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Pelvic Floor Ultrasonography
1
作者 Laura De Marzi Yael Baumfeld +1 位作者 Qi Wei S. Abbas Shobeiri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2年第5期375-385,共11页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morbidity with a negative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These disorders include multiple clinical conditions which range from urinary and defecatory disorders to sexual disorders, af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morbidity with a negative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These disorders include multiple clinical conditions which range from urinary and defecatory disorders to sexual disorders, affecting 24% of women. Since the pelvic floor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ex regions in the human body, in order to perform an accurate diagnosis, it is important to combine history tak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While in the past, diagnosis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was done using history taking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alone, it had been recognized the need for imaging as well. In the last decades different imaging modalities have been in use, includ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canning and, nowadays, the use of ultrasonography is gaining popularity. Ultrasound technology is evolving, with technology for 3D, 4D, Doppler and more, making it optimal for pelvic floor imaging.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different ultrasound modalities for pelvic floor imaging.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introduce the emerging ultrasound technologies for pelvic floor imaging including volume render mode, fusion imaging, framing, motion tracking and color vector mapping and elastography. The different ultrasonography modalities have resulted to be very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availability, short time, low cost, and radiation free.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alysis is operator-depen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floor ultrasonography Volume Render Mode Fusion Imaging Motion Tracking ELASTOGRAPHY MANOMETRY
下载PDF
二维盆底超声评估盆膈裂孔前后径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
2
作者 刘丹 赵白桦 文烈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研究盆底正中矢状切面盆膈裂孔前后径(AP)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62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和经会阴盆底超声(TPUS)数据。在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于最大Valsalva动作下... 目的研究盆底正中矢状切面盆膈裂孔前后径(AP)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62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和经会阴盆底超声(TPUS)数据。在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于最大Valsalva动作下测量AP,通过TPUS和盆腔器官脱垂量化系统(POP-Q)测定POP程度,并分析AP与POP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P对POP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共获得237例有效数据,其中POP-Q 0度POP 51例(21.51%),I度57例(24.05%),II度49例(20.67%),III度44例(18.56%),IV度36例(15.18%)。AP为37.10~97.90 mm,平均(61.33±10.71)mm。在TPUS或POP-Q系统诊断的不同程度POP中,AP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00、58.18,P均<0.01)。以AP=6.0 cm为截断值,预测TPUS明显POP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5.5%;预测POP-Q II度以上POP的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76.0%。AP与PO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P<6.0 cm与0~I度POP相关,6.0 cm≤AP<6.5 cm与II度POP相关,6.5 cm≤AP<7.0 cm与II~III度POP相关,7.0 cm≤AP与IV度POP相关(r=0.61、0.47、0.56、0.41,P均<0.05)。结论AP≥6.0 cm提示盆膈裂孔扩张,可能发生POP;AP越大,器官脱垂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女性 盆膈裂孔 超声检查 盆底
下载PDF
会阴3D超声检查对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盆膈裂孔形态变化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贾磊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采用会阴3D超声检查测量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盆膈裂孔形态变化情况,并评估其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12例(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未育且无生产史女性84例(对照... 目的采用会阴3D超声检查测量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盆膈裂孔形态变化情况,并评估其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12例(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未育且无生产史女性8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随访1年盆腔脏器脱垂发生比例、盆膈裂孔各项参数(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及盆膈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及杨氏模量。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组各参数对盆腔脏器脱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与对照组、脱垂亚组和未脱垂亚组受试者盆膈裂孔各项参数及肛提肌厚度、左右侧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645~37.69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产后6周研究组受试者经会阴3D超声检查获得的盆膈裂孔前后径、盆膈裂孔左右径、盆膈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左右侧杨氏模量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cut-off值分别为5.15 cm、3.45 cm、14.99 cm^(2)、0.47 cm、22.15 kPa、20.05 kPa(P<0.05),在缩肛状态下,上述各项指标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cut-off值分别为4.31 cm、3.39 cm、13.83 cm^(2)、0.68 cm、31.17 kPa、28.34 kPa(P<0.05),而在Valsalva状态之下,上述的各项指标预测盆腔脏器脱垂的cut-off值分别为5.47 cm、4.08 cm、16.82 cm^(2)、0.57 cm、26.88 kPa、25.02 kPa(P<0.05)。