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溶剂法合成ZSM-5/SiC整体式催化剂制备生物燃料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秋艳 王叶青 +4 位作者 王凌翔 杨志远 王亮 孟祥举 肖丰收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8-1124,共7页
传统合成整块载体负载分子筛催化剂的方法是水热法,这样往往伴随水资源浪费和釜内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报道了应用无溶剂法在蜂窝结构的碳化硅(SiC)表面原位生长ZSM-5分子筛.进一步采用该法将Pd纳米粒子限域在ZSM-5分子筛内,合成Pd@Z... 传统合成整块载体负载分子筛催化剂的方法是水热法,这样往往伴随水资源浪费和釜内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报道了应用无溶剂法在蜂窝结构的碳化硅(SiC)表面原位生长ZSM-5分子筛.进一步采用该法将Pd纳米粒子限域在ZSM-5分子筛内,合成Pd@ZSM-5/SiC双功能催化剂,并在油酸甲酯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高碳烷烃选择性.结果发现,Pd@ZSM-5/SiC表现出高选择性和耐久性,这归因于SiC优异的传质和导热特性.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氮气吸附等结果表明,通过无溶剂法合成的分子筛具有很高的结晶度和纯度;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在Pd@ZSM-5和Pd@ZSM-5/SiC催化剂中,Pd纳米粒子均被良好封装,并且粒径无明显差别,因此排除金属活性中心粒径的干扰.油酸甲酯的直接加氢脱氧/脱羧可以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长链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的裂解通常会伴随着低碳化合物等副产物的生成.我们比较了两种催化剂在350-500℃的转化率和高碳烷烃的选择性差异.在相同反应条件下,Pd@ZSM-5/SiC催化剂上油酸甲酯转化率始终高于Pd@ZSM-5.例如在450℃,Pd@ZSM-5和Pd@ZSM-5/SiC的转化率分别为97.6%和78.2%,当温度提升至500℃,Pd@ZSM-5/SiC将油酸甲酯完全转化,而Pd@ZSM-5的转化率仅为88%.在350℃时,Pd@ZSM-5/SiC以脱羧反应为主,其中C17和C18的选择性分别为67.3%和20.1%,C6-12和C13-16选择性分别为2.4%和5.0%.相比之下,Pd@ZSM-5催化剂C17的选择性为39.4%,C18的选择性为13.2%,C6-12和C13-16选择性分别为20.2%和20.6%.由此可见,Pd@ZSM-5对于高附加值的长链碳氢化合物的选择性远低于Pd@ZSM-5/SiC;这可能与在Pd@ZSM-5催化剂上更容易发生烷烃裂解副反应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升高温度会促进碳氢化合物的裂解,但是在Pd@ZSM-5/SiC催化剂上高碳化合物依然较多.例如,在500℃时,裂解是Pd@ZSM-5催化剂上的主要反应,C1-5的选择性高达50.1%,C6-12的选择性高达37.0%;而在Pd@ZSM-5/SiC的产物中,C13-16的选择性为40.0%,C17-18的选择性更是高达16.7%.此外,在450℃的油酸甲酯加氢连续实验中,Pd@ZSM-5/SiC比Pd@ZSM-5表现出更好的耐久性,且催化剂失活后可以通过焙烧手段再生.上述结果表明,Pd@ZSM-5/SiC催化剂有利于加氢脱氧/脱羧反应制备有价值的高碳烃产品,更能抑制裂解副反应的进行.相比之下,传统的粉末催化剂对裂解产物仍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尤其是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SiC载体的引入有利于高碳产物的传质,从而抑制了裂解反应.此外,碳化硅良好的导热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催化剂在反应中的过热,同样有利于抑制碳氢化合物的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pd@zsm-5/sic 整体式催化剂 sic 无溶剂法
下载PDF
MoSi2-Mo5Si3-Mo5SiB2/SiC配对副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颜建辉 康蓉 +2 位作者 黄金鑫 汪异 康永海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6-373,共8页
MoSi2-Mo5Si3-Mo5SiB2/SiC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温耐磨材料,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尚不清楚.本文中通过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在不同温度(... MoSi2-Mo5Si3-Mo5SiB2/SiC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温耐磨材料,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尚不清楚.本文中通过销-盘式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在不同温度(25~1 000℃)和载荷下(2.5~10 N)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试验温度和载荷对MoSi2-Mo5Si3-Mo5SiB2/SiC/SiC配对副的摩擦系数影响较大,而对其磨损率影响较小.载荷为5 N时,在25~1 000℃区间,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在0.11~0.43和0.513×10-7~0.544×10-7 mm3/(N·m)范围;在25~400℃时,磨损机制以轻微的氧化和黏着磨损为主,在600~1 000℃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氧化和黏着磨损.在1 000℃时,随着载荷(2.5~10 N)的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29~0.38和0.540×10-7~0.547×10-7 mm3/(N·m);载荷为2.5~10 N时,始终存在黏着和氧化磨损;载荷为7.5~10 N时,材料磨损表面还伴随碾压塑性变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Mo5Si3-Mo5SiB2/sic sic 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下载PDF
SiC颗粒对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武晓峰 邱克强 +3 位作者 张海峰 王爱民 杨洪才 胡壮麒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采用钢模铸造方法成功制备了体积分数高达27%的SiC/Zr_(55)Al_(10)Ni_5Cu_(30)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SiC颗粒,SiC颗粒与基体间形成了厚度为10nm的反应层,DSC分析表明,块体非晶... 采用钢模铸造方法成功制备了体积分数高达27%的SiC/Zr_(55)Al_(10)Ni_5Cu_(30)块体非晶复合材料,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表明,非晶基体上均匀分布SiC颗粒,SiC颗粒与基体间形成了厚度为10nm的反应层,DSC分析表明,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晶化温度和过冷液相区随SiC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电子探针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Si原子和部分C原子通过扩散进入基体合金中,从而提高了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Zr55All0Ni5Cu30 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非晶形成能力 热稳定性
