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Ⅲ Score for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被引量:5
1
作者 Yuelin Sun Tianxin Zhao +3 位作者 Dong Li Junming Huo Lan Hu Feng Xu 《Pediatric Investigation》 CSCD 2019年第2期91-95,共5页
Importance: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Early predi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VAP is important for ... Importance: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Early predi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VAP is important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RP) levels and the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Ⅲ (PRISM Ⅲ)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VAP in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HD.Methods: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linical data of 481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HD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These patients receiv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48 hours or longer after corrective Surgery.On the basis of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results,patients were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of those with VAP and those without VAP.CRP levels were measured and PRISM Ⅲ scores were collected within 12 hours of admission to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The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CRP levels and the PRISM scor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VAP.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obtain a joint function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value.Results:CRP levels and the PRISM Ⅲ score in the VA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VAP group (P < 0.05).Receiver operating curves suggested that using CRP + the PRISM Ⅲ score to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VAP after congenial heart surgery was more accurate than using either of them alone (CRP + the PRISM Ⅲ score:sensitivity:53.2%,specificity:85.7%).When CRP + the PRISM Ⅲ score was greater than 45.460,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VAP.Interpretation:Although using CRP levels plus the PRISM Ⅲ score to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VAP after congenial heart surgery is more accurate than using either of them alone,its predictive value is still lim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C-reactive protein (CRP) 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PRISM )
原文传递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pediatric burn mortality at a tertiary burn center in North India 被引量:3
2
作者 Amol Dhopte Rahul Bamal Vinay Kumar Tiwari 《Burns & Trauma》 2017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Background:None of the available mortality predicting models in pediatric burns precisely predicts outcomes in every population. Mortality rates as well as their risk factors vary with regions and among different cent... Background:None of the available mortality predicting models in pediatric burns precisely predicts outcomes in every population. Mortality rates as well as their risk factors vary with regions and among different centers within the reg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pediatric burns in an effort to decrease the mortality in these patients. Methods:A prospective analyt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patients up to the age of 18 years admitted for burn injuries in a tertiary care burn center in India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Clinical and demographic data was col 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patient fol ow-up during their stay in the hospital.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firth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various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pediatric burns. Results:A total of 475 patients were admit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veral mortality was 31.3%(n=149) in this study.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ho died was 8.68 years. Of the 149 deaths, 74 were males and 75 were females (male to female ratio=0.98). Mean total body surface area (TBSA) involved of the patients who expired was 62%. Inhalational injury was seen in 15.5%(n=74) of pediatric burn admissions.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74.3%) in patients with inhalation injury. Mortality was highest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 Klebsiella (58.3%), followed by Pseudomonas + Klebsiella (53.3%), Acinetobacter (31.5%), and Pseudomonas (26.3%) (p < 0.0005). Factor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on univariate firth analysis were older age, female gender, suicidal burns, higher TBSA, presence of inhalation injury, increased depth of burn, and positive microbial cultures.