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被引量:13
1
作者 LIU Hong-bing MA Yi +1 位作者 ZOU Jian-jun LI Xin-g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th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276 patients. Me...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tho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effects of PMC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in 276 patient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0 to May 2003, 276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treated with PMC.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38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rm X-ray, 14# needle was placed into the foramen ovale using the classical Hakanson's technique. Fogarty balloon catheter was navigated into the Meckel's cave tenderly. A small amount of Omnipaque was slowly injected to inflate the balloon and compress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for 3 to10 minutes. Results A total of 290 PMC were performed on the 276 patients. Among them, 252 had immediate relief from pai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8.7 months (range, 4 to 32), 14 of them had a recurrence. Of the 14 patients, 12 were re-operated with PMC, and the pain was all controlled successfully. Conclusions PMC is an effective and technically simple method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it may be the first cho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eminal nerve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
作者 刘海建 陈锴 +3 位作者 崔志超 王芳 王晶 赵春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目的 分析3D打印导板定位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常规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PMC治疗,观察组行3D打印导板定位PM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即刻疗效、手术前后不同时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时间、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总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2周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显示,观察组术后4周时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合计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合计复发率20.00%(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定位PMC较常规PMC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且术后即刻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导板定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后无效或短期内复发机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晓静 邢永国 张淑祥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14-1318,共5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而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是TN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MC仍存在无效或复发的可能,且复发后病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影响PMC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于PMC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无效...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常见的疼痛性疾病,而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是TN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PMC仍存在无效或复发的可能,且复发后病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影响PMC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因素也较多。因此,对于PMC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的病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的安全性等均是制订PMC治疗无效或复发后干预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目前关于PMC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未来深入研究TN经PMC治疗后无效或复发的机制,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无效 复发 处理方法
下载PDF
睿米机器人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4
作者 秦国强 冯诣 +3 位作者 魏强国 何长春 陈显金 胡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睿米机器人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使用睿米机器人辅助PBC治疗的30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注册成功并顺利完成手术,一次穿刺成功16例,二次调整14... 目的探讨睿米机器人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使用睿米机器人辅助PBC治疗的30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均注册成功并顺利完成手术,一次穿刺成功16例,二次调整14例;术中DSA侧位像显示微球囊在Meckel腔呈“梨形”。术后即刻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6个月,疼痛无复发。术后即刻4例(13.3%)出现咀嚼肌无力,2例(6.7%)出现同侧感觉异常。术后即刻,所有病人均出现面部麻木,其中轻度15例,中重度15例;术后6个月,面部麻木程度部分缓解,其中轻度麻木22例,中重度8例。结论睿米机器人辅助PBC治疗PTN具有定位精准、安全的优点,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睿米机器人 疗效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孟言言 杨彩侠 张红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提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复发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用于MVD术后复发性T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 复发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辅助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小虎 王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7期2868-2873,共6页
目的探究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法辅助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M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 目的探究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法辅助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M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60.30±7.10)岁,体重指数(21.75±3.27)kg/m^(2),病程(6.22±1.37)年;病侧:左肢13例,右肢27例;疼痛分支:Ⅱ型3例,Ⅲ型7例,Ⅱ+Ⅲ型24例,Ⅰ+Ⅱ型4例,Ⅰ+Ⅱ+Ⅲ型2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59.85±6.22)岁,体重指数(22.19±3.10)kg/m^(2),病程(6.50±1.19)年;病侧:左肢14例,右肢28例;疼痛分支:Ⅱ型4例,Ⅲ型8例,Ⅱ+Ⅲ型26例,Ⅰ+Ⅱ型3例,Ⅰ+Ⅱ+Ⅲ型1例。对照组采用Hartel穿刺法辅助PMC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导航辅助PMC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情况、镇痛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与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t检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两组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1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31±0.11)分比(0.37±0.10)分](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1 d、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36.27±4.78)min比(15.60±5.69)min],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1.70±0.20)万元比(1.36±0.24)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面部麻木、皮下血肿、口唇带状疱疹、咬肌无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视、角膜溃疡、脑梗死、脑出血、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与Hartel穿刺法辅助PMC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效果相当,神经导航辅助PMC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近期效果理想,但其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合适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神经导航 Hartel穿刺法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及其负性情绪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樊肖冲 徐富兴 +6 位作者 邢飞 任欢 马乐天 孔存龙 温媛媛 王涛 张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MC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9例,于术前(T0)、术后1 d(T1)、1个月(T2)、3个...