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草和赖草无性系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被引量:26
1
作者 任安芝 高玉葆 +3 位作者 梁宇 陈世苹 刘爽 刘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1-35,共5页
研究桶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白草和赖草无性系生物影响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白草和赖草无性系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同一胁迫强度所导致的抑制程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在形态方面,白草的根茎总长度和总芽数大于赖草,而节... 研究桶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白草和赖草无性系生物影响的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白草和赖草无性系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同一胁迫强度所导致的抑制程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在形态方面,白草的根茎总长度和总芽数大于赖草,而节间长度则小于赖草,产生的分株数目也比赖草多;在生物量的分配上,白草比赖草对地下部分的投资更多,须根所占的比例更大。白草无性系因具这些可塑性变化而比赖草对干旱胁迫更具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草 赖草 无性系生长 干旱胁迫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农田-沙丘交错区白草无性系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世苹 高玉葆 +3 位作者 任安芝 梁宇 刘爽 刘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5-49,共5页
对生长在不同沙地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进行了个体生长与形态以及种群生物量等指标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生长在农田 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与生长在半... 对生长在不同沙地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进行了个体生长与形态以及种群生物量等指标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生长在农田 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与生长在半固定沙丘上的白草无性系相比 ,具有更大的生物量 ,更快的叶片延伸速率 ,根茎总长度和节间长度更长 ,不定芽更多 ,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更大且分布更深 ;这些特征的出现与农田 沙丘过渡带上土壤表层比较疏松而下层水分状况相对优越有着密切关系 ,因而生长在农田 沙丘过渡带上的白草无性系能更快地拓展其生存空间 ,在固沙和沙生植被演替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草 无性系 生态适应性 农田-沙丘交错区 半固定沙丘 科尔沁沙地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弃耕地生境中白草无性系的形态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安芝 高玉葆 王金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4-38,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农田弃耕地上白草的观测与取样分析 ,发现生长在不同微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主要表现在 :1沿着白草总生物量减少的梯度 ,其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 ,后者与土壤容重有... 通过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农田弃耕地上白草的观测与取样分析 ,发现生长在不同微生境下的白草无性系表现出显著的形态可塑性和不同的生物量分配模式 ,主要表现在 :1沿着白草总生物量减少的梯度 ,其根冠比呈增加的趋势 ,后者与土壤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 ;2白草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与土壤水分状况相关联 ,根茎长度的分布格局与地下生物量分布格局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3单位长度根茎上的节数 (或平均节间长度 )以及不定芽数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耕地 白草 无性系生长 形态可塑性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沙质草地赖草和中亚白草的抗逆生理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许冬梅 王堃 龙澍普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31-34,共4页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固定半固定沙地草地、丘间盐碱滩地草地、缓坡丘陵梁地草地三种类型沙质草地中赖草和中亚白草的几个抗逆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以丘间盐碱滩地草地最高;MDA含量以丘间盐碱滩地最...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固定半固定沙地草地、丘间盐碱滩地草地、缓坡丘陵梁地草地三种类型沙质草地中赖草和中亚白草的几个抗逆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植物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以丘间盐碱滩地草地最高;MDA含量以丘间盐碱滩地最低,SOD、POD及CAT活性以丘间盐碱滩地最高。赖草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MDA含量高于中亚白草,SOD、POD及CAT活性低于中亚白草,中亚白草较赖草抗逆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中部 沙质草地 赖草 白草 抗逆生理
下载PDF
克隆整合对白草克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金丽 李青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了研究克隆植物的克隆整合特性和生长特征,对根茎型禾草白草进行了切断根茎的处理,结果表明:破坏克隆整合(切断根茎使分株与基株分离)对白草的克隆生长产生明显影响,切断根茎后白草分株的根茎数量、地上枝数量、根茎总长度、地上枝总... 为了研究克隆植物的克隆整合特性和生长特征,对根茎型禾草白草进行了切断根茎的处理,结果表明:破坏克隆整合(切断根茎使分株与基株分离)对白草的克隆生长产生明显影响,切断根茎后白草分株的根茎数量、地上枝数量、根茎总长度、地上枝总长度的增量均明显减少。与基株分离后白草分株的根茎是否具茎尖、分株是否保留地上枝及地上枝的多少、分株根茎的长短都会影响分株的生长表现:切断根茎后无地上枝的分株无法生存,与基株分离后分株保留较多的地上枝、较长的根茎且根茎具茎尖有利于分株自身的生存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草 克隆整合 克隆生长
下载PDF