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higher TBSA was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 The adjusted odds ratios for TBSA involvement was 21.706 (25.1-50%), 136.195 (50.1-75%), and 1019.436 (75.1-1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BSA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predicting mortality in pediatric burns. The higher the TBSA, the higher is the risk of mortality. Other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are female gender, deeper burns, positive wound cultures, and inhalation injury. Risk of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who belonged to urban areas, nuclear family, who sustained burn injury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year, and who stayed in the hospital for longer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BURNS mortality risk factors MICROBIOLOGICAL CULTURES India
原文传递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rtality risk prediction model in children with acute myocarditis 被引量:3
3
作者 Shi-Xin Zhuang Peng Shi +2 位作者 Han Gao Quan-Nan Zhuang Guo-Ying Huang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0-188,共9页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tis(AMC)can cause poor outcomes or even death in children.We aimed to identify AMC risk factors and create a mortality prediction model for AMC in children at hospital admission.Methods This w...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tis(AMC)can cause poor outcomes or even death in children.We aimed to identify AMC risk factors and create a mortality prediction model for AMC in children at hospital admission.Methods This wa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AMC children hospitalized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20.The demographics,clinical examinations,types of AMC,and laboratory results were collected at hospital admission.In-hospital survival or death was documented.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death were evaluated.Results Among 67 children,51 survived,and 16 died.The most common symptom was digestive disorder(67.2%).Based on the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and Hosmer–Lemeshow test,we created a final best mortality prediction model(acute myocarditis death risk score,AMCDRS)that included ten variables(male sex,fever,congestive heart failure,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50%,pulmonary edema,ventricular tachycardia,lactic acid value>4,fulminant myocarditis,abnormal creatine kinase-MB,and hypotension).Despit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idation cohort,the model discrimination was only marginally lower,with an AUC of 0.781(95%confidence interval=0.675–0.852)compared with the derivation cohort.Model calibration likewise indicated acceptable fit(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P¼=0.10).Conclusions Multiple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children with AMC.The prediction model AMCDRS might be used at hospital admission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MC in children who are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tis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Fulminant myocarditis Hosmer–Lemeshow test mortality risk prediction model pediatricS
原文传递
探讨3种评分系统对儿童严重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利兵 陈娇 +3 位作者 杜晓晨 吴水燕 柏振江 吕海涛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适应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预测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收治的193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结局...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适应性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 Ⅲ)、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预测价值和使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分析收治的193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结局将患儿分为存活组(n=151)和死亡组(n=42)。根据入院24 h内各指标的最差值进行pSOFA、PRISM Ⅲ、PCIS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评分系统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的效能,平滑曲线拟合分析各评分系统的相关性和阈值效应,决策曲线分析(DCA)各评分系统的使用价值。结果 ROC分析示PCIS与pSOFA预测价值相当(P=0.182),PRISM Ⅲ与pSOFA预测价值相当(P=0.210),但PRISM Ⅲ优于PCIS (P=0.045)。3种评分系统与预后的拟合程度为PRISM Ⅲ> pSOFA > PCIS。DCA分析显示当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分别为0.4和0.6时,使用3种评分系统作为紧急干预决策依据,患儿的标准净受益(SNB)为SNB (pSOFA)> SNB (PRISM Ⅲ)> SNB (PCIS)。结论 3种评分系统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作为临床决策辅助工具可使患儿从中受益,pSOFA优于PRISM Ⅲ和PC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儿童死亡危险评分 儿童危重病例评分 儿童
下载PDF
