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唐河湟诗中的“战争与和平”
1
作者
李梦巍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0-82,共3页
河湟诗不仅反映了唐王朝和吐蕃交好时的“舅甥”关系,也记录了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与矛盾。通过对近六百余首的河湟诗分析,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关键词
河湟诗
唐王朝
吐蕃
战争
和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朝疆域诠解视角下的“清水议界”
2
作者
雒晓辉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214,215,共11页
清水议界,是建中四年(783)唐蕃之间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重要活动,唐廷为争取外部稳定环境优先解决内忧而主动提出,吐蕃在窘于军事开拓的困境下积极响应。文章认为,基于双方军事实力的脆弱平衡,会盟后唐蕃之间的和平未能得到长久维持...
清水议界,是建中四年(783)唐蕃之间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重要活动,唐廷为争取外部稳定环境优先解决内忧而主动提出,吐蕃在窘于军事开拓的困境下积极响应。文章认为,基于双方军事实力的脆弱平衡,会盟后唐蕃之间的和平未能得到长久维持,但根据山川险隘、气候物俗所勘定的边界,不仅为此后长庆会盟顺利达成奠定基础,更是在疆界形态上呈现出“点、线、带、面”多样化结合的特征。如此多样化疆界形态的出现,尤其是部分清晰化疆界的出现,并非是其具备近代主权国家边界的雏形,而是基于唐蕃攻守易势下的持久对峙,以及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面临理想疆域与现实困境博弈下的理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吐蕃
会盟
议界
疆界形态
原文传递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再考——兼论公元804年吐蕃论乞冉使团赴长安议和事
3
作者
索南多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3,213,共13页
位于昌都察雅的仁达摩崖石刻是吐蕃时期凿刻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同时刻有摄略本《普贤行愿经》和3组藏汉文题记,反映了吐蕃时期石刻造像艺术水平,包含有吐蕃的宗教信仰、唐蕃议和、汉藏佛教交流等重要历史信息。文章在前人研究基...
位于昌都察雅的仁达摩崖石刻是吐蕃时期凿刻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同时刻有摄略本《普贤行愿经》和3组藏汉文题记,反映了吐蕃时期石刻造像艺术水平,包含有吐蕃的宗教信仰、唐蕃议和、汉藏佛教交流等重要历史信息。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石刻题记作了校录和重译,重点对此前未抄录的《普贤行愿经》刻文进行了著录和翻译、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仁达摩崖石刻题记和造像历史进行了考证,通过《旧唐书·吐蕃传》中发现的与仁达摩崖石刻题记相吻合的记载,详细论述了该石刻与804年吐蕃论乞冉带领高级别使团赴长安议和之间的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仁达摩崖石刻
论乞冉
唐蕃议和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唐河湟诗中的“战争与和平”
1
作者
李梦巍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
出处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0-82,共3页
文摘
河湟诗不仅反映了唐王朝和吐蕃交好时的“舅甥”关系,也记录了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与矛盾。通过对近六百余首的河湟诗分析,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关键词
河湟诗
唐王朝
吐蕃
战争
和平
Keywords
Hehuang poetry
tang
dynasty
tubo
war
peace
分类号
I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朝疆域诠解视角下的“清水议界”
2
作者
雒晓辉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214,215,共11页
文摘
清水议界,是建中四年(783)唐蕃之间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重要活动,唐廷为争取外部稳定环境优先解决内忧而主动提出,吐蕃在窘于军事开拓的困境下积极响应。文章认为,基于双方军事实力的脆弱平衡,会盟后唐蕃之间的和平未能得到长久维持,但根据山川险隘、气候物俗所勘定的边界,不仅为此后长庆会盟顺利达成奠定基础,更是在疆界形态上呈现出“点、线、带、面”多样化结合的特征。如此多样化疆界形态的出现,尤其是部分清晰化疆界的出现,并非是其具备近代主权国家边界的雏形,而是基于唐蕃攻守易势下的持久对峙,以及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面临理想疆域与现实困境博弈下的理性实践。
关键词
唐代
吐蕃
会盟
议界
疆界形态
Keywords
tang
Dynasty
tubo
Alliance
Negotiate the boundary
Boundary form
分类号
K24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再考——兼论公元804年吐蕃论乞冉使团赴长安议和事
3
作者
索南多杰
机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3,213,共13页
文摘
位于昌都察雅的仁达摩崖石刻是吐蕃时期凿刻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同时刻有摄略本《普贤行愿经》和3组藏汉文题记,反映了吐蕃时期石刻造像艺术水平,包含有吐蕃的宗教信仰、唐蕃议和、汉藏佛教交流等重要历史信息。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对石刻题记作了校录和重译,重点对此前未抄录的《普贤行愿经》刻文进行了著录和翻译、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仁达摩崖石刻题记和造像历史进行了考证,通过《旧唐书·吐蕃传》中发现的与仁达摩崖石刻题记相吻合的记载,详细论述了该石刻与804年吐蕃论乞冉带领高级别使团赴长安议和之间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
吐蕃
仁达摩崖石刻
论乞冉
唐蕃议和
Keywords
Rim-da cliff stone inscriptions
and
carvings
Vairochana
Blonkhri-ran
peace negotiations between tang and tubo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唐河湟诗中的“战争与和平”
李梦巍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朝疆域诠解视角下的“清水议界”
雒晓辉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再考——兼论公元804年吐蕃论乞冉使团赴长安议和事
索南多杰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