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王俊东 贺小张 +2 位作者 王桃 钟锋 彭生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效果。方法:纳入萍乡市人民医院儿外科于2015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4例单纯性骨囊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外固定+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加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所有患儿均需给予6个月连续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联合组因未完成随访脱落1例,因改用其他治疗方案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完成后续随访脱落2例。联合组30例,对照组30例。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MSTS评分较术前均增高,且联合组MST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联合组的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联合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治疗可改善单纯性骨囊肿患儿肢体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弹性髓内钉 经皮穿刺人工骨注射
下载PDF
靶向穿刺结合分阶段注射PKP治疗老年胸腰段Kümmell’s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胜军 赵丽 +1 位作者 金宝城 朴海旺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结合分阶段注射技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63例单节段老年胸腰段Kümmell'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靶向穿刺结合分阶段注射技...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结合分阶段注射技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63例单节段老年胸腰段Kümmell'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靶向穿刺结合分阶段注射技术PKP,比较术前及术后1d、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椎体后凸角(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水泥渗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6例失访,随访率90.5%。57例患者行双侧椎弓根穿刺技术,成功率100%。随访12~16(平均13.68±1.30)个月,48例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9例疼痛明显减轻。术后1d、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骨水泥渗漏:C型4例,B型1例,S型1例,但无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靶点穿刺结合分阶段注射技术治疗老年Kümmell's病,迅速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后凸,改善生活质量,能明显降低PKP术中的骨水泥渗漏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s病 靶向穿刺 分阶段注射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3
作者 邓书洲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OVCF患者,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37)、对照A组...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OVCF患者,依照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37)、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5)。实验组采取弯角穿刺PVP技术,对照A组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PVP技术,对照B组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技术治疗,对比3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A组手术用时、X线曝光次数均低于对照B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方面,对照B组>实验组>对照A组(P<0.05);3组骨水泥渗漏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骨水泥理想分布的椎体比例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A组的64.10%(P<0.05);3组3组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3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手术用时及X线曝光次数,并优化骨水泥于椎体内分布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弯角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注入量 骨水泥渗漏率 疼痛评分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涛 李晓华 +3 位作者 王喜 范金鹏 徐凤周 陈和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2483-2485,24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选取获得完整随访的112例患者,其中56例实施髓心减压+自体髂骨移植术(A组)治疗,56例实施经皮扩张式铰刀髓...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并选取获得完整随访的112例患者,其中56例实施髓心减压+自体髂骨移植术(A组)治疗,56例实施经皮扩张式铰刀髓心减压+注射型可再生人工骨植骨(B组)治疗,于治疗前后行功能评定(VAS评分、Harris评分、JOA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JO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Harris评分、JOA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充分刮出死骨者所占比例、充分减压者所占比例、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软骨表面的应力值、破坏极限点载荷低于A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迟发性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塌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式铰刀髓心减压+注射型可再生人工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式铰刀髓心减压 注射型可再生人工骨植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