standard Traffic Control Plans (TCP) and Maintenance of Traffic Plans (MOT). The research aims to study the current research being done in this area and technology being used for detecting various pavement markings and signages.</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nomous Vehicle Movement in work Zone pavement Markings MUTCD Traffic Control Plans Maintenance of Traffic Plans work Zone Safety
下载PDF
基于LCA的不同设计寿命沥青路面能耗排放分析
2
作者 张磊 王鹏 +2 位作者 杨永志 邢超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8-127,共10页
为研究不同设计寿命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特征,建立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量化分析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主要能耗排放环节,并分析水泥类型、温拌技术、再生技术及运... 为研究不同设计寿命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特征,建立生命周期评价体系,量化分析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主要能耗排放环节,并分析水泥类型、温拌技术、再生技术及运输效率对三种沥青路面能耗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能耗强度分别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及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能耗强度高25.29%、153.03%,全球变暖潜值总量比两种长寿命沥青路面分别高106.97%、107.99%;水泥生产、沥青生产、加热及运输环节为主要能耗排放环节;适用于水稳基层的通用水泥中,矿渣硅酸盐水泥能耗排放最低,替换掉普通硅酸盐水泥后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及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碳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3.17%、12.43%;采用温拌技术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最大,降低了2.41%,高掺量胶粉沥青路面能耗强度下降幅度最大,降低了3.71%;当RAP掺量达到30%时,三类沥青路面能耗强度分别下降20.64%、18.56%、15.26%,碳排放量分别下降6.92%、3.92%、4.39%;运输效率提升幅度与沥青路面的能耗排放减少率呈正相关,运输效率每提升10%,三类沥青路面能耗强度分别下降1.55%、1.63%、2.10%,碳排放量分别下降4.03%、3.26%、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生命周期评价 能耗 碳排放 设计寿命
下载PDF
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路基工作区深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洪军 宋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该文基于实测“胎-路”界面条件,分别采用弹性半空间体理论、层状弹性体系理论计算不同工况下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工作区深度随轴重显著变化,并基于计算结果提出路基工作区深度的推荐值:轴重小于100 kN时... 该文基于实测“胎-路”界面条件,分别采用弹性半空间体理论、层状弹性体系理论计算不同工况下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路基工作区深度,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工作区深度随轴重显著变化,并基于计算结果提出路基工作区深度的推荐值:轴重小于100 kN时,路基工作区深度取0.8 m;轴重小于130 kN时,路基工作区深度取1 m;对于轴重小于150 kN的道路,路基工作区深度建议值为1.2 m。对于路基工作区范围内的土基,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路基路面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路基工作区 弹性半空间体 弹性层状体系 施工质量
下载PDF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案
4
作者 许锦鹏 李章珍 高晨扬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公路平整度是路面评价和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路面平整度不仅可以直观反映出道路的施工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行车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这对于路面平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提高路面整体的平整度水平,首先介绍了再施工中... 公路平整度是路面评价和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路面平整度不仅可以直观反映出道路的施工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行车人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这对于路面平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提高路面整体的平整度水平,首先介绍了再施工中各阶段存在的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因素,然后针对其产生问题提出具体施工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平整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5
作者 魏会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0期173-176,共4页
微表处技术是我国公路养护中常用的方法,由于成本低廉、交通封闭时间短、环境污染性小而受到公路养护单位的青睐。此种养护方式可以通过预防性养护避免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严重损坏,可以有效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高速公路养护的时... 微表处技术是我国公路养护中常用的方法,由于成本低廉、交通封闭时间短、环境污染性小而受到公路养护单位的青睐。此种养护方式可以通过预防性养护避免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严重损坏,可以有效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高速公路养护的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为明确高速公路养护中微表处技术的应用成效,该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养护实例,从前期准备、施工操作、质量控制3个方面阐述高速公路养护中微表处技术的具体用法,并对养护施工后的路面进行验收检测,分析高速公路养护中微表处养护技术的应用效益,旨在为其他高速公路养护处理中有效应用微表处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表处技术 高速公路 路面养护 工作原理 质量检测