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MC治疗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9例,于术前(T0)、术后1 d(T1)、1个月(T2)、3个月(T3)、6个月(T4)和12个月(T5)记录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BNI-P)评分,评估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睡眠状态。结果:与T0时比较,患者在T1~T5时BNI-P评分、HAD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3.3%、95.5%、95.5%、94.4%和91.0%。本组患者有6例(6.7%)术后1 d疼痛未明显缓解,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2周时疼痛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有4例(4.5%)疼痛复发。结论:PMC具有疼痛缓解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可明显改善TN所引起的负性情绪,可能是治疗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负性情绪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锴 刘德中 +5 位作者 王常伟 何兵 史鹏飞 郭亚洲 刘霄 刘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53-154,1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4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4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28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38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疼痛累及三叉神经第二支、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并适当调整术中球囊参数,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邱俊 易勇 +5 位作者 张超 曹鑫意 江竟成 邓青山 罗鹏 王瀚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薄层扫描,试验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穿刺,对照组在移动C臂引导下徒手穿刺;记录所有患者穿刺针到位所用时间,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中球囊一次性成梨例数,术中移动C臂照射次数,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BNI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穿刺到位所用时间、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术中移动C臂照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球囊一次性成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BNI分级标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其精确度高,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临床操作更简便、安全,值得向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个体化 3D打印导板 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洋 李亦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959-963,共5页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FT组和PMC...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射频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FT组和PMC组,每组40例。RFT组患者给予CT或C臂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PMC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前、术后第3天及1、3个月,应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听力减退及眼部不适等并发症及三叉神经痛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PMC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RFT组(P<0.05)。2组患者术前疼痛NRS评分、睡眠质量PSQ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1、3个月时疼痛NRS评分、睡眠质量PSQL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及1、3个月,PMC组患者疼痛NRS评分、睡眠质量PSQL评分均显著低于RFT组(P<0.05)。PMC组患者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听力减退及眼部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72.50%(29/40)、22.50%(9/40)、7.50%(3/40)、17.50%(7/40)、27.50%(11/40);RFT组患者术后面部麻木、咬肌无力、口唇疱疹、听力减退及眼部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57.50%(23/40)、17.50%(7/40)、2.50%(1/40)、7.50%(3/40)、12.50%(5/40);2组患者术后咬肌无力、口唇疱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6、2.736,P>0.05),PMC组患者面部麻木、听力减退及眼部不适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RFT组(χ^(2)=5.783、3.516、6.719,P<0.05)。术后3个月内,RFT组和PMC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7.50%(3/40)、2.50%(1/40),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3,P>0.05)。结论PMC和RFT均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与RFT比较,PMC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但术后患者面部麻木、听力减退及眼部不适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 射频热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C臂CT在经皮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姬 刘诤 +2 位作者 师昕翌 马菁 朱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臂CT(Xper-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襄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臂CT程序扫描,并通过X-travision工作站进... 目的探讨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臂CT(Xper-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襄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臂CT程序扫描,并通过X-travision工作站进行颅骨后处理重建,引导穿刺针进入卵圆孔及球囊到位,确定球囊头端位于Meckel’s腔,充盈球囊。术后记录手术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空气比释动能(cumulative air kerma,CAK)、曝光时间(fluo time,FT),分析辐射剂量。结果40例患者均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引导卵圆孔穿刺成功(其中小卵圆孔2例);40例患者中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球囊一次性到位并获得满意梨形21例(52%),通过C臂CT后处理重建技术分析后多次调整球囊位置及方向,使球囊头端位于岩骨切迹,并获得满意梨形12例(30%),7例(18%)患者未获得满意梨形。术后40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17例(42%),疼痛满意缓解21例(53%);疼痛缓解不满意2例(5%);总有效率95%。术后伴面部麻木26例(65%),咀嚼肌无力9例(23%)。40例患者DAP、CAK、FT分别为(79.39±23.15)Gycm^(2)、(245.07±84.04)mGy、(5.20±1.30)min。结论C臂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直观准确显示穿刺针、卵圆孔、球囊、岩骨脊的三维结构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尤其对解剖变异或异常增生的显示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C臂CT 后处理重建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炎症、氧化应激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蕾 罗伟 +1 位作者 尹涛 李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炎症、氧化应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125例,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压迫术组63例、减压术组62例。压迫术组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减压...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炎症、氧化应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125例,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压迫术组63例、减压术组62例。压迫术组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减压术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压迫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减压术组,住院费用少于减压术组,术后总缓解率高于减压术组(P<0.05)。术后4和6 h,两组血清CRP、TNF-α、IL-1β、MDA水平均高于术前,SOD、GSH-Px水平低于术前,且压迫术组血清CRP、TNF-α、IL-1β、MDA水平低于减压术组,SOD、GSH-Px水平高于减压术组(P<0.05)。术后1和3个月,两组GQOL-74评分高于较术前(P<0.05)。压迫术组术后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减压术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提升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但需注意防范术后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并发症 炎症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术中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与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凯 郭贤放 +1 位作者 姚鑫 廖声潮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11-313,31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PMC治疗的41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MRI三维重建扫描测定Meckel腔体积,计算术中球囊... 目的探讨术中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PMC治疗的41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MRI三维重建扫描测定Meckel腔体积,计算术中球囊扩张容积与Meckel腔体积的比值。术后随访6~18个月,末次随访参考巴罗德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预后分级(BNI)评估疗效,其中Ⅰ~Ⅱ级为有效,Ⅲ~Ⅴ级为无效。结果末次随访,有效31例,无效10例。有效组和无效组Meckel腔体积(0.43±0.20 cm^(3) vs.0.51±0.22 cm^(3))、术中球囊扩张容积(0.61±0.23 ml vs.0.49±0.20 m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有效组术中球囊扩张容积与Meckel腔体积的比值(1.46±0.26)明显大于无效组(0.98±0.12;P<0.05)。结论通过术前测量Meckel腔体积,以球囊扩张容积-Meckel腔体积比值的有效区间为参考依据,术中对球囊扩张容积进行把控,可提高PMC治疗PTN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术中球囊扩张容积 Meckel腔体积 疗效
