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铊在水稻籽实-根系土间迁移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1
作者 温日阳 侯青叶 +2 位作者 杨忠芳 余涛 王佳鑫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9-519,共11页
铊(Tl)是一种典型的剧毒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行为及人体健康效应日益得到广泛关注,土壤Tl富集会对土壤环境、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性。珠江三角洲作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典型区域,当前研究主要聚集于Cu、Cd、Pb和As等元素,而... 铊(Tl)是一种典型的剧毒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行为及人体健康效应日益得到广泛关注,土壤Tl富集会对土壤环境、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性。珠江三角洲作为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典型区域,当前研究主要聚集于Cu、Cd、Pb和As等元素,而对土壤Tl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生物富集能力及人体健康效应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珠江三角洲3种成土母质分布区的243套水稻籽实及其根系土样品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水稻根系土Tl含量、生物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土壤Tl的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土Tl含量显著高于我国和广东省土壤Tl含量背景值,18.1%的水稻根系土Tl含量超过加拿大Tl环境质量标准值及瑞士农业土壤Tl标准值(1×10^(-6))。酸性岩浆岩与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区水稻根系土Tl超标率明显高于陆源碎屑岩。水稻根系土Tl含量表现出与K_(2)O、Al_(2)O_(3)、Pb和Zn含量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珠江流域硫化物矿床风化剥蚀及开采活动是导致下游平原区土壤Tl等重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全区20件水稻籽实Tl含量的平均值为0.35×10^(-3),均远低于德国食品安全规定的Tl可食用标准值,水稻籽实Tl生物富集系数主要与根系土Na_(2)O、Zn和Pb含量显著相关。每个样点的HQ值分级结果显示,研究区68%的儿童有中等健康风险,46%的成人有中等健康风险,儿童健康风险显著高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稻 根系土 成土母质 人体健康风险
下载PDF
Effect of Zn application methods on Zn distribu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wheat pearling fractions of two wheat genotypes 被引量:1
2
作者 LI Meng TIAN Xiao-hong +1 位作者 LI Xiu-li WANG Shao-x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617-1623,共7页
Pear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wheat grain. Five pearling fractions (representing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original sample weight) of wheat grain were obtai... Pearl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wheat grain. Five pearling fractions (representing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original sample weight) of wheat grain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JNMJ3 rice polisher for two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Zinc (Zn) application; the residual portion (approximately 80%) was ground as fl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olJar or soil+foliar Zn application methods effectively increased Zn concentrations and bioavailability in whole grain and pearling fractions, but soil Zn application was ineffective in fiel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Fe, Mn and Cu within wheat grain showed a diminishing trend from the outer layer to the inner portions of the wheat grain as the pearling level increased. These results cleady showe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s in wheat grain, especially in the outer part of the grain (bra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precise mill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foliar Zn ap- plication could improve the Zn and Fe nutritional qualities of consumed flour and mitigate human Zn and Fe deficien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Zn) Zn bioavailability wheat grain pearling fraction
下载PDF
Weed Control Practices and Varying Sowing Dates Effects on Seed Production of Pearl Millet (<i>Pennisetum americanum</i>L.) under Semi-Arid Environment
3
作者 Naveed Arslan Usman Zulfiqar +6 位作者 Muhammad Ishfaq Muhammad Ahmad Muhammad Nabeel Anwar Azeem Ullah Iqra Nazar Asif Iqbal Muhammad Zohaib Anju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8年第9期1974-1986,共13页
Peral millet being drought tolerant has substantial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in food security ensuring the food, fodder and nutritional value in different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Susceptibility to abiotic and biot... Peral millet being drought tolerant has substantial potential to contribute in food security ensuring the food, fodder and nutritional value in different Asi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Susceptibility to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and low productivity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decreasing productivity and area of millets. In this context,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weed control practices and varying sowing