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后经会阴3D超声检查可准确反映盆膈裂孔形态变化,并可为产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预测及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产道 产次 骨盆底 会阴 成像 三维 超声检查 盆腔器官脱垂 预测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青 顾欣贤 +2 位作者 陈小敏 陈琪萍 祖晓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5月于产后6~8周内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行盆底超声及盆底表面肌电检查的女性受检者221例,其中阴...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及盆底表面肌电联合盆底超声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5月于产后6~8周内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行盆底超声及盆底表面肌电检查的女性受检者221例,其中阴道分娩者160例,剖宫产者61例,收集受检者的临床、剪切波弹性成像、盆底表面肌电及盆底超声资料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涨幅、产次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值平均值(Emean)均小于剖宫产组(P均<0.05);阴道分娩组5个不同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均小于剖宫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前静息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平均值与静息状态下双侧耻骨直肠肌Emean之间呈正相关(r=0.450,P<0.05),后静息阶段盆底表面肌电值平均值与静息状态下双侧耻骨直肠肌Emean之间呈正相关(r=0.422,P<0.05);阴道分娩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在3种不同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各参数(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均大于剖宫产组(P均<0.05);阴道分娩组产后膀胱膨出、会阴体过度运动的发生率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较阴道分娩组硬度大、张力高,易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但剖宫产对膀胱膨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孕妇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并发症 骨盆底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预测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珍珍 薛梅 +2 位作者 李明莉 时宁遥 杨宗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预测子宫全切术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47例为病例组,以及同期未行子宫切除术的已婚已育女性70例为对照组,应用盆底超声测...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预测子宫全切术患者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术患者47例为病例组,以及同期未行子宫切除术的已婚已育女性70例为对照组,应用盆底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两侧肛提肌厚度、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膀胱颈距参考线距离,计算膀胱颈移动度;应用SWE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附于耻骨下支处、肌腹及尾侧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最小值(Emin)、平均值(Emean),并计算其差值(ΔEmax、ΔEmin、ΔEmean),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FD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盆底超声联合SWE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PFD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9.6%vs.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例组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距参考线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左、右侧肛提肌厚度均较对照组减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附于耻骨下支处、肌腹及尾侧Emax、Emin、Emean均较对照组增大,ΔEmax、ΔEmin及ΔEmean均较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最大Valsalva动作下左侧肛提肌肌腹Emax及左侧肛提肌肌腹ΔEmax、ΔEmean均为PFD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最大Valsalva动作下左侧肛提肌肌腹Emax及左侧肛提肌肌腹ΔEmax、ΔEmean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21、0.625、0.860、0.964,以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对应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80.0%。结论盆底超声联合SWE可用于预测子宫全切术患者PFD发生风险,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 剪切波弹性成像 子宫全切术 肛提肌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基于临床资料及盆底超声参数的列线图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练为芳 黄晓民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485-490,共6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及盆底超声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8例产后SUI患者(研究组)及同期就诊的非SUI患者80例(对照组),获取两组一般资料、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并比较其差...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及盆底超声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探讨其预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78例产后SUI患者(研究组)及同期就诊的非SUI患者80例(对照组),获取两组一般资料、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并比较其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产后SUI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末次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久坐、侧切、绝经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壁最低点位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上方、膀胱颈位于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上方占比及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分娩方式、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为预测产后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上述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SUI的曲线下面积为0.969(95%可信区间:0.947~0.99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度较好,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临床资料及盆底超声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产后SUI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 列线图
下载PDF
