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9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不同形式屎肠球菌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及抗病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田相利 刘云慧 +5 位作者 刘怡君 汪仕爽 罗凯 刘杨 秦光彩 范瑞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189,共11页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LYB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5种不同添加形式,分别为屎肠球菌发酵液(FJ)、活菌体(HJ)、发酵上清液(FQ)、超声波破碎菌体(CS)...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LYB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5种不同添加形式,分别为屎肠球菌发酵液(FJ)、活菌体(HJ)、发酵上清液(FQ)、超声波破碎菌体(CS)和热灭活菌体(RM),以商品饲料作为对照(Con),实验周期为42 d。研究表明,各处理组对虾成活率在84.0%~96.0%之间,Con组成活率最高且与CS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对虾生长情况来看,HJ和CS组对虾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Q、RM和Con组(P<0.05),与FJ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对虾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其中CS组的ACP活性最高,HJ、CS、FJ和RM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FQ组(P<0.05),CS和FJ组的POD活性显著高于HJ和RM组。HJ、CS、FJ和RM组对虾肝胰腺SOD、LZM、proPO、LGBP和HSP7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Q和Con组,其中CS组的HSP70、LZM和proPO基因表达水平最高,各处理组对虾肝胰腺中Imd、Toll和Relis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HJ和CS组的Imd表达量显著高于FQ和FJ组(P<0.05),CS组的Toll和Relish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在mTOR信号通路中,FJ、CS和RM组对虾肝胰脏TOR和4E-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FQ和Con组(P<0.05),HJ、FJ和RM组对虾肝胰脏elF4E1Α和elF4E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S、FQ和Con组(P<0.05)。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结果表明,CS组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凡纳对虾饲料中添加屎肠球菌LYB活菌菌液和超声波破碎菌体可显著提升其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其中超声波破碎菌体可作为潜在后生元,用于提高凡纳对虾的生长、免疫和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凡纳对虾 饲料 生长 免疫 抗病力 后生元
下载PDF
基于主动识别声呐的养殖塘南美白对虾探测与初步分析
2
作者 沈蔚 卢泉水 +2 位作者 彭战飞 曹正良 张进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实现高效、快速和准确的虾类识别和行为观测,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识别声呐(DIDSON)的养殖塘南美白对虾探测和行为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艇搭载主动识别声呐(DIDSON)对养殖塘设置的8个观测点进行连续定点观测,利用基于ECHOVIEW构建的... 为实现高效、快速和准确的虾类识别和行为观测,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识别声呐(DIDSON)的养殖塘南美白对虾探测和行为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艇搭载主动识别声呐(DIDSON)对养殖塘设置的8个观测点进行连续定点观测,利用基于ECHOVIEW构建的虾类识别计数模型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识别提取,通过目标识别、目标提取、通量分析以及方向分析等方法获得养殖塘南美白对虾的初步行为特征。试验在8个观测点观测的虾群数量极值分别为251只和208只,均值为234只,单位时间内的虾群通量区间为[108,131]只/(min·m^(2)),不同点位虾群正向游塘的占比均大于85%,通量变化较小。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观测到养殖塘内虾群存在规律性的游塘行为,相较于传统的水下视觉观察和被动声呐调查,有效解决了养殖塘中虾群行为观测的难题,为制定更加高效的虾塘饲养和管理方案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呐探测 行为分析 通量分析 南美白对虾 识别声呐
下载PDF
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相利 秦光彩 +6 位作者 罗凯 汪仕爽 刘杨 魏聪 王明阳 董双林 刘清兵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共11页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 为评估3种不同添加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非特异免疫反应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了丁酸梭菌CBG01(Clostridium butyricum