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5个汉族群体PentaD和PentaE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秋玲 陆惠玲 +1 位作者 吕德坚 曾艳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PentaD、PentaE基因座在中国广西、湖南、河南、四川、台湾汉族5个群体遗传多态性,比较它们之间的遗传学差异。方法用ProwerPlex(?)16 System荧光标记试剂盒(Promega公司)检测其多态性。结果PentaD、PentaE基因座在5个群体共64... 目的研究PentaD、PentaE基因座在中国广西、湖南、河南、四川、台湾汉族5个群体遗传多态性,比较它们之间的遗传学差异。方法用ProwerPlex(?)16 System荧光标记试剂盒(Promega公司)检测其多态性。结果PentaD、PentaE基因座在5个群体共646名无关个体中分别检出10、19个等位基因,PentaD在湖南汉族首次检出等位基因19。PentaE在河南汉族首次检出等位基因7。PentaD和PentaE在各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746~0.8047和0.9005-0.921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10~0.8025和0.8969-0.9176,个体识别率为0.9223-0.9341和0.9471-0.9782,非父排除率(PE)为0.5435-0.6325和0.6785-0.8465。结论PentaD、PentaE是高度多态性STR基因座,在法医学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d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汉族群体 PentaE基因座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族人群PentaE、PentaD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雅诚 焦章平 +2 位作者 唐晖 王静 严江伟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汉族人群 PentaE基因座 pentad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汉族人群PentaD和PentaE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明波 王剑 +3 位作者 杜庆新 赵金锐 黄玉丽 李晓平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7-168,共2页
PentaD和PentaE是重复单位的核心序列为5个核苷酸(AAAGA)的基因座,分别位于人类第21号和第15号染色体长臂上。本文作者应用PowerPlex^(TM)16系统(Promega)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黑龙江地区138份无关个体血样进行PentaD和PentaE基因... PentaD和PentaE是重复单位的核心序列为5个核苷酸(AAAGA)的基因座,分别位于人类第21号和第15号染色体长臂上。本文作者应用PowerPlex^(TM)16系统(Promega)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黑龙江地区138份无关个体血样进行PentaD和PentaE基因座的多态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汉族人群 pentad PentaE 遗传多态性 法医物证学
下载PDF
Identifying Global Monsoon Troughs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on a Pentad Scale 被引量:18
4
作者 QIAN Wei-Hong TANG Shuai-Q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Using two datasets of global pentad grid precipitation and global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during 1979-2007,this study identified global monsoon troughs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ACAs) on a pentad s... Using two datasets of global pentad grid precipitation and global 85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during 1979-2007,this study identified global monsoon troughs and global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ACAs) on a pentad scale.The global monsoon troughs consist of planetary-scale monsoon troughs and peninsula-scale monsoon troughs.Forced b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olar radiation,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s (ITCZs) represent the planetary-scale monsoon troughs,which are active and shift over the tropical North Pacific,the tropical North Atlantic,and the tropical South Indian oceans.The peninsula-scale monsoon troughs are originated from regional land-sea topography and varied with contrasts in seasonal land-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precipitation.During the boreal summer,five peninsula-scale troughs and one planetary-scale troug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sia-Northwest Pacific (NWP) region.In total,22 troughs,nine monsoon troughs,and 19 ACA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were identified.Relevant ACAs may be useful in constructing regional monsoon and circulation in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soon trough planetary scale peninsula scale atmospheric centers of action pentad scale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ECMWF REANALYZED DAILY RAINFALL AND PENTAD CMAP IN CHINA
5
作者 崔茂常 朱海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00-207,共8页
