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建恩 吕荣平 +6 位作者 余佳 朱大岗 邵兆刚 孟宪刚 杨朝斌 王津 钱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0-808,共9页
笔者通过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ESR法和U系测年资料,分析了晚更新世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7~15kaB.P.的晚更新世时,佩枯错盆地进入强烈断陷阶... 笔者通过西藏佩枯错盆地帮荣组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合ESR法和U系测年资料,分析了晚更新世帮荣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7~15kaB.P.的晚更新世时,佩枯错盆地进入强烈断陷阶段,佩枯错古湖经历了初始浅湖期,发展深湖期和萎缩浅湖期一个完整的湖泊演化过程。127~56kaB.P.,气候温暖湿润,湖水增加,古湖发育进入浅湖期;56~31kaB.P.,湖水波动上升,古湖进入发展深湖期;31~15kaB.P.,湖泊步入萎缩浅湖期,15kaB.P.左右出现的冻融褶皱,可能指示该区进入冰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佩枯错盆地 晚更新世 沉积环境 帮荣组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13000-5000aB.P .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翡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1-448,共8页
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对北半球大气环流起重要作用并控制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发展。西藏佩枯错 13ka 5kaB .P .高密度样品孢粉分析表明 :约 12 5 0 0aB .P .湿度加强 ,区域性植被中雪松占优势 ,莎草草原大发展 ;约10 76 0aB .P .气候冷干 ,... 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对北半球大气环流起重要作用并控制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发展。西藏佩枯错 13ka 5kaB .P .高密度样品孢粉分析表明 :约 12 5 0 0aB .P .湿度加强 ,区域性植被中雪松占优势 ,莎草草原大发展 ;约10 76 0aB .P .气候冷干 ,莎草草原分布范围减少 ,雪松成分降低 ,可能与欧洲YoungerDryas事件相当 ;10 0 0 0aB .P .左右是本区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湿度迅速增加 ,沙棘增多 ,雪松林占优势 ;912 5— 86 0 0aB .P .莎草草原中灌丛成分增加 ,除沙棘外 ,有柳、锦鸡儿、杜鹃等 ;10 0 0 0— 6 80 0a .B .P .干旱逐渐加强 ,约 6 80 0aB .P .达干旱高峰 ;86 0 0— 6 80 0aB .P .间气候冷干 ,禾草、蒿草草原取代莎草草原 ,草原植被中藜科、麻黄、白刺增多 ,区域性植被松、高山栎、铁杉林占优势 ;6 80 0— 6 6 35aB .P .间湖水淡化 ,水生植物狐尾藻、菜等有出现 ;佩枯错 13ka— 5kaB .P .间出现 3次湿润高峰 ,它们分别为 :12 .5ka、10ka、6kaB .P .。湿度的增加可能与夏季风的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ka--5kaB.P. 植被 环境 佩枯错 西藏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文文 屈兴乐 +1 位作者 任毅华 罗大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8-1439,共12页
为了丰富西藏高原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资料,深入开展该区域植被生态学研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西藏佩枯错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较贫乏。佩枯错... 为了丰富西藏高原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资料,深入开展该区域植被生态学研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西藏佩枯错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较贫乏。佩枯错共有种子植物31科77属115种,仅占西藏种子植物的18.90%、6.73%、2.17%。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29科75属11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23科58属91种,单子叶植物6科17属22种。(2)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占绝对优势。所有科中有5个科至少含有7种种子植物,占该研究区总种数的39.13%,是该区系的主要组分;同时科数中有11科仅含1种植物,该类科占一定优势。(3)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较复杂,划分为3个科分布区类型和10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分布科、属分别占总数的29.03%和77.92%,表明本区系具有明显温带性质。(4)科属特有现象不明显,没有中国特有科分布,仅有1个中国特有属分布,说明佩枯错植物区系的特有化程度极低,表现出寒旱化与高山、高原特化综合而成的高寒植物区系的年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枯错 种子植物 区系 西藏
下载PDF
佩枯措土壤、水体微生物的分离及抗病原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曹舰艇 杨红 +1 位作者 罗大庆 张新军 《高原农业》 2018年第6期612-617,共6页
本研究旨在开发佩枯措抗病原菌活性菌种资源。本实验采用涂布法从佩枯措土壤及水体中分离微生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为指示菌利用菌株发酵粗提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n... 本研究旨在开发佩枯措抗病原菌活性菌种资源。本实验采用涂布法从佩枯措土壤及水体中分离微生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为指示菌利用菌株发酵粗提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得到具抑SA活性菌株55株,其中真菌49株,放线菌6株;并针对抑菌活性较强的2株放线菌P5和P160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试验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菌株P5和菌株P160皆属链霉菌属,分别初步命名为Streptomyces sp. P5和Streptomyces sp. P160。研究结果表明佩枯措生态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病原菌活性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原菌 MIC 微生物资源 佩枯措
下载PDF
西藏佩枯错种子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晨曦 郭文文 +2 位作者 屈兴乐 罗大庆 汪书丽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470-478,共9页
