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and Ethnic Organizations in Malawi: Preserving Good Culture or Promoting, Regionalism, Nepotism and Tribalism
1
作者 Willie S. D. Zeze 《History Research》 2015年第3期169-187,共19页
Due to the advent of the 1994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particularly sections 32 and 33 which provide for every person's right to freedom of conscience, religion, belief and thought, and also to academic freedom Malawi... Due to the advent of the 1994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particularly sections 32 and 33 which provide for every person's right to freedom of conscience, religion, belief and thought, and also to academic freedom Malawi has significantly witnessed mushroom development of tribal organizations, aiming at preserving and protecting local religious belief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The Chewa Heritage Foundation (CHEFO) and the Muhlako wa Alhomwe (MWA) are among the well-known numerous ethnic organizations through which the traditional beliefs, cultural and religious practices enjoy significant respect from Chewa and Lhomwe people. Although the new Constitution has cleared a roa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ethnic organizations, it seems activities of all ethnic associ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promoting tribalism and nepotism, in addition to being used as campaign tools by political partie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critically assess and evaluate the role and the impact of the Chewa Heritage Foundation and Muhlako wa Alhomwe on rule of law, govemance and culture in Malawi.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ill guide the discussion: Why are the Chewa Heritage Foundation and Mulhako wa Alhomwe cultural associations while exercising their constitutional rights promoting tribalism, regionalism and nepotism and used as campaign machinery by both opposition and ruling political parties? Its hypothesis is, in spite of preserving protecting cultural practices as guaranteed in constitution, tribal organizations need to be watchful so that they should not promote tribalism, nepotism and being used as campaign tools by crooked and opportunist politic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cratic constitution CULTURE REGIONALISM nepotism and tribalism
下载PDF
Democratic Values of Mongolians Becoming as a Pillar of Perspectives of Democracy, Human Rights, Freedom, and Legitimacy
2
作者 Khatanbold Oidov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9年第3期130-138,共9页
The modern democracy in Mongolia has changed from ideology and desires into the daily actions and real-life needs of achievement of the peop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imed to categorize the democracy development... The modern democracy in Mongolia has changed from ideology and desires into the daily actions and real-life needs of achievement of the peop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imed to categorize the democracy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t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promoting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Mongolia;such brought specific approaches of the changes and difficulties. The content of research article contextual approaches are characterized by own individual research data on democracy as basis on the use of the work and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er. On the overview of process of uncut democracy consolidation, the democracy development in Mongolia managed to the most consistent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values of democracy up to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90s till the election in 2004, within this term,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risen to action of slowing down that forming of political parties, grouped into fractional, blockage of post-trafficking, conspiracy, and to be corrupted and bribery as mentioned as newly adverse phenomena have begun to the democrac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CRACY human rights LEGITIMACY BLOCKAGE Mongolia rule of law democratic governance national specifics democratic values constitution of Mongolia
下载PDF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说献疑
3