下载PDF
(SiC)_n(n=1~5)团簇的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4
作者 张梅玲 陈玉红 +1 位作者 李公平 张材荣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7-923,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SIC)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SIC)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t(SiC)。团簇形成碳原子骨架,而硅原子生长在碳原子骨架上;在Si和C相互作用形成团簇的过程中,Si原子向C原子有电荷转移,团簇中原子间相互作用呈现共价型;SiC、(SIC)5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团簇稳定结构的IR最强振动主要是C—Si键的伸缩振动,Raman较强振动均来自C—C键的伸缩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n(n=1~5)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基态结构 结合能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引入烧结助剂制备SiC-Y_3Al_5O_(12)复相陶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武 杨辉 +2 位作者 郭兴忠 高黎华 李祥云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以碳化硅、六水硝酸钇、九水硝酸铝和六次甲基四胺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引入Al2O3和Y2O3复合烧结助剂,液相烧结制备得到SiC-Y3Al5O12(Y3Al5O12简称YAG)复相陶瓷。采用DTA、TEM、XRD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引入复合烧结... 以碳化硅、六水硝酸钇、九水硝酸铝和六次甲基四胺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引入Al2O3和Y2O3复合烧结助剂,液相烧结制备得到SiC-Y3Al5O12(Y3Al5O12简称YAG)复相陶瓷。采用DTA、TEM、XRD等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引入复合烧结助剂过程及复合烧结助剂对SiC-YAG陶瓷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凝胶在920℃左右已完全转变成YAG相,最终获得的YAG粒径小,并均匀分散在SiC表面的SiC-YAG复合粉体;复合粉体先干压、再等静压成型后,在1860℃下烧结45min,所制得复相陶瓷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6.5%,抗弯强度达到486MPa,断裂韧性达到5.7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助剂 复相陶瓷 Y3Al5O12 sic 溶胶-凝胶法 制备 溶胶一凝胶法 六次甲基四胺 分析测试技术 复合粉体 Al2O3 等静压成型 YAC Y2O3 液相烧结 烧结性能 力学性能 显微结构 物相组成 均匀分散 相对密度 抗弯强度 断裂韧性
下载PDF
基于SiC和BC_5的多孔材料设计及储氢性能研究
6
作者 朱晓玲 张金平 +2 位作者 刘鸿 杨维 郑勇林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基于金刚石结构的SiC晶体和类似金刚石结构的BC5晶体设计了多孔材料,并用分子力学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平衡态结构.利用GCMC对其在温度为298 K和77 K,压强为0-100 bar的条件下的储氢量、氢分子密度分布和等量吸附热进行了讨论.考虑孔内... 基于金刚石结构的SiC晶体和类似金刚石结构的BC5晶体设计了多孔材料,并用分子力学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平衡态结构.利用GCMC对其在温度为298 K和77 K,压强为0-100 bar的条件下的储氢量、氢分子密度分布和等量吸附热进行了讨论.考虑孔内壁以化学吸附的氢在内,基于SiC晶体设计的多孔材料储氢量比Si C纳米管的结果更理想.氢分子密度分布图表明氢分子在孔道中的分布距孔道边缘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与氢分子动力学直径2.89A相当.等量吸附热表明材料在温度为298 K和77 K对氢分子的吸附都是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sic BC5
下载PDF
3wt%SiC_P/Al-5Mg复合材料耐腐蚀性与可焊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龙胜 胡坤 +2 位作者 梁晓樱 喻亮 唐鑫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132,137,共4页
利用半固态搅拌辅助超声的方法制备3wt%SiC_P/Al-5Mg复合材料,采用钨极氩气保护电弧焊(TIG)和电化学工作站对SiC_P/Al-5Mg复合材料进行了焊接、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存在大量沿晶界分布的SiC颗粒,阻碍了富铁相沿晶界的析... 利用半固态搅拌辅助超声的方法制备3wt%SiC_P/Al-5Mg复合材料,采用钨极氩气保护电弧焊(TIG)和电化学工作站对SiC_P/Al-5Mg复合材料进行了焊接、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存在大量沿晶界分布的SiC颗粒,阻碍了富铁相沿晶界的析出,提高了材料的抗腐蚀性能;SiC_P/Al-5Mg复合材料的焊缝相比于Al-5Mg合金表面成型虽差,但并未发现明显的裂纹、气孔等缺陷;经显微组织分析,由于SiC颗粒在焊缝凝固过成中提供了形核衬底,使复合材料熔化区呈现更为细小的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Al-5Mg 耐腐蚀性 可焊性
下载PDF
Ti3SiC2含量对热处理态(Ti5Si3+TiC)/TC4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芝萍 高义民 +1 位作者 黄孝余 赵四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6-204,共9页