下载PDF
半刚性基层路表结构设计及疲劳寿命验算
6
作者 王志龙 赵志坤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3期153-157,共5页
借助Abaqus软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不同工况及层间接触状态下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竖向荷载、通量以及重车比例对结构的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水平荷载的增加则易于导致层间发生剪切破坏。此外,文章着重分析... 借助Abaqus软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不同工况及层间接触状态下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竖向荷载、通量以及重车比例对结构的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水平荷载的增加则易于导致层间发生剪切破坏。此外,文章着重分析了三种不同结构层间接触状态的劣化性能演变,结果表明,层间接触的黏结能力对于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环氧沥青结构和倒装结构的疲劳特性参数敏感性排序,并成功揭示了结构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力学演变规律。即环氧+应力吸收层和环氧+倒装结构在标准荷载下展现出较为优异的性能,而在重载条件下,则推荐使用面层较厚的环氧+半刚性基层结构。同时,层间接触状态的变化对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层间黏结性越好,结构越不易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半刚性基层路面 不同工况 疲劳验算
下载PDF
橡胶沥青混合料在公路路面上的应用
7
作者 韩旭 《江苏建材》 2024年第4期29-30,共2页
文章主要分析了橡胶沥青胶结料在我国的应用优势、路用性能特点,明确了指标合理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要素,研究橡胶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和施工控制要点,经过试验研究和现场实践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异、施工可行,可以... 文章主要分析了橡胶沥青胶结料在我国的应用优势、路用性能特点,明确了指标合理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要素,研究橡胶沥青胶结料及其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和施工控制要点,经过试验研究和现场实践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异、施工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沥青 沥青混合料 路面工程 施工工艺
下载PDF
乳化沥青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正伟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选取某实体工程中采用的5种乳化沥青,通过常规力学性能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与Overlay Tester试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不同乳化沥青对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路用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与RAP存在配伍性,选择配... 选取某实体工程中采用的5种乳化沥青,通过常规力学性能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与Overlay Tester试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分析不同乳化沥青对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路用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沥青与RAP存在配伍性,选择配伍性好的乳化沥青,能显著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抗反射裂缝性能、低温抗裂性能与抗疲劳耐久性能。根据试验分析,在某实体工程全线推广采用R1乳化沥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乳化沥青 冷再生混合料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下载PDF
混合路面重载工况下使用的11.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肩空问题的解决
9
作者 郭永芳 王程 +3 位作者 王振国 瞿安业 雍占福 万建荣 《轮胎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针对11.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在混合路面重载工况下出现的肩空问题建立系统分析模型,通过优化施工设计和调整材料分布来改进轮胎结构。通过模型、有限元分析、室内试验及实际使用来验证改进方向的有效性,即采取减小胎面胶厚度、胎肩垫胶... 针对11.00R20载重子午线轮胎在混合路面重载工况下出现的肩空问题建立系统分析模型,通过优化施工设计和调整材料分布来改进轮胎结构。通过模型、有限元分析、室内试验及实际使用来验证改进方向的有效性,即采取减小胎面胶厚度、胎肩垫胶厚度和胎侧厚度,优化三角胶过渡,胎体选用3+9+15×0.225ST钢丝帘线,胎圈部位调整为1层锦纶加强层设计等措施,使轮胎胎圈耐久性能显著提高,轮胎肩空问题有效解决。提出轮胎在结构改进过程中需建立系统性思维,针对失效部位改进的同时进行系统性调整,这对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最大化利用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重子午线轮胎 混合路面工况 肩空 胎圈耐久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半刚性基层裂缝微创注浆耐久性评价——以江苏省内宁杭等高速为例
10
作者 凌聪 蔡文龙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304-308,共5页