CBG01)活菌(CB组)、3%聚β-羟基丁酸酯(PHB组)和1%丁酸钠(BS组)来投喂对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6周后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检测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和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CB组和PHB组对虾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最高,B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组对虾成活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处理组对虾血清中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B组对虾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S组对虾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CB组对虾肝胰腺中所有免疫相关基因(SOD、LZM、proPO、LGBP、HSP70、Imd、Toll、Relish、TOR、4E-BP、eIF4E1α、eIF4E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而PHB组的Toll基因以及BS组的Imd、Toll、Relish、eIF4E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3个处理组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PHB和丁酸钠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免疫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对虾对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总体比较,添加丁酸梭菌和PHB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当,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添加丁酸钠。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在难以添加丁酸梭菌活菌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添加聚β-羟基丁酸酯来替代丁酸梭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聚Β-羟基丁酸酯 丁酸钠 凡纳滨对虾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副溶血弧菌
下载PDF
虾类休闲食品的科研及产业概述
4
作者 王彩理 王志勇 +1 位作者 孙彩娇 滕瑜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虾类为代表的水产类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虾类休闲食品是以海水虾、淡水虾等高蛋白低脂肪虾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快速消费品,通过贮藏技术、预处理技术、蒸煮技术、干燥技术、保鲜技术、副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虾类为代表的水产类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虾类休闲食品是以海水虾、淡水虾等高蛋白低脂肪虾类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快速消费品,通过贮藏技术、预处理技术、蒸煮技术、干燥技术、保鲜技术、副产物利用、加工工艺等技术研究虾类营养型、功能型和健康型休闲食品,发展前景广阔。虾类休闲食品产业需要在基础性研发与科技创新、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市场革新及需求定向等方面寻求发展,品牌化、生活化、方便化、个性化是虾类休闲食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克氏原螯虾 休闲食品 加工技术
下载PDF
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影响因子
5
作者 孙世萍 咸玉兰 +6 位作者 韩军军 陈韩飞 热比古丽·沙吾提 米乃瓦尔·木依提 陈朋 陈牧霞 祁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在新疆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6 667 m^(2)、水深约1.6 m池塘中,放入经12 d淡化至盐度0.8左右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放养密度约为45 ind./m^(3)。放苗当天即采用标准方法开始第一次采样,每周采样1次,共采集12次,调... 在新疆昌吉市森淼渔业专业合作社6 667 m^(2)、水深约1.6 m池塘中,放入经12 d淡化至盐度0.8左右的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放养密度约为45 ind./m^(3)。放苗当天即采用标准方法开始第一次采样,每周采样1次,共采集12次,调查新疆昌吉地区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变化,借助多变量分析方法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时空变动及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3种(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为39种(属),其次为硅藻门29种(属)和蓝藻门23种(属),其他各门种类数不多于4种(属);优势种8种(属)。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2.05±2.93)×10~8ind./L,变幅为4.58×102~9.66×10~8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30.49±33.81)mg/L,变幅为0.80~101.47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铵态氮和活性磷与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的相关性较低,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月牙藻(Selenastrum bibraianum)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p.)更易在较高的铵态氮环境中建立优势地位;活性磷含量的增加可能是促进蓝藻大量繁殖的重要因素;植食性浮游动物牧食会对浮游植物群落变动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变动更倾向于从小型可食性到较大个体或不可食性种类转变。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生态因子的影响存在显著时空变化,掌握其变动规律对进一步开展池塘水质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影响因子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脱酚棉籽蛋白替代豆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免疫应答的影响
6
作者 李洁 王旋 +3 位作者 周慧慧 刘成栋 麦康森 何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共10页
