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PATHOGENS OF CHINESE PRAWN (PENAEUS CHINENSIS) VIRUS DISEASES 被引量:2
1
作者 孙修勤 张进兴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4-288,共5页
This pathogenic study shows that the viral diseases of Chinese prawns (Penaeus chinensis. O’sbeck)is due to three kinds of viruses: epithelium envelope baculovirus of Penaeus chinensis (EEBV-PC, de-tected by the auth... This pathogenic study shows that the viral diseases of Chinese prawns (Penaeus chinensis. O’sbeck)is due to three kinds of viruses: epithelium envelope baculovirus of Penaeus chinensis (EEBV-PC, de-tected by the authors in 1993), infection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hepatopancreatic parvo-like virus, and that the first two viruses seem to be the main pathogens of theepidemic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in 1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prawn (penaeus chinensis) VIRUS PATHOGENS
下载PDF
Studies on pathogen of explosive epidemic disease of shrimp Ⅱ. Purification of pathogen 被引量:3
2
作者 Wang Jinxing, Liu Changbin, Zhang Hongwei, Zhao Shuangyi, Zhang Yanjun and Zhao J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31-536,共6页
The pathogen of explosive epidemio disease of farmed Chinese shrimp (Penaeus chinensis )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cephalothorax and hepatopancreas of diseased shrimps by means of different speeds of centrifu... The pathogen of explosive epidemio disease of farmed Chinese shrimp (Penaeus chinensis )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cephalothorax and hepatopancreas of diseased shrimps by means of different speeds of centrifugation and sucrose gradient ultracentrifu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me viru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d shrimps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was a kind of baculovirus covered with envelope, which was 95 ~ 125 nm in diameter and 360 ~410 nm in length. The size of the capsid was 80 ~ 90 nm × 330 ~ 350 nm. The nucleic acid of the virus was demonstrated as DNA. The result of artificial infection demonstrated that the virus was the pathogen of explosive epidemic disease of farmed Chinese shr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ulovirus explosive epidemic disease penaeus chinensis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vitamins in the natural and the cultured prawn
3
作者 Wang Anli Wang Weina Liu Cunqi and Wang Suo’an Department of Biolog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A systematically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vitamins in the natural and the cultured prawn, Penaeus chinensis, was made by using High-efficiency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 in 198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 systematically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vitamins in the natural and the cultured prawn, Penaeus chinensis, was made by using High-efficiency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 in 198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tamin C (Vc) content in the natural prawn was 8. 19%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ultured prawn.As the natural prawn's body length increasing, the Vc content in cephalothorax increased continuously, but after August 10, the Vc content in the cultured prawn fell down rapid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tamin B1, B2,B6, nicotinic acid (NAc), nicotinamide (NAm) and folio acid (FAc) were found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the cultured prawn. Therefore, Vc probably is one of major factors limit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a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MINS natural prawn cultured prawn penaeus chinensis High-efficiency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非生物环境因子对用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实验感染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昌彬 王金星 +3 位作者 刘存仁 吴中华 陈忠科 张红卫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3,共6页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 在保证有充足氧气的前提下 ,按正交设计 ,研究水质氨态氮浓度、pH值、盐度和温度四种环境因子 ,对实验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发病的影响。在感染的不同时期 ,这四种环境因子对带毒对虾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感染后 3~ 4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为盐度、pH值、温度、氨态氮浓度 ,感染后 5天 ,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次序变为氨态氮浓度、pH值、温度、盐度。我们还进行了混合水平的正交实验 ,即在盐度水平不变 ,氨态氮浓度降到适宜的水平 ,再研究温度、pH值、氨态氮三种因子对带毒对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温度、氨态氮浓度和pH值 ,这与我国养殖对虾发病时间从南到北推移的现象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正交设计 非生物性环境因子 温度 盐度 pH值 人工感染试验