针对钛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易团聚的问题,采用固溶加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进行优化,研究了Ti3SiC2含量对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观测了不同Ti3SiC2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究热处... 针对钛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易团聚的问题,采用固溶加时效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进行优化,研究了Ti3SiC2含量对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仪观测了不同Ti3SiC2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并探究热处理过程中基体组织的细化机制与增强相的析出规律,进而分析了室温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3SiC2含量的增加,固溶处理后的原始晶粒尺寸大幅度减小,时效处理后的片状α相和团簇组织的平均尺寸也呈递减趋势;Ti5Si3颗粒在β相内、α/β相界处和α相内均有析出,其含量随Ti3SiC2质量分数增加而递增;(Ti5Si3+TiC)/TC4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基体TC4合金,当Ti3SiC2的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 930 MPa和2 500 MPa,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当Ti3SiC2的质量分数继续增加至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难以通过固溶和时效处理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TI3sic2 (Ti5Si3+TiC)/TC4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先驱体转化法浸渍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所俊 郑文伟 +1 位作者 肖加余 陈朝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2,共4页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剧降低PCS/DVB溶液的粘度 ,有利于浸渍。PCS/DVB溶液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50℃~ 6 0℃ ,2MPa。PCS熔融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30 0℃ ,2MPa。采用PCS/DVB溶液法浸渍时的浸渍效率优于PCS熔融法。经四个浸渍裂解周期后溶液法制备的材料密度 (1.53g/cm3~ 1.6 1g/cm3)明显优于先驱体熔融法 (1.4 3g/cm3~ 1.5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编织物 先驱体转化 C5/sic 碳化硅 纤维增强
下载PDF
多孔Ti_3SiC_2在硝酸和王水中的腐蚀行为(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利 江垚 +1 位作者 张惠斌 贺跃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84-590,共7页
采用摩尔比为3:1.2:2的TiH_2、Si和石墨粉末反应合成高纯度多孔Ti_3SiC_2。通过浸泡实验研究多孔Ti_3SiC_2在硝酸和王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样品腐蚀前后的形貌、成分和元素含量,确... 采用摩尔比为3:1.2:2的TiH_2、Si和石墨粉末反应合成高纯度多孔Ti_3SiC_2。通过浸泡实验研究多孔Ti_3SiC_2在硝酸和王水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样品腐蚀前后的形貌、成分和元素含量,确定腐蚀产物和腐蚀机制。结果表明:多孔Ti_3SiC_2在稀硝酸和王水中腐蚀严重,浸泡600 h质量损失分别为26.9和132.5μg/cm^2,Ti_3SiC_2在腐蚀过程中转化为Ti_5Si_3。而具有相似孔隙率和孔径的多孔Ti_5Si_3在硝酸和王水中浸泡600 h后质量损失分别为9.34和7.06μg/cm^2,表现出更好的抗腐蚀性。多孔Ti_3SiC_2在硝酸和王水中的腐蚀行为归因于其特殊的显微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Ti3sic2 TI5SI3 硝酸 王水 反应合成 腐蚀行为 质量损失
下载PDF
两种砂轮磨削Ti5Al4V钛合金的表面质量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龙 张兴权 +2 位作者 杨树宝 汪世益 时礼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58,64,共5页
分别用SiC、CBN两种砂轮对Ti5Al4V钛合金进行了干磨削试验,研究了在0.01,0.03,0.05mm三种磨削深度下钛合金的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经SiC砂轮磨削后,Ti5Al4V钛合金表面形貌逐渐恶化,出现了磨削... 分别用SiC、CBN两种砂轮对Ti5Al4V钛合金进行了干磨削试验,研究了在0.01,0.03,0.05mm三种磨削深度下钛合金的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经SiC砂轮磨削后,Ti5Al4V钛合金表面形貌逐渐恶化,出现了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次表层的硬度下降,出现了软化层;在相同的磨削深度下,CBN砂轮磨削的Ti5Al4V钛合金表面质量优于SiC砂轮磨削的,主要原因是CBN砂轮磨削时产生的磨削力小和磨削热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Al4V合金 sic砂轮 CBN砂轮 磨削 表面形貌
下载PDF
Analysis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for 5G 被引量:5
12
作者 Yingmin Wang Bin Ren +2 位作者 Shaohui Sun Shaoli Kang Xinwei Yue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S2期52-66,共15页
The major challenge faced by the fifth generation(5G) mobile network is higher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massive connectivity,i.e.,the target spectrum efficiency is 3 times over 4G,and the target connection density is o... The major challenge faced by the fifth generation(5G) mobile network is higher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massive connectivity,i.e.,the target spectrum efficiency is 3 times over 4G,and the target connection density is one million devices per square kilometer.These requirements are difficult to be satisfied with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 schemes.