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旋转移位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缺损
1
作者 胡兴权 尚永军 +1 位作者 润海涛 徐程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9-181,238,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旋转移位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第二供区一期直接缝合15例,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旋转移位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第二供区一期直接缝合15例,2例残留少许创面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12 cm×8 cm,修复创面的第一皮瓣及供区的第二皮瓣面积分别为:7 cm×5 cm~15 cm×9 cm、6 cm×4 cm~16 cm×6 cm。通过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功能及外形,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良好、色泽接近正常;第二皮瓣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植皮区皮片成活良好,不影响肢体整体外观。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手术部位均位于小腿后外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第一皮瓣供区,并获得较好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蒂 接力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腕关节Cooney评分)、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满意度、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 腓动脉 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瓣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下载PDF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4
4
作者 郑和平 林涧 +1 位作者 陈超勇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 目的探讨膝降动脉穿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以股骨内侧髁下缘、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膝降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穿支与周围血管间吻合关系。另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膝降动脉穿支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约4cm,在股内侧肌、大收肌腱与股骨内侧髁所围成的三角形凹陷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邻近的髌骨周围血管网、缝匠肌前缘及后缘的穿血管、股内侧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膝关节内侧上部形成顺沿缝匠肌和股内侧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以膝降动脉穿支为蒂,可形成轴型皮瓣或跨区域供血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降动脉穿支 穿支血管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以腓动脉穿支降支为蒂胫、腓骨下段骨膜瓣转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旗 陈振光 +2 位作者 余国荣 彭建强 王树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在25侧灌注红色乳胶及墨汁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穿支的阵支为蒂的胚、腓骨远段骨膜瓣。顺行转位时,旋转轴点位于外踝尖上方5.6cm,骨膜瓣可达外踝尖上11cm;逆行转位时,旋转轴点位于外踝尖前下方1.5cm,... 在25侧灌注红色乳胶及墨汁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以腓动脉穿支的阵支为蒂的胚、腓骨远段骨膜瓣。顺行转位时,旋转轴点位于外踝尖上方5.6cm,骨膜瓣可达外踝尖上11cm;逆行转位时,旋转轴点位于外踝尖前下方1.5cm,其血供来源于跟外动脉及跗外侧动脉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 穿支 降支 骨膜 解剖学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肌间隔动脉穿支 远端蒂复合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 被引量:9
7
作者 汤玉泉 唐举玉 +2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俞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共4页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 目的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修复 胫骨骨髓炎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吉林 朱晞 张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 目的 :为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6 8例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分别用红色乳胶、ABS,以及 10 %明胶硫酸钡墨汁混悬液进行血管灌注 ,经血管造影、X线摄片和显微解剖的方法 ,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 :足外侧肌皮瓣的血供可有腓动脉的穿支或跗外侧动脉保证。其中腓动脉穿支的外径为 1.2± 0 .3( 0 .5~ 2 .1)mm ,跗外侧动脉的外径为 0 .9± 0 .2 ( 0 .5~ 1.8) m m。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带血管蒂的足外侧肌皮瓣 ,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侧肌皮瓣 应用解剖 外科皮瓣 肌皮瓣 跗外侧动脉 腓动脉穿支
下载PDF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晓阳 吴攀峰 +3 位作者 张兴 肖勇兵 潘丁 唐举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83-988,共6页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 目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需要解剖共I级源血管的2个或多个穿支,是修复宽大而不规则创面的理想选择,然而穿支血管的不确定性制约了该术式的开展,本研究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15例患者仅存在单穿支。根据术中探测结果设计单穿支分叶皮瓣,其穿支穿出点位于分叶皮瓣交界线附近。按“逆行四面解剖法”常规游离穿支血管和I级源血管后,在显微镜辅助下,在浅筋膜层内游离亚穿支血管,达到合适自由度后,将皮瓣进行分割并重新组合拼接,确认单穿支分叶皮瓣血运良好后断蒂并移植至受区。结果:15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面积8.0 cm×5.0 cm+6.0 cm×5.5 cm~16.0 cm×9.5 cm+24.0 cm×9.0 cm;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未发生皮瓣缺血坏死,外形满意,供区实现一期闭合。术后随访3~12(平均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单穿支分叶皮瓣只需解剖一个穿支、吻合一组血管、牺牲一个供区,是修复四肢宽大而不规则创面和解决股前外侧体区穿支血管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金海 张发惠 +3 位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刘经南 喻爱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在4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第一穿动脉降支的起始、走行和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穿动脉降支肌间隔动脉穿径股外侧肌间隔,沿途分出骨膜支,呈网状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后外侧3.5cm×8.0cm的骨膜。因此可... 在4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第一穿动脉降支的起始、走行和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穿动脉降支肌间隔动脉穿径股外侧肌间隔,沿途分出骨膜支,呈网状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后外侧3.5cm×8.0cm的骨膜。因此可设计以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移位术,为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及骨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穿动脉降支 骨膜瓣 股骨 骨缺损 解剖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强 张锡平 +3 位作者 王镖 杨新佑 邱尔钺 董忠根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下移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例膝上截肢标本经股动脉灌注乳胶硫酸钡溶液,解剖观察小腿后外侧肌间隔附近筋膜皮肤穿支的起源、分布、数量、外径,然后对剥离的体表组织行X线检查。自2...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下移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5例膝上截肢标本经股动脉灌注乳胶硫酸钡溶液,解剖观察小腿后外侧肌间隔附近筋膜皮肤穿支的起源、分布、数量、外径,然后对剥离的体表组织行X线检查。自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临床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前足、中足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例,年龄3~70岁,平均43岁。皮瓣大小6 cm×5 cm^14 cm×11 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2~5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5 cm×4 cm^13 cm×10cm。结果跟外侧动脉于外踝上平均2.1 cm、4.0 cm发出2支皮肤穿支,穿入深筋膜处血管外径为0.5~0.8 mm;22例皮瓣中14例完全存活,8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坏死面积约1 cm×1 cm^1 cm×3 cm,经换药后痊愈。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适合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移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幸超峰 周明武 +5 位作者 杨瑞甫 宋力 李士民 王飞云 王瑞金 熊颖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2cm×17cm~15cm×7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8例,以腓动脉终末穿... 目的 探讨应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2cm×17cm~15cm×7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8例,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蒂4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面积约1.0cm×1.5cm),经换药伤口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外形满意,供区植皮无溃疡或磨损,行走步态接近正常.结论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供血可靠,是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跨区供血 移植 腓浅动脉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3