为研究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豆粕的效果,以初始体质量为(0.81±0.01)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进行6周的养殖实验。对照组饲料中豆粕含量为25%(编号为S0),分别用4.93%、10.06%、14.80%、19.73%... 为研究脱酚棉籽蛋白替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料中豆粕的效果,以初始体质量为(0.81±0.01)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进行6周的养殖实验。对照组饲料中豆粕含量为25%(编号为S0),分别用4.93%、10.06%、14.80%、19.73%的脱酚棉籽蛋白等蛋白替代25%、50%、75%、100%的豆粕(分别编号为S25, S50, S75, S100)。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对虾。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脱酚棉籽蛋白替代100%豆粕对对虾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干物质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脱酚棉籽蛋白替代75%豆粕时,对虾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肠道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表明,脱酚棉籽蛋白替代100%豆粕会影响对虾的肠道健康,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饲料中100%的豆粕不会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产生显著影响,但会影响对虾的消化、免疫应答以及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脱酚棉籽蛋白 豆粕 饲料利用 生长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海藻硫酸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7
作者 杜国丰 陈红漫 +2 位作者 姜宁 尹梦琪 刘凤翊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5-101,126,127,共9页
为了研究海藻硫酸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试验先采用磷钼络合物法测定5种海藻硫酸多糖(PE-Ⅰ、PE-Ⅱ、LJP-Ⅰ、LJP-Ⅱ、LJP-Ⅲ)总抗氧化活性[以二... 为了研究海藻硫酸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试验先采用磷钼络合物法测定5种海藻硫酸多糖(PE-Ⅰ、PE-Ⅱ、LJP-Ⅰ、LJP-Ⅱ、LJP-Ⅲ)总抗氧化活性[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5种海藻硫酸多糖的抑菌圈直径,同时测定PA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将健康的对虾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尾,对照组与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抑菌效果最好的海藻硫酸多糖的基础日粮,饲喂14 d后模型组和试验组腹腔注射PA菌悬液(浓度为攻毒48 h后的LC_(50))30μL,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攻毒后第24小时、48小时、7天、14天统计死亡率,收集攻毒48 h后各组对虾肠道内容物,计数PA的菌落总数。利用试剂盒测定血淋巴中血浆总蛋白(TP)质量浓度、酚氧化酶(PO)活性,肝胰腺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集对虾肝胰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试剂盒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6种物质的总抗氧化活性大小为LJP-Ⅱ>LJP-Ⅰ>LJP-Ⅲ>BHT>PE-Ⅰ>PE-Ⅱ,其中LJP-Ⅱ、LJP-Ⅰ、LJP-Ⅲ总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BHT(P<0.05);海藻硫酸多糖LJP-Ⅱ在浓度150 mg/mL时对PA的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15.05±0.04)mm,因此选取LJP-Ⅱ作为日粮添加物,研究其对PA感染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当攻毒剂量为30μL时,PA对凡纳滨对虾48 h的LC_(50)为7.96×10~(6)cfu/mL。与模型组相比,攻毒后第14天试验组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血淋巴中TP质量浓度、PO活性,肝胰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喂添加海藻硫酸多糖LJP-Ⅱ日粮可明显改善PA感染对虾肝胰腺组织、管腔和小管损伤程度,形态结构趋于正常。说明海藻硫酸多糖LJP-Ⅱ可显著提升抗氧化防御系统生化指标水平,减轻PA对肝胰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硫酸多糖 凡纳滨对虾 铜绿假单胞菌 抗氧化酶活性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低温与无水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标记蛋白识别
8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4 位作者 郑晓娴 叶盛权 茅林春 谢晶 邓尚贵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6,共11页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 【目的】探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保活流通过程中低温和无水双重胁迫诱导肌肉品质劣变与差异表达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识别品质劣变的潜在标记蛋白。【方法】在模拟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质量浓度为7.2 mg/L,温度控制在(12±1)℃]观察对虾在低温和无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通过串联质谱标签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环境胁迫导致的肝胰腺蛋白质组显著差异性变化,并将其与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温组和低温+无水组分别鉴定了33和44个显著差异蛋白质(DEPs),这些蛋白质大多在溶酶体、糖酵解或糖异生、黏附等通路显著富集(P<0.05),同时胰蛋白酶-1、二肽基肽酶显著上调(P<0.05),而磷酸丙糖异构酶和醛脱氢酶显著下调(P<0.05)。此外,颜色和质构指标的变化与微管蛋白、凝溶胶蛋白、层黏连蛋白、内源性蛋白酶和代谢酶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本研究初次探明肝胰腺DEPs与肌肉品质间的内在联系,识别的典型DEPs可作为品质劣变的潜在标志蛋白,为监测无水运输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劣变提供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暴露 无水保活 品质劣变 蛋白组组学 蛋白标志物