dates on grain yield of kharif season grown pearl millet (Pennisetum americanum L.) was demonstrated at post graduate agriculture research statio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Faisalabad during 2015. Forage pearl millet was sown at three different sowing dates i.e. mid-June, end of June and mid-July and four weed control practices viz. weedy check (no weeding), twice hoeing at 15 and 30 days after sowing (DAS), weed control using herbicides i.e. application of Atrazine (Awax 38 SC) &#64;330 g a.i. ha-1 at 15 DAS, and twice foliar applications of 10% Sorghum water extract (Sorgaab) (at 15 and 30 DAS). The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RCBD) under split plo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of three replications. The treatments with varying sowing dates were randomized in main plots and weed control practices were in subplo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plant height (279.51 cm), leaf area (2777.80 cm2), fresh weight of leaves per plant (155.57 g), maximum number of grains per head (3162.0) and grain yield (3419.7 kg&middot;ha-1) were obtained in the treatment combination of 30th June sowing × twice weed hoeing (at 15 and 30 DAS) while, maximum 1000-grain weight (8.45 g) was observed in treatments where weeds were controlled by hoeing (at 15 and 30 DAS). Moreover, cultural weed control practices reduce significantly weed density, fresh and dry Wight of weeds. In sum, it is concluded that to reduce the weed-crop competition and to gain higher productivity of pearl millet, field should be weed free 20 - 45 days after s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WING DATES Weed Control Methods Herbicide grain Yield pearl MILLET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序列及其对海侵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陆虹宇 姜守俊 +5 位作者 黄孔文 陈聪 汤永杰 李宏卫 黄屏 黄康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 地处南海北部的珠江三角洲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数次海面升降过程,沉积了多套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地层,为研究河口海岸带地区的沉积模式及古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以江门GC088孔岩芯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岩相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学及年代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内其他第四系钻孔剖面资料,综合揭示了珠江三角洲江门新会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沉积序列及沉积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新会地区第四系存在河床相、潮控河流相、河口湾相、三角洲前缘相、潮坪相、三角洲平原相6种沉积相及风化形成的花斑黏土层;(2)通过本文新获取的14C和OSL年代测试结果并综合对比区域内其他钻孔的测年结果建立了新会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年代框架,认为珠江三角洲普遍存在2次海侵-海退旋回过程,且下海侵旋回的年代应归属于MIS 5;(3) GC088孔多指标分析结果呈现出较好的周期性,与海平面变化曲线变化较一致;结合区域内部分钻孔沉积相变化及其他各类指标结果(如元素比值、孢粉、有孔虫等),揭示了珠江三角洲MIS 5阶段可能存在次一级海平面波动。本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更新世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及冰期-间冰期旋回时岸线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侵-海退旋回 MIS 5 粒度分析 沉积环境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百年来沉积速率变化与环境变迁——沉积物粒度及^(210)Pb_(ex)约束
5
作者 李诗颖 林振文 +4 位作者 李出安 阳峰 罗俊超 郑思琦 李雨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34,共9页
磨刀门作为珠江三角洲河流水系重要的入海口之一,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岸沉积环境影响的理想区域。然而,由于沉积物年龄难以确定,使得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本文通过^(210)Pb同位素重建了磨刀门河口浅滩沉积柱的年龄框架,并结合粒度... 磨刀门作为珠江三角洲河流水系重要的入海口之一,是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岸沉积环境影响的理想区域。然而,由于沉积物年龄难以确定,使得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本文通过^(210)Pb同位素重建了磨刀门河口浅滩沉积柱的年龄框架,并结合粒度特征和粒度端元分析,讨论了百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及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区域的沉积主要源自西江径流来砂和外海潮流再输入泥沙,受近岸颗粒输入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该区域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磨刀门河口沉积速率由0.53 cm/a(70年代前)突然增加到1.68 cm/a(70年代后),且伴随沉积物粒度各组分及参数变异系数增大,粗粒物质增加,潮流物源输入减少,径流及近岸物源输入增加。这可能与西江输沙量变化和磨刀门区域1970年以来发生的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近海沉积 粒度 ^(210)Pb_(ex) 现代沉积环境 沉积速率
下载PDF
珠江河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底层水动力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45
6
作者 彭晓彤 周怀阳 +1 位作者 叶瑛 陈光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7-493,共7页
珠江口伶仃洋及邻近海域沉积物粒级变化大。频率分布曲线形态的变化揭示了珠江河口不同区域泥沙来源的差异。在平面分布上 ,粗粒级含量从西北部和北部向东南部迅速降低 ,而细粒级含量高值往往出现在河口中部。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梯度变... 珠江口伶仃洋及邻近海域沉积物粒级变化大。频率分布曲线形态的变化揭示了珠江河口不同区域泥沙来源的差异。在平面分布上 ,粗粒级含量从西北部和北部向东南部迅速降低 ,而细粒级含量高值往往出现在河口中部。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梯度变化方向与珠江口悬浮物的运移方向大致吻合。反演获得的底层海流不同区域的优势速度与实测资料相符。两者较好地指示了沉积物多年平均优势海流速度和方向 ,表明利用沉积物粒度数据比较成功地反演出了珠江口沉积物推积前的搬运水动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沉积物 粒度 水动力环境 反演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牛红义 吴群河 陈新庚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53-1357,共5页