In this study, 16 combinations of the ECMW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 reanalyzed daily rainfall and the pentad CMAP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1980-1993(1 May-31 Dec.) were calculated. Correlati... In this study, 16 combinations of the ECMW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 reanalyzed daily rainfall and the pentad CMAP in China for the period 1980-1993(1 May-31 Dec.) were calculated.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roughly evaluate daily rainfall for the whole of China and a combination of RPC (rotat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wavelet analyses was applied to data on observed and combined daily rainfall to obtain 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se combined datasets in 6 selected major rainfall regions of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for intraweekly fluctuation, the best combination was roughly similar to or accorded well with observation in the aspects of space variation patterns and long period rainfall fluctuations related to monsoon onset and serious meteorologic disasters, indicating that this combination yielded better values of long term daily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through the pentad CMAP (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and can also represent rainfall fluctuations through the reanalyzed daily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combination daily rainfall in China ECMWF reanalysis pentad CMAP
下载PDF
亲子鉴定中STR基因座PentaD三步突变分析1例
6
作者 何文谊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1期186-186,共1页
蔡某为了办理入户,于2019年8月20号委托广东康怡司法鉴定中心对其、李某(生母)及郭某(儿子)之间有无亲权关系鉴定。受理委托后,并分别采集指尖血于FTA采血卡上备检。采用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采用深圳华大法医科技有限公司的人类DN... 蔡某为了办理入户,于2019年8月20号委托广东康怡司法鉴定中心对其、李某(生母)及郭某(儿子)之间有无亲权关系鉴定。受理委托后,并分别采集指尖血于FTA采血卡上备检。采用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采用深圳华大法医科技有限公司的人类DNA分型试剂盒(白金)及基点认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Goldeneye DNA身份鉴定系统20A试剂盒扩增体系,采用美国ABI公司的9700扩增仪进行DNA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 亲子鉴定 等位基因三步突变 基因座pentad
下载PDF
五道沟地区近50年浅层地温(0~40 cm)变化规律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李杰 章启兵 +4 位作者 江鹏 陈小凤 陈雨 蒋鑫平 王振龙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浅层地温对作物种子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五道沟实验站近50年浅层地温(0~40 cm)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和其他气候要素筛选,分析研究区近50年浅层地温年、季尺度演变规律... 浅层地温对作物种子发芽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五道沟实验站近50年浅层地温(0~40 cm)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和其他气候要素筛选,分析研究区近50年浅层地温年、季尺度演变规律,提出浅层地温与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时数和水汽压力差多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构建了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研究区域各层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各层地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季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冬季地温趋势率最大,春季、夏季和秋季浅层地温升温趋势在较小范围内波动。(2)在Mann-Kendall突变检验中,0、10、15、20和40 cm浅层地温分别在2012、2018、2015、2017和2017年发生突变,在这些年份发生突变后地温有明显上升趋势。(3)冬季浅层地温与气温呈极强正相关关系(R2>0.8),不同季节下研究区风速、日照时数和水汽压力差与浅层地温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4)建立了不同季节浅层地温与各气候因子预测模型,并且用该模型对2022年月平均地温进行拟合检验,该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研究区地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温 线性回归 候倾向率 M-K检验
下载PDF
贵州地区汉族Penta D和Penta E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红玲 王杰 +1 位作者 黄映康 王恩寿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pentad PentaE 基因频率
下载PDF