下载PDF
冷藏凡纳滨对虾肌肉软化的生化特性及生物标记物
9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2 位作者 李彩虹 廖建萌 李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KP)活性,分析无氧代谢特征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动态变化,解析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结果与结论】4℃冷藏期间对虾质构指标迅速下降,冷藏72 h后硬度显著下降至(2947±113)g(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质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新鲜对虾冷藏24 h后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下降至(20.82±0.38)U/mg(P<0.05),且PFK活性与糖酵解各指标相关性最强,其调控的糖酵解是触发和加速肌肉快速软化的关键前期生化事件;ATP含量调控磷酸酶和Ca^(2+)-ATP酶活性,ACP活性和AKP活性在冷藏96 h显著上升至(16.39±1.17)U/mg和(0.86±0.05)U/mg(P<0.05),Ca^(2+)-ATP酶活性24 h后降至(0.50±0.01)U/mg(P<0.05)。随时间延长,Ca^(2+)-ATP酶活性下降诱导内质网释放Ca^(2+)诱导磷酸酶开启去磷酸化进程,蛋白质降解信号暴露被泛素化标记,肌原纤维蛋白进而被降解;相关性分析结合生化基本原理初步判定,Ca^(2+)-ATP酶为质构劣化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肌肉软化 生化热性 生物标记物 Ca^(2+)-ATP酶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
10
作者 王印庚 于永翔 +7 位作者 蔡欣欣 张正 王春元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朱洪洋 戴岩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26.1~29.0℃、4.26~6.08 mg/L、8.39~8.73和40~49,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1.19×10^(5)~7.70×10^(5)和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3.80×10^(5)~2.51×10^(6)和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15~113倍,弧菌占比在55%~70%。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及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及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解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便综合征 水质理化因子 可培养细菌 机体免疫力 菌群结构
下载PDF
中国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现状与对策建议
11
作者 岳冬冬 李欣童 李梦龙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2期83-90,共8页
对虾是全球虾类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中国对虾养殖与贸易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为掌握近年来中国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变化特征,对2017—2021年贸易规模、进口来源、产品类型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中国进口对虾类产品呈现量额齐增的趋... 对虾是全球虾类贸易的重要产品之一,中国对虾养殖与贸易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为掌握近年来中国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变化特征,对2017—2021年贸易规模、进口来源、产品类型等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中国进口对虾类产品呈现量额齐增的趋势,进口量年均增长88.15%,进口额年均增长72.32%。对虾类产品进口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分别形成1—6月份和7—12月份2个波动阶段。冻对虾和冻对虾仁是主要进口产品类型,这两类产品进口量额占比分别为96.83%和95.37%。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者价格6.99美元·kg-1,高于其他6个主要养殖国家生产者价格平均值39.31%。提出加强对虾类产品进口贸易监测,开展对虾产业战略研究,保障进口产品质量安全等对策建议,促进中国对虾养殖业和进口贸易协调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进口 南美白对虾 生产者价格
下载PDF
凡纳对虾核心育种群生长和抗WSSV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和怡婧 李旭鹏 +13 位作者 栾生 孔杰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曹家旺 陈宝龙 代平 邢群 刘绵宇 强光峰 刘杨 隋娟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164,共10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 为开展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抗性复合选育,本研究以凡纳对虾59个核心育种群家系1770尾77~94日龄的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两性状动物模型、公母畜阈值模型,评估在WSSV感染情况下凡纳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凡纳对虾体长、抗WSSV存活时间和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05、0.18±0.05和0.14±0.0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且均与0差异极显著(P<0.01)。凡纳对虾体长与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15±0.20,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25±0.22,上述遗传相关与0差异不显著(P>0.05);抗WSSV存活时间性状与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6±0.03,遗传相关与1差异不显著(P>0.05),为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在该育种群体中,凡纳对虾生长与WSSV抗性可根据育种需要,通过赋值制定综合选择指数,进行多性状复合选育。此外,为优化每代育种的操作过程,可选用家系WSSV半致死存活率作为WSSV抗性的指标性状。本研究为开展凡纳对虾生长和WSSV抗性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遗传参数 生长 存活 WSSV
