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X荧光仪测定铁矿中的S,Pb,Zn,As的含量 被引量:7
1
作者 宋洪霞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介绍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铁矿中的S,Pb,Zn,As的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环保等优点,对节省劳力,加强对进厂铁矿质量把关,提高理化检验水平和产品质量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X荧光熔融法 铁矿分析 样品 S pb zn as
下载PDF
Pb,Cu和Zn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等组分上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兴敏 花修艺 +2 位作者 付尧 董德明 刘劲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45-1649,共5页
用选择性萃取法萃取天然基质采集的生物膜中的铁/锰氧化物,考察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对水体中Pb,Cu及Zn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生物膜富集Pb起主要作用,而铁氧化物和除铁/锰氧化物以外的以有机质为主的其它组分的作用很小;膜上... 用选择性萃取法萃取天然基质采集的生物膜中的铁/锰氧化物,考察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对水体中Pb,Cu及Zn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生物膜富集Pb起主要作用,而铁氧化物和除铁/锰氧化物以外的以有机质为主的其它组分的作用很小;膜上其它组分对Cu的富集贡献较大,锰氧化物的贡献与铁氧化物的接近;锰氧化物对Zn的富集贡献最大,铁氧化物和其它组分的贡献比较接近.锰氧化物对Pb,Cu及Zn的富集能力分别高于铁氧化物的富集能力,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对3种金属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分别是Zn>Cu>Pb和Zn>Pb≥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铁/锰氧化物 pb Cu zn 富集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秦晓光 程祥圣 王西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80,共6页
2005年10月—12月,对长江口北部和江苏南部海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沉积物化学调查,调查海域范围较广、布点密度较高,为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海域的底质分布状况积累了重要的资料。分析研究了其中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r含量的分布特... 2005年10月—12月,对长江口北部和江苏南部海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沉积物化学调查,调查海域范围较广、布点密度较高,为全面深入地研究该海域的底质分布状况积累了重要的资料。分析研究了其中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r含量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并以有机质含量作为环境因素的校正因子,判别了异常值;Cu,Zn,Pb的含量相互之间也呈明显正相关,除了由于三者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之外,可能表明它们在本调查海域有相似的污染源。以平均富集因子对重金属的富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为中度污染,Zn,Pb,Cr均为轻度污染,重金属的富集程度Cu>Zn>Cr>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Cu zn pb Cr 分布
下载PDF
西藏古堆—隆子地区Sb,Pb,Zn化探元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冲 董富权 +5 位作者 李宇杰 张建国 朱振华 杨斌 廖驾 吕晓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10-416,共7页
文章根据西藏古堆—隆子地区Sb,Pb,Zn化探元素品位分析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基于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基础,对研究区Sb,Pb,Zn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4个研究区Sb,Pb都具有多重分维的性质,且与矿化有关的分维值D2Ⅱ>D2Ⅲ,... 文章根据西藏古堆—隆子地区Sb,Pb,Zn化探元素品位分析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基于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基础,对研究区Sb,Pb,Zn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4个研究区Sb,Pb都具有多重分维的性质,且与矿化有关的分维值D2Ⅱ>D2Ⅲ,同一研究区同一元素的各组分维值差距较大,Ⅲ区和Ⅳ区的Zn只有一个维数值,说明典型矿床发育的地区成矿元素具有多重的分维结构和低分维值D2,基于此理论成功验证了恰嘎研究区具有寻找锑矿前景。通过研究Sb,Pb,Zn的分形特征,揭示出化探元素的分维结构和分维值的大小与矿化程度有关,并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堆—隆子地区 水系沉积物 分形 Sb pb zn化探元素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Au,Sb,Pb,Zn矿床分布与重力场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亮 《贵州地质》 2004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文根据 1 /2 0万区域重力资料所圈定的异常及其对深部构造的初步解译等 ,结合该区Au ,Sb ,Pb ,Zn等矿床的空间分布 ,初步探讨其与区域重力场等的关系 ,对黔东南地区上述矿床的研究和找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区域重力场 深部断裂 Au sb pb zn矿床 黔东南
下载PDF
微波消解-MPT-AES法测定芦荟中的Ca、Mg、Fe、Zn、Pb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爽 张金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6-179,共4页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芦荟,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芦荟中Ca、Mg、Fe、Zn、Pb的含量。考察了分析谱线、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压力等实验参数对元素测定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对Ca、Mg、Fe、Zn...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解芦荟,利用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芦荟中Ca、Mg、Fe、Zn、Pb的含量。考察了分析谱线、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压力等实验参数对元素测定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对Ca、Mg、Fe、Zn、Pb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5.62,3.03,78.36,25.41,6ng/mL;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0.01-100,0.2-20,0.1-20,0.02-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均<5.10%,回收率为99.7%-102.5%。微波消解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常规干灰化法测定结果相吻合,且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 微波消解 芦荟 Ca Mg Fe zn pb
下载PDF