沉积物的粒度是控制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矩法计算公式对各粒度分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尖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 沉积物的粒度是控制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珠江(广州河段)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监测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矩法计算公式对各粒度分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尖度)进行了计算,并对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全河段沉积物中砂的平均含量最高,粉砂其次,粘土的含量普遍较低。平均粒径的平均值为0.50 mm,属于砂的粒级范围。在22个断面中,有5个断面的分选系数超过0.5,属于分选中等级别;其余17个断面的分选系数均小于0.5,属于分选好的级别。在22个断面中,出现正偏度和负偏度的断面各占一半。各断面的尖度值在1.00~13.70之间,除1个断面为正态曲线外,其余均为窄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沉积物 粒度
下载PDF
从珠江口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分析泥沙来源及其运移趋势 被引量:11
8
作者 江四义 郑兆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126-129,共4页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复杂,但可归并为11种基本类型。通过其粒度参数分析,追溯本河口区域泥沙来源是以径流和落潮流下泄泥沙为主,海域来沙为辅。泥沙运移的基本形式是以悬移运动为主要,大量落淤在河口湾的泥沙经过淤落、搅动、掀起等形...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复杂,但可归并为11种基本类型。通过其粒度参数分析,追溯本河口区域泥沙来源是以径流和落潮流下泄泥沙为主,海域来沙为辅。泥沙运移的基本形式是以悬移运动为主要,大量落淤在河口湾的泥沙经过淤落、搅动、掀起等形式的区域内部调整搬运,形成了珠江口海区的大面积悬移质细粒泥沙沉积。泥沙运移的基本趋势是在科氏力影响下及海岸流作用下向珠江口西岸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粒度参数 沉积物 运移
下载PDF
珠江口及琼东北海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亮 张玉芬 +1 位作者 李团结 许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8,共9页
为了更好的了解南海北部近陆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分布,通过对珠江口至海南岛东北海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测试,共获取了约3 500个样品粒度数据,700余个样品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该区域沉积物粒度以粉砂及细砂为主,分选性为较差及差,沉积物常... 为了更好的了解南海北部近陆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分布,通过对珠江口至海南岛东北海区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测试,共获取了约3 500个样品粒度数据,700余个样品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该区域沉积物粒度以粉砂及细砂为主,分选性为较差及差,沉积物常量元素组合以SiO2、Al2O3、Fe2O3、CaO、K2O、MgO及Na2O为主,这7种氧化物占沉积物总量的90%以上(平均值)。对沉积物常量元素百分含量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将调查海域沉积物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分别为珠江口及粤西区域(Ⅰ)、琼州海峡东分布区(Ⅱ)及琼东分布区(Ⅲ),同时综合分析得出了各区域沉积物运移的路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粒度 沉积物 珠江口 琼东北海区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不同粒径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可欣 麦碧娴 +2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12,共7页
采用湿分法分别将采自珠江广州河段芳村和黄埔水域的沉积物样品分成5个粒径的组分,并测定各组分中多氯联苯(PCBs)、矿物组成、总有机碳(TOC)和碳黑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是控制多氯联苯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的主... 采用湿分法分别将采自珠江广州河段芳村和黄埔水域的沉积物样品分成5个粒径的组分,并测定各组分中多氯联苯(PCBs)、矿物组成、总有机碳(TOC)和碳黑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是控制多氯联苯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不同粒径组分对含不同氯原子数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也受有机质类型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含煤屑和焦碳的粒径组分对含有较多氯原子(≥4)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含无定型有机质的粒径组分对含较少(2~3)氯原子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污染物 粒径 组分 有机质 富集能力 多氯联苯 珠江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环境演化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双喜 赵信文 +4 位作者 黄长生 孙荣涛 曾敏 刘凤梅 陈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34-1744,共11页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复杂的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目前对其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历史仍存在多种认识.为进一步查清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的过程,对位于珠江口西岸的QZK6孔,在沉积结构、构造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M S14C 和光释光(OSL)... 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复杂的网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目前对其第四纪环境演化的历史仍存在多种认识.为进一步查清珠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的过程,对位于珠江口西岸的QZK6孔,在沉积结构、构造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AM S14C 和光释光(OSL)测年、有机碳同位素、粒度等对第四纪地层的形成年代和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该孔39.40-27.38m发育晚更新世风化层、河流等陆相沉积体系,27.38-2.00m发育全新世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又可分为27.38-5.30m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组成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5.30-2.00m的河口湾- 三角洲前缘进积式三角洲沉积体系.该孔第四纪沉积特征揭示的环境变化,是对末次冰期低海面、早中全新世海面升高及晚全新世下降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沉积特征 粒度 有机碳同位素
