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4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随中子管Penning源诊断及仿真研究
1
作者 叶龙建 董攀 +3 位作者 李杰 张东东 陈宇航 胡志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Penning离子源因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伴随中子管中。基于实验室所用的潘宁(Penning)离子源,分析其电离时的伏-安特性;通过CCD相机拍摄观察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分布情况;采用光谱法诊断氢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 Penning离子源因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伴随中子管中。基于实验室所用的潘宁(Penning)离子源,分析其电离时的伏-安特性;通过CCD相机拍摄观察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分布情况;采用光谱法诊断氢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和温度。基于实验测试用的Penning离子源结构,建立H2分子碰撞电离的全局模型,分析离子源的工作参数与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与离子源的运行压强、磁场和功率密切相关;电子密度随功率增加逐渐增加、随磁场强度和压强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因此需将磁场强度控制在0.03~0.05 T,压强控制在(0.2~2)×10^(-2)Pa之间;电子温度随功率增加逐渐增加、随压强增加逐渐减小。通过模型可知,在Penning离子源的工作区间内,电子平均温度小于10 eV,电子密度数量级为10^(10)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ning离子源 离子诊断 氢等离子体 数值分析 全局模型
下载PDF
高阻隔性复合PEN/PET饮料包装瓶的制备及阻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梓绮 李雪 +1 位作者 尹昊 任迪峰 《饮料工业》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PET瓶是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饮料包装瓶之一,但随着消费者对饮料品质要求的提升,对饮料包装瓶的气体阻隔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进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的阻隔性,本实验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EN/PET复合材料,在确定共混... PET瓶是当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饮料包装瓶之一,但随着消费者对饮料品质要求的提升,对饮料包装瓶的气体阻隔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进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的阻隔性,本实验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EN/PET复合材料,在确定共混材料的最佳配比后,加工制得复合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PET)饮料包装瓶,并通过测定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透过量,以及紫外阻隔性能、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对其进行阻隔性能分析。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确定PEN30%wt、PET70%wt为最佳配比。制得的复合PEN/PET饮料包装瓶与普通PET瓶相比,氧气阻隔性增加3.48倍,二氧化碳阻隔性增加7.36倍,水蒸气阻隔性增加2.25倍,除此之外,其紫外线阻隔性等性能也有显著提高。在常温下贮藏70d后,复合PEN/PET瓶对饮料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纯PET瓶。复合PEN/PET饮料包装瓶改进了纯PET瓶的阻隔性较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en 高阻隔性 熔融共混
下载PDF
PEN纤维帘线浸胶过程中聚集态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许惠莹 曹清平 +5 位作者 张耀盾 周群望 甘锋 张扬帆 易宁波 田立勇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67-72,共6页
探讨PEN纤维帘线浸胶过程中聚集态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浸胶整理过程中的干燥一区、拉伸区、干燥二区和定形区这4个区域的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了PEN纤维帘线在浸胶后整理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热性能、取向参数、力学性能的演变。结果... 探讨PEN纤维帘线浸胶过程中聚集态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通过对浸胶整理过程中的干燥一区、拉伸区、干燥二区和定形区这4个区域的样品进行研究,分析了PEN纤维帘线在浸胶后整理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热性能、取向参数、力学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PEN纤维帘线在浸胶过程中结晶度由67.85%逐渐增加到69.45%;晶面的晶粒尺寸均略微增大;DSC熔融峰逐渐尖锐,结晶度增加,表明分子链聚集态结构趋于稳定和完善。PEN纤维帘线在热定形处理时纤维非晶区大分子链的取向度无明显下降,帘线的热收缩降为1.50%,有利于提高纤维帘线的热稳定性。动态和静态力学性能表明,PEN纤维帘线的断裂强度和模量未出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帘线 浸胶后整理 聚集态结构 热力学性能 演变过程
下载PDF
Correction:Jetting-based bioprinting:process,dispense physics,and applications
4
作者 Wei Long Ng Viktor Shkolnikov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23-823,共1页