作者 尚小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共22页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定国民会议方案造成民主共和结果。接着因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及国民会议商谈走进死胡同,他又意图由清廷授权其组织临时政府,以取消南京临时政府。为此他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策略,一方面劝导清廷“速定大计”,改建共和,使南方以为清帝将要退位,另一方面在预拟的相关诏书中竭力避用“退位”一类字眼,并试图将由其“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写入诏书。在遭到满蒙亲贵和革命党两方反对后,袁氏转而依靠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衔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定大局”,仍未放弃清帝。在得到与南方协商皇室优待条件的授权以后,袁氏奉旨反复拒绝将“逊位”二字写入诏书,主张改用“辞政”。因南方坚决反对虚君共和,袁氏才不得不于最后时刻经清廷授权,同意南方的提议,以“辞位”替代“逊位”。一系列史实证明,所谓袁氏“逼迫清帝退位”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放大了袁氏对推翻帝制和建立共和的贡献,而真正要逼迫清帝退位的,其实是革命党人和那些转向民主共和的立宪派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南北议和 袁世凯 虚君共和 民主共和 段祺瑞 清帝退位诏书
下载PDF
理一分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差异化构造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坤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通过多种方式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宪法监督是其中一项,在类型上属于政治控制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相对的优越地位,也有权开展政治控制型的宪法监督。1982年《宪法》特别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权限,使得常委会得以独占性地开展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属于规范控制型宪法监督,它的依据是宪法的规范效力。应注重两机关宪法监督权的性质差异,推进政治控制型监督与规范控制型监督共同保障宪法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民主集中制 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
下载PDF
21世纪日本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破裂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21世纪以来,日本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付出许多努力,一度成功建立起同立宪民主党等在野党的统一战线;然而,两次国政选举失败后,统一战线旋即走向破裂。统一战线以“在野党共斗”为主要形式,以争取选票和议席为重点目标,加之日本民众对... 21世纪以来,日本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付出许多努力,一度成功建立起同立宪民主党等在野党的统一战线;然而,两次国政选举失败后,统一战线旋即走向破裂。统一战线以“在野党共斗”为主要形式,以争取选票和议席为重点目标,加之日本民众对日共的成见较深,成为导致统一战线破裂的外源性因素。日共方面的内生性原因则包括党势不断衰退,对盟友的吸引力下降;群众工作乏力,忽视下层统一战线;党内问题未决,引起社会负面影响等。日共应保持主动,增强自身力量,积极应对未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共产党 统一战线 立宪民主党
下载PDF
消解“良性违宪”难题的新路径——以“二元民主论”为理论资源
6
作者 叶松奇 《天中学刊》 2024年第5期29-45,共17页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在当时看来属于“违宪”的改革措施,被学界称作“良性违宪”。多年来学界不断提出不同观点来解释此现象,以为改革正名,然迄今为止这一难题仍未消解。美国宪法学者布鲁斯·阿克曼提出的“二元民主”理...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在当时看来属于“违宪”的改革措施,被学界称作“良性违宪”。多年来学界不断提出不同观点来解释此现象,以为改革正名,然迄今为止这一难题仍未消解。美国宪法学者布鲁斯·阿克曼提出的“二元民主”理论可为“良性违宪”难题的消解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在日常政治和宪法时刻二元化语境中,宪法时刻表征国家处在需要重大转型的立宪时刻,“违宪”的非常规举动往往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必要条件。而在此阶段中人民出场与政治家进行深层互动并最终批准了整场变革,人民的意志消解了非常规转型的合法性难题。我国“八二宪法”的生成过程以及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经济体制改革可被视作我国宪法史上的两次宪法时刻,那些“违宪”的非常规措施应放在这一情境中加以理解。非常规性是重大宪制转型的必然逻辑,而这期间的人民动员则赋予了非常规改革举措以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违宪 “二元民主论” 宪法时刻 非常规性 人民动员
下载PDF
宪法对党内法规中民主集中制的观照和引导
7
作者 谭波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2期3-20,共18页
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中的共有原则。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与宪法层面的民主集中制虽然有不同的涵义,但是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党内法规中的民主集中制有明显的类型化趋势,其拓展过程明显受到宪法... 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中的共有原则。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与宪法层面的民主集中制虽然有不同的涵义,但是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党内法规中的民主集中制有明显的类型化趋势,其拓展过程明显受到宪法的观照和引导。依宪执政能力的提升对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有直接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在宪法层面的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的互动中得到满足。宪法层面的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之间的互动应当统合于宪法精神之中。宪法精神作为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引领,可以在不同的场域对完善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发挥作用,而这些场域又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宪法的特点和要求,具体体现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对党内法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的观照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依宪执政 宪法精神 党内法规
下载PDF
张謇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8
作者 孔令利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张謇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源自其人生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时社会现实影响。张謇法律思想及实践主要涉及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地方自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视国富民强... 基于文献研究,提出张謇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源自其人生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当时社会现实影响。张謇法律思想及实践主要涉及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地方自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体系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重视国富民强、以民为本、公平正义及稳定有序的理念,可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法律思想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地方自治 经济法律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观与“五四宪法”的政权建构
9
作者 陈明辉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45-65,共21页
