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7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刘进 张宇 +1 位作者 顾祖超 于圣会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于手术前、... 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吞咽情况评估,并拍摄X线片测量手术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VAS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前(P <0. 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B组近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显著低于术前(P <0. 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 <0. 05);A组术后出现吞咽异物感1例,术后3个月时缓解;B组出现吞咽困难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1例患者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结论: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术后吞咽功能、邻近节段活动度等影响更小,其长期优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ek-prevail融合器 钢板内固定 单节段颈椎病
下载PDF
3D打印不同骨密度的椎间融合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 赵京生 +1 位作者 王祎霖 李素丽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 依据颈椎的原始数据,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逆向建模操作分别重建了颈椎C6段和C7段的模型,并将其装配形成颈椎C6~C7节段,得到椎间融合器基本数据。依据基本数据分别建立了矩形多孔、梯度多孔、八面体多孔椎间融合器模型。对融合器施加成年男性颈部所受到的最大力,通过有限元分析求解应力、应变以及最大变形量。计算设计的椎间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下降情况,对不同孔隙率的矩形多孔结构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并优化设计。结果可知,3种结构的融合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弹性模量下降,而矩形结构椎间融合器的孔隙率在60%左右时,弹性模量下降得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融合器 多孔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4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椎间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5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 腰椎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退行性腰椎侧弯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
6
作者 莫军 韩念荣 +3 位作者 张焕文 张思平 李建江 黄异飞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合并骨质疏松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骨水泥钉道强化椎体对合并骨质疏松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术后椎间融合器沉降及融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2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和B组(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加行骨水泥强化,8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终板损伤、术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螺钉松动等情况,评估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下降,且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终板损伤发生率、融合器融合率及沉降率、螺钉松动发生率较A组下降,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钉道强化不仅可以增强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及抗拔出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椎体强度,可能对降低融合器沉降及融合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钉道强化 骨质疏松 退行性侧弯 融合器沉降 融合
下载PDF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7
作者 纪小孟 刘璠 +5 位作者 唐晓波 王健 胡勇 卞为伟 董佩龙 刘振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 目的探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32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计算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0~115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术后无切口感染、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正常,融合器在位,未出现明显移位及下沉等情况。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12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27/32。结论采用双嵌片颈椎融合器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发症少,椎体隙高度、脊髓神经功能、颈椎曲度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嵌片颈椎融合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席金涛 鲁齐林 +7 位作者 汪洋 王小娟 吕鹏 陈龙 石震 谢维 竺义亮 李绪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4-1398,共5页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融合器与原位置相比移位超过2 mm即认为融合器后移。目前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融合器移位的因素较为复杂,这些因素与融合器后移的关联目前还无法明确。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椎间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手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术后(拔除引流管第2天)及术后1,3,6,12个月椎体融合器后缘距椎体后缘距离,将患者分为融合器后移组(≥2 mm)与融合器未后移组(<2 mm),对可能影响融合器后移的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终板损伤、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cage置入深度、cage大小、节段性前凸角等进行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①15例发生融合器后移(15/200);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椎间隙高度差、佩戴支具时间、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年龄与融合器后移有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及cage置入的位置是融合器后移的危险因素;④结果说明,融合器后移受节段性前凸角差、骨密度、cage大小、终板损伤情况、佩戴支具时间及cage置入的深度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融合器 后移 腰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马占兵 张树文 +1 位作者 沙西卡·那孜尔汗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状况、激素使用情况、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和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融合节段数、融合器高度],在腰椎正侧位及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手术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计算矫正值。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患者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将患者分为两组:DH丢失值≥2mm为下沉组(17例);DH丢失值<2mm为未下沉组(72例)。对可能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OLIF术后患者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骨质疏松、融合器高度、术后1周DH、矫正DH等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89,95%CI:1.807,4.979)、合并骨质疏松(OR=3.753,95%CI:1.926,15.210)、术后1周DH(OR=2.777,95%CI:1.155,3.903)、矫正DH(OR=1.965,95%CI:1.523,4.334)为腰椎退行性变行SA-OLIF手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术中矫正DH大会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融合器下沉对SA-OLIF术后1年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疾病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 危险因素 融合器下沉
