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oracic spinal cord injury and paraplegia caused by intradural cement leakage after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A case report
1
作者 Zi Mao Zhi-Hong Xiong Jun-Fe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0期1837-1843,共7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is a pivotal intervention f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athological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nd vertebral bone tumors.Despite its efficacy,the procedure presents challenge...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is a pivotal intervention f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athological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nd vertebral bone tumors.Despite its efficacy,the procedure presents challenges,notably co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intradural cement leakage.Timely and accurate diagnosis,coupled with emergent intervention is imperative to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This case report illuminates the intricacies and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KP,emphasizing the critical need for vigilant monitoring,prompt diagnosis,and immediate intervention to mitigate adverse outcomes.CASE SUMMARY A 58-year-old male patient,experiencing a T7 osteoporosis-related pathological compression fracture,underwent PKP at a local hospital.Two weeks postprocedure,the patient developed paraplegic and dysuric symptoms,necessitating emergency decompression surgery.Gradual improvement was achieved,marked by the restoration of muscle strength,sensation,and mobility.CONCLUSION PKP Intradural cement leakage following PKP is unusual and potentially fatal.Prompt imaging examinations,urgent evaluation,and the decompression surgery are essential,which help alleviate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pinal damage,markedly improving the overall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tradural cement leakage COMPLICATION Decompression surg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T值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2
作者 陈锋 许勇 +2 位作者 贺弘 李永霞 景青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T值(bone mineral density T value, BMD-T)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确认BMD-T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SF)手术中潜在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不同骨密度T值(bone mineral density T value, BMD-T)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确认BMD-T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SF)手术中潜在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1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接受PKP治疗的162例OS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MD-T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4≤BMD-T≤-2.5,n=40)、中度组(-5≤BMD-T<-4,n=78)和重度组(BMD-T<-5,n=44)。比较手术前后椎体楔形角、后凸角度、椎体高度变化,并进行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随访6个月后,计算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VAS评分、ODI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其他两组,手术前后椎体楔形角、后凸角、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3组患者的再骨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水泥渗漏、BMD-T是影响OSF患者PKP术后再骨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KP治疗不同BMD-T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BMD-T越低,术后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的矫正越明显,但越容易发生骨水泥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密度T值
下载PDF
PVP/PKP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3
作者 杨元华 田娟娟 +1 位作者 蒋天琪 赵志明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术后再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患骨质疏松症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PV...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术后再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患骨质疏松症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PVP/PK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给予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评估疼痛程度(VAS),功能障碍,以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端肽(CTX-1)水平和椎体骨密度(BMD),并记录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椎体前缘高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BALP和CTX-1水平较对照组低,而BMD则较对照组高(P<0.05)。在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组患者的再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VP/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椎体功能,并调节骨代谢,提高骨密度。此外,该联合治疗方案还能有效降低术后再骨折发生率。因此,PVP/PKP联合唑来膦酸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PKP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
4
作者 叶恒 张卫华 +2 位作者 韩俊 张建业 李永鸿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40-244,250,共6页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治疗对骨折愈合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0年...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治疗对骨折愈合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0年我院接受PKP手术的106例OVCF病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PKP术后给予钙剂+阿仑膦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0.57%和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分别为73.58%和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3、6个月时Cobb角和OD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6个月时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3、6个月时BALP和PINP水平明显升高(P<0.05),β-C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1、3、6个月时BALP和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病人PKP术后应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并增加骨密度,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脊柱功能和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化三醇 骨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 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单侧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5
