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不同穿刺点压迫时间对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黄红燕 聂伟琳 +3 位作者 程晔 方弘 戴晓芬 苏素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穿刺点最佳压迫时间。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0例行桡动脉路径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4 h组(71例)、5 h组(70例)和6 h组(69例)。三组分别...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穿刺点最佳压迫时间。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0例行桡动脉路径行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4 h组(71例)、5 h组(70例)和6 h组(69例)。三组分别为术后桡动脉穿刺口压迫4、5、6 h。比较三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穿刺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 h组疼痛评分低于5 h组、6 h组(P<0.001),5 h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6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三组穿刺部位不同压迫时间对出血、血肿、水疱、迷走神经反射、前臂肿胀程度等并发症无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径行PCI后穿刺点最佳压迫时间为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术 桡动脉穿刺 穿刺点压迫时间 疼痛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全方位优化护理在经桡动脉穿刺行CAG检查及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郝春艳 高纯纯 +2 位作者 唐丽丽 宁彬 任磊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优化护理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CAG检查及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全方位优化护理预防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渗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CAG检查及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全方位优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疼痛程度、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38%(2/59),低于对照组的13.55%(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47)。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N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的社会、心理、精神、生理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GC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病人护理满意度量表的服务质量、环境设施、结果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优化护理可显著减少经桡动脉穿刺行CAG及PCI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渗血情况、减轻疼痛程度并提升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穿刺部位 渗血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曾广忠 林婷 +1 位作者 刘高 张瑶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自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桡动脉穿刺PCI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远端桡动脉穿刺PCI手术。比较两组一次穿刺和手术的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穿刺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压迫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穿刺行PCI在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有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能显著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同时显著降低手术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肾功能不全 远端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比
4
作者 潘宇平 王晓玉 金国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窝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组选择经典TRA。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手臂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情况;鼻烟窝区组手臂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区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烟窝区穿刺行PCI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手臂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 鼻烟窝区 经典经桡动脉入径 穿刺成功率 疼痛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罗学楚 王国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总病例210例,按照介入治疗采取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05例。桡... 目的 比较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总病例210例,按照介入治疗采取穿刺方式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05例。桡动脉组经皮行桡动脉穿刺,股动脉组经皮行股动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指标、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穿刺指标对比:桡动脉组的平均穿刺次数更低,穿刺成功时间更长,鞘管植入时间和出血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手术情况对比: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高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恢复情况对比:桡动脉组术后第1 d、3 d的VA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桡动脉组(3.81%)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均可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手段,相较而言,经皮桡动脉穿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更具优势,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鞘管植入时间和出血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龄 介入治疗 经皮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张丕芝 付茂亮 +5 位作者 王哲 张恒 刘新艳 司洪飞 吕文轩 张子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至8月53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将300例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观察组,230例超声引导下近端桡动脉穿刺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7%,低于对照组的3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远端桡动脉穿刺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护理难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就医体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耗材的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远端桡动脉穿刺 近端桡动脉穿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心病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uncture Site on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After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7
7
作者 Xi-Le Bi Xiang-Hua Fu +5 位作者 Xin-Shun Gu Yan-Bo Wang Wei Li Li-Ye Wei Yan-Ming Fan Shi-Ru Ba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898-902,共5页
Background:The risk of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RAO) needs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TRI).Therefore,reducing vascular occlusion h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The aim of this study... Background:The risk of radial artery occlusion (RAO) needs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transradial intervention (TRI).Therefore,reducing vascular occlusion h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puncture site during TRI through comparing the occurrence of RAO between the different puncture sit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AO after TRI.Methods:We prospectively assessed the occurrence of RAO in 606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TRI.Artery occlusion was evaluated with Doppler ultrasound in 2 days and 1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Risk factors for RAO were evaluated using a multivariate model analysis.Results:Of the 606 patients,the RAO occurred in 56 patients.Compared with TRI at 2-5 cm away from the radius styloid process,the odds ratio (OR) for occlusion risk at 0 cm and 1 cm were 9.65 (P =0.033) and 8.90 (P =0.040),respectively.The RAO occurred in the ratio of the arterial diameter to the sheath diameter ≤1 (OR =2.45,P =0.004).Conclusion:Distal puncture sites (0-1 cm away from the radius styloid process) can lead to a higher rate of R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uncture Site radial artery Risk Factors