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障碍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李超男 罗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5-7,共3页
随着医学界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日益重视,女性盆底健康问题被更多的人关注。及早进行非手术干预措施如盆底功能训练、针灸治疗等,能有效推迟严重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尤为关键。盆底超声因其无创性、便捷性、经济性及实时... 随着医学界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日益重视,女性盆底健康问题被更多的人关注。及早进行非手术干预措施如盆底功能训练、针灸治疗等,能有效推迟严重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尤为关键。盆底超声因其无创性、便捷性、经济性及实时动态观察盆底的特性,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盆底解剖、盆底超声技术以及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健康 综述
下载PDF
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刘青萍 马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365-1367,13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济仁医院分娩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分为正常组(n=63)和障碍组(n=17)。...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西安济仁医院分娩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分为正常组(n=63)和障碍组(n=17)。两组均检测盆底肌肉张力指标[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和尿道功能指标(功能性尿道长度和最大尿道关闭压);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静息状态、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功能相关参数[膀胱颈位置(BNP)、膀胱颈移动度(BN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评估价值。【结果】正常组盆底肌肉张力和尿道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障碍组(P<0.05),且两组盆底功能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NP、BND单独及联合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联合评估效果最佳。【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超声检查 会阴 骨盆底
下载PDF
盆底三维超声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汪雪莲 丁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987-991,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三维超声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6~8周内接受复查的2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SUI分为观察组(n=139)与... 目的:探讨盆底三维超声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6~8周内接受复查的2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SUI分为观察组(n=139)与对照组(n=133)。比较两组超声参数指标(尿道近端长度、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及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两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参数(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产后SUI的效能。结果:两组尿道近端长度、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e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紧张收缩阶段、耐力收缩阶段、后静息阶段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多参数联合诊断模型公式为:-0.069×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0.038×膀胱颈移动度+0.045×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0.097×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后角-10.521。ROC曲线分析显示,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以及4项联合诊断产后SUI的AUC值分别为0.588、0.671、0.643、0.710、0.775,敏感度分别为52.6%、84.2%、73.4%、47.5%、59.0%,特异度分别为65.5%、44.4%、50.4%、82.0%、82.0%。结论:盆底三维超声参数(静息状态下膀胱后角及最大Valsalve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膀胱颈距参考线下距离、膀胱后角)诊断产后SUI具有一定效能,且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三维超声 肌电生理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诊断模型
下载PDF
老年女性闭孔疝影像学表现1例
10
作者 杨佳欣 刘禧 +2 位作者 臧春梅 李璐 范校周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3期288-288,共1页
1病例资料女,97岁,2021年12月因右侧腹股沟区至大腿根部放射性疼痛首次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就诊,无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超声检查考虑闭孔疝(图1A),回顾盆腔CT可见肠壁部分外凸(图1B),可证实... 1病例资料女,97岁,2021年12月因右侧腹股沟区至大腿根部放射性疼痛首次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我院)就诊,无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超声检查考虑闭孔疝(图1A),回顾盆腔CT可见肠壁部分外凸(图1B),可证实超声声像图表现,未予特殊治疗;2022年6月出现类似症状,再次于我院就诊,超声见右侧耻骨旁、闭孔外肌外侧可见厚壁囊性回声区,范围约2.4 cm×1.9 cm×1.7 cm,内透声欠佳,其周围可见液性暗区,范围约1.4 cm×1.9 cm,按压未见变形,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考虑闭孔疝,较半年前范围增大(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疝 盆底疝 超声影像
下载PDF
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的应用价值研究
11
作者 赵丹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于产后6~8周采用GE 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健康女性于体检时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项超声参数,比较三组女性不同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时,剖宫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71,P<0.05)。Valsalva状态时,三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宫颈外口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883、803.493、391.602、223.600、100.175、172.614、165.113、41.806,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膀胱脱垂率、漏尿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04、7.910,P<0.05)。结论:分娩对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产妇分娩后的盆底结构,其中阴道顺产分娩较剖宫产的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异常更明显,与盆底结构及功能损伤存在密切联系,可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盆底超声检查 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 静息状态 Valsalva状态
下载PDF
