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ctoral Nerves (PECS) Block Is Effective for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1
作者 Eiko Hara Hironobu Ueshima +1 位作者 Noriko Tanaka Hiroshi Otake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7年第10期351-355,共5页
Background: Pectoral nerves (PECS) block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for a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for breast cancer surgery. In addition, we may consider that the PECS block is also effective for motor function... Background: Pectoral nerves (PECS) block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for a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for breast cancer surgery. In addition, we may consider that the PECS block is also effective for motor function in postoperative period.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ECS block for motor function in post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patients performed the breast cancer surgery between April and September, 2015. The study surveyed the difficulty of movement of the upper limbs at postoperative day 5 (D5) and postoperative month 6 (M6) by performing telephone survey. We counte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complained of the difficulty of movement of the upper limbs. All result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chi- squared test. P <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93 patients received only general anesthesia (G group). 85 patients received PECS block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P group). The number of the P group at D5 was 2 pati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number of the G group was 15 patients (P = 0.042). In the same way, the number of the P group M6 was no pati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number of the G group was 10 patients (P = 0.043). Conclusion: A PECS block is effective for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pectoral nerves block MOTOR Function
下载PDF
The Patient-Reported Outcome of Intra-Operative Direct Vision Pectoral Nerve Block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for Breast Surgery
2
作者 Manas Kumar Dube Jeffrey Wu +2 位作者 Rishabha Deva Sharma Yvonne Chang Kishore Makam 《Surgical Science》 2021年第8期274-285,共12页
Background and Aims: Pectoral nerve blocks gaine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for adequate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following breast surgery. Traditionally, anaesthetist administered preoperatively under ultrasound guidan... Background and Aims: Pectoral nerve blocks gaine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for adequate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following breast surgery. Traditionally, anaesthetist administered preoperatively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which added significantly to the total procedure time. We stud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operative direct vision pectoral nerve block and reduction of total theatre time. Methods: We provided questionnaires to the eligibl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mastectomy and or axillary node clearance from August 2018 to May 2019. All the patients had an intra-operative pectoral 1 and serratus plane (Pecs) block. Participants documented pain score twice daily, episodes of nausea or vomiting and type and dose of analgesia for the first seven postoperative days. We compiled and grouped the results into postoperative days 1 - 2 and 3 - 7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Patients reported generally low levels of pain, with a median pain score of 1.75 out of 10 for postoperative days 1 - 2 (IQR 4). The score decreased to 0.7 for days 3 - 7 postoperatively (IQR 3) suggesting that most patients had generally minimal levels of pain apart from a few outliers. The average injection time for PECs blocks was 5 minute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USS guided techniques of 20 - 30 minutes. Conclusions: Our data suggest that nerve blocks under direct vision offer satisfactory efficacy in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ith minimal nausea and vomiting. This is in addition to substantial benefits in operative efficiency and reduction of total procedur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ANALGESIA pectoral nerve block
下载PDF
Ⅱ型胸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3
作者 徐宁 王姝衡 刘路路 《巴楚医学》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UPB)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限定检索时间截止至2022年10月。应用Revman 5.4、Sta...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UPB)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限定检索时间截止至2022年10月。应用Revman 5.4、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6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全麻相比,UPB联合全麻患者术后CD3+(MD=3.86,95%CI:2.73,4.99)、CD4^(+)(MD=2.28,95%CI:1.19,3.36)、CD4^(+)/CD8^(+)(MD=0.16,95%CI:0.12,0.20)水平升高;术后CD8^(+)(MD=-1.34,95%CI:-1.93,-0.76)水平、术中瑞芬太尼用量(SMD=-1.72,95%CI:-2.00,-1.44)以及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MD=-0.77,95%CI:-1.49,-0.04)降低。结论:UPB联合全麻能增强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胸神经阻滞 全麻 乳腺癌 免疫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PecsⅡ多模式镇痛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杨广宇 祁富伟 +3 位作者 郑重 李珂 费凡 王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目的探究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多模式镇痛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行乳腺切除手术的成年女性乳腺癌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联合PecsⅡ多模式镇痛组(PGN组)... 