权力是宪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权力的不同认识造就了不同的宪法。中国共产党将权力的本质理解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并将这种权力观写入了“五四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要通过革命夺回权力,通过选举将权力交给人民代表大会。出... 权力是宪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权力的不同认识造就了不同的宪法。中国共产党将权力的本质理解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并将这种权力观写入了“五四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要通过革命夺回权力,通过选举将权力交给人民代表大会。出于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权力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集中于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一元化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对分散最高国家权力的“三权鼎立”和“两院制”。在权力的分配上,“五四宪法”坚持国家权力的统一性,但允许对法律权力进行类型化和职权分工。不过,由于缺乏对权力失范的防范意识,“五四宪法”没有很好地解决权力制约监督的问题。加上革命法制理念的冲击以及未能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五四宪法”未能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对权力的理解、表达、组织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为现行宪法所继承和发展,而它在权力制约监督方面的问题最终在现行宪法中逐步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权力 民主集中制 国家机构 革命法制
下载PDF
宪政建设的基本条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叶中 匡茂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实行宪政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 ,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民主宪政建设势在必行。而宪政建设需要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条件。本文考察了我国宪政建设的基本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
关键词 宪政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法治 宪法 宪政观念
下载PDF
公共行政的立宪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文钊 王巧玲 毛寿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7-101,共5页
从宪政的视角思考公共行政通常被人们所忽视,文章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忽视从宪政秩序思考公共行政问题,探讨两种宪政秩序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内在关系,即统治秩序与官僚制行政之间关系,自治秩序与民主制行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 从宪政的视角思考公共行政通常被人们所忽视,文章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忽视从宪政秩序思考公共行政问题,探讨两种宪政秩序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内在关系,即统治秩序与官僚制行政之间关系,自治秩序与民主制行政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总结了两种行政理论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分析 宪政秩序 官僚制行政 民主制行政
下载PDF
立法原则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中 廖卓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2,共10页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亟待结合中国国情和未来法治建设的路径,进一步从理论维度挖掘立法原则体系的合理内核,为我国立法原则体系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撑。理论维度的立法原则体系应由宪法至上、党领导立法、民主协商、尊重和保...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亟待结合中国国情和未来法治建设的路径,进一步从理论维度挖掘立法原则体系的合理内核,为我国立法原则体系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撑。理论维度的立法原则体系应由宪法至上、党领导立法、民主协商、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科学立法这五项基本原则构成。宪法至上是统领性原则;党领导立法原则的确立可使不在场的隐性权力转换为在实定法框架内可供检视的显性权力,发挥居间统筹、协调的功能;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是立法不可或缺的价值定位;而民主协商、科学立法则是获得良法的必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原则 宪法至上 党领导立法 民主协商 科学立法
下载PDF
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连胜 牟广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的民主宪政运动极大地推进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刻影响了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意愿是民主党派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根本动因;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 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的民主宪政运动极大地推进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刻影响了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意愿是民主党派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根本动因;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直接原因;国内外要求民主的强烈呼声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外在动力;共产党的引领和帮助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重要条件。民主党派经过民主宪政运动的历练,日渐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民主党派经过民主宪政运动的实践,对民主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本质认识得更加清楚;民主宪政运动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成功实践,为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民主宪政 民主党派
下载PDF
宪法失序与对行政权剩余的规制——以执行权的变迁为视角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关松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52,共12页
我国现行宪法认为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法律的权力,没有政治功能派分。但在宪政实践中,行政权既有执行功能,又有政治功能,其政治功能缺乏合法性。行政权的扩张使宪法失序,主要原因是现有宪法没有一套规制行政权非正式来源的有效方案。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认为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法律的权力,没有政治功能派分。但在宪政实践中,行政权既有执行功能,又有政治功能,其政治功能缺乏合法性。行政权的扩张使宪法失序,主要原因是现有宪法没有一套规制行政权非正式来源的有效方案。宪法沉默之处就是宪法危机之所。行政权的非正式来源有其必然性,外在的、事前或事后的、间断的宪法制约机制不足以规制行政权,必须有内在的、事中的、连续的宪法制约机制予以配合。规范主义宪法的有效性必须向生活领域开放;功能主义宪法观的合法性必须获得法治化建构。行政法治模式宜以规范主义宪法为基础,以功能主义为补充。行政的开放性、公民参与、法律程序是内在宪法制约机制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权 剩余性范畴 宪法失序 民主制行政