The article Jetting-based bioprinting:process,dispense physics,and applications,written by Wei Long Ng and Viktor Shkolnikov,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electronically on the publisher’s internet portal on 12 July 2024 ... The article Jetting-based bioprinting:process,dispense physics,and applications,written by Wei Long Ng and Viktor Shkolnikov,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electronically on the publisher’s internet portal on 12 July 2024 without open ac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TING penS internet
下载PDF
电源PEN线断线引发火灾事故分析及处理
5
作者 杨卫校 杨福海 +2 位作者 雍其斌 张红梅 何静 《电世界》 2023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前,我国城乡和厂矿企业的低压电网多数采用三相四线制混用的低压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可提供两种不同等级的电压,线电压380 V和相电压220 V,使用方便,但单相负荷所占比例较大,有的配电变压器所带负荷甚至有80%以上为单相负荷。因此,... 目前,我国城乡和厂矿企业的低压电网多数采用三相四线制混用的低压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可提供两种不同等级的电压,线电压380 V和相电压220 V,使用方便,但单相负荷所占比例较大,有的配电变压器所带负荷甚至有80%以上为单相负荷。因此,三相负荷分配不平衡是必然的,PEN线(保护中性线)可有效抑制中性点漂移问题,使负荷上的电压基本平衡,确保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线 配电变压器 三相四线制 三相负荷 低压电网 单相负荷 低压供电系统 中性点漂移
下载PDF
取代啤酒玻璃瓶的PEN及PEN/PET 被引量:6
6
作者 明景熙 《中国包装》 1999年第4期90-90,共1页
近年来由于人类科技的进步,一种引人注目的高性能聚酯PEN进入包装市场,由于它具有较高的阻隔性、较好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从而成为玻璃的竞争对手。PEN与PET不同之处在于用萘环代替了PET中的苯环,聚合的原料单体酸用二... 近年来由于人类科技的进步,一种引人注目的高性能聚酯PEN进入包装市场,由于它具有较高的阻隔性、较好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从而成为玻璃的竞争对手。PEN与PET不同之处在于用萘环代替了PET中的苯环,聚合的原料单体酸用二甲基萘二甲酸(NDC)代替了对苯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瓶 玻璃瓶 pen pen/PET
下载PDF
PET/PEN扩链反应共混的研究 Ⅰ.共混条件对酯交换及链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海华 马敬红 +2 位作者 李文刚 梁伯润 余亦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8,共5页
用 1H- NMR方法对 PET/ PEN在少量扩链剂存在下的反应性共混条件对酯交换反应及序列结构的影响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合时间、温度对酯交换反应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提高酯交换程度增加 ,而导致共聚酯的数均序列... 用 1H- NMR方法对 PET/ PEN在少量扩链剂存在下的反应性共混条件对酯交换反应及序列结构的影响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合时间、温度对酯交换反应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提高酯交换程度增加 ,而导致共聚酯的数均序列长度变短。共混物的组成及少量扩链剂的存在 ,在某些条件下对酯交换反应及序列结构也显现出较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pen 扩链反应 共混 研究 酯交换 链结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扩链剂
下载PDF
PET/PEN共混物的相容性与酯交换反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苗迎春 高绪珊 王春兰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用1H-NMR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2,6-萘甲酸乙二酯(PEN)、PET/PEN共聚物的共混物酯交换反应的研究,测得了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诱导期.根据酯交换反应程度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诱导期探讨了酯交换反应与相容性的关系,认... 通过用1H-NMR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2,6-萘甲酸乙二酯(PEN)、PET/PEN共聚物的共混物酯交换反应的研究,测得了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和诱导期.根据酯交换反应程度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诱导期探讨了酯交换反应与相容性的关系,认为PET与PEN的相容导致或增强了酯交换反应,即相容性是酯交换的必要条件;同时酯交换的发生又促进了PET与PEN的相容.酯交换和相容是聚酯共混物熔融时相互关联的两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en 酯交换反应 动力学 相容性 诱导期
下载PDF
PET/PEN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桂娟 李祎 +2 位作者 任秀艳 陈彦模 周恩乐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35,99,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PET/PEN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PET/PEN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相容性酯交换影响因素、结晶动力学,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PET/pen共混体系 结晶性能 结晶动力学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下载PDF
PET/PEN/DBS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桂娟 徐晓多 +3 位作者 徐雪丽 于宝洁 李祎 周恩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73-1177,共5页