危重评分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崔红玉 张少丹 +2 位作者 程艳蕊 刘玉慧 崔广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评分(PCIS)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评价、预后预测的准确度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河北省ARDS协作组所在医院29d~14岁的住院患儿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者71...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评分(PCIS)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对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情评价、预后预测的准确度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河北省ARDS协作组所在医院29d~14岁的住院患儿且符合ARDS诊断标准者71例,在ARDS患儿入PICU、住PICU病情最重时、确诊ARDS、患ARDS最重时对其同时行PCIS和PRISMⅢ评分,之后对所记录分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二种评分的分值是否能预测患儿的死亡危险;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求其数值变化规律;以直线相关分析评价二种评分方法间是否有直线相关关系及其关程度;直线回归计算回归方程。结果PCIS与PRISMⅢ评分对患儿死亡风险的Logistic回归分析Pa>0.05;PCIS及PRISMⅢ评分分值在ARDS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PCIS与PRISMⅢ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01),回归方程:Y=56.468+(-0.597)X(Y=儿童死亡风险评分,X=危重评分,t=-3.513P=0.001)。结论PCIS与PRISMⅢ评分对ARDS死亡预测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危重评分 死亡风险评分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下载PDF
小儿死亡危险评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剑珲 曾其毅 陶建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9-570,共2页
目的观察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与PICU急性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2-10月PICU收治急性危重症45例,回顾性评定PRISM评分,并依据评分分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和住院时间、预后。结果PRISM 评分<15分24例,>15分21例... 目的观察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与PICU急性危重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2-10月PICU收治急性危重症45例,回顾性评定PRISM评分,并依据评分分组,记录患儿临床资料和住院时间、预后。结果PRISM 评分<15分24例,>15分21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和院内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两组死亡率分别为8.1%(2/ 24例)和38.1%(8/21例),PRISM评分<15分组死亡率明显低于>15分组(x2=4.14 P<0.05)。PRISM>15分组存活病例住院天数(13.2±6.1)d显著长于PRISM<15分组(9.7±8.5)d(t=1.74.P<0.05)。结论PRISM评分越高,死亡率随之增加。PRISM评分增高,患儿住院时间越长。PRISM评分能够准确评估急性危重症病人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危险评分 死亡率 婴儿
下载PDF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应用危重程度评分工具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婷婷 庄周颖 傅丽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0-704,共5页
目的分析3种危重程度评分工具在评估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病情中的适用性。方法按照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第3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3种评分工具的使用要求,收集237例复杂型CHD患儿的... 目的分析3种危重程度评分工具在评估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病情中的适用性。方法按照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第3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3种评分工具的使用要求,收集237例复杂型CHD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术后结局进行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测量评定者间的信度;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缺失值分析等方法评价3种评分工具的性能和适用性。结果 237例复杂型CHD术后患儿中,死亡24例,存活213例。ICC>0.8提示资料收集可靠。死亡组PRISM和PRISMⅢ得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6.9)分vs(19.3±6.5)分,P<0.05;(15.7±7.1)分vs(11.1±4.7)分,P<0.05];但死亡组PCIS得分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5.5)分vs(81.9±7.6)分,P>0.05]。3种评分工具校准能力较好(P>0.05),但区分能力尚显不足,PRISM、PRISMⅢ和PCIS的AUC分别为0.695、0.724和0.220。3种评分工具均存在部分指标与国内监护室工作模式不匹配从而导致缺失的现象。结论 PRISM、PRISMⅢ及PCIS对复杂型CHD患儿术后病情评估的临床指导意义不强,适用性有待提高。在现有评分工具的基础上,优化适用于该类疾病敏感度更高的评价指标,从而形成特异度更强的评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死亡风险评分 第3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危重评分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朱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危重评分(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PCIS和PRISMⅢ的作用进行评定,其评分时间分别为患儿入PICU、住PICU病情最重及... 目的探讨危重评分(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PCIS和PRISMⅢ的作用进行评定,其评分时间分别为患儿入PICU、住PICU病情最重及确诊病情和病情最重时进行。结果在ARDS中PCIS及PRISMⅢ不能够起到预测作用(P>0.05),与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存活组进行比较,死亡组的两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评分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CIS及PRISMⅢ对ARDS死亡预测不具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重评分 儿童死亡风险评分
下载PDF
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对院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陈红梅 柏振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74-79,共6页
目的评估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的预测价值以及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截止预测值。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9例危重病患儿,收集患儿收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2小时内动脉血标本,测定乳酸水... 目的评估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的预测价值以及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截止预测值。方法纳入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109例危重病患儿,收集患儿收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2小时内动脉血标本,测定乳酸水平,并计算入院后24小时内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结果 1109例危重病患儿中,115例(10.4%)于住院期间死亡。危重病患儿血乳酸水平中位数(四分位距)为3.2 mmol/L(2.2~4.8 mmol/L);859例(77.5%)血乳酸水平〉2.0 mmol/L。调整年龄、性别和PRISMⅢ评分后(OR=1.27;P〈0.001),入院时血乳酸水平与患儿死亡率显著相关(OR=1.38;95%CI:1.30~1.46;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乳酸水平(OR=1.17;95%CI:1.07~1.29;P=0.001),高PRISMⅢ评分(OR=1.15;95%CI:1.11~1.20;P〈0.001)以及低血清清蛋白(OR=0.92;95%CI:0.88~0.96;P〈0.001)均是影响危重病患儿院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乳酸水平对于预测死亡率的意义占曲线下面积(AUC)的0.79(P〈0.001),与PRISMⅢ评分所占面积(AUC=0.82;P〈0.001)相似,二者AUC比较,P=0.318。血乳酸水平最佳截止值为5.55 mmol/L时,其预测院内死亡率的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86%,且积极和消极的似然比分别为4.5和0.45。结论对于危重病患儿,入院时较高的血乳酸水平是预测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危重病患儿 截止值 院内死亡率 PRISM评分 预测试验