下载PDF
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6
12
作者 肖志建 李团结 廖世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5,共8页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 根据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资料,探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方法(GSTA模型)分析了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的泥沙净输运趋势。结果表明,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波浪和陆架水入侵等多种动力作用,伶仃洋表层沉积物颗粒在北面最粗,南面次之,中间最细,东面略粗,西面略细;分选由中部向东、西两岸逐渐变好,但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差异。伶仃洋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泥沙呈现出向西南输运的总趋势;内伶仃洋四周泥沙受各种力作用,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中心区域为最大浑浊带,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淇澳岛以南至澳门半岛以东海域受粉砂和黏土向西扩散影响,泥沙向西运移。大屿海峡及外伶仃岛附近海域为高盐水入侵通道,泥沙向西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泥沙输运 运移趋势 珠江河口 伶仃洋 GSTA模型
下载PDF
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近百年来沉积物粒度变化和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亮 崔振昂 +3 位作者 汪亚平 夏真 高建华 马胜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41,共15页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不同海域3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的210 Pb测年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垂向变化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珠江口沉积速率时空变化;探讨了在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重金属分布特点和累积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东西两岸的...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不同海域3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的210 Pb测年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垂向变化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珠江口沉积速率时空变化;探讨了在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重金属分布特点和累积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东西两岸的沉积物平均粒径4~7.5Φ,横门和深圳海域沉积物敏感组分呈现出显著双峰分布,粗细组分分界线为5.25Φ,淇澳岛沉积物敏感组分不明显,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基于210Pb测年的CIC模式,获得了各个岩心的现代沉积速率,横门海域沉积速率1.6cm/a,淇澳岛海域沉积速率4.08cm/a,0~70cm深度内深圳西海岸海域沉积速率2.58cm/a,70cm以深沉积速率为4.47cm/a。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Cr、Ni、Cu、Zn和Pb含量从1923—1986年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变化不大;1967—1983年的深圳海域和1983—2004年的淇澳岛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快速上升;进入2000年以后,2003—2005年和2008—2012年,重金属含量呈现逐年减小趋势,2005—2008年则表现为逐年上升;这些变化与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重金属入海量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粒度 敏感组分 沉积速率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内伶仃洋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运移趋势 被引量:16
14
作者 时翠 甘华阳 +1 位作者 夏真 林进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内伶仃...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5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GSTA模型分析了内伶仃洋河口湾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表层沉积物共有6种类型,其中以黏土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内伶仃洋河口湾泥沙运移特征较复杂,以东槽和西槽为界,分Ⅰ区、Ⅱ区、Ⅲ区。Ⅰ区在涨落潮流的作用下泥沙总体呈现出向东部岸滩运移的趋势;Ⅱ区往复流强劲,盐水楔活动频繁,受科氏力作用泥沙自东北向西南输运;Ⅲ区横门岛至金星门之间的分流间海湾泥沙呈现出向岸滩运移的趋势,淇澳岛周围泥沙呈现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参数 泥沙运移 珠江河口 内伶仃洋
下载PDF
珠江口河流输沙、河口沉积与粒度信息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建军 高抒 +2 位作者 高建华 潘少明 王爱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4,共8页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 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 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径和珠江流域的年输沙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期获取河流泥沙供应、河口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垂向粒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铲湾海域的沉积速率为1~3 cm/a,受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条件的影响显著.2个柱样的平均粒径的最显著重现周期与珠江年输沙量的周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可能反映了季节的、年的和多年的沉积速率信息.对于每年沉积厚度在厘米级的环境,以毫米级的高分辨率进行粒度分析,有可能揭示出沉积物供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本研究亦可为其他河口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粒度 快速傅利叶变换(FFT) 珠江口
下载PDF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冬 初凤友 +2 位作者 李家彪 杨海丽 陈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5-917,共13页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口外珠江来源的泥质沉积物的主体被限制在-50m等深线以浅的内陆架。现代珠江入海物质能维持粤西陆架泥质沉积区0.1cm/a左右的现代沉积速率。在川山群岛至海陵岛一带和琼州海峡东侧泥质区,分别受岛屿阻挡和逆时针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沉积中心。在沉积物不同粒级的来源和搬运方式存在差异的地方,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可能主要反映的是粗颗粒沉积物的运移趋势,而非细颗粒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源汇过程 现代沉积速率 粒径趋势 近海沉积物