采用DSC方法,用修正的Avrami,Ozawa,Ziabicki宏观动力学模型描述PET/PEN/DBS[PF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DBS:1,3:2,4-二(亚苄基)-D山梨醇]共混物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 采用DSC方法,用修正的Avrami,Ozawa,Ziabicki宏观动力学模型描述PET/PEN/DBS[PF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DBS:1,3:2,4-二(亚苄基)-D山梨醇]共混物的非等温熔融结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Avrami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此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过程.冷却速率在5~20℃/min范围内,Ozawa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初期结晶过程,但结晶后期由于忽略次级结晶而不适宜.由Ziabicki结晶动力学参数可知,该共混物的结晶随着成核剂D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晶速率随着成核剂DB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非等温结晶条件下,共混物结晶同时受到冷却速率和共混物组成的影响,与共混物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有效能垒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T pen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下载PDF
PEN和PET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文刚 罗琳琳 +1 位作者 路海冰 袁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5,共3页
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结构上与PET非常相近的新型聚酯,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哈克流变仪对PET和PEN在不同温度及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流变行为研究表明:PEN的剪切黏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属于典... 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结构上与PET非常相近的新型聚酯,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利用哈克流变仪对PET和PEN在不同温度及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流变行为研究表明:PEN的剪切黏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属于典型的非牛顿流体;从流变曲线上来看,随着剪切速率的改变,PEN的剪切黏度的变化要小;而黏流活化能则表明:PEN剪切黏度的变化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这就意味着PEN对加工工艺具有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pen 流变行为 黏度 非牛顿流体
下载PDF
应用PEN3型电子鼻传感器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丽萍 徐茂琴 +1 位作者 何红萍 李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7-192,共6页
为研究化学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元件阵列的PEN3型电子鼻传感器,根据其对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产生代谢产物的差异响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 为研究化学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元件阵列的PEN3型电子鼻传感器,根据其对不同食源性致病菌产生代谢产物的差异响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单增李斯特菌这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培养2、4、6、8、10 h以及稀释103、105、107倍后进行PEN3化学传感器响应实验,建立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线性判别式分析(linear di scriminant analysis,LDA)等方法,确定化学传感器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浓度细菌是否产生有效响应。结果表明,PCA和LDA这两种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很好地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培养液区分开来,使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比率达到最大,并在较低浓度条件下,4种食源性致病菌仍有较高的区分度,这表明化学传感器技术检测低浓度致病菌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3型电子鼻 食源性致病菌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式分析
下载PDF
模拟胃液对Pen a 1及其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鑫 高美须 +2 位作者 牟慧 沈月 王志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9-777,共9页
【目的】Pen a 1是虾中的主要过敏原,已知其5个抗原表位在过敏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用全蛋白抗体和表位特异性抗体,检测Pen a 1经体外模拟胃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消化后其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人体消化对Pe... 【目的】Pen a 1是虾中的主要过敏原,已知其5个抗原表位在过敏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用全蛋白抗体和表位特异性抗体,检测Pen a 1经体外模拟胃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消化后其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人体消化对Pen a 1的影响机理及脱敏食品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为原材料,提取纯化虾过敏原Pen a 1,采用Fmoc化学法合成Pen a 1抗原表位的5个多肽片段(No.1—No.5),分别与载体蛋白KLH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免疫原和包被原。