阴道分娩不同助产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周铮 史铁梅 +3 位作者 王鑫璐 刘晨 牛旺 张原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目的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探讨阴道分娩中不同助产方式对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4名,按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会阴完整组32例、会阴侧切组30例、产钳助产组22例。分别获得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图像... 目的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探讨阴道分娩中不同助产方式对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4名,按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会阴完整组32例、会阴侧切组30例、产钳助产组22例。分别获得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图像,比较3组妇女产后盆隔裂孔前后径和面积的差异。结果会阴完整组和会阴侧切组于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的前后径、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会阴完整组和产钳助产组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的盆隔裂孔前后径、面积,静息—瓦氏和静息—缩肛时盆隔裂孔改变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产钳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大于自然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中,是否会阴切开对盆底功能损伤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超声检查 分娩
下载PDF
超声定量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 被引量:34
13
作者 徐莲 刘菲菲 +2 位作者 陶均佳 胡兵 应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29-223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评价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定量评估女性PO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女性POP患者,其中46例为单腔脱垂,8例为2个腔室、2例为3个腔室的复合脱垂,共计33例存在...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评价结果间的相关性,探讨超声定量评估女性PO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女性POP患者,其中46例为单腔脱垂,8例为2个腔室、2例为3个腔室的复合脱垂,共计33例存在前腔脱垂,23例有中腔脱垂,12例存在后腔脱垂。所有患者均接受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和POP-Q评分,均由1名医师独立完成评价。对超声测量结果与POP-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评估中腔脱垂与POP-Q的相关性最好(r=0.86,P<0.01),其次是前腔(r=0.84,P<0.01),后腔较差(r=0.62,P<0.01)。结论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盆底解剖信息,是一种能够定量评估POP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器官脱垂 骨盆底
下载PDF
三维超声评价晚孕期女性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31
14
作者 邵春娟 李勤 +1 位作者 应涛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9-1462,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评价晚孕期女性盆膈裂孔形态结构,为妊娠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的单胎妊娠、孕周为30~40周的初次妊娠女性40人(晚孕组);选择同期20例因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就诊...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评价晚孕期女性盆膈裂孔形态结构,为妊娠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产科定期产检的单胎妊娠、孕周为30~40周的初次妊娠女性40人(晚孕组);选择同期20例因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就诊的未育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在静息期、缩肛期、张力期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测量盆膈裂孔的面积、前后径和左右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晚孕组盆膈裂孔的面积、前后径和左右径在静息期、缩肛期和张力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均〈0.05)。与静息期相比,两组盆膈裂孔的三个参数在缩肛期均减小而在张力期均增大(P均〈0.05)。晚孕组超声异常表现包括盆膈裂孔明显增大,形态为"类椭圆形",盆膈裂孔中轴线偏移。结论三维超声能有效评价妊娠期女性盆膈裂孔的形态结构。晚孕期女性的盆膈裂孔较未育妇女明显增大,部分存在形态或位置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盆底功能障碍 盆膈裂孔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未育女性前盆腔 被引量:18
15
作者 徐繁华 王慧芳 +2 位作者 陈华 郑静 李华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采用腔内探头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年轻未育女性前盆腔。方法对60例年轻未育女性,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安静状态下、最大Valsaval动作时观察尿道和膀胱的运动变化,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和膀胱尿道后角,... 目的采用腔内探头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年轻未育女性前盆腔。方法对60例年轻未育女性,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安静状态下、最大Valsaval动作时观察尿道和膀胱的运动变化,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和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下降度(BND),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各数据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盆底正中矢状切面由腹侧至背侧依次显示耻骨联合、耻骨后间隙、尿道、膀胱颈、膀胱后壁。正常年轻未育女性在安静状态下BSD为(26.20±3.49)mm,膀胱尿道后角为(107.54±13.68)°;最大Valsaval动作时BSD为(14.05±4.32)mm,膀胱尿道后角为(110.97±14.96)°;BND为(12.74±4.48)mm。不同观察者测量安静状态下和最大Valsaval动作时BSD及计算BND的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1和0.87。结论应用腔内探头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前盆腔器官的运动变化,方法简单,重复性和可比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超声检查 前盆腔 女性 未育
下载PDF
智能盆底超声对二次自然分娩女性盆底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兆领 王睿丽 +3 位作者 黄蓉 徐俊 王琳 袁建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741,743,共5页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智能化识别及自动测量技术对近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产后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50例,随机选取同期产后复查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65例作为对照。采用二维超声观...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智能化识别及自动测量技术对近期二次自然分娩后女性盆底结构进行观察和评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产后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二次自然分娩产妇50例,随机选取同期产后复查的初次自然分娩产妇65例作为对照。采用二维超声观察两组产妇有无盆底器官脱垂及相关参数异常,测量产妇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实时三维超声测量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并测定两组产妇盆底肌肌力。