目的探究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多模式镇痛在乳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行乳腺切除手术的成年女性乳腺癌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联合PecsⅡ多模式镇痛组(PGN组)、全身麻醉联合PecsⅡ组(GN组)、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应激因子[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 2(PGE 2)、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皮质醇(Cor)]、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3组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MPS)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N组术后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GN组、G组,住院时间短于GN组、G组(P<0.01)。PGN组术后12、24、48 h血清NPY、PGE 2、AngⅠ、Cor水平低于GN组、G组(P<0.01);PGN组术后2、8、12、24、48 h VAS评分、Ramsay评分低于GN组、G组(P<0.01);PGN组术后3、6个月EORTC QLQ-C30评分、KPS评分高于GN组、G组(P<0.01)。术后48 h,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GN组PMPS发生率低于GN组、G组(P<0.05)。结论PecsⅡ多模式镇痛能提高乳腺癌切除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有效抑制疼痛-应激因子,降低PMPS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切除手术 型胸神经阻滞 神经肽Y 血管紧张素Ⅰ 皮质醇 镇静程度 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Ⅱ型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印华 胡剑梅 +1 位作者 刘忠玉 全燕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88-792,共5页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Ⅱ型胸壁神经阻滞(PECSⅡ)复合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择期行乳房肿块区段切除术的病人168例,按简单随机法中抛硬币法分为复合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PECSⅡ,84例...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Ⅱ型胸壁神经阻滞(PECSⅡ)复合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我院择期行乳房肿块区段切除术的病人168例,按简单随机法中抛硬币法分为复合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PECSⅡ,84例)与常规组(罗哌卡因PECSⅡ,84例),比较两组阻滞入室时(T0)、PECSⅡ后10分钟(T1)、插管即刻(T2)、插管5分钟(T3)、拔管时(T4)、拔管5分钟(T5)、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质量、围术期疼痛应激因子变化、免疫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T0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T0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上述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7.75±2.43)分钟、(14.59±1.53)分钟、(8.96±1.57)分钟,均短于常规组的(10.23±3.02)分钟、(16.23±1.79)分钟、(11.63±2.79)分钟。复合组阻滞维持时间为(752.52±60.25)分钟,长于常规组的(489.36±90.14)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0.81±0.12)mg、(98.42±2.63)μg,少于常规组的(0.93±0.22)mg、(103.52±1.44)μg,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为(2.01±0.35)次,少于常规组的(3.35±0.5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2小时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分别为(311.71±50.53)mmol/L、(306.51±75.25)ng/ml、(80.02±21.02)ng/ml,低于常规组的(398.61±98.14)mmol/L、(378.52±83.14)ng/ml、(101.75±25.01)ng/ml,CD3+、CD4+分别为(50.02±5.79)%、(32.25±5.76)%,高于常规组的(47.52±6.71)%、(29.87±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复合组术后恢复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PECSⅡ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可维持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应激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延长镇痛时间,提高麻醉质量和病人术后恢复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区段切除术 型胸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Ⅱ型胸神经联合胸横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城旗 王凯元 +6 位作者 王桂月 陈翱翔 于凯丽 张斌 黄胜川 斯朗旺姆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s blockⅡ,PECSⅡ)联合胸横肌平面(transverse thoracic muscle plane,TTM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择期单侧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组(P组)30例和全身麻醉组(C组)30例,C组给与常规麻醉诱导,P组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TTM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术后1、6、12、24 h患者静息和咳嗽运动时疼痛强度,记录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采血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于术后24 h行15项恢复质量(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QoR-15)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P组在术后1、6、12 h静息和咳嗽运动时VAS评分均未超过3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24 h静息时VA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8),而咳嗽运动时P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24 h的P组芬太尼总消耗量为(240.97±18.76)μg,明显低于C组的(318.37±22.63)μg(P<0.001)。P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术后12 h和24 h血清中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0.001)。P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为(136.63±4.41)分,高于C组的(130.13±3.52)分(P<0.001)。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全身麻醉复合PECSⅡ联合TTMP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Ⅰ期假体乳房重建术后24 h疼痛强度和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提高早期的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胸神经阻滞 胸横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价值
7
作者 吴春培 孙正霞 +3 位作者 刘辉 马丽丽 谢辉兰 卞清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1,共6页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TTP-PECS阻滞联合减阿片药物全麻组(TO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切皮时(T2)、切除乳腺标本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点安静及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4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QoR-40)评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 <0.05),但两组之间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O组术后2 h、6 h、12 h安静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GA组(P <0.05);TO组术后24 h 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GA组(P <0.05);TO组患者诱导期咳嗽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P <0.05)。