中国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划分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晏红明 李清泉 +2 位作者 孙丞虎 袁媛 李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128,共18页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关键期气候监测业务,满足国家级气象服务的需求,本文从区域角度出发,利用1961~2011年西南地区9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雨量资料和198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的高低层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西南区域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定义的标准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区域多年平均雨季开始日期在5月3候(27候),结束日期在10月3候(57候),季节转换期间高低层环流的突变特征进一步表明了该结论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多种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判断标准的对比分析,最终提出了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划分标准。同时,对影响西南地区雨季开始和结束日期变化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雨季 划分标准 候雨量 大气环流季节转换
下载PDF
珠母贝人工培育黑珍珠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符韶 邓陈茂 +4 位作者 黄海立 梁飞龙 邓岳文 劳赞 梁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0-1345,共6页
采用不同术前处理方法、不同贝龄和不同珠核规格的实验条件,探讨珠母贝(Pinctadamargaritifera)育珠效果的影响因素。术前处理方法包括温差促排和阴干促排,贝龄设为1.5龄、2.0龄、2.5龄和3.0龄,珠核直径设为5.5mm、6.0mm、6.5mm和7.0mm... 采用不同术前处理方法、不同贝龄和不同珠核规格的实验条件,探讨珠母贝(Pinctadamargaritifera)育珠效果的影响因素。术前处理方法包括温差促排和阴干促排,贝龄设为1.5龄、2.0龄、2.5龄和3.0龄,珠核直径设为5.5mm、6.0mm、6.5mm和7.0mm。经1个月的休养和21个月的育珠,结果显示,休养与育珠期间,温差促排、阴干促排和未处理组间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留核率、收珠率和优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温差促排组和未处理组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留核率、收珠率和优珠率;4个贝龄组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5龄组具有最高的成活率,2龄组具有最高的留核率和收珠率,3龄组具有最低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4个珠核规格组间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0mm组和7.0mm组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留核率和收珠率。研究结果说明,术前处理具有明显提高珠母贝植核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珠母贝第一次植核的最适贝龄应是1.5~2龄;珠母贝第一次植核的珠核适宜规格为6.0mm。本研究旨在为优质珍珠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 术前处理 植核 留核率 育珠
下载PDF
近40年内蒙古候降水变化趋势 被引量:15
11
作者 裴浩 郝璐 韩经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3-550,共8页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44个站日降水量数据,进行了前20年(1964—1983年)、后20年(1984—2003年)候降水变化的聚类分析,得到了最佳聚类数和各聚类的台站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前20年和后20年候降水中值的变化情况、候最大降水量出现...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44个站日降水量数据,进行了前20年(1964—1983年)、后20年(1984—2003年)候降水变化的聚类分析,得到了最佳聚类数和各聚类的台站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前20年和后20年候降水中值的变化情况、候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各聚类的整体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候(5 d)和11 d降水中值极图的对比。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候降水变化格局存在经向地带性,但站点海拔的差异使这种地带性有所模糊;前、后两个20年候降水的变化格局较为复杂,大多数站点在一些候降水有显著变化,既有降水显著增加的候,也有降水显著减少的候;候最大降水出现的时间和量值有一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降水 中值 聚类分析 极图 候最大降水量
下载PDF
江西强冻雨天气形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中元 刘熙明 +4 位作者 吴琼 李德俊 王华军 郑劲光 金米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4,共9页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对江西50年来出现的18次持续3天10站次以上冻雨天气过程的形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冷高压、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南支槽、850hPa切变线、地面辐合线(准静止锋)、温度锋区、700 hPa急流与湿舌等是强冻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置特征;(2)在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下,强冻雨天气过程具有前期候(旬)增温特征。当前期平均温度极大值和平均温度值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时,极易出现持续性冻雨天气过程,72%以上的强冻雨天气过程与此相关;(3)18次强冻雨天气过程都存在逆温层特征,逆温层高度在850~700 hPa间,平均逆温差为1~5℃,最大10℃,同时地面温度在0℃以下或接近0℃;(4)700~850 hPa平均温差图上有3个温差中心,表明700 hPa高度上有明显的暖湿气流存在,89%的冻雨天气过程与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天气系统配置 前期候(旬)增温 逆温层结构 逆温区特征
下载PDF
MOS方法在动力延伸期候平均气温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3 位作者 王素艳 邵建 穆建华 纳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95,共10页