下载PDF
小儿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10
作者 严文康 赵萍 +1 位作者 张秀琴 郭秀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9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重症病房诊治的96例MOF患儿,其中52例死亡,对各年龄阶段、衰竭的器官数及危重病例评分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婴幼儿死亡...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重症病房诊治的96例MOF患儿,其中52例死亡,对各年龄阶段、衰竭的器官数及危重病例评分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年长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显著下降;病死率与衰竭的器官数明显相关,3个器官及以上功能衰竭时,病死率超过55.6%,从器官功能衰竭的分布来看,以肺脏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循环系统及胃肠道;危重病例评分70分以下者病死率明显高于70分以上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降低危重症患儿的病死率首先要降低0~3y儿童的死亡率;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在儿科危重症抢救中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危重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死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尿IGFBP-7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小妹 陈娇 +3 位作者 陆春久 王雪芹 柏振江 李艳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8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AKI(AKI 1期)、严重AKI(AKI2和3期)和非AKI组。检测入PICU第... 目的探讨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8月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AKI(AKI 1期)、严重AKI(AKI2和3期)和非AKI组。检测入PICU第一个24小时尿IGFBP-7水平,并于入PICU 24小时内行儿童死亡风险Ⅲ(PRISMⅢ)评分。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IGFBP-7与AKI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IGFBP-7对危重症患儿AK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危重症患儿144例,21例(14.6%)在样本采集120小时内发生AKI,其中严重AKI 11例。严重AKI组入PICU第一个24小时的尿IGFBP-7水平、PRISMⅢ评分均高于轻度AKI及无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体质量、PRISMⅢ评分后,尿IGFBP-7是严重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95%CI:1.07~8.03,P=0.037),预测危重症患儿严重AKI的AUC值为0. 79(95%CI:0. 66~0. 92,P=0. 001)。结论尿IGFBP-7是危重症患儿严重AKI的独立预测指标,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儿童死亡风险评分 危重症患儿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袁远宏 张慧 +5 位作者 欧叶玉 康霞艳 刘娟 胥志跃 朱丽凤 肖政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0-697,共8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出影响转运预后的关键性医学特征,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方法前瞻性的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的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儿为研究对...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出影响转运预后的关键性医学特征,提高转运的成功率。方法前瞻性的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转运中心通过院际转运的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重症医学特征数据和第三代儿童死亡风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Ⅲ)评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基于逻辑回归、决策树模型、Relief算法3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利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转诊结局预测模型对风险预测模型所选医学特征进行验证和分析,探寻影响院际转运风险的关键医学特征。结果在纳入的549例转诊患儿中,新生儿222例(40.44%),非新生儿327例(59.56%),院内死亡50例,病死率为9.11%。对所收集的151项重症患儿医学特征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三种模型各自选取影响转诊结局的前15项重要的特征,共有34项入选。其中决策树模型所选特征与PRISMⅢ指标的重叠度为72.7%,高于逻辑回归的36.4%和Relief算法的27.3%,且训练预测精确率为0.94,也高于纳入所有特征训练精确率0.90,表明决策树模型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实用性的预测模型。在决策树入选的前15项重要特征中,通过量化特征的小提琴图对转诊结局影响的大小排序为:碱剩余、总胆红素、钙离子、总耗时、动脉氧分压、血液(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二氧化碳分压、血糖、收缩压、心率、器官衰竭、乳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体温、发绀,其中有8项重要特征与PRISMⅢ的指标重叠,分别是收缩压、心率、体温、瞳孔反射、神志状态、酸中毒、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血糖。利用决策树分别对新生儿和非新生儿两个数据集选择有高度影响的前15个医学特征,共有19项特征入选,其中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的重要特征之间有8个差异项和11个重叠项。结论机器学习模型可作为预测重症患儿院际转运风险的可靠工具。决策树模型具有较佳的性能,有助于识别影响院际转运风险的关键医学特征,提高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际转运 重症患儿 机器学习 儿童死亡风险评分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重症医学科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改良PIRO评分量表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仕华 彭东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2-677,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良PIRO(mPIRO)评分量表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适当改进。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诊治的460例重症肺炎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改良PIRO(mPIRO)评分量表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并适当改进。