本研究旨在为佩枯错湖区种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样方设置、踏查和文献查阅,对该区种子植物资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该区种子植物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其他类经济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共26科44属61种,占该区... 本研究旨在为佩枯错湖区种子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样方设置、踏查和文献查阅,对该区种子植物资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该区种子植物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其他类经济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共26科44属61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53.04%。全草、根、茎入药的植物较多,分别有40种、9种和5种,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65.57%、14.75%和8.20%。清热药种类最多有26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42.62%。解表药、止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利水渗湿药均有5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8.20%;观赏植物22科42属59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1.30%。其中,观花植物种类最多,有49种,占观赏植物总数的83.05%。观叶植物有7种,占观赏植物总数的11.86%。观姿植物与观果植物各有2种和1种,分别占观赏植物总种数的3.28%和1.69%;另外,该区一些种类可用做饲料、食用、油料、芳香、纤维、水土保持和蜜源等。佩枯错野生种子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依据调查和研究结果,对该区种子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枯错 药用资源 观赏价值 种子植物 开发与利用 西藏
下载PDF
高原湖泊佩枯措湖周土壤中一株产蓝色素放线菌色素性质研究
6
作者 孙秀丽 曹舰艇 +1 位作者 罗大庆 张新军 《高原农业》 2019年第6期650-657,共8页
本研究旨在对从佩枯措中分离的一株放线菌产生色素的性质进行分析,开发出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色素来源。采用高氏Ⅰ号培养基固态和液态发酵法提取产生的色素,从色素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色阶、稳定性四个方面对色素性质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旨在对从佩枯措中分离的一株放线菌产生色素的性质进行分析,开发出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色素来源。采用高氏Ⅰ号培养基固态和液态发酵法提取产生的色素,从色素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色阶、稳定性四个方面对色素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该色素易溶于极性大的溶剂,不溶或微溶于极性小的溶剂;该色素最大吸收波长为593 nm,色阶为78;该色素在酸性条件呈红色,碱性条件呈蓝色;pH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金属离子及光照条件对该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性质 放线菌 蓝色素 佩枯措
下载PDF
藏南聂拉木-措勤裂谷南段第四纪正断层作用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扬 吴中海 +3 位作者 左嘉梦 王世锋 盖海龙 田婷婷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2569,共18页
全面认识藏南裂谷近南北向正断层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性是深入理解其成因机制的关键.通过遥感解译、构造地貌分析、地表调查和无人机测量等方法,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对藏南聂拉木-措勤裂谷南段主要近南北向地堑及其边界正断层的第... 全面认识藏南裂谷近南北向正断层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性是深入理解其成因机制的关键.通过遥感解译、构造地貌分析、地表调查和无人机测量等方法,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对藏南聂拉木-措勤裂谷南段主要近南北向地堑及其边界正断层的第四纪活动和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纪正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时间上,主要近南北向正断层的活动性存在前第四纪、早-中更新世和晚第四纪3个不同的期次.在空间上,近南北向地堑断陷范围自中新世晚期以来发生了明显萎缩,其活动范围自聂拉木一带逐渐萎缩至佩枯错和穆林错-错戳龙一带.另外,分析藏南裂谷的成因机制需考虑各裂谷近南北向正断层作用的时空差异性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近南北向裂谷 活动断裂 近东西向伸展变形 佩枯错地堑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南部佩枯错流域冰川-湖泊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瑞 叶庆华 宗继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冰川和湖泊变化反映了区域的水热平衡变化,是气候变化的天然指示器。佩枯错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流域内冰川-湖泊变化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文中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及测高数据ICESat/GLAS和CryoSat-2,获取佩枯错流域内1991,2000,2009... 冰川和湖泊变化反映了区域的水热平衡变化,是气候变化的天然指示器。佩枯错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流域内冰川-湖泊变化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文中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及测高数据ICESat/GLAS和CryoSat-2,获取佩枯错流域内1991,2000,2009和2014年4期冰川和湖泊面积以及湖面高程变化;通过建立湖泊面积和高程的关系式,获得湖泊的水量变化,结合气象要素,分析冰川-湖泊变化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佩枯错流域内冰川、湖泊呈退缩趋势,且退缩速率加快,在2013年降水量突增导致湖泊水位有所上涨。可知,气温升高导致冰川加速消融,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额变化量影响湖泊变化。流域内冰川、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内陆湖 佩枯错 ICESAT CryoSat-2 湖泊变化 冰川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