下载PDF
珠江口底质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激 欧阳秀珍 +1 位作者 周英 李团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珠江口底质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富含Si、Al、K、Mg、Fe和Ti等元素的陆源物质构成本区沉积物主体,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含量分别为SiO261.16%,Al2O314.74%,Fe2O35.72%,TiO20.88%,MgO1.84%,K2O2.63%,CaO2.70%,CaCO34.79%。底质元素含... 珠江口底质常、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富含Si、Al、K、Mg、Fe和Ti等元素的陆源物质构成本区沉积物主体,主要元素氧化物平均含量分别为SiO261.16%,Al2O314.74%,Fe2O35.72%,TiO20.88%,MgO1.84%,K2O2.63%,CaO2.70%,CaCO34.79%。底质元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关系密切,主要元素Al2O3、MgO、Fe2O3、TiO2以及微量元素Cu、Pb、Zn、Cr、V、Co、Ni、Ba在西北部近岸区以及伶仃洋中部细颗粒沉积区内富集;而SiO2、CaO、Zr、Sr则在西南部和东南部粗颗粒沉积区富集。控制本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因素主要有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以及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底质 元素地球化学:陆源碎屑 沉积物粒度
下载PDF
从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看冰后期海侵以来珠江三角洲西江大鳌沙的形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何志刚 莫文渊 +1 位作者 刘春莲 吴超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1-336,共6页
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的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的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的PRD05和中部的PRD04两个钻孔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的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的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 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的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的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的PRD05和中部的PRD04两个钻孔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的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的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但7630aBP以来,PRD04孔的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的粗,分选性比PRD05孔的差;埋深12.28m以上,PRD04孔的沉积物比PRD05孔的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的好。分析表明,9000~4200aBP,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的区域沉积。近3500年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大鳌沙的形成与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的位置在蛇地山和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大鳌沙 冰后期海侵 沉积速率 沉积物粒度 涨潮射流
下载PDF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志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8,共8页
根据现场采集的1 3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的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并结合有关动力沉积背景讨论了其实际意... 根据现场采集的1 3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Gao-Collins的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模型),计算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并结合有关动力沉积背景讨论了其实际意义。结果表明: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8种,其中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分布最广泛。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和陆架环流等动力作用,表层沉积物颗粒呈现出研究区西南部及北部口门附近的泥沙较粗,中部和东部的泥沙较细。东部(即大鹏湾及大亚湾以南的陆架区域)和西南部的分选略好于珠江河口及近岸10 m以浅区域,珠江河口及近岸10 m以浅区域的分选又略好于研究区的中南部区域(万山群岛的东南面及担秆列岛以南的区域),但泥沙总体分选差。不同级配的泥沙分布和沉积特征不一致。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泥沙运移规律较复杂,珠江河口及近岸区域(10 m以浅)泥沙主要向南和西南运移;外海陆架区泥沙主要向东运移;大亚湾和红海湾以南至60 m以浅区域的泥沙呈现向南运移的趋势。黄茅海北面的泥沙向西南运移;大襟岛和荷包岛以南及两岛之间是高盐陆架水入侵通道,泥沙整体向北运移;黄茅海中部泥沙以垂直落淤为主,水平运移趋势不显著,只略微向西输运,故黄茅海河口湾中西部床面有淤浅的趋势。在(113.52E,21.76N)点附近存在一个巨大的泥沙辐聚中心,其东北、西北和南面泥沙均向该点运移辐聚;在万山岛至桂山岛周边区域泥沙呈现出逆时针方向的环流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粒度参数 泥沙输运 运移趋势 珠江河口 GSTA模型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悬沙与沉积物颗粒度分布及交换过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斌鑫 何佳 +1 位作者 姚弘毅 李九发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5,共7页
基于洪季磨刀门河口实测水沙观测资料和河床表层沉积物数据,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刻悬沙浓度和粒度、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粒度谱等统计计算方法,重点研究近期洪季磨刀门河口及滨海水域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及其动力机制... 基于洪季磨刀门河口实测水沙观测资料和河床表层沉积物数据,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刻悬沙浓度和粒度、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粒度谱等统计计算方法,重点研究近期洪季磨刀门河口及滨海水域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内河道及汊道口区域的动力以径流为主的涨落潮流流系,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较弱;拦门沙浅滩区域泥沙运动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特性,再悬浮泥沙平均量占实测悬沙浓度的32%;拦门沙外滨海水域悬沙组成受径流与潮汐相对强度影响显著,构成上大潮时以再悬浮泥沙为主,小潮时则以径流下泄悬沙沉积为主,而悬沙输运方向受到东南向波浪和沿岸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磨刀门河口 悬沙与河床沙交换 粒度谱 再悬浮泥沙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