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钯镍合金负载多壁纳米碳管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温和条件下储氢行为的研究
1
作者 任建伟 廖世军 刘军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E02期393-398,共6页
采用一种新型的溶胶法制备了PdNi18合金纳米粒子,负载到特殊预处理过的多壁纳米碳管上得到PdNi18/MWCNTs复合储氢材料。XRD和TEM测试表明,PdNi18合金纳米粒于较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且粒径约3nm。储氢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在室温、1... 采用一种新型的溶胶法制备了PdNi18合金纳米粒子,负载到特殊预处理过的多壁纳米碳管上得到PdNi18/MWCNTs复合储氢材料。XRD和TEM测试表明,PdNi18合金纳米粒于较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且粒径约3nm。储氢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在室温、1.5MPa条件下可储氢质量分数2.38%,比相关报道要高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多壁纳米碳管 溶胶法 pdni18纳米粒子
下载PDF
松针状憎水性纳米金的微波辐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明 姚玉峰 张金贵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2-426,441,共6页
利用十八胺(C18NH2)/正丁醇/正庚烷/甲酸/HAuC 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甲酸还原氯金酸,合成了具有球形和松针状等形貌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由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接触... 利用十八胺(C18NH2)/正丁醇/正庚烷/甲酸/HAuC l4.4H2O W/O型微乳液体系,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甲酸还原氯金酸,合成了具有球形和松针状等形貌的憎水性金纳米粒子.由C18NH2稳定的金纳米颗粒运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接触角等手段分别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微乳液体系中C18NH2与氯金酸摩尔比、甲酸用量等对形成的金纳米粒子形貌、尺寸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胺与金摩尔比的减小,形成的金纳米粒子尺寸逐渐增大,粒子的形貌从球形逐渐向松针状转变;胺与金的摩尔比不变时,增加甲酸用量也能成功实现金纳米粒子从球形向松针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憎水性金纳米粒子 C18NH2 W/O型微乳液 甲酸 微波辐射
下载PDF
溶剂种类对W_(18)O_(49)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江源 梁浩 +2 位作者 刘芳 吴可嘉 李雪姣 《化学工程师》 CAS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采取溶剂热法,以氯化钨为原料,分别用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作为前驱体溶剂制备得到W_(18)O_(49)纳米粒子。采用XRD、SEM、TEM和光致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溶剂的种类对W_(18)O_(49)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 本文采取溶剂热法,以氯化钨为原料,分别用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作为前驱体溶剂制备得到W_(18)O_(49)纳米粒子。采用XRD、SEM、TEM和光致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溶剂的种类对W_(18)O_(49)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24h,正丙醇作反应溶剂时制得的W_(18)O_(49)样品的结晶性好,形貌均匀,尺寸为500nm左右。样品在808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可以得到蓝光,近而验证了W_(18)O_(49)晶格内氧空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W18O49纳米粒子 光致发光性能
下载PDF
钯镍合金粒子负载的多壁纳米碳管储氢材料在温和条件下的储氢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建伟 廖世军 刘军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2481-2484,共4页
采用新型的溶胶法,制得了一种PdNi18合金纳米粒子,将这种纳米粒子负载到经过特殊预处理的多壁纳米碳管上,得到了一类具有良好储氢性能的PdNi18/MWCNTs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PdNi18合金纳米粒子均匀地... 采用新型的溶胶法,制得了一种PdNi18合金纳米粒子,将这种纳米粒子负载到经过特殊预处理的多壁纳米碳管上,得到了一类具有良好储氢性能的PdNi18/MWCNTs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表明,PdNi18合金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上,粒径约为3nm.储氢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在室温、1.5MPa条件下储氢量可高达2.3%(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多壁纳米碳管 溶胶法 pdni18合金 纳米粒子
原文传递
Pd纳米粒子敏化的纳米单层TiO_2-Ru(Ⅱ)螯合物修饰电极对单磷酸鸟苷的电催化氧化行为
5
作者 陈锡安 王舜 +2 位作者 林娟娟 刘爱丽 黄少铭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6-523,共8页
利用LB膜技术可控制备了纳米单层的二氧化钛-有机钌螯合物杂化膜,并研究了上述无机-有机杂化膜修饰电极在Pd纳米粒子敏化后对单磷酸鸟苷(GMP)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纳米单层TiO2/[Ru(phen)2(dC18bpy)]2+(简称为TiO2-Ru)杂... 利用LB膜技术可控制备了纳米单层的二氧化钛-有机钌螯合物杂化膜,并研究了上述无机-有机杂化膜修饰电极在Pd纳米粒子敏化后对单磷酸鸟苷(GMP)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纳米单层TiO2/[Ru(phen)2(dC18bpy)]2+(简称为TiO2-Ru)杂化膜的平均厚度为(3.2±0.5)nm;(2)在光照条件下TiO2-Ru杂化膜能有效催化还原[Pd(NH3)4]2+形成粒径位于20~200nm之间的Pd纳米粒子;(3)纳米单层TiO2-Ru/Pd杂化膜能高效催化氧化具有供电子能力的单磷酸鸟苷(GMP),与纳米单层TiO2-Ru杂化膜修饰的ITO电极(ITO/TiO2-Ru)相比,当工作电压为1200mV时,ITO/TiO2-Ru/Pd电极在含有1×10-3molL-1GMP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单位面积的催化氧化电流提高了约36倍;(4)Pd纳米粒子的引入消除了金属钌螯合物中配体对电子传递的阻碍作用,改变了电子传递途径,从而有效减少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杂化膜修饰电极(ITO/TiO2-Ru/Pd)的电子传递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法 TiO2/[Ru(phen)2(dC18bpy)]2+ 杂化膜 PD纳米粒子 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