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诊治的460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411例)和死亡组(4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CU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用mPIRO评分量表评估其死亡风险,将量表中脉搏氧饱和度(SpO_(2))<0.90改进为SpO_(2)与吸入气氧体积分数比值≤160形成改进后的评分量表,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比较2个评分量表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低血压、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血糖升高是PICU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改进后的评分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显著高于mPIRO评分量表的0.718(P<0.05);校准曲线显示,改进后的评分量表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一致性更好,DCA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1~0.4时,改进后的评分量表的净获益高于mPIRO评分量表。结论发生低血压、急性肝衰竭、急性肾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血糖升高是PICU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PIRO评分量表及改进后的评分量表对PICU重症肺炎患儿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改进后的评分量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儿童重症医学科 改良PIRO评分量表 重症肺炎 死亡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脓毒症患儿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的相关性
14
作者 王品 惠晓君 +3 位作者 张靖 冯园 徐会民 郭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1979-1982,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9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90例存活组和9例死亡组患儿白...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相关标志物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PRISM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9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90例存活组和9例死亡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48 h NLR、NLR变化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PCIS、PRISMⅢ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NLR、NLR变化率、MPV、PDW对患者的28 d全因死亡风险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水平及PRISMⅢ分数均较存活组升高,PCIS分数降低(P<0.05)。48 h NLR、NLR变化率、MPV、PDW与PRISMⅢ分数成正相关性(r值为0.117~0.265,P<0.05);而48 h NLR、NLR变化率与PCIS分数成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3、-0.342,P<0.05)。各指标评价脓毒症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MPV、48 h NLR、PRISMⅢ分数、PCIS分数、PDW、NLR变化率。结论MPV和48 h NLR可能是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患儿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容积指数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小儿死亡危险因素评分
原文传递
国内外评价危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体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芦秀兰 张新萍 +5 位作者 刘潇 姚震亚 刘萍萍 左超 颜海鹏 仇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767-770,共4页
目的分析国外三种评分即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riskofmortalityscore,PRISM)、小儿死亡指数评分(pediatricindexofmortality,PIM)和二代小儿死亡指数评分(pediatricindexofmortality2,PIM2)与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 目的分析国外三种评分即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riskofmortalityscore,PRISM)、小儿死亡指数评分(pediatricindexofmortality,PIM)和二代小儿死亡指数评分(pediatricindexofmortality2,PIM2)与国内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clinicalillnessscore,PCIS)在评估重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入住PICU的852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年龄、性别、诊断、结局和4种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852例重症患儿,其中男518例(60.80%),女334例(39.20%),男女比例为1.55:1,月龄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6.5(2—21)个月。107例(12.56%)患儿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短时间内死亡。重症患儿所患疾病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混合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国外三个评分的相关性发现,PRISM与PIM和PIM2呈正相关(r=0.490,P〈0.001;r=0.477,P〈0.001);PIM与PIM2呈正相关(r=0.938,P〈0.001)。PCIS与PRISM、PIM和PIM2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08、-0.166和-0.189(P〈0.001)。结论PRISM与PIM、PIM2三个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CIS与国外三个评分呈低负相关,提示PCIS评分越低能提示病情危重,但不能充分反映重症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死亡风险评分 小儿死亡指数评分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2种危重症评分在手足口病并脑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永海 陈伊莉 +1 位作者 夏芳琴 留佩宁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3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在儿童手足口病并脑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PCIS及PRISMⅢ对2010年收住院的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进行评分,分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比...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在儿童手足口病并脑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PCIS及PRISMⅢ对2010年收住院的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进行评分,分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比较各组间的死亡率,运用ROC曲线比较两者在预判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死亡风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①PCIS评分:3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66,10/12,5/5,χ^2=93.099,P〈0.001);②PRISMⅢ评分:3组比较死亡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4/458,4/7,15/18,χ^2=114.579,P〈0.001);③2种评分的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2%vs.0.87%,χ^2=1.282,P=0.258,88.24%vs.76.00%,χ^2=0.349,P=0.55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各评分指标中,心率、血压(收缩压)及肾功能,PRISMⅢ各评分指标中,神志状态及血糖对手足口病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强(P均〈0.05)。⑤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CIS评分0.929,PRISMⅢ评分0.985。结论 PCIS和PRISMⅢ均可用于手足口病并脑炎患儿病情的评估,两者在预测其死亡风险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炎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 死亡率