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has thus been proposed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address some of the challenges for 5G.In this paper,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different candidate NOMA schemes for 5G is presented,where the usage scenarios of5 G and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NOMA are firstly discussed.A general framework of NOMA schem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eatures of typical NOMA schem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We focus on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challenge of NOMA in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and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In addition,prototyp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provided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SCMA PDMA MUSA MPA sic
下载PDF
Pattern Matrix Design of PDMA for 5G UL Applications 被引量:4
13
作者 Bin Ren Yingmin Wang +2 位作者 Xiaoming Dai Kai Niu Wanwei T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S2期159-173,共15页
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which is a nove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has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massive connectivity and higher spectral efficiency for fifth generation(5G) ... 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PDMA),which is a novel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has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massive connectivity and higher spectral efficiency for fifth generation(5G) mobile network.The performance of PDMA mainly depends on the design of PDMA pattern matrix.In this paper,pattern matrix design of PDMA for 5G uplink(UL) applications in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 and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 deployment scenarios are studied.The design criteria and examples for application in UL mMTC and UL eMBB are investigated.The performance of the PDMA pattern matrix is analyzed with the discrete constellation constrained capacity(CC-Capacity),and verifie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ferred PDMA pattern matrix can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overloading factors(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PDMA pattern matrix CC-Capacity sic
下载PDF
Formation of ZSM-5 on Silicon Carbide Fibers for Catalytic Support
14
作者 Yoon-joo Lee Dong-geun Shin +3 位作者 Younghee Kim Woo-teck Kwon Soo-ryong Kim Doh-hyung Riu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6年第5期211-217,共7页
关键词 ZSM-5 碳化硅纤维 催化剂 sic纤维 纤维表面 先驱体聚合物 晶体生长 粘结性能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材料去除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侯兆鑫 刘畅 高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端铣刀和普通铣削,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分别可以显著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可以使纤维的整体去除变为破碎去除,减小表面缺陷。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组合工艺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表面缺陷、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为2.5D C/SiC复合材料低损伤铣削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D C/sic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材料去除
下载PDF
镁质黏土对碳化硅-堇青石复相陶瓷结构及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令翔宇 李婉祯 +1 位作者 王保轩 刘贵山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采用烧结法制备碳化硅-堇青石复相陶瓷。利用TG-DTA分析仪确定原料组成的热行为和反应机理,XRD确定晶相组成,SEM观察形貌结构,PCY高温卧式膨胀仪测定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800℃制备的添加镁质黏土复相陶瓷的抗折强度从0.84 MPa提高到1.... 采用烧结法制备碳化硅-堇青石复相陶瓷。利用TG-DTA分析仪确定原料组成的热行为和反应机理,XRD确定晶相组成,SEM观察形貌结构,PCY高温卧式膨胀仪测定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800℃制备的添加镁质黏土复相陶瓷的抗折强度从0.84 MPa提高到1.91 MPa,表明加入镁质黏土能够提高复相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在1300℃烧结温度下,添加镁质黏土试样的抗折强度从37.25 MPa提高到40.61 MPa,气孔率从19%降低到16%,体积密度从1.63 g/cm^(3)提高到1.64 g/cm^(3),热膨胀系数从2.958×10^(-6)℃^(-1)降低到2.789×10^(-6)℃^(-1),表明添加镁质黏土对复相陶瓷性能有所改善,堇青石结晶度更高,致密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堇青石复相陶瓷 镁质黏土 抗折强度