作者 白云峰 李明哲 +5 位作者 宋睿嘉 袁若婷 雷智轩 史默涵 曹书畅 吴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 目的研究侧卧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单侧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单侧PKP治疗的OVCF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水泥注入过程中使用的体位将病人分为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比较2组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影像学和症状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0例病人,94例病人接受侧卧位水泥注射(侧卧位组),96例病人接受俯卧位水泥注射(俯卧位组)。2组病人术后症状和影像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与俯卧位组相比,术后1周,侧卧位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俯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骨水泥分布分级更优(P<0.05),水泥渗漏率较低(13.8%比26.0%,P<0.05)。最后一次随访时,侧卧位组对侧椎体高度高于俯卧位组[(18.3±1.08)mm比(17.4±1.03)mm,P<0.05]。结论侧卧位可有效改善单侧PKP病人的骨水泥分布,更好地缓解急性疼痛,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远期对侧椎体高度塌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 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抗凝在PKP围手术期血栓防治中的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傅旭东 刘江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接受PKP治疗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压缩性骨折接受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接受PKP治疗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抗凝治疗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压缩性骨折接受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的43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430例患者中,围术期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6例(10.7%)。单因素分析,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比、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BMI≥25)、手术时间以及术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计数是否升高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是否抗凝、术后制动时间是否大于24 h两组间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制动时间大于24 h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抗凝是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抗凝有助于降低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抗凝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孙雷 王星宇 谢水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行PKP治疗的1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年持续跟踪随访,...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行PKP治疗的18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年持续跟踪随访,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n=36)与无再发骨折组(n=146)。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计量指标行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及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骨水泥渗漏、PKP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PKP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32、0.722、0.801、0.81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2个、3.9 ml、0.4 mm、8.7°。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PKP术前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C-index为0.818(95%CI:0.762~0.883),模型拟合度高;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22,可提供临床净收益,且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骨密度、损伤椎体数、单节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PKP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差、后凸角变化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了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列线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再发骨折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PKP术后骨水泥分布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廖昌和 朱古鑫 马航展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骨水泥位置分布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骨水泥位置分布对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112例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PKP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其中再发骨折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60~90岁,平均(77.50±7.34)岁;骨折节段:胸段12例,腰段8例。未骨折组92例,男24例,女68例;年龄51~91岁,平均(72.59±8.29)岁;骨折节段:胸段43例,腰段49例。记录相关临床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再发骨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引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危险因素及骨水泥分型对术后再发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17个月,再发骨折组平均随访(13.05±0.89)个月,未骨折组平均随访(12.33±2.20)个月。PK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17.86%,再发骨折患者发病时间为首次PKP术后(27.00±12.33)周。两组患者在年龄、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渗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弥散形态、术后未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渗漏是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骨水泥位置分布分型中,骨水泥分布Ⅰ型较Ⅱ~V型术后再发骨折的风险较高(OR=12.764,P<0.05)。骨水泥位置分布分型预测PKP术后出现再发骨折AUC为0.277,灵敏度5.00%,特异度72.80%。结论骨水泥分布I型较其余分型再发骨折风险较高。骨水泥弥散形态、术后未行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渗漏均是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 再发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和阿法骨化醇于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应用的效果
9
作者 刘日富 邹奇 +5 位作者 冯晓冰 刘文成 杨广华 杨悦 黄相杰 王雪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9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f vertebral body,PKP)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文登整...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of vertebral body,PKP)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OVCF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72.63±2.54)岁,病程(5.56±1.31)年。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72.89±2.60)岁,病程(5.37±1.23)年。两组患者给予PKP,对照组术后采用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术后另加用金天格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96%(48/49)比81.63%(40/49);χ^(2)=7.127,P=0.008]。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20±0.28)分比(4.58±0.30)分、(1.20±0.16)分比(1.96±0.21)分、(1.58±0.27)分比(3.29±0.41)分;t=23.540、20.151、24.383,均P<0.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26±1.57)μg/L比(8.26±1.02)μg/L、(18.26±1.63)μg/L比(16.84±1.29)μg/L;t=7.478、4.782,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49)比10.20%(5/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结论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采用金天格胶囊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骨代谢,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金天格胶囊 阿法骨化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PKP术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杜绍欢 陈万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OVCF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KP术中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3 ml)、常规剂量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中不同骨水泥填充剂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OVCF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KP术中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3 ml)、常规剂量组(3~5 ml)和高剂量组(6~8 ml)三组,每组各21例。比较三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伤椎高度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3个月,三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三组间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个月,三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三组伤椎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76%(1/21),常规剂量组为19.05%(4/21),高剂量组为38.10%(8/21),三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中填充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椎体功能恢复;但低剂量骨水泥注入在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骨水泥填充剂量