下载PDF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血液病理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吴垠 邢殿楼 +3 位作者 祝国芹 桂远明 王斌 李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3-57,共5页
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进行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与健康虾比较,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减少,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 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进行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与健康虾比较,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减少,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对人工感染试验病虾跟踪检测显示,对虾在病毒感染后24h,出现AKP升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下降,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出现变化的血液指标增多,变化幅度也急速增加。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是杆状病毒急性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患病虾在营养物质代谢、抗病力、消化、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迅即受到严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血液病理学
下载PDF
微生态调节剂对提高中国对虾抗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垠 王斌 +4 位作者 祝国芹 桂远明 康白 文姝 孔庆友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8-32,共5页
应用从健康中国对虾肠道中分离筛选出的无毒、无害菌群(JX5、JX6)制成微生态调节剂,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中国对虾,对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的抗病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态调节剂能够明显地提高中国对虾感染后的... 应用从健康中国对虾肠道中分离筛选出的无毒、无害菌群(JX5、JX6)制成微生态调节剂,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养中国对虾,对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的抗病力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态调节剂能够明显地提高中国对虾感染后的成活率,使死亡高峰时间延迟;(2)感染后的血液病理指标显示,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下降,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上升;(3)投喂微生态调节剂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经感染致病后,其血液指标与健康虾比较变化幅度不同,试验组虾血液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本文同时对微生态调节剂抗病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调节剂 饵料添加剂 中国对虾 抗病力
下载PDF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6
7
作者 王雷 李光友 +1 位作者 毛远兴 张海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86-492,共7页
于1992年8-9月在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虾场,使用复合口服免疫药物防治中国对虾病害,在现场观察对虾的发病情况、生长及增重速度;在实验室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表明,对虾服用“口服免疫型”药物后具... 于1992年8-9月在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虾场,使用复合口服免疫药物防治中国对虾病害,在现场观察对虾的发病情况、生长及增重速度;在实验室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表明,对虾服用“口服免疫型”药物后具有明显的抗病防病能力及促生长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口服免疫药物 病害防治
下载PDF
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64
8
作者 孙舰军 丁美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7-272,共6页
1996年5月24日—6月14日,8月1—19日,分别在青岛的两个养殖场采集海捕产卵后中国对虾亲虾和养殖中国对虾,采用人工添加氨氮并检测对虾与抗菌有关因子的活力的方法,进行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氮浓度较高的实验组... 1996年5月24日—6月14日,8月1—19日,分别在青岛的两个养殖场采集海捕产卵后中国对虾亲虾和养殖中国对虾,采用人工添加氨氮并检测对虾与抗菌有关因子的活力的方法,进行氨氮对中国对虾抗病力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氮浓度较高的实验组,对虾血细胞数目减少,其结构也有变化;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溶菌和抗菌活力都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对病原菌的易感性明显提高。氨氮可降低中国对虾与抗病力有关的酶活力,从而提高中国对虾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发生疾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抗病力 酶活力 发病率
下载PDF
大连地区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霞 刘淑范 +3 位作者 李华 姜静颖 李君丰 邢殿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报道1994年-1995年大连地区由杆状病毒引起的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实验中国对虾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病虾和人工感染的虾组织病理相同,在胃、皮下、类淋巴、造血组织、鳃、中肠、后肠、肝胰腺、心脏等组织器官... 本文报道1994年-1995年大连地区由杆状病毒引起的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实验中国对虾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发病虾和人工感染的虾组织病理相同,在胃、皮下、类淋巴、造血组织、鳃、中肠、后肠、肝胰腺、心脏等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干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中都可观察到显著胀大,呈空泡状或被苏木精浓染的细胞核。胃是病理变化出现最早且最严重的器官。在电镜下,胃、甲壳下上皮细胞核中可见大量长270~350nm,宽100~120nm的杆状病毒颗粒,细胞核、线粒体出现胀大,嵴断裂、消失情况。干细胞、上皮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为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病理学