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工程中,常规手段难以彻底解决路面结构内部的隐性病害问题。微创注浆技术因其技术优势,逐渐被用于这类病害的修复。然而现在研究方向聚焦于注浆材料的研发和施工工艺,对于注浆技术耐久性评价关注较少。鉴于耐... 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工程中,常规手段难以彻底解决路面结构内部的隐性病害问题。微创注浆技术因其技术优势,逐渐被用于这类病害的修复。然而现在研究方向聚焦于注浆材料的研发和施工工艺,对于注浆技术耐久性评价关注较少。鉴于耐久性直接影响技术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延长,开展耐久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室内试验和实地路面跟踪观测两种方法评估半刚性基层裂缝注浆的效果。结果表明:养生28 d、90 d、1 a的不同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恢复率分别为70.4%、70.0%、68.6%;养生7 d、28 d、90 d、1 a的地推直剪试验剪切强度分别为0.75、1.25、1.21、0.90 MPa;养生28 d冻融循环2次劈裂强度值为5.2 MPa。表明半刚性基层裂缝微创注浆并经长期使用后,无侧限抗压强度值、剪切强度值仍保持较好的水平。根据实体工程持续跟踪观测,芯样完整性高、浆液饱满、强度值未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微创注浆 耐久性 工后观测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温度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覃峰 唐银青 +1 位作者 谢军 李春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空隙率为28%,油石比分别为1.8%、2.1%、2.4%、2.7%、3.0%的基体沥青混合料中灌入复合水泥砂浆,形成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结构,对其进行车辙、热胀系数、高温耐久性和低温劈裂等温度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基体... 在空隙率为28%,油石比分别为1.8%、2.1%、2.4%、2.7%、3.0%的基体沥青混合料中灌入复合水泥砂浆,形成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结构,对其进行车辙、热胀系数、高温耐久性和低温劈裂等温度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基体油石比大小影响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的高、低温稳定性能,当油石比为2.5%~2.6%时,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的高、低温稳定性最佳,该结果可为沥青混合料基灌注式半刚性路面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基 灌注式半刚性 温度稳定性能
下载PDF
公路隧道路面工作环境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良 郭忠印 丁志勇 《交通科技》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对隧道内温度、湿度、噪声、照度、水等环境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
关键词 公路工程 隧道路面 工作环境 噪声 湿度 照度 隧道防灾 隧道通风
下载PDF
FWD与BB工作性能对比及其测试数据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元勋 蔡迎春 张亚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42,共4页
针对目前道路检测领域落锤式弯沉仪(FWD)与贝克曼梁(BB)共存的现状,对两种设备的工作性能如测试稳定性及对行车荷载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落锤式弯沉仪(FWD)与贝克曼梁(BB)两种不同性质弯沉仪测试... 针对目前道路检测领域落锤式弯沉仪(FWD)与贝克曼梁(BB)共存的现状,对两种设备的工作性能如测试稳定性及对行车荷载的模拟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落锤式弯沉仪(FWD)与贝克曼梁(BB)两种不同性质弯沉仪测试弯沉数据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实测弯沉数据对两者间的转换关系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对贝克曼梁,落锤式弯沉仪稳定性高,且能较好的模拟行车荷载;两者间测试数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受试验路段结构及地域条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落锤式弯沉仪(FWD) 贝克曼梁(BB) 工作性能 路面弯沉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强 马松林 王鹏飞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通过劈裂拉伸和控制应力的方式对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总结了疲劳方程和疲劳曲线,分析了温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并与相似试验条件下一般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疲劳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再生混合料的疲劳阻... 通过劈裂拉伸和控制应力的方式对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总结了疲劳方程和疲劳曲线,分析了温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并与相似试验条件下一般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疲劳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再生混合料的疲劳阻抗提高了,同时其疲劳寿命对应力水平的敏感程度也有所增强,在高应力水平下其具有比一般水泥稳定类材料更为优越的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冷再生 疲劳性能 温度
下载PDF
基于实际工况的桥面板处理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永旺 苏子元 +3 位作者 孙晓文 侯贵 侯平 王选仓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1,共6页