下载PDF
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合并有肋间神经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11
作者 高仰贤 曾勇 李贤斌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合并有肋间神经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的合并有肋间神经痛的骨质... 目的 探讨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合并有肋间神经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的合并有肋间神经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78例,其中治疗组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3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PKP治疗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背部及肋间神经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松动等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背部及肋间神经疼痛明显缓解,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发生,并都随访12个月以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术前、术后1 d、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背部及肋间神经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骨水泥渗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合并有肋间神经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微创且相对安全,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骨质疏松 肋间神经痛 杨天鹏中医正骨手法复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补肾愈骨汤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施文军 刘晶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341-344,共4页
目的 研究补肾愈骨汤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阿法骨化醇治疗,联合组补肾愈骨... 目的 研究补肾愈骨汤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PKP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阿法骨化醇治疗,联合组补肾愈骨汤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比较2组疗效、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的ALP高于治疗前,β-CTX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的ALP高于常规组,β-CTX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补肾愈骨汤联合阿法骨化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疗效显著,可改善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补肾愈骨汤 阿法骨化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秦光华 赵寅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95-96,109,共3页
目的分析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OVCF患者的资料,按PKP入路分为单侧组(63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 目的分析经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OVCF患者的资料,按PKP入路分为单侧组(63例,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双侧组(57例,双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日常生活障碍(Oswestry)评分、伤椎前缘及中线的平均高度、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疼痛情况(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均无心脑血管系统症状发生(如血压波动、大出血现象),均无骨水泥外漏、运动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术中透视数均减少(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伤椎前缘和中线平均高度及Cobb角均比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比术后24 h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两种入路PKP术治疗老年OVCF方面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双侧球囊扩张PKP术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 双侧球囊扩张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陈兴涛 谢春华 刘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的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对... 目的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特立帕肽联合双侧入路PKP治疗。采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AVH)、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密度(BMD)、注射水泥量、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次数、骨水泥渗漏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Cobb角、AVH、VAS、ODI、腰椎BMD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手术时间、X射线频率、输液量、水泥漏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单侧入路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方法,减少手术时间和辐射暴露,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立帕肽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疼痛
下载PDF
PKP与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琪 吴仕舟 +1 位作者 黄丽先 余娜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及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接受PKP治疗)和试验组(48例,接受PV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DabilityIndex,ODI)、术后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以及伤椎中部高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中部高度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伤椎中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与PVP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围术期指标,改善其疼痛感,提升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PKP在减少椎间隙高度丢失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VAS评分 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早期疼痛缓解不佳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元 李立平 李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PKP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接受PKP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36例,女100例;年龄60~94岁,平均(81.0±8.1)岁,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外伤史、内科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骨密度、骨折椎体位置、骨折压缩程度、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有无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分布情况、有无合并筋膜损伤等资料,根据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是否满意分为疼痛缓解不佳组(VAS>4分)及疼痛缓解满意组(VAS≤4分),对两组上述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分布情况及是否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值较低、骨折压缩程度为Ⅲ度(Genant目视半定量法)、骨水泥分布欠佳、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是PKP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的危险因素。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术后早期疼痛缓解不明显与患者术前骨密度值较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合并胸腰筋膜损伤、术中骨水泥分布欠佳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疼痛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分析