下载PDF
中国对虾镰刀菌病病原体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战文斌 俞开康 孟庆显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2期91-100,共10页
首次报道从越冬期中国对虾病虾上分离鉴定出4种镰刀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测定了其生长速度,并对孢子萌发进行了观察。通过注射、创伤、菌浴... 首次报道从越冬期中国对虾病虾上分离鉴定出4种镰刀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测定了其生长速度,并对孢子萌发进行了观察。通过注射、创伤、菌浴三种方法进行人工感染,得到与自然病虾相同的症状,又能重新分离出同样的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首次从患病的对虾上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疾病 镰刀菌 分生孢子
下载PDF
中国对虾养成期病害的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牟海津 李筠 +1 位作者 包振民 徐怀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9-145,共7页
1引言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对虾病原菌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如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坎贝氏弧菌、鳗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普通变形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气单胞菌、丝状... 1引言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中国对虾疾病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对虾病原菌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如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坎贝氏弧菌、鳗弧菌、非O-1群霍乱弧菌、普通变形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气单胞菌、丝状细菌等[1~9].这些海洋环境中的正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养成期病害 细菌学分析 对虾
下载PDF
中国对虾病虾体内同工酶表型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黄灿华 陈棣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及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筛选感染病毒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病虾,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病虾体内同工酶的表型变化。用分光光度仪对电泳带扫描分析表明,病虾体内4种同工酶—酯酶...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及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筛选感染病毒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病虾,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病虾体内同工酶的表型变化。用分光光度仪对电泳带扫描分析表明,病虾体内4种同工酶—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谷草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型与健康虾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DH、EST、GOT的变化分别反映病虾体内糖类、脂类、氨基酸等3大物质代谢明显紊乱,SOD活性下降,显示病虾免疫防御机能明显衰退。对虾体内同工酶表型变化规律稳定,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同工酶表型变化 病害诊断
下载PDF
人工越冬对虾拟阿脑虫病病理组织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丽 宫庆礼 俞开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纤毛虫──旋毛蟹栖拟阿脑虫引起中国对虾越冬亲虾疾病的病理组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拟阿脑虫从对虾体表甲壳损伤处侵入虾体内,寄生于血淋巴,吞噬血细胞、大量繁殖并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器官,纤毛虫对组织尤其是鳃组织... 本文报道了一种纤毛虫──旋毛蟹栖拟阿脑虫引起中国对虾越冬亲虾疾病的病理组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拟阿脑虫从对虾体表甲壳损伤处侵入虾体内,寄生于血淋巴,吞噬血细胞、大量繁殖并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器官,纤毛虫对组织尤其是鳃组织造成严重机械损伤而使组织变性、坏死,导致对虾呼吸困难,贫血、窒息,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旋毛蟹栖 拟阿脑虫 中国对虾 病理组织
下载PDF
人工越冬对虾体内寄生纤毛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丽 孟庆显 +2 位作者 俞开康 王健 傅德忠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67,共7页
本文报道了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体内寄生纤毛虫(旋毛蟹栖拟阿脑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虾体表损伤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纤毛虫通过伤口进入虾体内,寄生于心脏血淋巴,吞噬血细胞,破坏组织尤其是鳃组织。致... 本文报道了中国对虾越冬亲虾体内寄生纤毛虫(旋毛蟹栖拟阿脑虫)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及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虾体表损伤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纤毛虫通过伤口进入虾体内,寄生于心脏血淋巴,吞噬血细胞,破坏组织尤其是鳃组织。致使组织机械损伤,缺血、变性,对虾呼吸困难,贫血、窒息而死。防止对虾体表受伤是预防该病的唯一途径。一些外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孔雀绿等对该病也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寄生纤毛虫病 虾体 人工越冬
下载PDF