原文传递
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
8
作者 王凯 胡广全 +2 位作者 盛建龙 何非 程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 比较经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指标,探讨远端桡动脉穿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 目的 比较经传统和远端桡动脉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指标,探讨远端桡动脉穿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CAG和或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传统桡动脉组50例和远端桡动脉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P=0.840)。与远端桡动脉组患者比较,传统桡动脉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较高(100%vs. 86%,P=0.012),且用时较少[(3.80±1.62)min vs.(4.63±2.04)min,P=0.031]、穿刺次数减少[(1.14±0.72)次vs.(2.23±1.08)次,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反,远端桡动脉穿刺术后包扎时间少(4 h vs. 6 h,P=0.022),且相关并发症、术后2 h穿刺部位疼痛评分及桡动脉闭塞率远远低于传统桡动脉组[22%vs. 4.7%,P=0.018;(4.36±2.24)分vs.(1.24±0.78)分,P=0.002;10%vs. 0,P=0.059]。通过对试验亚组分析得出低体质量、老年、女性患者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低。结论 远端桡动脉穿刺较传统部位穿刺平均耗时延长不到1 min,成功率略降低,但其显著减少了加压包扎时间,术后穿刺部位疼痛减少,患者的舒适度增加,并且其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可作为首次行PCI治疗患者的首选穿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远端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马龙 王芳 +1 位作者 何胜虎 朱晓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n=300)和对照组(常规经桡动脉入径,n=300)。比较2组主要危险因素、穿刺... 目的 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经远端桡动脉入径,n=300)和对照组(常规经桡动脉入径,n=300)。比较2组主要危险因素、穿刺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水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低、穿刺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为预防桡动脉闭塞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 穿刺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闭塞 出血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时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明浩 王攀 +7 位作者 高立建 徐淑清 王欢欢 赵光贤 陈珏 乔树宾 徐波 袁晋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66-3372,共7页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 背景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将其分为≤30 d组(n=33)与>30 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糖尿病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h解除加压包扎,术后即刻、术后24 h均可触及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无一例出现桡动脉闭塞,桡动脉通畅率为100.0%(69/69)。≤30 d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均大于>30 d组(P<0.05);≤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15 cm处桡动脉内径小于术前,>30 d组患者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 cm处桡动脉内径大于术前(P<0.05)。结论d TRA行二次PCI安全、可行,且无论距首次dTRA行PCI时间是≤30 d还是>30 d,均能满足dTRA行二次PCI的血管条件,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穿刺部位等决定dTRA行二次PCI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远端桡动脉 再手术 治疗结果 安全
下载PDF
全方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谢丹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8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贵州省大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全方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全方位护理 负性情绪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华 马礼坤 +4 位作者 冯克福 陈鸿武 胡昊 郑丽梅 叶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股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相关...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12例,其中桡动脉组77例,股动脉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100%,处理梗死相关血管所需的指引导管数[(1.12±0.23)根vs.(1.08±0.34)根]、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42.34±1.23)min vs.(48.18±2.34)min]、术中球囊数[(1.21±0.32)个vs.(1.18±0.25)个]、术中支架的使用数[(1.15±0.37)个vs.(1.16±0.21)个]、造影剂用量[(98.32±8.51)ml vs.(95.45±7.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中桡动脉组发生皮下血肿伴局部皮肤水疱8例,比股动脉组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3例少(P<0.05);桡动脉组无血管迷走反射发生,股动脉组在术后拔管压迫止血中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5例;桡动脉组有1例导尿,股动脉组6例术后行导尿;住院天数桡动脉组明显较股动脉组少[(7.45±0.61)d vs.(8.39±0.53)d,P<0.05];住院期间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猝死1例,股动脉组因泵衰竭死亡1例;术后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期间两组均无MACE以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均有效、安全,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导尿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急诊处理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毕希乐 樊延明 +4 位作者 汪雁博 肖宇杨 王庆胜 刘丽 傅向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573-578,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桡动脉闭塞的原因,指导临床釆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共入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69例患者,排除63例患者(24例不符合入选标准、31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交叉到其他路径、6例失访、2例死亡)。根据术后... 目的通过分析桡动脉闭塞的原因,指导临床釆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共入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69例患者,排除63例患者(24例不符合入选标准、31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交叉到其他路径、6例失访、2例死亡)。根据术后有无桡动脉闭塞分为桡动脉闭塞组和桡动脉未闭塞组。主要终点事件为术后1年桡动脉闭塞和术后出血。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桡动脉直径/鞘管外径比值、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穿刺点距桡骨茎突距离等危险因素对桡动脉闭塞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60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年随访中共发现56例桡动脉闭塞(桡动脉闭塞组),均为无症状桡动脉闭塞;未见桡动脉闭塞550例(桡动脉未闭塞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变程度、危险因素、桡动脉痉挛、药物治疗、肝素剂量、术后出血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桡动脉闭塞组桡动脉直径/鞘管外径≤1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桡动脉未闭塞组(41.1%比23.6%,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闭塞组在穿刺点距桡骨茎突0 cm处[28.6%(16/56)比9.3%(51/550),P=0.002],1 cm处[25.0%(14/56)比8.7%(48/550),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桡动脉未闭塞组,但4 cm处[1.8%(1/56)比22.7%(125/550),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桡动脉未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各危险因素对桡动脉闭塞的影响,对包括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桡动脉穿刺点距桡骨茎突距离、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直径/鞘管外径比值≤1等因素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桡动脉穿刺点在距桡骨茎突0 cm(OR 3.08 95%CI 1.65~5.76,P=0.002)、1cm(OR 2.86 95%CI1.49~5.52,P=0.001)和桡动脉直径/鞘管外径比值≤1(OR 1.74 95%CI 1.03~2.93,P=0.036)分别是发生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而桡动脉穿刺点在距桡骨茎突4 cm(OR 0.08 95%CI 0.01~0.57,P=0.001)为桡动脉闭塞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桡动脉穿刺点距桡骨茎突0 cm(OR 9.65,95%CI 1.20~77.50,P=0.033)和1 cm(OR 8.90,95%CI 1.10~72.40,P=0.040)及桡动脉直径/鞘管外径比值≤1(OR 2.45,95%CI 1.30~4.51,P=0.004)是桡动脉闭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刺点选择在距桡骨茎突0~1 cm时发生桡动脉闭塞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 穿刺点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PCI治疗STEMI患者与CCU入住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娟 刘婷 +1 位作者 张娟 王雅莉 《西部医学》 2018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与入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0例,其中经桡动脉介入穿刺60例(TRI组),...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与入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0例,其中经桡动脉介入穿刺60例(TRI组),经股动脉介入穿刺50例(TFI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效果,统计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球囊扩张时间、造影导管数、造影剂使用量、手术时间、穿刺点压迫时间、C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造影导管数少于TFI组(P<0.05);穿刺点压迫时间、术后卧床时间、C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TFI组(P<0.05);TRI组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TFI组(P<0.05),但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TFI下急诊PCI治疗STEMI疗效均肯定,但TRI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C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手术路径 经皮冠脉介入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CCU入住时间