结果两组产妇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静息期[(16.00±2.76)cm^(2)比(16.51±2.60)cm^(2)]、Valsalva期[(23.88±4.35)cm^(2)比(24.43±4.40)cm^(2)]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及相关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Ⅰ类(63.08%比68.00%)、Ⅱ类盆底肌肌力(73.85%比78.00%)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自然分娩产后女性盆底结构异常的发生率较初次自然分娩产后无明显升高,为临床指导二次分娩女性选择分娩方式及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肛提肌裂孔 超声检查 女(雌)性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华 王慧芳 +6 位作者 陈梦华 郭子平 王瑾 陈秋香 郭娟 王诗雅 巫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前盆腔器官脱垂或盆底肌力〈4级的50例初产妇行盆底康复治疗1个疗程(约6周)。对比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自主症状、前盆腔超声表现、盆底肌力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 探讨经会阴超声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前盆腔器官脱垂或盆底肌力〈4级的50例初产妇行盆底康复治疗1个疗程(约6周)。对比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自主症状、前盆腔超声表现、盆底肌力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压力性尿失禁自主症状者由12例(12/50,24.00%)减少至3例(3/50,6.00%,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瓦氏动作时膀胱颈位于经耻骨联合下缘参考线的位置升高;最大瓦氏动作时,Ⅱ~Ⅲ级前盆腔脏器脱垂者由46例(46/50,92.00%)减少为34例(34/50,68.00%,χ~2=11.97,P〈0.05);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耻骨直肠肌增厚率均增加(P均〈0.05);Ⅰ类肌纤维肌力≥4级者由4例(4/50,8.00%)增加至24例(24/50,48.00%),Ⅱ类肌纤维肌力≥4级者由9例(9/50,18.00%)增加至25例(25/5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在评估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康复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婷 夏飞 +2 位作者 徐红 王娟 顾欣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9-852,共4页
目的采用经会阴超声评价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为产后盆底康复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选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的3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非妊娠年轻女性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盆底肌电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采... 目的采用经会阴超声评价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为产后盆底康复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选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的31例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非妊娠年轻女性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盆底肌电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采用经会阴超声于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患者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研究组Dr及Ds均小于对照组(P<0.05),θr、θs及θ均大于对照组(P<0.05);2在肌电治疗前、治疗5次后及治疗10次后Dr、Ds依次增大(P<0.05),θr依次减小(P<0.05)。结论自然分娩会对盆底功能造成损伤,肌电刺激盆底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有较好的疗效,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客观地评估肌电刺激盆底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期 超声检查 骨盆底 电刺激疗法 女(雌)性
下载PDF
盆底超声在已育女性尿道及其周围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懿 刘芸 +2 位作者 雷华江 王东 陈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已育女性尿道及其周围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盆底超声观察283例就诊及体检的经产妇(经阴道分娩91例,剖宫产分娩192例)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尿道及尿道周围组织结构,...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已育女性尿道及其周围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盆底超声观察283例就诊及体检的经产妇(经阴道分娩91例,剖宫产分娩192例)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下尿道及尿道周围组织结构,并对其中12例临床查体发现尿道周围占位患者同时经尿道注入0.9%氯化钠液予以尿道造影,以明确诊断。结果:283例已育女性的尿道及其尿道周围组织均清晰显示,其中70例尿道及其周围组织正常;53例仅尿道旋转下移,77例尿道旋转下移伴尿道内口漏斗形成,35例尿道旋转下移伴尿道尿盐结晶,均合并GreenⅡ型膀胱膨出;29例尿道旋转伴走形弯曲,均合并Green Ⅲ型膀胱膨出;尿道周围囊性占位19例(尿道周围单纯性囊肿7例,尿道憩室10例,尿道旁腺炎伴囊肿2例)。有125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并术后随访1年,术后病理发现罕见尿道憩室原位癌1例,有56例进行物理治疗并术后随访1年。结论:经盆底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已育女性尿道形态、结构并对已育女性尿道周围病变进行诊断,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盆底 尿道及周围疾病 已育女性
下载PDF
三维超声评价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中外源激素的应用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铮 史铁梅 +3 位作者 王鑫璐 林琳 姜罗 冯晓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采用经阴式三维超声评价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中应用外源激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90名足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按使用外源激素情况分为自然分娩组、催产素组和前列腺素E2(PGE2)组,各30名。于产后42天进行超声检查,分别获得静息状态... 目的采用经阴式三维超声评价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中应用外源激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90名足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按使用外源激素情况分为自然分娩组、催产素组和前列腺素E2(PGE2)组,各30名。于产后42天进行超声检查,分别获得静息状态、瓦氏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图像,比较3组产妇盆隔裂孔前后径和面积。结果自然分娩组和催产素组于静息、瓦氏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的前后径、面积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GE2组与自然分娩组、催产素组在静息、瓦氏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中应用不同外源激素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存在差异,应用外源PGE2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大于应用催产素和自然阴道分娩;应用催产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较自然阴道分娩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超声检查 前列腺素 催产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