下载PDF
信访行为之权利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范进学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7,共11页
从信访制度演进发展与权利属性看,信访行为自始就具有民主监督与权利救济之双重功能。信访制度改革不能忽略信访制度的元问题即信访行为中所蕴藏的权利及其功能。从信访行为的权利属性分析,建议与批评权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而控告除具... 从信访制度演进发展与权利属性看,信访行为自始就具有民主监督与权利救济之双重功能。信访制度改革不能忽略信访制度的元问题即信访行为中所蕴藏的权利及其功能。从信访行为的权利属性分析,建议与批评权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而控告除具有民主监督的功能外,更兼具权利救济之功能;取得赔偿权本身是权利救济的核心内容。信访行为的双重功能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后是有较大差异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民主监督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而权利救济的功能则需要逐步式微与消失,进而实现监督与救济功能之最终分离,让信访制度回归其民主监督的轨道上。这可能才是信访制度改革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行为 宪法权利 民主监督 权利救济
下载PDF
略论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15,27,共7页
梁启超认为中国君主专制非改不可。关于官制改革,主张仿行西方,用考试制度选拔官吏;基层实行自治,官由民选;为加强中央集权,应缩小行政区域;强调法治与人治并用,司法与行政协调;司法改用三级两审制。梁氏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集中反映了... 梁启超认为中国君主专制非改不可。关于官制改革,主张仿行西方,用考试制度选拔官吏;基层实行自治,官由民选;为加强中央集权,应缩小行政区域;强调法治与人治并用,司法与行政协调;司法改用三级两审制。梁氏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集中反映了他对近代复杂多变政局的思考和对国家政治改革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 近代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司法改革 官制改革 考试制度 法治 三级两审制
下载PDF
试论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大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44,共9页
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举。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才逐步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革命的民众政权”的构想和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实践 ,是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 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伟大创举。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是经过长期艰难探索才逐步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革命的民众政权”的构想和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的实践 ,是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人民共和国”及“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 ;基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政权模式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 ;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和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形成的标志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是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更臻完善的体现。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相因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思想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三制' 新民主主义宪政
下载PDF
“鞍钢宪法”与现代企业“民主管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继国 魏鑫珂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8期1-7,200,共7页
在现代股份制的公司体制中,盛行的是"一股一票"的资本民主,公司治理只是股东及其代理人的权利,而员工被排除在公司治理结构之外。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治理成本。同时,外部监督机制在缺少健... 在现代股份制的公司体制中,盛行的是"一股一票"的资本民主,公司治理只是股东及其代理人的权利,而员工被排除在公司治理结构之外。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治理成本。同时,外部监督机制在缺少健全的内部监督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职工监督是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鞍钢宪法"中的"民主管理"理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尤其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企业的民主管理不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还是劳动者应有权利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钢宪法 民主管理 劳动者主权 现代企业管理
下载PDF
威权政治下的宪法权威——二战后东亚国家的政治体制转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占美柏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5,共4页
威权政治是在“整体号召机制”下施行的“强人政治”。在威权政治下,宪法在文本上享有至上权威,在实践中则因遭受政治权威的贬抑而被规避、被僭越,这既是威权政治得以施行的前提,又是施行威权政治的逻辑结果。宪法权威之奠立有赖于威权... 威权政治是在“整体号召机制”下施行的“强人政治”。在威权政治下,宪法在文本上享有至上权威,在实践中则因遭受政治权威的贬抑而被规避、被僭越,这既是威权政治得以施行的前提,又是施行威权政治的逻辑结果。宪法权威之奠立有赖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换,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赖于奠定宪法统治的至上权威,两者是互补共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权政治 宪法权威 民主宪政
下载PDF
五四宪法与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剑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五四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和制度体系,也实际地表达了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望。今天,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中的基本要素都源自五四宪法,五四宪法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 五四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目标和制度体系,也实际地表达了依法治国的美好愿望。今天,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中的基本要素都源自五四宪法,五四宪法奠定了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基础和总体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