结论:TTP-PECS阻滞联合羟考酮-丙泊酚减阿片药物全身麻醉可安全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横肌平面 胸神经阻滞 羟考酮 丙泊酚 全身麻醉 乳腺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对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张晗 毛珊珊 +1 位作者 李萌 陈勇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在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在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影响,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接受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30例。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Ⅰ联合PecsⅡ阻滞后,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下的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围术期镇痛效果方面,P组患者在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补救镇痛时酮咯酸氨丁三醇使用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5),在术后3、6、12 h,P组患者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NRS评分也显著低于C组(P<0.05);在术后恢复质量方面,P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术后24 h QoR-40量表评分总分及身体舒适度、疼痛维度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在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展现出良好的镇痛效果,且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神经阻滞 经腋窝腔镜甲状腺手术 围术期镇痛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崔秀玲 刘萍 +3 位作者 赵晓琛 于丽丽 赵浩晨 缴宝杰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837-8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辅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组(PG组),每组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多卡因、异丙酚和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辅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组(PG组),每组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多卡因、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调整瑞芬太尼剂量以使术中BIS值保持在40~60。采用靶控输注(TCI)泵,分别使用Schnider和Minto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来计算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PG组全麻诱导后给予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术中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双谱指数当双谱指数>60时,给予异丙酚0.5μg/kg(间隔为1 min或更长时间)静脉注射。当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术后24 h,将患者的血液样本收集在肝素管中以进行NK细胞分离、凋亡分析、细胞毒性分析。结果发现PG组的瑞芬太尼消耗量少于G组(P<0.05)。术后PG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NK细胞比例和杀伤活性高于G组(P<0.05)。存在NK细胞的情况下,G组患者血清与正常血清比较,显著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P<0.05)。2组术后血清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与PG组术后血清相比,G组术后血清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Pecs-Ⅱ阻滞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胸神经阻滞 自然杀伤(NK)细胞 乳腺癌 瑞芬太尼
下载PDF
胸神经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重 张立东 +2 位作者 祁富伟 何静 杨广宇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352-358,共7页
目的:比较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与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太仓... 目的:比较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与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ecsⅡ组与TPVN组,每组40例,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PecsⅡ组采用PecsⅡ阻滞,TPVN组采用TPVN阻滞。比较两组术后0.5、2、4、6、12、24、48 h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检测术前、术后1、3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比较术后1、2、3d时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40)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TPVN组相比,PecsⅡ组在术后2~24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更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PecsⅡ组在术后1、3 d时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PVN组(P<0.05)。PecsⅡ组QoR-40评分在术后1~3 d均明显高于TPVN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7.50%vs25.00%,P>0.05)。结论:PecsⅡ阻滞相较于TPVN阻滞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还可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升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镇痛 炎性细胞因子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Ⅱ型胸部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伟伟 徐伟 夏瑞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29-131,135,共4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Ⅱ型胸部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 blockⅡ,PECSⅡ)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5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2例,随机...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Ⅱ型胸部神经阻滞(pectoral nerve blockⅡ,PECSⅡ)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5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Dex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每组34例。全麻诱导后行PECSⅡ,C组注入生理盐水30 ml,R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30 ml,RD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复合1μg/kg Dex共30 ml。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药用量、手术结束至患者出现疼痛的时间(无痛时间)、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术后48 h疼痛评分最高值(NRSmax)、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肠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相比C组和R组,RD组无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肠排气时间缩短(P<0.05)。相较于C组,R组和RD组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减少,即刻NRS和NRSmax降低,PA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3组均无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Dex复合罗哌卡因PECSⅡ能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提供更长的术后无痛时间,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胸部神经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快速康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新强 陈育人 +3 位作者 林建新 陈晓 谢丽金 何莹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130-133,138,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PecsⅡ)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乳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和G组,每组各50例。P组患...