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治疗,但近年来采用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报道渐多,但究竟哪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RPP)、...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治疗,但近年来采用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报道渐多,但究竟哪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RPP)、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ORKF)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在内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01-01。筛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后,对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116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CRPP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ORKF组(MD=-11.81,95%CI=-15.04~-8.58,P<0.00001),术中出血量低于ORKF组(MD=-3.36,95%CI=-4.37~-2.36,P<0.000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KF组(MD=-3.92,95%CI=-6.80~-1.03,P=0.008),克氏针存留时间短于ORKF组(MD=-3.35,95%CI=-6.33~-0.38,P=0.03),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率低于ORKF组(OR=0.44,95%CI=0.25~0.76,P=0.006),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3,95%CI=0.19~0.56,P<0.0001),浅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9,95%CI=0.21~0.73,P=0.003);而两组深部感染、不良愈合、肱骨外髁缺血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无论从效果还是从整体并发症上均优于ORKF,但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治疗,但近年来采用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报道渐多,但究竟哪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更高,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CRPP)、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ORKF)在小儿肱骨外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在内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3-01-01。筛选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后,对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相关疗效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116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CRPP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ORKF组(MD=-11.81,95%CI=-15.04~-8.58,P<0.00001),术中出血量低于ORKF组(MD=-3.36,95%CI=-4.37~-2.36,P<0.000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ORKF组(MD=-3.92,95%CI=-6.80~-1.03,P=0.008),克氏针存留时间短于ORKF组(MD=-3.35,95%CI=-6.33~-0.38,P=0.03),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率低于ORKF组(OR=0.44,95%CI=0.25~0.76,P=0.006),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3,95%CI=0.19~0.56,P<0.0001),浅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ORKF组(OR=0.39,95%CI=0.21~0.73,P=0.003);而两组深部感染、不良愈合、肱骨外髁缺血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无论从效果还是从整体并发症上均优于ORKF,但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文摘比较分析经皮克氏针横行支撑固定(percutaneous Kirschner wire transverse support fixation,PKWTSF)与顺行髓内固定(antegrade intramedullary fixation,AIF)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fifth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5th MN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诊治的188例5th MN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IF,观察组患者采用PKWTSF。比较2组(2种固定术式)的优良率、手术情况、颈干角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后上肢功能情况和手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后7天、手术后3个月的颈干角均比对照组稍小,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较对照组低,手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KWTSF与AIF治疗5thMNF,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PKWTSF在实际操作中简便性更强,术后无需进行外固定,无需再次手术取针,并且还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