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ubnational Penn Effect: Evidence from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Huayi Yu Xiang Tang Rui Wu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4期627-650,共24页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relative consumer price levels as of 2008 for 36 major Chinese cities, using an innovative method purposely designed to rectify three main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which are (1) ...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relative consumer price levels as of 2008 for 36 major Chinese cities, using an innovative method purposely designed to rectify three main defect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which are (1) the under-representation of marketized services in the sample data, (2) biased consumption weights, and (3) a mismatch between sample classification and consumption weights. Our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e "subnational Penn effect" as defined by Tang (2012), i.e., strong inter-city correlations among population size, the relative price level, per capita nominal and real income, and human capital stock, thereby showing that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inter-city price dispersion proposed by Tang (2012) is applicable in China. Our conclusion, methodology, and estimation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various aspects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cluding the regional, urban and real-estate econo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price dispersion subnational penn effect agglomerationeconomies
原文传递
Accounting for the =Subnational Penn Effect'--A General Theory of Regional and National Price Levels 被引量:3
2
作者 Xiang Tang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年第1期94-121,共28页
As an extension of the neoclassical urban systems theory (Henderson, 1974), we develop a general theory of regional (inter-city) price dispersion which also explains the "subnational Penn effect," i.e., cross-ci... As an extension of the neoclassical urban systems theory (Henderson, 1974), we develop a general theory of regional (inter-city) price dispersion which also explains the "subnational Penn effect," i.e., cross-city correlations among population size, prices, real income and human capital stock. The model is also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ice dispersion that is observationally equivalent to and more appealing than the Balassa-Samuelson theory, implying that the (international) Penn effect may simply be an aggregate result of the "subnational Penn effect." Furthermore, it shows that, contrary to the popular view, economic integration can increase as well as decrease spatial price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price dispersion penn effect Balassa-Samuelson urban systems
原文传递
人民币升值问题研究——基于巴萨效应及Penn效应
3
作者 曹强 虞文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分别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及Penn效应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分析人民币是否低估的问题。认为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Penn效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即扩展型的购买力方法,相对于其他的基本均衡汇率方法来说,是较为适宜衡量人民币均... 分别通过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及Penn效应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分析人民币是否低估的问题。认为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和Penn效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即扩展型的购买力方法,相对于其他的基本均衡汇率方法来说,是较为适宜衡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的。所以,就目前国际状况而言,2013年人民币汇率还将以平稳渐进的方式升值。总之,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penn效应 人民币实际汇率
下载PDF
中国购买力平价(PPP)数据的合理性论证 被引量:7
4
作者 余芳东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43,共6页
在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数据以后,国际社会提出了种种质疑,本文分别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和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关系、地区和城乡之间价格差异、代表性和可比性商品之间价格差异及其对PPP的影响方面,论证我国PPP数据的合... 在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数据以后,国际社会提出了种种质疑,本文分别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和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关系、地区和城乡之间价格差异、代表性和可比性商品之间价格差异及其对PPP的影响方面,论证我国PPP数据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我国PPP值和价格水平指数具有明显的宾大效应,即相对价格水平偏低,而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价格水平和PPP值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我国地区价格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关度减弱,国内宾大效应不明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可比性和代表性产品之间价格差异较小,抽样分布对PPP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水平 购买力平价 宾大效应
下载PDF
有限元法分析人体皮肤热效应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东青 刘志高 +1 位作者 陈杰轰 李晖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研究了He-Ne激光辐照下人体皮肤组织传热过程温度场空间分布的动态规律。利用有限元法实现皮肤组织非稳态传热方程的模拟计算,获得了人体皮肤组织光致热效应的径向和轴向分布行为及时间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激光外科临床应用中激光参... 研究了He-Ne激光辐照下人体皮肤组织传热过程温度场空间分布的动态规律。利用有限元法实现皮肤组织非稳态传热方程的模拟计算,获得了人体皮肤组织光致热效应的径向和轴向分布行为及时间变化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激光外科临床应用中激光参数的合理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光热效应 pennes方程 有限元模拟 人体皮肤
下载PDF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文献回顾与概念界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朝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8-137,179,共11页
由于学术界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定义存在不同理解,有必要重新回顾Samuelson和Balassa的两篇重要文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部门生产率发展差距解释国际物价水平静态差距和实际汇率长期动态趋势原理,其核心观点认为,生产率是偏向... 由于学术界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定义存在不同理解,有必要重新回顾Samuelson和Balassa的两篇重要文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部门生产率发展差距解释国际物价水平静态差距和实际汇率长期动态趋势原理,其核心观点认为,生产率是偏向贸易部门增长的,工资水平受贸易部门生产率增长的推动而上涨,导致非贸易品的成本上升从而价格上升。这种结果表现在国别静态比较上,越富的国家相对物价水平就越高;表现在一国动态发展上,高增长的国家实际汇率会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pennf效应