BCR法在污染农田黑土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曹会聪 王金达 张学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3-166,174,共5页
通过对东北地区污染农田黑土剖面的取样调查分析,对重金属Cd、Pb、Cu、Zn在农田黑土中的污染状况及其迁移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BCR(the Comm un ity Bureau of R eference)连续提取法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东北地区污染农田黑土剖面的取样调查分析,对重金属Cd、Pb、Cu、Zn在农田黑土中的污染状况及其迁移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BCR(the Comm un ity Bureau of R eference)连续提取法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金属的迁移率大小依次为:Cd>Cu>Pb>Zn,Cd的酸可溶态占全量的比率高于其它重金属。Pb的酸可提取态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公路附近土壤中Pb、Cu及城市郊区土壤中Cd、Pb和Zn的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已存在向下迁移的趋势。4种重金属有机结合态在采样区土壤中基本都表现为耕层高于非耕层。研究表明,应用BCR连续提取法有助于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向下迁移状况,借助该法可以有效、可靠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 Cd pb Cu zn 形态分布 污染农田黑土
下载PDF
微波消解仪在海洋生物体重金属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炜峰 刘玉新 +2 位作者 曾松福 朱秀平 王占坤 《福建水产》 2008年第3期44-49,共6页
本研究主要以贻贝标准物质(GBW 08571)为分析对象,以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体中Cu,Pb,Zn,Cd,Cr分析的前处理手段,样品消解液直接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在取样量为0.500g,加入10.0mL的HNO3+1.0mL的HC l,微波消解温度170℃、消解... 本研究主要以贻贝标准物质(GBW 08571)为分析对象,以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体中Cu,Pb,Zn,Cd,Cr分析的前处理手段,样品消解液直接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在取样量为0.500g,加入10.0mL的HNO3+1.0mL的HC l,微波消解温度170℃、消解时间20m in时的情况下,其中的Cu,Pb,Zn,Cd,Cr的溶出值均在其标准范围内且稳定性能较好;此外,着重进行了样品消解液不经赶酸后直接测定以及不同的消解温度、消解时间对消化效果的影响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海洋生物体 Cu pb zn Cd Cr 原子吸收
下载PDF
基于火焰原子吸收法实现多金属原矿石中铅锌铜的测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立毅 王文民 +1 位作者 赵晓霞 柳瑶磊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4期196-196,199,共2页
目的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原矿石中的铅、锌、铜元素。方法 :对原矿石样品采用盐酸、硝酸溶解,用10%盐酸定容后,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结果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实现了原矿石中铅、锌、铜元素的连续、准确测定。结论 :... 目的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原矿石中的铅、锌、铜元素。方法 :对原矿石样品采用盐酸、硝酸溶解,用10%盐酸定容后,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结果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实现了原矿石中铅、锌、铜元素的连续、准确测定。结论 :火焰原子吸收法可用于多金属原矿石中铅、锌、铜的测定分析,且操作简单,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矿石 火焰原子吸收法 pb zn Cu
下载PDF
One century sedimentary record of lead and zinc pollution in Yangzong Lake, a highland lake i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7
10
作者 Enlou Zhang Enfeng Liu +2 位作者 Ji Shen Yanmin Cao Yanli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89-1196,共8页
Reconstruction of trace metal pollution histories and sources may help us to regulate current pollutant discharge.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highland lak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which are facing trace meta... Reconstruction of trace metal pollution histories and sources may help us to regulate current pollutant discharge.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highland lak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which are facing trace metals pollution. We present sedimentary records of 11 metals accumulated in Yangzong Lake since the 1870's, a highland lake in southwestern China. Pollution of lead and zinc (Pb and Zn) was differentiate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eochemical normalization, and lead isotope ratios. Nearly all the metals as well as grain size composition show generally constant values before the mid-1980's, denoting stable detrital input in the catchment. Fluctu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als as well as grain size composition since the mid-1980's indicate an increase in soil erosion with strengthened human disturbance in the catchment. After geochemical normalization, Pb and Zn showed constant values before 1990 AD and then a gradual increase in parallel with the variations in 2~spb/~~6pb and 2~7pb/2~6pb ratios, indicating that Pb and Zn pollution occurred. Combining the data of 20PPb/206Ppb and 207Pb/206Pb ratios in the sediments of Yangzong Lake, leaded gasoline, Pb-Zn ore and coal, and consumption or production historical trends, we deduced that the enhanced Pb and Zn pollution in Yangzong Lake is caused primarily by ore mining and ref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zn POLLUTION temporal trend SEDIMENT Yangzong Lak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