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地区史前花边口沿陶器系统研究
1
作者 刘丁辉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1,共11页
新石器时代早期,广西邕宁顶蛳山第一期遗存、福建漳平奇和洞第二期遗存和浙江上山文化均发现有早期花边口沿陶器,其中华南顶蛳山—彭头山文化系统的花边口沿、绳纹圜底类陶器对整个南方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史前花边口沿陶器的起源与早... 新石器时代早期,广西邕宁顶蛳山第一期遗存、福建漳平奇和洞第二期遗存和浙江上山文化均发现有早期花边口沿陶器,其中华南顶蛳山—彭头山文化系统的花边口沿、绳纹圜底类陶器对整个南方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史前花边口沿陶器的起源与早期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各地早期花边口沿陶器的出现具有共时性,其主要目的是修整加固器物口部。陶器花边口沿是史前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要素之一,其对外扩散与影响更多地是借助标志性陶器传统进行的,只是在不同文化和地区的接受程度与延续时间有所差异。进入龙山时代,除四川盆地的宝墩文化等保留了花边口沿陶器传统外,南方地区其他区域的花边口沿陶器传承体系基本衰亡或中断,这可能与史前制陶工艺的进步或当地文化传统的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边口沿陶器 新石器时代 顶蛳山遗址 彭头山文化 制陶技术
原文传递
彭头山文化的来源与澧阳平原的旧新石器过渡
2
作者 李文成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9-215,共7页
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澧阳平原彭头山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可以观察到本地更新世末期狩猎采集人群文化的延续和创新,也同样可以看到来自潕水文化群的狩猎采集者、南岭—武夷山一线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洞穴人群的文化汇入。这一现象表... 本文的分析表明,在澧阳平原彭头山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可以观察到本地更新世末期狩猎采集人群文化的延续和创新,也同样可以看到来自潕水文化群的狩猎采集者、南岭—武夷山一线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洞穴人群的文化汇入。这一现象表明了彭头山文化人群与文化的多元性,也反映出澧阳平原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头山遗址 澧阳平原 旧新过渡 多元性
原文传递
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燧石石制品的技术、功能与相关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意愿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51,共10页
对彭头山遗址中出土的燧石石制品的技术类型学分析,表明石器技术属典型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与北方的小石片石器工业特征相近。微痕分析显示石制品使用率较高,运动方式以切割和刮为主,加工对象以动物软性物质居多,推测其主要用于... 对彭头山遗址中出土的燧石石制品的技术类型学分析,表明石器技术属典型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与北方的小石片石器工业特征相近。微痕分析显示石制品使用率较高,运动方式以切割和刮为主,加工对象以动物软性物质居多,推测其主要用于食物资源的处理。"细小石器"个体形态普遍较小的特点主要是受石料性能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一区域先民在原料开发利用策略上的变化。它作为一个文化因素共存于澧阳平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应是打制石器传统的延续,这种现象也见于华南、华北的很多同时期文化遗存中,因此以往过分强调"细小石器"作为文化纽带的认识可能有必要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头山遗址 细小石器 技术类型学 微痕分析
原文传递
彭头山文化分期与类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良智 曲新楠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80,共13页
本文以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和杉龙岗遗址出土的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与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确定几种典型陶器的型式演变,在此基础上将彭头山文化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总结各期文化特征,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讨论了彭头山文化各期... 本文以彭头山遗址、八十垱遗址和杉龙岗遗址出土的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与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确定几种典型陶器的型式演变,在此基础上将彭头山文化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总结各期文化特征,结合碳十四测年数据讨论了彭头山文化各期的绝对年代。同时对彭头山文化的分布与地方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彭头山文化可分为彭头山类型、城背溪类型和黄家园类型三个地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头山文化 分期 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