下载PDF
Mo_5Si_3-MoSi_2/SiC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行为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鑫 邹艳红 +4 位作者 黄启忠 苏哲安 常新 谢志勇 张明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9-125,共7页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石墨表面制备了Mo5Si3-MoSi2/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结构;通过恒温抗氧化实验及热力学分析,重点研究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1823 K... 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和料浆刷涂反应法,在石墨表面制备了Mo5Si3-MoSi2/SiC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结构;通过恒温抗氧化实验及热力学分析,重点研究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1823 K的氧化氛围中,复合涂层中的Mo5Si3、MoSi2组元易氧化生成MoO3气体并导致涂层失重;而氧化初期(0~6 h)涂层试样的增重则主要与SiC的惰性氧化主导有关。由于复合涂层各组元在高温下都能氧化生成SiO2玻璃,使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及热震性能;经20 h、16次循环热震实验后,涂层试样的氧化失重率只有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抗氧化涂层 sic MO5SI3 MOSI2
原文传递
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弹性性能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仕飞 矫桂琼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2.5D-C/SiC)的面内弹性性能.基于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建立了2.5D-C/SiC的弹性模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发现,随着纤维束中纤维数的增大,经纱... 通过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2.5D-C/SiC)的面内弹性性能.基于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建立了2.5D-C/SiC的弹性模量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研究发现,随着纤维束中纤维数的增大,经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拉压模量均增大,面内剪切模量几乎无变化,纬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其余模量均降低.随着经纱编织角度的增加,经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拉压模量均降低,面内剪切模量变化很小,纬纱方向纤维的体积含量和其余模量均增大.保持碳化硅与碳化硼体积分数的总和不变,随着碳化硼与碳化硅体积比的增加,弹性模量均逐渐降低,降低幅度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维自愈合C sic复合材料 弹性性能 纤维体积分数
原文传递
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仕飞 矫桂琼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16-2222,共7页
根据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特点,基于界面开裂和基体开裂的损伤机理,分别建立了该材料经向和纬向拉伸的细观力学模型,进而得到了经向和纬向拉伸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曲线的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 根据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特点,基于界面开裂和基体开裂的损伤机理,分别建立了该材料经向和纬向拉伸的细观力学模型,进而得到了经向和纬向拉伸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曲线的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纬向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大预测误差为9%,经向应力-应变曲线的最大预测误差约为10%,经向和纬向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同.该模型采用切线弹性模量和平均裂纹间距的方法,省去了以往模型复杂的应变计算过程,使模型得到简化,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维自愈合C sic复合材料 应力-应变关系 界面开裂 基体开裂 损伤
原文传递
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仕飞 矫桂琼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4,共8页
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行为,根据材料的细观结构特点,建立了压缩载荷下的损伤力学模型,得到了经纬向压缩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经向和纬向的力学行为不同,纬向的压应力逐渐... 试验研究了2.5维自愈合C/SiC复合材料的压缩力学行为,根据材料的细观结构特点,建立了压缩载荷下的损伤力学模型,得到了经纬向压缩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预测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经向和纬向的力学行为不同,纬向的压应力逐渐增大时,切线模量逐渐增大,压缩强度为270.05MPa,而经向压应力逐渐增大时,层间损伤逐渐发生,经纱承受的弯矩越来越大,切线模量逐渐降低,压缩强度为128.6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维自愈合C sic复合材料 应力应变 损伤机理 模量 裂纹闭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