下载PDF
零鱼粉饲料与高鱼粉饲料饲喂下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评估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相燕 孟宪红 +5 位作者 代平 孔杰 栾生 曹家旺 谭建 邢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为探讨选育零鱼粉需求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品种的可能性,解决目前鱼粉短缺、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研究在零鱼粉饲料(蛋白含量占38%)和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占25%,蛋白含量占42%)饲喂条件下进行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 为探讨选育零鱼粉需求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品种的可能性,解决目前鱼粉短缺、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研究在零鱼粉饲料(蛋白含量占38%)和高鱼粉饲料(鱼粉含量占25%,蛋白含量占42%)饲喂条件下进行凡纳对虾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遗传评估。选择30个家系进行40 d的单尾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饲喂高鱼粉饲料对虾的平均增重率(62.00%)和平均饲料效率比(124.00%)明显高于饲喂零鱼粉饲料(23.50%和49.40%)。对虾摄食量和增重率在零鱼粉饲料和高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遗传力在0.458±0.140到0.699±0.155之间,饲料效率比在零鱼粉饲料和高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遗传力分别为0.186±0.098和0.341±0.110。由于没有剖分出共同环境效应,遗传力都存在一定程度高估,因此,零鱼粉饲料饲喂下的饲料效率比的遗传变异并不高。摄食量和增重率在2种饲料间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80±0.171和0.676±0.155,表示这2个性状存在中等的基因型与饲料互作效应。饲料效率比在2种饲料间的遗传相关仅为0.299±0.304,表示该性状存在严重的基因型与饲料互作效应。综上结果来看,使用零鱼粉饲料不利于凡纳对虾的养殖及选育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饲料效率比 遗传力 遗传相关 基因型与饲料互作
下载PDF
虾活性肽微胶囊复合可食膜的制备及其保鲜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泽龙 陈梅香 +4 位作者 何建林 白锴凯 余琳 张怡 洪碧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81,共9页
针对南美白对虾易腐败和黑变问题,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虾活性肽微胶囊为成膜原料,研发具有保鲜功能的复合可食膜。采用单因素实验,以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等为指标,考察羟丙甲基纤维素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及虾活性肽微胶囊添... 针对南美白对虾易腐败和黑变问题,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虾活性肽微胶囊为成膜原料,研发具有保鲜功能的复合可食膜。采用单因素实验,以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等为指标,考察羟丙甲基纤维素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及虾活性肽微胶囊添加量对复合可食膜的成膜效果及膜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虾活性肽微胶囊添加量对复合可食膜的红外光谱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优化复合可食膜制备工艺;开展覆膜包装贮藏实验,以感官评分、pH、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等为指标,探究复合可食膜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实验优化,复合可食膜的最佳膜材添加量为:羟丙甲基纤维素12%、甘油0.4%、微胶囊3%,此条件下,膜的综合性能佳。由膜抗氧化性能测定实验可得,当微胶囊添加量为3%及以上时,膜的抗氧化性能较好。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微胶囊添加量为3%~4%时,微胶囊与膜组分的交联作用较强。贮藏实验证实,复合可食膜可抑制虾体腐败,改善虾体感官,减缓机体pH上升、挥发性盐基氮激增和菌落总数增加等腐败现象,其贮藏期较无保护组可延长3~4 d,且总体保鲜效果优于HPMC空白膜甚至保鲜(PE)膜,展现出对南美白对虾的良好保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活性肽微胶囊 可食膜 南美白对虾 保鲜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营养物质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柯虹瑜 王瑗瑗 +3 位作者 张鑫 姚文祥 李小勤 冷向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肝胰腺酶活、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在含鱼粉1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的有机酸复合...