不同饵料及添加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丽岩 郑家声 +2 位作者 王梅林 祁自忠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1-45,共5页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期间 ,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 ,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和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 ,人工饵料为主的... 在连续两年春季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期间 ,采用几种不同的饵料———人工饵料为主、活饵料和两种强化饵料分别培育中国对虾幼体 ,以存活率、体长、体重、抗感染力和缺氧耐受力等指标检验育苗效果。结果表明 ,人工饵料为主的喂养方式各项指标均显著劣于活饵料 ;强化与未强化的活饵料效果相近 ;强化的人工饵料在体长和耐缺氧方面显著优于人工饵料 ,存活率略低于后者 ,增重和抗感染方面与后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幼体 饵料 存活率 生长 抗感染力
下载PDF
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凯 郑国兴 曹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308,共6页
报道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症状、鳃组织的显微、超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病虾鳃区呈黑色条斑状、活动力差、厌食、死亡率较高。光镜下观察,鳃组织严重坏死、断裂,鳃丝充血,为多量血淋巴细胞浸润,黑色素大多沉积在鳃丝末端。电镜观... 报道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症状、鳃组织的显微、超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病虾鳃区呈黑色条斑状、活动力差、厌食、死亡率较高。光镜下观察,鳃组织严重坏死、断裂,鳃丝充血,为多量血淋巴细胞浸润,黑色素大多沉积在鳃丝末端。电镜观察到鳃组织的甲壳层和表皮层中有许多不同切面的杆状细菌,呈多形态,大小约为(0.2~0.4)×(1.2~1.8)微米,单个,偶而连成双,无芽孢,菌体周围细胞结构完全瓦解,组织被腐蚀成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的空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黑鳃病 细菌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对虾暴发病的实验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振国 耿隆坤 +3 位作者 刘健 黄聪年 高建军 陆建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4,共5页
于 1994 ,199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溶藻弧菌 ( Virbrio alginolgicus)、副溶血弧菌 ( V.parahaemolyticus)、和非 0 1-霍乱弧菌 ( V.cholerae non- 1)的单一菌株与对虾病毒感染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 2 3.5~ 2 5℃和 2 ... 于 1994 ,1995年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溶藻弧菌 ( Virbrio alginolgicus)、副溶血弧菌 ( V.parahaemolyticus)、和非 0 1-霍乱弧菌 ( V.cholerae non- 1)的单一菌株与对虾病毒感染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 2 3.5~ 2 5℃和 2 9.5~ 31℃温度条件下用病虾匀浆感染时 ,实验水体中细菌数量、弧菌数量的消长情况及其与对虾感染病毒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弧菌单独感染均可使对虾致病 ,但在与对虾病毒匀浆共同感染时 ,感染结果有较大差异 ,其中溶藻弧菌与对虾病虾匀浆的共同感染结果比单独感染的致病率高 4倍 ;在实验设定的低温和高温条件下进行对虾病虾匀浆感染 ,实验第 8天 ,低温组感染死亡率为 80 ,高温组感染死亡率为零 ;低温组的弧菌数量为高温组的近 6倍 ,而细菌数量高温组为低温组的近 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弧菌 实验室生态学 对虾 暴发病
下载PDF
感染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中国对虾形态学研究 2.病虾中肠的显微和亚微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昌彬 张红卫 +2 位作者 刘存仁 毕祖刚 王金星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在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实验感染的中国对虾发病影响的基础上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对虾中肠组织 .观察结果表明 :中肠上皮细胞水样变性 ,少量的上皮细胞被感染 ,肠腔内致病菌继发性感染 ,中肠肌细胞发生凋亡 .大颗粒细胞。
关键词 中肠 暴发性流行病 继发感染 细胞凋亡 中国对虾 病原感染 显微结构 形态学 亚微结构
下载PDF
大连地区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体及其感染寄主细胞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霞 李文清 +1 位作者 刘丹 国际翔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7,共5页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hat can cause "the red-legged disease of penaeous chinensis. We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ose ’red-legged disease Caused by V. alginolyticus. The study implies that th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that can cause "the red-legged disease of penaeous chinensis. We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ose ’red-legged disease Caused by V. alginolyticus. The study implies that the pothogens infect the whole body of diseased penaeous chinensis. The pathogen bacteria and the cell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 can be seen in the tissue cells including heart, liver, intestine and leg mus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红腿病 病原体 感染 电镜观察
下载PDF
中国对虾1种球形病毒及肝胰腺病变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秋芬 包振民 +3 位作者 胡景杰 徐怀恕 姜明 刘晓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在1994年山东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研究中,在未检出杆状病毒的中国对虾样品中首次发现1种球形病毒,电镜下观察到该病毒外有囊膜,直径200nm左右,在细胞质中形成球形包涵体,以宿主肝胰腺和心脏为主要靶器官;受其感染的肝... 在1994年山东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研究中,在未检出杆状病毒的中国对虾样品中首次发现1种球形病毒,电镜下观察到该病毒外有囊膜,直径200nm左右,在细胞质中形成球形包涵体,以宿主肝胰腺和心脏为主要靶器官;受其感染的肝胰腺细胞的细胞器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线粒体从增生、肿胀、内嵴溶解到出现纤维化,最后崩解;糙面内质网也明显增生、脱颗粒、排列紊乱,严重感染时,肿胀成泡状,甚至分解;细胞核出现病变较晚且较轻。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该病毒可引起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13d累积死亡率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暴发性流行病 球形病毒 肝胰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