利用11982年1月—2010年3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及宁夏候平均气温,采用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4个测站未来40 d逐候平均气温,为了对比模式直接输出结果与资料按月和按季节划分建立的MOS方法预报效果,对2009年和2010年1—3月的预... 利用11982年1月—2010年3月动力延伸预报产品及宁夏候平均气温,采用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4个测站未来40 d逐候平均气温,为了对比模式直接输出结果与资料按月和按季节划分建立的MOS方法预报效果,对2009年和2010年1—3月的预报效果分别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MOS预报效果较模式直接输出有显著提高;不同时段的资料划分,不同的建模样本长度,都会使MOS预报效果产生差异。虽然利用按季节划分的资料所建立的MOS方程样本数明显多于按月划分的样本数,但由于按月划分的资料所选择的预报因子更能集中反映这一时段预报对象的相关性,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因而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同样按月划分的MOS方法而言,样本数越多,温度预报的效果越好,稳定性越强;进一步检验该方法对极端候平均气温的预报能力,出现极端气温时,该方法能够预报出气温剧烈变化的趋势和变温幅度,并随着预报时效临近逐步订正,误差值逐渐减小,预报结果可作为中期业务预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方法 动力延伸预报 候平均气温 效果评估
下载PDF
夏季不同源地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Ⅰ):模拟试验方案及对照试验结果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建琴 蔡英 +1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1219,共9页
为客观地检验夏季不同源区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划分了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水汽源区,选择了西北区全区性湿月1979年7月,利用NCAR MM5中尺度模式和NCEP再分析值资料作初、侧边界条件,... 为客观地检验夏季不同源区水汽对我国西北区降水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划分了东南沿海、孟加拉湾、青藏高原及西风带等水汽源区,选择了西北区全区性湿月1979年7月,利用NCAR MM5中尺度模式和NCEP再分析值资料作初、侧边界条件,对该月分别执行了检验模式性能的对照试验及检验减、增各源区水汽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等共13个试验。文章上篇的主要结果如下:(1)两对照试验为传统的仅月初给定初始场,连续积分全月的连续积分试验(CONA)及每5天更新初始场,分6段接力式完成全月积分的分段积分试验(CONB)。(2)两对照试验虽都较好地再现了该月亚洲中、高纬度较平直的月平均西风环流,但CONB试验更好地再现了该月淮河—川西半环状多雨带及江南、华南、以及西北区少雨的降水分布格局,还令人鼓舞地捕捉了该月西北区东南部的各次降水过程,即MM5模式对该月形势和降水的模拟性能较好,因而其下篇分别减、增不同源区水汽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也是可信的。(3)对某天气气候事件的事后较长时间的模拟,采用分段积分模拟方案,可部分提高模式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区降水 东南沿海等4个水汽源区 MM5模式 分段积分试验
下载PDF
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雨带(区)的气候联系 被引量:30
15
作者 俞亚勋 王式功 +2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王安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0-1525,共16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降水雨带(区)的气候联系。主要结论如下:(1)西太副高西脊点位置的相对稳定阶段及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与季风雨带(区、期)关系密切。平均说,在西太副高北进东缩期,当西脊点相对稳定在菲律宾西北面海域、台湾海峡西北面及日本西南面海域时,将分别带来29-33候的华南前汛期、35-40候的江淮梅雨期及42-49候的北方多雨期;我国西北(西南)区秋雨则是副高南撤期50-52(55-61)候明显西伸并滞留在台湾海峡西北面(粤、桂沿海)的产物;而27-28(47-48)候的西太副高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则指示夏季风即将爆发(开始南撤)的先兆。(2)揭示了西北区东部的关中汉中区和其余部分的降水气候分别主要受江淮梅雨和北方雨期影响等平均事实和特征。(3)长序列的单站逐候平均雨量图和西太副高西脊点逐候平均位置图不失为东亚夏季风降水气候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副高西脊点 逐候平均雨量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期 北方多雨期 华西秋雨
下载PDF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及长短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雷 吴正方 +1 位作者 杜海波 宗盛伟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7,共9页
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钱诚等四季划分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长短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50 a来,四季(春、夏、秋、冬)平均开始日分别为4月10日、6月25日、8月11日... 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钱诚等四季划分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长短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50 a来,四季(春、夏、秋、冬)平均开始日分别为4月10日、6月25日、8月11日和10月20日,平均长度分别为80 d、51 d、72 d和171 d,且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在明显提前,分别为-1.46 d/10a、-1.99 d/10a;秋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明显推迟,分别为2.05 d/10a、0.90 d/10a。平均春、秋和冬季的持续时间在缩短,分别为-0.54 d/10a、-1.15 d/10a、-2.50 d/10a,春、秋季的变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冬季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夏季时间延长,为3.38 d/10a。春季的提前和秋季的推迟,使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同时对作物品种熟性和种植格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开始日 四季长度 候温法
下载PDF
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水汽输送的异同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雪梅 江志红 +1 位作者 刘晓东 兰博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568,共8页