原文传递
小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益梅 黄爱蓉 何时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82-2384,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以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患死亡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3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等变量,...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危险因素,以期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病患死亡率。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1年9月3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研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菌、临床征象、并发症等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死亡13例,病死率40.63%;细菌学检出病原菌32株,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7.49%、15.62%、12.50%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的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值、血糖、血小板计数、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当、CRP、白蛋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值、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受累脏器数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乳酸水平升高、合并MODS以及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是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加强监护病房患儿营养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哲哲 钱素云 祝益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了解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对危重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10.11-2011.01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 目的了解危重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营养状况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对危重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10.11-2011.01期间入住北京儿童医院儿童加强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的所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人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等人体参数进行测量及营养评估。收集基础疾病、危重病例评分、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196例患儿中,营养不良共43例,营养不良现患率为21.9%。营养不良组的儿童死亡危险评分大于营养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营养正常组患儿28d存活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结论PICU入院患儿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1.9%。营养不良组患儿儿童死亡危险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高于营养正常组,28d存活率低于与营养正常组,提示营养不良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营养不良 人体测量学 营养状况 小儿危重症评分 儿童死亡危险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同评分系统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战胜 刘雨露 +5 位作者 施雪颖 胡广秀 段道云 王栋 高凌云 唐倩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对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PRISMⅢ)评分评估新生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探讨PRISMⅢ评分在我国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所有新生儿,分别采用P... 目的对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PRISMⅢ)评分评估新生儿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探讨PRISMⅢ评分在我国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所有新生儿,分别采用PRISMⅢ和NCIS评分评价新生儿疾病的危重程度。以新生儿是否死亡为结局,绘制两种方法的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97例患儿,38例死亡。NCIS评分判断新生儿危重程度的AUC为0.923,PRISMⅢ评分为0.919,两种方法均较准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ISMⅢ评分在预测危重新生儿死亡风险方面与我国常用的NCIS评分准确性相近,为新生儿死亡风险评估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临床上可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估以达到相互佐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新生儿死亡
原文传递
儿童死亡危险评分在院间转诊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卢秀兰 仇君 +6 位作者 祝益民 陈鹏 刘潇 刘萍萍 左超 唐亮 肖政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681-683,688,共4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评估儿童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分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转诊的412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评估儿童死亡危险(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PRISM)评分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转诊的412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估PRISM对死亡和存活的分辨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是否拟合.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412例院间转诊患儿中,367例(89.08%)为新生儿和婴儿,疾病类型以呼吸系统疾病(172例)和混合性疾病(169例)为主.45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病死率为10.92%.PRISM评分对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是0.829(95% CI0.768~0.890).对PⅪSM评分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计算出卡方值为8.75 (P =0.364).结论 PRISM对院间转诊重症患儿的死亡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分辨力和拟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间转诊 重症患儿 儿童死亡风险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