拉萨河谷天然草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林周县白草草原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红梅 拉穷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7-16,共10页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白草草原为研究对象,对草原物种组成、植被高度和盖度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草原植被盖度和丰富度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异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林周县白草草原的优势科为禾本科,群落绝对优势种...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白草草原为研究对象,对草原物种组成、植被高度和盖度等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草原植被盖度和丰富度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异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林周县白草草原的优势科为禾本科,群落绝对优势种为白草;植被盖度介于22%~98%,1m2内平均物种数为4.6种,群落的平均高度为7.8cm;植被盖度为弱空间变异性,丰富度为中等空间变异性;盖度存在更大尺度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其变程约是丰富度的1.7倍;丰富度的Moran’s I系数随着距离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盖度的Moran’s I系数较小,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变化并不明显;植被特征空间格局图显示,物种盖度在区域尺度上的变异性较小,空间上呈现随机斑块状退化,丰富度呈现中心较高、四周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特征 空间异质性 林周百草草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白草生殖生长期植株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力天 刘炜 +7 位作者 刘德梅 董瑞珍 王晓丽 张敏 仁增曲扎 边巴普尺 杨时海 马玉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94-2702,共9页
为明确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生殖生长期生物量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一处白草单优种群落,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白草不同生育期的基本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构件占比... 为明确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生殖生长期生物量分配规律,本研究选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一处白草单优种群落,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白草不同生育期的基本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构件占比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草株高、茎粗、凋落物占比、茎占比、叶鞘占比、穗占比、生殖枝占比和地上营养体占比随生育进程呈“∩”型变化;根茎占比从孕穗期65.42%显著下降到灌浆期45.10%,后在成熟期显著上升至63.22%,呈“∪”型变化。白草灌浆期茎叶比2.16,根茎占比45.10%,地上生物量占比达到最大的54.90%,大量干物质未转移至地下部贮存,利用价值最大。因此,白草以地下根茎克隆繁殖作为主要繁殖方式,在生殖生长前期将干物质大量分配到地上部完成有性生殖,在成熟期将干物质转移到地下部贮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草 生殖生长 生物量分配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草核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力天 刘德梅 +4 位作者 刘博 杨时海 王彦龙 王晓丽 马玉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9-1593,共5页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牛羊所采食。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市的白草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草染色体总长度为45.87μm,平均臂比为1.23,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4.83;... 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被牛羊所采食。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市的白草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白草染色体总长度为45.87μm,平均臂比为1.23,核型不对称指数为54.83;所有染色体的臂比在1.08至1.70范围内,其中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为1对,其余17对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所有染色体未观测到随体出现;白草染色体基数为9,核型为2n=4x=36=34 m+2 sm,属于四倍体植物,核型类型为1A,是进化较原始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草 染色体 核型 西藏
下载PDF
地下水位埋深对沙质草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环境因子和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苏天燕 贾碧莹 +2 位作者 胡云龙 杨秋 毛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94-1705,共12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剧烈且植被生长依赖于地下水分补给,因此植被地下部分的生长受限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高低。为探明植被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与生长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和pH)及其相互关系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在科尔沁沙质草地进行了...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剧烈且植被生长依赖于地下水分补给,因此植被地下部分的生长受限于地下水位埋深的高低。