下载PDF
创可贴纱块双压法在经桡动脉介入后穿刺部位加压止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卓卿 罗秀娟 +1 位作者 石兵 詹林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8期2798-2800,共3页
目的探讨创可贴纱块双压法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局部创口加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100例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拔鞘管后穿... 目的探讨创可贴纱块双压法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局部创口加压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100例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拔鞘管后穿刺部位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创可贴联合纱块双压法进行加压止血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按压止血时间、渗血、淤血、肢端肿胀等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持续加压止血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渗血、淤血、肢端肿胀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创可贴联合纱块双压法应用于穿刺拔鞘后局部创口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止血效果好,对静脉回流受阻小,能降低拔鞘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能代替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且能适应于各种穿刺创口的加压止血,能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 桡动脉 穿刺创口 创可贴纱块 双压止血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苗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6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对象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ECG...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对象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ECG疗效、冠心病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G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低于观察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 15.56%,P〉0.05)。结论 与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相比,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股动脉穿刺 经桡动脉穿刺 PCI术 安全性
下载PDF
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溶液在桡动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昆 常欣 +1 位作者 石宇杰 张健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溶液局部皮下注射,改善桡动脉痉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经桡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并在穿刺过程中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患者214例...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硝酸甘油混合溶液局部皮下注射,改善桡动脉痉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经桡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并在穿刺过程中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患者2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1%利多卡因1.5mL+硝酸甘油注射液0.5mL(2.5mg)混合溶液、对照组给予1%利多卡因注射液2mL,于穿刺部位皮下沿桡动脉走形局部浸润注射,记录两组患者注射药物前后桡动脉搏动、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吸烟、LVEF、肌酐和C反应蛋白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时间:实验组5.21±1.119min,对照组8.32±1.506min,实验组的穿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穿刺次数:实验组4.33±1.014次,对照组6.29±1.324次,实验组的穿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桡动脉复跳时间:实验组1.79±0.399min,对照组3.36±0.629min,实验组的桡动脉复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穿刺成功率:实验组94.44%,对照组81.13%,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局部给药后,两组患者均无低血压、头晕、头痛、新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局部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1.5mL+硝酸甘油0.5mL(2.5mg)混合溶液可较好地改善桡动脉痉挛、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痉挛 利多卡因 硝酸甘油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在ICU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小林 黄丽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在ICU困难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ICU桡动脉穿刺困难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采血法(触摸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法,记录2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在ICU困难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ICU桡动脉穿刺困难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采血法(触摸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采血法,记录2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所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平均穿刺次数较少,平均穿刺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困难穿刺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可以减少穿刺次数,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血气分析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困难穿刺患者 桡动脉 穿刺采血
下载PDF
治疗性沟通在儿科桡动脉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海明 倪玲玲 +1 位作者 罗玉星 苏燕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2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治疗性沟通在儿科桡动脉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桡动脉穿刺患儿,按就诊顺序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治疗性沟通。... 目的:分析治疗性沟通在儿科桡动脉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桡动脉穿刺患儿,按就诊顺序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治疗性沟通。对比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面容疼痛时间及哭闹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67.50%),面容疼痛时间及哭闹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桡动脉穿刺护理中,能相应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升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儿科 桡动脉穿刺护理 护理满意度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兰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术的患者208例,通过自制的表格录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穿刺部... 目的:探讨影响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术的患者208例,通过自制的表格录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因素。结果:2〇8例患者中,共有41例(19.71%)在PCI术后发生穿刺部位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丧偶、离异、糖尿病、病变血管支数、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和PCI术的持续时间是导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丧偶、离异状态、合并糖尿病、多支病变、围手术期应用替罗非班和手术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在经桡动脉路径PCI术后易发生穿刺部位并发症,提示在日常相关的护理工作中,应将重点关注此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路径 穿刺部位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