用Pen a 1和制备的多肽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纯种白兔获得全白蛋抗体和特异性表位抗体。参照美国药典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消化处理Pen a 1,利用SDS-PAGE和Tricine-SDS-PAGE观察消化后Pen a 1分子量变化;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blot)定性观察Pen a 1消化后生成的新蛋白片段与各抗体的结合情况;再经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i-ELISA)定量检测消化后的Pen a 1和表位多肽与各抗体结合能力,从而得出Pen a 1经SGF消化后各抗原表位免疫原性的变化程度。【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Pen a 1随SGF消化时间的延长逐渐被降解,在22 kD处生成一些较稳定的新蛋白片段,Tricine-SDS-PAGE结果表明在1.7—18 k D之间无新蛋白片段生成。Western-blot表明消化后分解生成的小分子蛋白与六种抗体发生不同程度结合,其中全蛋白抗体和No.4抗体几乎与生成的所有小分子蛋白结合,在22 k D左右处生成的稳定新蛋白片段均与No.3、4、5抗体有较强的结合,而与No.1、2抗体结合较弱甚至无结合,表明该蛋白携带No.3、4、5表位,而基本无No.1、2表位。ci-ELISA结果显示,Pen a 1经SGF消化后对全蛋白抗体和5个表位抗体的抑制率均显著下降,说明经过消化后Pena1及其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均明显降低,各抗原表位消化稳定性排序为No.4>No.2>No.1>No.3>No.5,其中No.2、1、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i-ELISA检测表位多肽经消化后其免疫原性也显著下降,消化稳定性排序为No.1>No.2>No.3>No.4>No.5,其中No.2、3、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合免疫印迹结果可知No.4抗原表位消化稳定性最高,但其表位多肽消化稳定性没有显著高于其它所有表位多肽,说明在消化过程中Pen a 1结构对该表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其保持较高的消化稳定性;No.1、2、3次之,3个表位间无显著性差异;No.5消化稳定性最差,表明Pen a 1空间结构对其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建立了一种用表位抗体检测过敏原经模拟消化后抗原表位消化稳定性的方法。Pen a 1经SGF消化后,免疫原性降低,分解生成部分较稳定的蛋白片段,但仍具有致敏性;5个抗原表位中No.4消化稳定最高,No.5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 a 1 SGF 抗原表位 消化稳定性
下载PDF
熔融法制备EPDM-g-MAH及其对PEN的脆韧转变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海东 张春雨 +1 位作者 程凤梅 范金乐 《塑料科技》 CAS 2004年第6期16-19,共4页
 用Haake流变仪,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考察了单体、引发剂(DCP)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PDM接枝MAH的反应中,随着DCP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增大;随着MAH用量的增加,接枝率趋于一个平衡值。PEN EPDM g ...  用Haake流变仪,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考察了单体、引发剂(DCP)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PDM接枝MAH的反应中,随着DCP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增大;随着MAH用量的增加,接枝率趋于一个平衡值。PEN EPDM g MAH共混物韧性的测定可以在很宽的温度(21℃~118℃)和组分〔(0~14wt%)EPDM g MAH〕范围中进行。发现了增加温度和增加EPDM g MAH含量对EPDM g MAH增韧PEN的脆韧转变有相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EPDM-G-MAH pen 制备方法 三元乙丙橡胶 马来酸酐 聚2 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接枝率
下载PDF
.NET环境下利用UG/NXO pen和UG/Journal对UG的二次开发 被引量:14
15
作者 唐鑫辉 秦小英 +1 位作者 崔洪斌 刘文学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2,76,共4页
分析了UGNX6.0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技术及当前常用的开发方法,针对低效率的问题,提出基于.NET平台通过UG/NXOpen和UG/Journal(日记)软件的联合应用实现UG的快速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并给出采用此方法实现参数化自动建模的一个实例,验证了此... 分析了UGNX6.0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技术及当前常用的开发方法,针对低效率的问题,提出基于.NET平台通过UG/NXOpen和UG/Journal(日记)软件的联合应用实现UG的快速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并给出采用此方法实现参数化自动建模的一个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软件 二次开发 .NET UG/NXO pen软件 UG/Journal软件 建模
下载PDF
新型高效包装用高分子材料——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被引量:22
16
作者 何慧 沈家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6-28,共3页
论述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研究现状,合成方法,性能及PEN/PET共混物(或共聚物)的有关情况。
关键词 聚萘二甲酸 乙二醇酯 pen 阻隔性 包装材料
下载PDF
熔融法制备EPDM-g-GMA及其对PEN脆韧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东 程凤梅 +1 位作者 罗靖 关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0,共3页