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PecsⅡ)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行乳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和G组,每组各50例。P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PecsⅡ阻滞,G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药物总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术后第1次出现疼痛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P组进行PecsⅡ阻滞30 min后,比较乳腺5个区域的VAS评分。结果P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2、4、6 h的VAS评分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第1次出现疼痛时间长于G组,术后PCA按压次数少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阻滞30 min后,乳腺外侧区域和腋窝区VAS评分均低于乳腺内侧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PecsⅡ阻滞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后提供更佳的镇痛效果,减少围手术期麻醉药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时PecsⅡ阻滞中乳腺外侧区域较乳腺内侧区域镇痛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型胸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联合Ⅱ型胸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患者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易强林 莫怀忠 +1 位作者 万卿 刘艳秋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观察前锯肌平面(SPB)联合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患者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的患者4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对照组麻醉前不进行神经阻滞处理,实验组... 目的观察前锯肌平面(SPB)联合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患者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的患者40例,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案,对照组麻醉前不进行神经阻滞处理,实验组麻醉前超声引导0.5%罗哌卡因30 mL行SPB(20 mL)和PecsⅡ(10 mL);比较2组患者入室(T0)、切皮后5 min(T1)、腋窝淋巴结清扫开始10 min(T2)及术毕(T3) 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缝皮结束)、拔管时间(麻醉结束至拔除喉罩)、苏醒时间(麻醉结束至患者服从指令握手,抬头﹥5 s)及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及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S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中4个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0时点NE、Cor、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及T3时点的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3时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瑞芬太尼消耗量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B联合PecsⅡ在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中能有效控制机体应激反应及瑞芬太尼用量,其机制可能与减少Cor及NE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麻醉 全身 应激反应 前锯肌平面阻滞 型胸神经阻滞
下载PDF
PECS Block Provides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for Breast Cancer Surgery—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1
14
作者 Ichikawa Yuki Hironobu Ueshima +1 位作者 Hiroshi Otake Akira Kitam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7年第3期198-203,共6页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pectoral nerves (PECS) block f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surgery retrospectively. Methods: We measured that pain scores and the use of additional analgesic drugs w...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pectoral nerves (PECS) block f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surgery retrospectively. Methods: We measured that pain scores and the use of additional analgesic drugs were recorded in the postoperative care unit within 24 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e.,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noted. Result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PECS block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PECS group) reported lower visual analog scale pain scores at 0, 1, 2, 4, 6, 12, 24 hours after the operation than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PECS block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control group). Moreover, the use of additional analgesic drugs during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surgery was lower in the PECS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in the postoperative care unit, the PECS group had less nausea and vomiting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PECS block provides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toral nerves block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BREAST Cancer Surgery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一鸣 惠康祥 +1 位作者 曹文珺 涂立刚 《癌症进展》 2020年第21期2220-22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阻滞方式不同分为P组(43例)和T组(37例),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Ⅱ阻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PVN)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阻滞方式不同分为P组(43例)和T组(37例),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ecsⅡ阻滞,T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N阻滞,两组术后均予以经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术后24 h内麻醉药物用量、术后疼痛情况、各胸段皮区痛觉减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明显长于T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5、8 h,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患者T2节段皮区痛觉减退率高于T组,T6节段皮区痛觉减退率低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1/43),低于T组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TPVN阻滞,超声引导下PecsⅡ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安全有效,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延长镇痛时间,镇痛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神经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持续PECSⅡ阻滞与单次PECSⅠ联合PECSⅡ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华琪 姚悦芬 邱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评价持续Ⅱ型胸神经(PECSⅡ)阻滞与单次Ⅰ型胸神经(PECSⅠ)联合PECSⅡ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持续PECSⅡ阻滞组(A... 目的评价持续Ⅱ型胸神经(PECSⅡ)阻滞与单次Ⅰ型胸神经(PECSⅠ)联合PECSⅡ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持续PECSⅡ阻滞组(A3 h、6 h、12 h、24 h、48 h时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满意评分、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补救镇痛例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在术后6 h、12 h、24 h、48 h时点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4.59、2.10、3.37,P均<0.05),A组镇痛满意评分高于B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0、0.11,Z=1.00,P均>0.05)。两组患者期间均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创口感染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持续PECSⅡ阻滞相对于单次PECSⅠ联合PECSⅡ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镇痛中效果更佳,而且操作简单,定位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胸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7