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肝胰腺酶活、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在含鱼粉1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的有机酸复合物(organic acids complex,OC,主要成分为富马酸、三丁酸甘油酯),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OC-0,OC-5,OC-10,OC-15)。将1000尾(1.0±0.1)g对虾随机分配到20个网箱(每组5个网箱,每网箱50尾虾)中,分别投喂上述4种饲料8周。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0%和0.15%有机酸复合物,增重率分别提高了18.7%和17.9%,饲料系数分别降低了16.1%和18.5%。在全虾成分方面,添加OC显著降低了全虾粗脂肪含量,OC-5,OC-10的粗蛋白含量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对凡纳滨对虾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肠道菌群的分析表明,饲料中添加0.10%OC增加了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丰度。综上,在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复合物可以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有机酸复合物的适宜添加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有机酸 营养利用 消化酶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对3种弧菌的拮抗效果及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钢 胡晓娟 +4 位作者 苏浩昌 徐武杰 徐煜 文国樑 曹煜成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1,共9页
使用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方法之一。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在机体内分泌抗菌物质,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抗毒抗病能力等功能。研究了不同氧环境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 使用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方法之一。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在机体内分泌抗菌物质,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抗毒抗病能力等功能。研究了不同氧环境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溶珊瑚弧菌(V.coral-liilyticus)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法结合PCR荧光定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评价了嗜酸乳杆菌对上述弧菌的拮抗效果及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厌氧条件下,哈维氏弧菌的菌量显著高于在好氧环境培养后的菌量(P<0.05)。不同培养基配比对4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嗜酸乳杆菌对3种弧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对虾肠道菌群背景下,嗜酸乳杆菌对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处理组的弧菌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高菌量组的有益菌属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对上述3种弧菌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对虾肠道菌群背景下对副溶血弧菌的生长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且能够优化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弧菌 拮抗 凡纳滨对虾 肠道菌群结构
下载PDF
超高压结合真空低温烹饪技术制备即食虾及其品质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馨瑶 孙颖 +2 位作者 焦德新 朱晨 刘回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对超高压联合真空低温烹饪冻干虾(sous-vide combined with high pressure cooked and freeze-dried shrimp,SPF)与传统热加工技术制备的高温熟制风干虾(boiled and hot air dried shrimp,BH)的品质进行研究。... 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对超高压联合真空低温烹饪冻干虾(sous-vide combined with high pressure cooked and freeze-dried shrimp,SPF)与传统热加工技术制备的高温熟制风干虾(boiled and hot air dried shrimp,BH)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BH相比,SPF的硬度较低,颜色较饱满,感官评分较高,更受消费者喜爱。检测挥发性香味物质发现,SPF中的苯甲醛含量显著高于BH,SPF更具有海鲜风味。在脂肪酸含量上,SPF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BH。同时,通过货架期动力学模型建立得到SPF氧化稳定性较高。因此,超高压联合真空低温烹饪技术制备即食虾可以更好地改善即食虾的品质和风味,实验结果为规模化生产高品质、风味独特且方便食用的即食虾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超高压技术 真空低温烹饪技术 即食虾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低盐水体Na^(+)/K^(+)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与肝胰腺、鳃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祝华萍 苏家齐 +4 位作者 张子军 朱长波 张博 李婷 陈素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5,共9页