利用Haake流变仪对 (乙烯 /丙烯 /二烯 )共聚物 (EPDM)进行熔融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 ,考察了单体、引发剂 (DCP)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DCP用量的增加 ,接枝率增大 ;随着GMA用量的增加 ,接枝率趋于一个平衡值。... 利用Haake流变仪对 (乙烯 /丙烯 /二烯 )共聚物 (EPDM)进行熔融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GMA) ,考察了单体、引发剂 (DCP)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DCP用量的增加 ,接枝率增大 ;随着GMA用量的增加 ,接枝率趋于一个平衡值。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PEN) /EPDM g GMA共混物的脆韧转变主要受温度和EPDM g GMA用量的影响 ,增加EPDM g GMA用量可以降低PEN/EPDM g GMA共混物的脆韧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DM 脆韧转变 pen 接枝率 共混物 DCP 熔融法 GMA 用量 增加
下载PDF
PET/PEN扩链反应共混的研究——结晶与熔融行为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海华 梁伯润 +1 位作者 姜润喜 任夕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1,共6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PET/PEN扩链反应性共混物体系的热性能 ,对共混比例、温度和时间对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并进一步考察了序列结构变化和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比例的PET/PEN都呈现出一个玻璃化温度 ,即PET、PEN...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PET/PEN扩链反应性共混物体系的热性能 ,对共混比例、温度和时间对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并进一步考察了序列结构变化和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比例的PET/PEN都呈现出一个玻璃化温度 ,即PET、PEN在无定形态是相混溶的 ;冷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与共混比例、共混时间、温度等因素密切有关。PET/PEN5 0 /5 0即使共混短时间 ,亦不结晶。其他比例共混物随共混时间的增加 ,冷结晶温度升高 ,熔点下降 ,与序列长度变化有关。当序列长度小于 7时 ,冷结晶峰消失。当酯交换度大于 30 %时熔融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pen 反应性共混 热性能 聚酯 结晶 熔融
下载PDF
Pen a 1表位抗原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杰 高美须 +6 位作者 潘家荣 王志东 兰丽平 睢珂 许舒婷 刘超超 牟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191-3198,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识别、检测致敏蛋白的新方法。【方法】Pen a 1为虾中主要的致敏蛋白,从其5个主要IgE结合区中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85—105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进行化学合成,将多肽分别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 【目的】建立一种识别、检测致敏蛋白的新方法。【方法】Pen a 1为虾中主要的致敏蛋白,从其5个主要IgE结合区中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85—105位)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序列,进行化学合成,将多肽分别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得免疫原和包被原,免疫原免疫新西兰纯种白兔得到多克隆抗体。以刀额新对虾蛋白、卵清蛋白、花生蛋白和牛奶蛋白为样品,免疫印迹鉴定多克隆抗体对刀额新对虾中Pen a 1蛋白的特异性。【结果】经Ellman试剂测定多肽与KLH、BSA的偶联比分别为12﹕1和8﹕1。间接非竞争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1.024×106,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测定该多克隆抗体对多肽的IC50和IC10分别为0.4324μg.mL-1和0.0004μg.mL-1,表明多克隆抗体对多肽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此多克隆抗体仅可识别刀额新对虾蛋白中的Pen a 1蛋白,对所选其它物种蛋白无响应。【结论】通过人工合成多肽制备的抗体可用于目标致敏蛋白质的检测分析,该方法快捷灵敏,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a1 表位多肽抗原 多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ELISA 免疫印迹
下载PDF
利用Pen a 1表位抗体亲和纯化目标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杰 高美须 +4 位作者 潘家荣 兰丽平 睢珂 牟慧 许舒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4-1179,共6页
以虾致敏蛋白Pen a 1(Tropomyosin)抗原表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利用Pena 1表位抗体亲和纯化致敏蛋白的新方法.Fmoc法合成致敏Pen a 1蛋白的C端含有3个抗原表位的第247 ~284位氨基酸对应的多肽片段,应用马来酰亚胺法将多肽与KLH(匙孔... 以虾致敏蛋白Pen a 1(Tropomyosin)抗原表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利用Pena 1表位抗体亲和纯化致敏蛋白的新方法.Fmoc法合成致敏Pen a 1蛋白的C端含有3个抗原表位的第247 ~284位氨基酸对应的多肽片段,应用马来酰亚胺法将多肽与KLH(匙孔血蓝蛋白)、BSA(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人工免疫抗原(Pep-tide-KLH)和人工包被抗原(Peptide-BSA),免疫人工抗原免疫纯种新西兰白兔,获得多克隆抗血清,抗血清经辛酸-硫酸铵及特异性血清纯化预装柱(HiTrap rProtein A FF)纯化后与溴化氰活化琼脂糖凝4B(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进行偶联.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该多克隆抗体效价为2.05×106,多肽对抗体的IC50(50%抑制浓度)为0.21 mg/L,交叉试验表明该抗体与虾中非Pena 1蛋白无交叉反应性;Bradford法测定CNBr-Activated Sepharose 4B与抗体的偶联率为90.76%.间接竞争ELISA测定1 mL偶联介质的吸附容量为2.84 mg Pen a 1,免疫亲和柱的加标回收率为89.6%~93.6%,亲和柱使用寿命为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 a 1 表位抗体 免疫亲和柱 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