下载PDF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实际汇率偏离:一个经验研究
7
作者 侯天宇 申童童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42,共9页
均衡实际汇率的测算对探究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巴拉-萨缪尔森效应”(巴萨效应)通过采用相对生产率测算均衡实际汇率,本文将ICP数据支出项目进行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划分并构建内部实际汇率,通过“巴萨效应”测... 均衡实际汇率的测算对探究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巴拉-萨缪尔森效应”(巴萨效应)通过采用相对生产率测算均衡实际汇率,本文将ICP数据支出项目进行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的划分并构建内部实际汇率,通过“巴萨效应”测算出均衡内部实际汇率并探究内部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宾大效应”替代“巴萨效应”会放大对实际汇率的影响;经“宾大效应”调整的实际汇率偏离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解释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实际汇率升值能够促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贬值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萨效应 宾大效应 内部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偏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宾大效应表现形式及驱动因素研究
8
作者 王春云 王月辰 李文轩 《调研世界》 CSSCI 2022年第11期65-77,共13页
本文通过整合宏微观数据库,获得一套我国31个省(区、市)间可比的价格与支出数据;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测算并外推得到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PPP时间序列;建立时间、地区双向固定的面板模型对中国地区宾大效应(1)的表现... 本文通过整合宏微观数据库,获得一套我国31个省(区、市)间可比的价格与支出数据;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测算并外推得到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PPP时间序列;建立时间、地区双向固定的面板模型对中国地区宾大效应(1)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进而对我国地区宾大效应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全域及欠发达地区的宾大效应呈线性表现形式,而发达地区宾大效应呈非线性形式;地区收入水平对贸易品价格不存在显著影响,而非贸易品价格影响中我国地区宾大效应的强弱,居住价格成为重要驱动因素;同时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市场的价格水平及供需关系也需进一步关注。最后,本文为缩减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扩大内需提供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比较项目 地区购买力平价 宾大效应 居住成本
下载PDF
竞争性增长与中国地区间通货膨胀差异形成机制——基于空间计量的“宾大-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
9
作者 杨长江 李博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39,共19页
本文旨在将研究地区间通货膨胀差异的基于生产率视角的巴萨效应理论改进为一个更系统、适合于经济体内部的分析框架。本文验证了1992-2019年间中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通胀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宾大效应。在分析巴萨效应是否可以解释... 本文旨在将研究地区间通货膨胀差异的基于生产率视角的巴萨效应理论改进为一个更系统、适合于经济体内部的分析框架。本文验证了1992-2019年间中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通胀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宾大效应。在分析巴萨效应是否可以解释国内宾大效应时,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发现巴萨效应的理论核心成立,并确认劳动力市场地区间存在分割是其成立的前提;同时,本文也发现两个悖论:一是贸易品价格的一价定律偏离与部门间相对价格效应都是通胀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二是制造业相对生产率增长更快的省份,总通胀率反而更低。本文认为这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征有关,反映该特征的国内巴萨效应理论模型可以解释中国地区间通胀差异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通货膨胀差异 宾大效应 巴萨效应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杨长江 钟宁桦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50,共15页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需要商榷乃至于错误的地方。本文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 人民币汇率 penn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36个大城市相对消费价格指数测算——兼对国内宾大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华义 唐翔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35,共14页
此文以一种创新性的测算方法,重新估算了中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相对消费价格指数。该方法矫正了现有文献的三大偏差:1)样本数据中市场化服务品的代表样本不足,2)使用的消费权重严重失真,以及3)样本数据分类与计算权重不匹配,从而得到了更... 此文以一种创新性的测算方法,重新估算了中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相对消费价格指数。该方法矫正了现有文献的三大偏差:1)样本数据中市场化服务品的代表样本不足,2)使用的消费权重严重失真,以及3)样本数据分类与计算权重不匹配,从而得到了更为准确、合理的测算结果,由此计算出的城市实际收入水平也更为可靠。基于这些测算结果,此文发现,唐翔(2008,2010)提出的"国内宾大效应"在中国的确存在,即人口规模、价格水平、名义收入、实际收入、人力资本等五个指标在中国城市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文的结论、方法和测算结果对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房地产市场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宾大效应 地区间价格差异 聚集效应
原文传递
价格差异、收入不平等与地区宾大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梦根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63,共15页
本文对我国是否存在地区宾大效应开展研究,并考察价格差异对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利用139种规格品价格和我国31个省级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份额数据,依据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理论框架,测算并外推得到我国地区购买力平... 本文对我国是否存在地区宾大效应开展研究,并考察价格差异对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利用139种规格品价格和我国31个省级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份额数据,依据世界银行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理论框架,测算并外推得到我国地区购买力平价(PPP)序列。研究发现,与名义居民收入相比,经地区PPP缩减后的实际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低,各年间也更为平稳。然后,选取1996—2016年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证实地区价格与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我国存在地区宾大效应,而经济结构、外商投资、出口规模、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地区物价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低收入地区,高收入地区宾大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而且不同地区价格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购买力平价 收入 不平等 宾大效应
原文传递
长安缘何米贵?中国地区间相对价格水平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长江 徐盛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5-81,共27页
基于跨国情形的实际汇率理论是否适用于分析一国内部价格水平的地区差异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地区间相对价格水平的基本规律及形成机理,为该争议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完全基于微观商品价格数据测算了2006-2018年全国56... 基于跨国情形的实际汇率理论是否适用于分析一国内部价格水平的地区差异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地区间相对价格水平的基本规律及形成机理,为该争议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完全基于微观商品价格数据测算了2006-2018年全国56个城市的相对价格水平,通过计量分析证实中国存在国内宾大效应;随后提出了基于劳动力和生产率异质性的国内巴萨理论模型,该模型从实际汇率视角出发并纳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集聚效应因素,以房租为重要传导中介,证明即使在一国内部劳动力可以跨区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经典巴萨理论的"生产率-工资-价格"形成机制依然成立,但造成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由制造业变成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差异;最后本文通过计量分析验证了上述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相对价格水平 实际汇率 宾大效应 巴萨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