缺钾在内陆低盐度盐碱水中经常发生,为探究低盐水体中不同钾缺乏程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体成分以及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参照海水离子组成配置盐度为2的低盐度水体,在Na^(+)/K^(+)(mg/mg)比值为27、47、67、87、107 (分... 缺钾在内陆低盐度盐碱水中经常发生,为探究低盐水体中不同钾缺乏程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体成分以及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参照海水离子组成配置盐度为2的低盐度水体,在Na^(+)/K^(+)(mg/mg)比值为27、47、67、87、107 (分别记为A、B、C、D、E组)的条件下,对体重为(1.04±0.23)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开展了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E组对虾的存活率为44.64%±20.95%,显著低于A、B、D三组;E组体重为(4.86±0.66) g,显著低于其他4组;A~D组之间的湿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大于E组且差异显著;在饲料系数上,E组最高并与A、D组差异显著。在体成分上,各组全虾钾含量、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E组的水分含量高于其他组,并与A、B组差异显著;E组粗蛋白含量最低,且与B组差异显著。E组对虾鳃组织角质层明显受损,红细胞数量减少,空泡增多,肝胰腺B细胞及其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肝小管结构受损。研究表明,低盐条件下严重缺钾引起了对虾鳃和肝胰腺损伤,降低了对虾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水体缺钾在前期即可对对虾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而对存活的影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有助于为内陆低盐度盐碱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Na^(+)/K^(+) 生长 体成分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在低氧环境下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毓佳 谭建 +5 位作者 栾生 罗坤 王宏杰 隋娟 孟宪红 孔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560尾... 在水产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情况下,缺氧会短期内造成个体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生产效益。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抗和快大2个品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致死溶解氧(DO)胁迫的方式,对2个品系各41个家系共计6560尾幼虾进行低氧耐受性测试,统计高致死溶解氧水平下幼虾的存活性状,分析不同品系间及同一品系不同家系间耐低氧性状的差异,评估其遗传参数;对耐受性有显著差异的家系个体的鳃、肌肉、肝胰腺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比较其细胞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0.3mg/L低氧条件下,高抗品系和快大品系的家系半致死存活率SS50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高抗品系SS50为49.30%,快大品系SS50为42.52%;家系间存活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和45%。利用阈值性状动物模型,以半致死时的个体存活状态作为观测值(存活为1,死亡为0)估算的遗传参数为(0.345±0.031)~(0.378±0.029),经过转换后在连续变化的观测值尺度上的遗传力为(0.219±0.031)~(0.237±0.029),表现为中等遗传力水平。高抗品系中低氧耐受家系和低氧敏感家系的鳃、肌肉和肝胰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不同的家系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逆生理特征差异,这可能与高抗不同家系抗逆耐受力强弱有关。不同家系间在低氧胁迫下的存活时间、生理特性差异以及各品系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高致死溶解氧水平的耐受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选育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溶解氧 遗传力 组织损伤 选育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鳊鱼、南美白对虾和花蛤生物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麒 曲映红 +1 位作者 周惠敏 王静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1,共9页
通过比较鳊鱼、南美白对虾和花蛤在常温(25℃)和冷藏(4℃)下生物胺的差异,并分析生物胺与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s,TVC)的相关... 通过比较鳊鱼、南美白对虾和花蛤在常温(25℃)和冷藏(4℃)下生物胺的差异,并分析生物胺与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s,TVC)的相关性,旨在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鱼肉、虾肉和贝肉中生物胺的差异变化,以判断3种水产品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最佳货架期。结果表明,鳊鱼中尸胺和苯丙胺变化最显著(P<0.05),在4℃贮藏8 d最终含量分别为2.94、3.24 mg/kg;在25℃贮藏2 d最终含量分别为20.51、2.48 mg/kg;南美白对虾中腐胺、尸胺和酪胺变化最显著(P<0.05),在4℃贮藏8 d最终含量分别达到了24.65、17.87、6.26 mg/kg,在25℃贮藏2 d最终含量分别为22.02、25.02、13.76 mg/kg;花蛤中腐胺、尸胺和组胺变化最显著(P<0.05),在4℃贮藏8 d最终含量分别为3.04、3.18、1.58 mg/kg,在25℃贮藏2 d最终含量分别为5.68、8.25、2.21 mg/kg。鳊鱼在常温(25℃)和冷藏(4℃)条件下苯丙胺和尸胺均与pH、TVBN、TBA和TVC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南美白对虾中腐胺、尸胺和酪胺均与pH、TVBN、TBA和TVC表现出高度相关性;花蛤中腐胺、尸胺和组胺均与pH、TVBN、TBA和TVC表现显著相关性(P<0.05)。因此可将苯丙胺和尸胺作为鳊鱼的特征生物胺;腐胺、尸胺和酪胺作为南美白对虾的特征生物胺;腐胺、尸胺和组胺作为花蛤的特征生物胺,为以鳊鱼、南美白对虾和花蛤为代表的常食用的鱼虾贝类水产品进行风险监测,提供在运输贮藏保鲜过程中的最佳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鳊鱼 南美白对虾 花蛤 贮藏 生物胺 新鲜度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