根据现有施工经验,提出以3个主要指标及1个附加指标来评价桥面板处理效果,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各种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造深度、糙化深度、摆值及露骨率能够准确反映桥面板的处理效果,不同桥面板处理方法中... 根据现有施工经验,提出以3个主要指标及1个附加指标来评价桥面板处理效果,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各种处理方法的处理效果与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造深度、糙化深度、摆值及露骨率能够准确反映桥面板的处理效果,不同桥面板处理方法中,铣刨、露石效果最好;凿点、刻槽次之;拉毛效果最差。此外,研究了桥面板层间工作状态,提出了桥面层间实际工况分级,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不同工况下板面处理技术标准和相应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处理方法 工况分级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沥青路面基层表面处治质量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曹晓峰 朱金鹏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7-150,共4页
针对我国规范中对于基层表面处治技术设计的不足,通过对道路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几何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纵坡度和平曲线半径的不同路面结构形式层间工作状态分级指标及标准,并对不同基层表面处治技术的使用效果进行室内试验评价,制定... 针对我国规范中对于基层表面处治技术设计的不足,通过对道路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几何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基于纵坡度和平曲线半径的不同路面结构形式层间工作状态分级指标及标准,并对不同基层表面处治技术的使用效果进行室内试验评价,制定了基于层间工作状态分级的基层表面处治技术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层间 分级 表面处治技术 设计标准
下载PDF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第22期69-71,共3页
总结了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对混合料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从拌和、摊铺以及碾压三方面入手,探究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并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质量可满足工程要求,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可达到... 总结了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特点,对混合料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从拌和、摊铺以及碾压三方面入手,探究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并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质量可满足工程要求,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可达到公路承载力与稳定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高速公路 路面工程 配合比设计
下载PDF
工程机械购置中的参数选择与匹配使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莉娜 陈静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0-43,46,共4页
重点叙述了在工程机械购置中,对主要路面机械如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选型的参数匹配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与路面机械配合使用的运输车辆,并概括地指出了在选型和配置设备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路面机械 作业能力 计算 选型 匹配
下载PDF
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深度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聪 官盛飞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1年第2期11-15,共5页
采用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BISAR软件,计算了多种实际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基荷载应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一定标准下不同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深度推荐值:对于高速、一级公路及路面结构较优、重载车辆比例... 采用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BISAR软件,计算了多种实际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基荷载应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一定标准下不同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深度推荐值:对于高速、一级公路及路面结构较优、重载车辆比例较小的二级公路,路基工作区深度推荐值取1.4 m;对于以货运为主或重载车辆比例较大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基工作区深度推荐值取1.8 m,可为选择路基或地基处理深度以及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路基工作区深度 BISAR软件 荷载应力 累计频率
下载PDF
旧沥青路面加铺层结构层间工作状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建兰 王朝辉 王选仓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3,共4页
为有效抑制旧沥青路面加铺层结构的层间破坏,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水平荷载、加铺层厚度与模量、旧路当量回弹模量、旧路横向开裂等因素对旧沥青路面与加铺层结构层间内力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不同水平摩擦系数对应的旧沥青路面与加... 为有效抑制旧沥青路面加铺层结构的层间破坏,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水平荷载、加铺层厚度与模量、旧路当量回弹模量、旧路横向开裂等因素对旧沥青路面与加铺层结构层间内力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不同水平摩擦系数对应的旧沥青路面与加铺层结构层间剪应力范围,以及不同加铺层厚度的层间压应力范围,建议在加铺层结构及层间材料设计时取最不利状态的层间内力.研究结论对沥青路面加铺层结构设计及层间材料技术指标要求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层间工作状态 加铺层 沥青路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