下载PDF
应用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行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比较
10
作者 丁子尧 陈柯辛 +3 位作者 史尉冉 徐文康 孙玛骥 袁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0-968,共9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cervical interfacet selflocking cage,CILC)置入融合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置入的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24岁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颈椎关节突间自稳定融合器(cervical interfacet selflocking cage,CILC)置入融合与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置入的融合手术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提取1名24岁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排除颈椎外伤史、手术史、颈椎病史及影像学的颈椎畸形,建立正常人体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空白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的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单节段后路CILC置入融合与Zero-p置入融合的有限元模型,手术节段设定为C4/5节段,分别置入CILC与Zero-p进行融合及模型构建。固定C7椎体下终板,对模型施加73.6N的轴向载荷,模拟头部重量;将1.0N·m的力矩作用于C2椎体上表面,对C2~C7有限元模型的整体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包括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分析空白模型、CILC模型及Zero-p模型四个运动方向上节段ROM和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所建立的正常下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个运动方向上的ROM与已发表研究所测得的ROM数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空白模型相比,CILC模型和Zero-p模型融合节段各方向上ROM均显著降低;邻近节段的ROM与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高于空白模型,CILC模型与Zero-p模型间ROM增加程度无明显差别;CILC模型后各个运动方向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峰值增加程度小于Zero-p模型,CILC模型C3/4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2.181、3.358、3.636、3.950MPa升高至固定后的2.532、3.881、4.463、4.917MPa,C5/6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1.558、3.996、3.778、3.660MPa升高至固定后的1.864、4.131、4.183、4.266MPa;Zero-p模型C3/4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术前的2.181、3.358、3.636、3.950MPa升高至2.977、4.241、4.654、5.509MPa,C5/6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四个运动方向应力峰值由固定前的1.558、3.996、3.778、3.660MPa升高至2.314、5.214、4.469、4.739MPa。CILC模型各运动方向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峰值增加程度大于Zero-p模型。结论:CILC具有可靠的固定效果,可用于颈椎术后邻椎病的治疗,另外CILC置入固定较Zero-p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应力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融合器 邻椎病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评价关注重点研究
11
作者 高娜 张博 +2 位作者 孙钰朋 李帆 杨蕊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本文对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的评价关注重点展开研究。作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脊柱内植入物之一,椎间融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前沿椎间融合器新型结构设计、3D打印... 本文对前沿椎间融合器产品的评价关注重点展开研究。作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使用最多的脊柱内植入物之一,椎间融合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目前国内外前沿椎间融合器新型结构设计、3D打印工艺、新型制造材料的特点,针对椎间融合器的以上特性提出风险点,并结合其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质量评价建议,以期为椎间融合器科学研究和检验工作中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骨科植入物 3D打印 生物材料
下载PDF
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杨子健 吴宇 +3 位作者 伍伟飞 史大伟 梁杰 张帆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21-427,共7页
目的评估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单节段PLIF的1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90例,年龄为(65.02±8.55)岁。随访12个月以上,45例... 目的评估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腰肌质量参数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后融合器下沉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接受单节段PLIF的16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5例,女90例,年龄为(65.02±8.55)岁。随访12个月以上,45例(27.3%)发生融合器沉降,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融合器沉降分为沉降组(45例)与非沉降组(120例)。术前在MRI上测量腰肌指数(PMI)和腰肌质量评分(Goutallier分级),以及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终板骨质量(endplate bone quality,EBQ);基于CT,测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骨密度值。比较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节段、PMI、Goutallier分级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融合器下沉的影响因素;PMI、Goutallier分级分别与融合器沉降高度、QCT骨密度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节段中的PMI、Goutallier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各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沉降组与非沉降组的年龄、性别、BMI、Goutallier分级、PMI、VBQ、EB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QCT骨密度值、VBQ、PMI、Goutallier分级是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I与融合器沉降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402,P<0.05),与QCT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3.390,P<0.05);Goutallier分级与融合器沉降高度呈正相关(r=0.289,P<0.05),与QCT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286,P<0.05),与PMI呈负相关(r=-0.462,P<0.05)。PMI的AUC为0.826(95%CI:0.756,0.896),最佳沉降边界为6.94 cm^(2)/m^(2),Goutallier分级的AUC为0.786(95%CI:0.719,0.854),最佳沉降边界1.5级。结论PMI和Goutallier分级可能是P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 肌肉指数 腰椎融合 融合器沉降 磁共振成像 评估方法