下载PDF
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大明 黄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收治的145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行经皮穿刺...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收治的145例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行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4h,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口唇疱疹、耳鸣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无力、面部麻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C治疗TN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及炎性反应,但术后可能出现面部麻木、咀嚼无力等并发症,应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半月神经节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彪 郭盼 +3 位作者 王鹏 饶重贤 金胜昔 周游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05-209,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microballoon compression,PMC)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6月。选取包含MVD与PMC治疗TN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110例TN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VD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PMC组(OR=1.98,95%CI:1.20-3.26,P=0.007),治愈率亦明显高于PMC组(OR=1.66,95%CI:1.26-2.21,P=0.0004),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PMC组(OR=0.30,95%CI:0.19-0.46,P<0.00001)。结论与PMC相比,MVD治疗TN病人的临床疗效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管海博 寿记新 +2 位作者 程森 高海东 王冰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6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与伽玛刀术(GK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组51例,伽玛刀术组45例。对比2组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24个月治愈率及...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MC)与伽玛刀术(GKS)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组51例,伽玛刀术组45例。对比2组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24个月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PMC组术后24 h、6个月、12个月、24个月治愈率(94.18%、90.20%、90.20%、88.24%)均显著高于GKS组(13.33%、62.22%、66.67%、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C组术后24 h、6个月有效率(98.04%、98.04%)均显著高于GKS组(68.89%、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总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比伽马刀术起效快、操作简单,更适用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伽马刀术 微球囊 立体定向仪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国飞 徐宣乐 +2 位作者 赵虎威 王宏利 马逸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PMC)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采用PMC微创外科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96.5%;疼痛无...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PMC)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采用PMC微创外科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3例,总有效率为96.5%;疼痛无缓解2例。术后同侧轻度感觉减退52例(91.2%),同侧张口受限、咀嚼肌无力52例(91.2%),多数于1~3个月内症状消失或耐受;围手术期口角疱疹7例(12.3%),术后1周左右恢复。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为10~99个月,平均疼痛缓解时间46个月,复发11例(19.3%)。结论 PMC是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微创方法,适用于不适合或不愿意开颅手术,经历多种方法治疗不理想,或复发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继发性 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节
下载PDF
双C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上男 叶原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4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双C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术后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n=48)和无效组(n=10),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 目的 探讨双C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术后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n=48)和无效组(n=10),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痊愈患者30例(51.72%),有效患者18例(31.03%),总有效率为82.76%(48/58);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性别、年龄、疼痛持续时间、患侧、疼痛涉及分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在球囊容积、压迫时间、球囊形状方面优于无效组(P<0.05),且球囊形态和容积无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容积、压迫时间、球囊形状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双C臂透视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疗可受球囊压迫时间、球囊容积、球囊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球囊形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双C臂透视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节 疼痛持续时间
下载PDF
3D打印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19
作者 兰彦平 夏建学 +2 位作者 丁晨哲 赵艳斌 杨云振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76-679,I0001,共5页
目的评估3D打印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穿刺导板辅助下微球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球囊压迫治疗,比较2组... 目的评估3D打印穿刺导板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3D打印穿刺导板辅助下微球囊压迫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微球囊压迫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穿刺卵圆孔次数分别为(9.6±2.3)min、(3.5±0.6)次,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3D打印穿刺导板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穿刺卵圆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还不影响手术效果,更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穿刺导板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焦绪华 王美玉 孙许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57-60,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分析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疼痛程度、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色评分为(13.25±3.67)分、躯体评分为(12.11±2.49)分、情感评分为(11.03±2.92)分、认知评分为(12.00±2.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9.16±2.06)、(10.08±2.15)、(9.25±2.99)、(9.81±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手术前,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68±0.90)分低于对照组的(4.32±1.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3.45±4.13)min、住院时间(4.55±0.84)d短于对照组的(102.25±15.23)min、(11.63±2.23)d,住院费用(2.16±0.53)万元少于对照组的(2.81±0.6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