为探明植被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与生长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和pH)及其相互关系受地下水位埋深的影响,在科尔沁沙质草地进行了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倍数递增(0.5、1.0和2.0 m)控制试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控制试验中土壤全氮、全磷和pH均随年际变化而上升,且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总体上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而pH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上升,但变化差异不显著。2)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深度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3)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与根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H与根系生物量负相关,但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证明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梯度处理对不同的土壤养分类型影响不一,但科尔沁沙质草地地下水位埋深会加快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丧失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环境因子 地下水位 土壤养分 根系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白草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白草主要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力天 杨时海 +10 位作者 刘炜 王晓丽 秦金萍 董瑞珍 边巴普尺 米玛顿珠 索朗次仁 张树淼 张敏 仁增曲扎 马玉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111-6124,共14页
沿环境梯度揭示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雅鲁藏布江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目前尚未开展流域内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主要分布区植物群落研究。从雅鲁藏布江上游源头区仲巴县帕... 沿环境梯度揭示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的研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雅鲁藏布江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目前尚未开展流域内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主要分布区植物群落研究。从雅鲁藏布江上游源头区仲巴县帕羊镇至中游米林县派镇白草主要分布区设置26个样地对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白草主要分布区有119个植物物种,属35科96属,主要有禾本科、菊科和豆科。各样点优势种有白草、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固沙草(Orinus thoroldii),白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江孜县(S=37),最小的是桑日县(S=12),白草重要值最大的是拉孜县(67.52%),最小的是桑日县(11.88%);(2)26个样点的平均地下生物量为3374.23 g/m^(2),各白草主要分布区群落在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占比分别为60.38%,26.36%和13.26%;(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草高度与海拔(r=-0.60),白草高度与土壤pH(r=-0.53),白草生物量与土壤pH(r=-0.55)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4)RDA分析表明:轴1和轴2共解释全部方差的40.60%,在环境—群落的解释中起主导作用。(5)通过聚类分析,将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白草主要分布区划分为梯度Ⅰ(平均3008.67 m)、梯度Ⅱ(平均3824.75 m)和梯度Ⅲ(平均4419.29 m),禾本科功能群在不同海拔梯度均有最大的高度、盖度和重要值,4个功能群(禾本科、豆科、菊科和杂类草)的高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地下生物量占比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白草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广泛分布的乡土草种,其群落特征多样,与环境因子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草 群落特征 海拔 环境因子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灌木入侵与放牧干扰对中亚白草种群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古君龙 王兴 +3 位作者 杨新国 赵伟 苗翻 杨东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5-1312,共8页
为了解荒漠草原草地灌木入侵与放牧干扰对中亚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种群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在宁夏盐池县杨寨子自然村自由放牧状态下的人工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地内部由西向东设置3个分区,分别代表3个连续分布的植被... 为了解荒漠草原草地灌木入侵与放牧干扰对中亚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种群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在宁夏盐池县杨寨子自然村自由放牧状态下的人工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地内部由西向东设置3个分区,分别代表3个连续分布的植被类型区,即保留的原始草地、林草过渡带和人工林地。在人工林地围栏封育处理基础上,采用样方法,分灌丛内外,调查并分析中亚白草种群特征与土壤养分、地表羊粪量、林下或林间生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草地分区到林地分区,白草种群的数量持续下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断降低,由建群种过渡为伴生种,直至成为林地中的偶见种。(2)放牧主要通过直接采食作用降低林间白草的盖度和多度,间接驱动了白草向林下的聚集;但在剔除放牧作用后,白草在林下和林间的分布关系发生逆转。(3)柠条密度差异、围栏内外放牧强度差异以及灌丛内外保护作用的不同是决定白草种群大小与分布的潜在重要因素。(4)对于以白草为优势种和建群种的沙化草地而言,适度放牧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多样性和生产力结构功能;持续放牧干扰下,人工柠条的进入,可以通过直接保育效应和资源效应,在局部空间上起到对白草的保护作用,但柠条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旱化、土壤质地和结皮等),使生境越来越不适宜白草种群发展,种群破碎化加剧(不连续分布),其对放牧干扰的弹性也不断降低,最终导致了柠条和放牧综合作用下白草种群在柠条林地中地位、分布的下降,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 放牧干扰 种群分布 中亚白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