下载PDF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张杰 刘煊文 +2 位作者 周强 陈丹 强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均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椎间隙高度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与PEEK椎间融合器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自体髂骨治疗前期的融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融合器 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退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战友 丁舒晨 +1 位作者 符楚迪 杜江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563-567,共5页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安全有效,目前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椎间融合器退出等[1-2]。尽管PLIF术后融合器后移并突入椎管的发生率低于3%[3],但是一旦发...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安全有效,目前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并发症,例如椎间融合器退出等[1-2]。尽管PLIF术后融合器后移并突入椎管的发生率低于3%[3],但是一旦发生则可能压迫硬脊膜或神经根并引起神经症状,往往需要再次手术翻修。因此,在一期手术中应尽量避免导致融合器退出的危险因素,降低融合器退出的发生率。PLIF术后发生融合器移位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骨质疏松、梨形终板、发生融合间隙上终板后部损伤、椎弓根螺钉松动以及术中操作不规范等。部分可能的危险因素,例如融合间隙上终板后部损伤,在文献中提出后未经统计学验证。故本研究回顾既往接受PLIF的患者资料,纳入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导致融合器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 手术后并发症 融合器退出
下载PDF
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钛板在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马龙 邹海涛 +1 位作者 盛伟超 孙国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5期895-901,共7页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 目的针对双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术中应用ROI-C零切迹融合器与传统Cag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65例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双节段ACDF手术,根据术中内植物分为两组:ROI-C组31例,术中植入ROI-C零切迹融合器;Cage+钛板组34例,术中均植入Cage+前路钛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以上,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与Cage+钛板组相比,ROI-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ROI-C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ROI-C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2例(6.45%),均为轻度;Cage+钛板组出现8例(23.53%),其中轻度6例、中度2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s标准:ROI-C组优19例、良12例,Cage+钛板组优20例、良14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_(2-7) Cobb角和节段前凸角均获得了显著的矫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截止末次随访,两组均获得植骨融合,融合率均为100%;ROI-C组未见嵌片松脱和融合器明显位移等现象,Cage+钛板组未见钛板松脱、断裂等现象。结论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应用ROI-C融合器和Cage+钛板均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应用ROI-C融合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 ROI-C融合器 零切迹 吞咽困难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
16
作者 薛旺东 周海军 +2 位作者 黄伟 张升(综述) 陈建(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修的关键。该文从患者自身、融合器、手术因素3个方面导致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避免融合器沉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 危险因素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17
作者 仓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 目的:探讨零切迹融合器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零切迹融合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OA)量表评分较高,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术前,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颈椎Cobb角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应用零切迹融合器可获得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固定相当的治疗效果,并且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可降低患者术后吞咽困难以及相邻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治疗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18
作者 许俊宇 谢旭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传统颈椎融合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ACDF结合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军 张伟 张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bone fusion,ACDF)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与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1采用ACDF治疗...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bone fusion,ACDF)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与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1采用ACDF治疗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0例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术中采用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JOA评分、NDI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8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较对照组大,JOA评分较对照组高,NDI评分、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术中采用Peek-Prevail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peek-prevail融合器 脊髓神经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刘涛 王志国 祁道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grated Plate and Spacer Device,Zero-P)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的CDH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Zero-P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神经功能、疗效和吞咽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3 m和术后6 m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6 m的Odom评级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Zero-P治疗CDH,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术后吞咽困难,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零切迹融合器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