作者 杨五臣 邵海涛 王蒙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9-83,87,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_(1))、劈胸骨时(T_(2))、切开心包时(T_(3))、关胸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_(5))、苏醒后12 h(T_(6))、苏醒后24 h(T_(7))、苏醒后48 h(T_(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1)时(P<0.05);2组患者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2)时(P<0.05);对照组患者T_(4)时的HR和MAP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时的HR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与T_(3)时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_(5)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_(6)~T_(8)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T_(5)~T_(8)时的VAS评分处于升高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50)、10%(5/50);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还可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全身麻醉 椎旁神经阻滞 胸横肌平面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8
作者 谭敬 吕瑞兆 +3 位作者 严军 朱宇麟 周荣胜 景桂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pectoral nerves,PECS)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PECS阻滞组(P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pectoral nerves,PECS)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PECS阻滞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PECS阻滞,给予0.375%罗哌卡因30ml;C组患者不给予PECS阻滞。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两组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记录患者术毕苏醒即刻(术后0h)、术后3、6、12和24h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内补救性镇痛药给予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0、3、6和12hVAS评分P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24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组明显少于C组,术后24h内镇痛药补救率P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超声引导胸部神经阻滞作为多模式镇痛模式的辅助,可以提供更佳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天啸 李艳华 +1 位作者 陈静 谢玉波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比较胸壁神经阻滞与传统的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胸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I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记录术后3、6、12 ... 目的比较胸壁神经阻滞与传统的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胸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组)、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I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记录术后3、6、12 h,1、2、3 d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和恶心呕吐发生率(PONV);术中全麻药的用量;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G组比较,P组和I组NRS评分在术后3、6、12 h,1、2、3 d降低(P<0.05);PONV发生率在术后3、6、12 h降低(P<0.05);P组和I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P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I组(P<0.05);P组和I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各时点NRS评分及PONV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胸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均能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胸壁神经阻滞操作较肋间神经阻滞简便易行,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疼痛 乳腺癌手术
下载PDF
非阿片类镇痛药应用在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可行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海燕 储晓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1,共5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40名女性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经超声引导下行胸神经阻滞和前锯...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不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40名女性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经超声引导下行胸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术中复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及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不使用阿片类药物;对照组不行神经阻滞,予以阿片类药物;其余使用的药物2组均相同。观察患者术前(T0)、开始诱导(T1)、诱导后5 min(T2)、诱导后10 min(T3)、手术划皮(T4)、划皮后5 min(T5)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比较2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手术时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长、喉罩拔除时间、恶心呕吐、谵妄情况、复苏室患者静息时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6 h的VAS分值(静息与活动时)、术后24 h的VAS分值(静息与活动时)、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术后出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T3、T5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4、T5时间点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1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照组有6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长、喉罩拔除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无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另有2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试验组术后6 h静息VAS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4例患者术后口服镇痛药,对照组无患者术后使用镇痛药。结论·经超声下行胸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及NSAID药物使全身麻醉喉罩置入的乳腺癌保乳手术可以不使用阿片类药物,但术后镇痛效果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手术 胸神经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非阿片类镇痛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