利用1950—2002年NCAR/NCEP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候平均水汽输送的异同点。水汽输送强、弱年都存在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带,但是又有显著的差异:(1)南半球越赤道、阿拉伯海、... 利用1950—2002年NCAR/NCEP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强、弱年候平均水汽输送的异同点。水汽输送强、弱年都存在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带,但是又有显著的差异:(1)南半球越赤道、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水汽输出量不同。(2)副热带高压外围水汽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同。(3)中纬度向内蒙古中部和东北地区输送水汽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带在水汽输送强年明显、弱年不明显。(4)在水汽输送强年中国云贵高原—长江中游—华北—东北南部有一条明显的水汽输送大值带,中国中、东部均有水汽输送,只是中国东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输送相对较少;在水汽输送弱年仅中国南方、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南部有弱的水汽输送。(5)水汽输送强年的变化较为平缓,而水汽输送弱年则比较迅速。东亚地区偏南风水汽输送在水汽输送强、弱年的相同特征是:特征线南撤的速度非常快,在20°—30°N附近有东南风水汽输送加入,并取代西南风水汽输送;不同之处是,水汽输送强年建立的时间早、能够到达更北的纬度、强盛期长、撤退的时间迟。副热带高压南侧东南风水汽输送在水汽输送强、弱年的共同点是,西界均为95°E,由建立到强盛的速度都非常快,在强盛期突然就东撤到130°E以东的区域;不同点是,在160°E处东南风水汽输送建立的时间不同,强盛期不同,到达西界的时间不同,印度季风槽在95°E以西形成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不同,西扩和东撤的速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水汽输送 特征线
下载PDF
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雪梅 江志红 +1 位作者 刘晓东 兰博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3-739,共7页
利用1950—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研究发现:第25—44候是水汽输送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段,也是水汽输送的集中期;东亚地区各个经度带的偏... 利用1950—2002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计算全球格点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分析东亚地区夏季水汽输送在推进过程中逐候的气候特征。研究发现:第25—44候是水汽输送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段,也是水汽输送的集中期;东亚地区各个经度带的偏南风水汽输送在出现时间、北抬进程速度、北界位置、南撤速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副高边缘的东南风水汽输送具有迂回西扩和快速东撤的特点,并且在强盛期能够到达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特征线 东亚
下载PDF
南京56年来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缪启龙 潘文卓 许遐祯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7-742,共6页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夏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热积温和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利用候温法研究了南京夏季候平均气温≥22℃的候数变化和南京夏季时间尺度的演变,探讨了南京夏季...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夏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热积温和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利用候温法研究了南京夏季候平均气温≥22℃的候数变化和南京夏季时间尺度的演变,探讨了南京夏季各温度指标的年代变化和凉夏、酷暑的分布。结果表明,56年来南京夏季平均气温是上升的,而极端高温和热积温1990年代以前是下降的,但本世纪头几年回升明显;当今南京的夏季始于5月下旬或中旬,终于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南京夏季时间尺度的明显增长与全球变暖相对应;南京1950、1960年代夏季较热,酷暑年较多,1970、1980年代较凉,凉夏年较多,1990年代以后夏季气温回升,但本世纪头几年南京夏季虽较热但未有凉夏、酷暑的异常年出现。南京温度及热积温的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变和热带海洋海-气相互作用紧密相联,致使南京相应降水日数、日照时数等的变化,可引起南京夏季气温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夏季气温 热积温 候温 酷暑 凉夏
下载PDF
近40年内蒙古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20
作者 裴浩 Alex Cannon +1 位作者 Paul Whitfield 郝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全境年平均气温普遍上升,没有下降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格局不同,北部变暖比南部更为明显,冬季和夏末秋初变暖出现得更频繁。绝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候平均气温都有所上升,而且候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纬向地带性。大多数台站四季里都有一些显著升温的候,显著升温在冬季发生得更为频繁。同时,有少数几个候出现气温下降的现象,但未达到显著下降的程度。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但二者的差值在缩小。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所提前,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有提前也有推迟,但总体上不同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更加同步。因此,候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均一性有所增强。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间隔有扩大迹象。总之,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了气温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候平均气温 聚类分析 内蒙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