作者 席志峰 刘刚义 +2 位作者 王从虎 朱修文 王春旭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持续2个月后消退,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修复后的足踝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靠的、疗效满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供血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缺损12例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运发 侯之启 徐中和 《中国医药》 2007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观察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根据腓动脉穿支情况,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2~1... 目的观察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根据腓动脉穿支情况,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2~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可有效修复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 前足
下载PDF
小腿外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朝诗 尚希福 +3 位作者 韩卉 余珊 付杰 黄学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附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皮瓣逆转后,静脉血可通过交通吻合支而回流。用于修复足前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前部损伤 小腿外侧皮瓣 逆转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链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修俊 魏在荣 +3 位作者 祁建平 王达利 王波 孙广峰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共收治的16例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共收治的16例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2 cm×6 cm;皮瓣面积为7 cm×5 cm~20 cm×9 cm,位于踝周及小腿下段15例,足跟负重区1例。病程1周至4月。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及供区Ⅰ期愈合。1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8~12 mm。踝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腓动脉穿支链状供血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创面修复平整美观,肢体功能恢复满意,适合踝周及小腿下段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足踝部创面缺损 链型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郑和平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 ,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 目的 :为设计带血管蒂胫骨远端骨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灌注红乳胶成年下肢标本 ,观测胫骨远端内侧面、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胫骨远端内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内踝前动脉的骨膜支 3~ 6支 ,外径 0 .3~ 1.0mm。胫骨远端前外侧面骨膜血管来自外踝前动脉的骨膜支 1~ 3支 ,外径 0 .4~ 0 .8mm ;腓动脉穿支降支的骨膜支 2~ 4支 ,外径 0 .5~ 1.0mm。内踝前动脉在楔骨内缘与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跗内侧动脉吻合 ;腓动脉穿支降支循外踝前外侧下行与外踝前动脉吻合 ,并沿腓骨短肌腱的前缘前行 ,终支与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吻合。结论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内侧骨膜瓣和以外踝前血管为蒂的胫骨远端前外侧骨膜瓣 ,可移位修复距骨颈骨折不连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蒂 胫骨 骨膜瓣 临床解剖学 内踝前血管 距骨颈骨折 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俊 刘仁甫 夏柱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 探讨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对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5年8月,14例足踝外伤患者,经清创、VSD治疗7 d,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腓动脉终末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创面,供区直接封... 目的 探讨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对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5年8月,14例足踝外伤患者,经清创、VSD治疗7 d,待创面感染控制后,采用腓动脉终末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创面,供区直接封闭或游离植皮.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术后2 d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拆除部分缝线,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臃肿,无瘢痕挛缩.结论腓动脉终末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岛状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 腓肠神经 足踝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19
作者 夏丽女 王刚 郑有卯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S)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MDCTA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S)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在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手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MDCTA定位,观察组予以CDS联合MDCTA定位,比较两组术前定位与术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穿出点的符合率、相差距离,同时观察术后1个月皮瓣的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定位与术中利用穿支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定位与术中相差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S联合MDCTA应用于穿支皮瓣术前定位中可以提高穿支血管定位的准确性,术后皮瓣存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手术 定位
下载PDF
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20
作者 高斌礼 杨勇 +2 位作者 李昶 郭秀英 王跃文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 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 目的:观察小腿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走行、来源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吻合关系,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通过选取1 0例成人小腿标本,进行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观测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的来源、构成及相互吻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节段性腓动脉穿支为血供的带蒂逆行岛状皮瓣并应用于临床,修复足踝部缺损1 0例。结果:解剖研究表明:小腿腓肠神经全程均有伴行动静脉滋养,行程中不断接受不同平面的穿支加强,并与周围组织形成广泛的吻合。在踝上3~7cm范围内有较大的腓动脉穿支与之吻合,提供血液滋养并藉此为其周围皮肤供血。以此神经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 0例,全部成活。结论: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滋养血管—皮肤血管网的营养皮瓣,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腓动脉穿支 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