17
作者 徐鹏 李伟 +2 位作者 钱军 张银顺 董福龙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63-96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下单侧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手术治疗的7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 目的比较分析机器人辅助下单侧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接受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手术治疗的7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机器人PKP组),同时选取22例未行机器人辅助操作、术者徒手穿刺的OVCF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PKP组),观察患者VAS评分及椎体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占比的指标。结果术前VAS评分相比较,机器人PKP组与传统PKP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PKP组各年龄段的患者的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占比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PKP组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占比百分率显著高于传统PKP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单侧PKP手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各年龄段患者的骨水泥分布均优于传统PKP手术且无明显差异性,可作为OVCF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科机器人 经皮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杨光 李仁波 +1 位作者 周伟 陈波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136-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新发VCF患... 目的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新发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KP治疗,且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复查结果判断骨水泥渗漏情况,并按是否发生渗漏将患者分为渗漏组(n=19)与非渗漏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与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渗漏组椎体前中柱高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注射区域为边缘区的患者占比、压缩程度≥50%的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渗漏组,后壁完整性占比低于非渗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注射区域为边缘区、椎体前中柱高度、骨水泥注射量、压缩程度≥50%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OR=11.010、1.744、31.800、4.822,P<0.05)。结论VCF患者行PKP治疗后伴随一定的骨水泥渗漏风险,压缩程度≥50%、椎体前中柱高度过大、骨水泥注射量大及边缘区注射均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viscosity Cemen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vs. Low-viscosity Cement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被引量:35
19
作者 孙凯 刘洋 +5 位作者 彭昊 谭俊峰 张觅 郑先念 陈方舟 李明辉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3期389-394,共6页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high-viscosity cemen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and low-viscosity cement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high-viscosity cemen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and low-viscosity cement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June 2010 to August 2013, 98 cases of OVCFs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Forty-six patients underwent high-viscosity PVP and 52 patients underwent low-viscosity PKP. The occurrence of cement leakage was observed. Pain relief and functional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Scale(VA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respectively. Restoration of the vertebral body height and angle of kyphosis we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measurements of the anterior heights, middle heights and the kyphotic angle of the fractured vertebra. Nine out of the 54 vertebra bodies and 11 out of the 60 vertebra bodies were observed to have cement leakage in the high-viscosity PVP and low-viscosity PKP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cement leakage, correction of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and kyphotic angl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Low-viscosity PKP had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erms of the restoration of middle vertebral height as compared with the high-viscosity PVP(P<0.05). 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pain relief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status after surgery(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high-viscosity PVP and low-viscosity PKP have similar clinical effects in terms of the rate of cement leakage, restoration of the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changes of kyphotic angles, functional activity, and pain relief. Low-viscosity PKP is better than high-viscosity PVP in restoring the height of the middle verteb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低粘度 高粘度 疏松性 成形 骨折 压缩 骨质
下载PDF
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PKP治疗伴椎弓根狭窄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柴鑫 杨俊松 +2 位作者 徐辉 刘团江 郝定均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96-302,314,共8页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单侧PKP治疗上腰椎Ⅱ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伤椎椎弓根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2月至2021...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单侧PKP治疗上腰椎Ⅱ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伤椎椎弓根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上腰椎Ⅱ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伴伤椎椎弓根狭窄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PKP治疗,68例)和B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入路单侧PKP治疗,67例)。A组男性25例,女性43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0.40±6.95)岁;B组男性21例,女性4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3.02±8.51)岁。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弥散效果,比较每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height, AH)及伤椎后凸角(kyphosis angulation, KA)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41例因未规律随访或影像学资料不完整等原因失去随访,94例患者完成最终随访,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53±0.84)个月。B组有3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区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伤椎AH及KA较术前明显恢复,其中A组(22.12±0.58) mm、(14.32±0.40)°优于B组的(21.57±0.65) mm及(14.49±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对侧分布率分别为(6.45±0.35) mL、(58.10±4.11)%,优于B组的(5.29±0.48) mL、(25.82±3.92)%。结论 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相比,经横突上缘椎弓根外侧入路虽然在术后早期影像学方面差异不大,但其在兼顾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骨水泥在椎体对侧弥散分布的程度,且在改善术后早期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骨折 脊柱骨折 椎弓根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