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毛仲炫 宋浩 刘敬臣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619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n=36)和非事件组(n=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619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n=36)和非事件组(n=58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围术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终点为麻醉开始至患者出院期间发生的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记录及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率为5.8%(36/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Ⅳ级(OR=18.515)、脑血管病史(OR=3.599)、不稳定性心绞痛史(OR=5.152)、心肌梗死史(OR=5.421)、急诊手术(OR=4.551)、腹部手术(胃肠、肝胆手术)(OR=10.384)、术中出血量500~1500 mL(OR=21.055)及术中出血量≥1500 mL(OR=83.885)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AⅣ级、脑血管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腹部手术(胃肠、肝胆手术)、术中出血量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庞兆华 邹望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70,共11页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衰老的肾、并存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暴露于潜在的肾应激源和肾毒素的药物或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增加共同构成了老年患者AKI的易感因素。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衰老的肾、并存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暴露于潜在的肾应激源和肾毒素的药物或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增加共同构成了老年患者AKI的易感因素。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AKI有其特殊的人群特征,因此有必要针对老年患者AKI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意见来指导改善老年患者预后、加速疾病康复和减少医疗负担。由于AKI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增长最快,并且与更差的预后相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防治AKI对于围手术期的老年患者非常重要。未来有待在非心脏手术的老年AKI患者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期为降低患者AKI的发生率和改善预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老年 围手术期 非心脏手术 易感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左心耳形态学评价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斌 丁宁宁 +3 位作者 刘哲 王星烨 刘辉 荐志洁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 目的探究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术后残余分流(PDL)发生率,分析基于术前心脏CT血管成像(CCTA)左心耳形态学指标中与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间成功实施LAAC的房颤患者7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CCTA图像左心房与左心耳形态学指标。根据LAAC术后45 d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有PDL组(n=29)及无PDL组(n=43)。对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有PDL组LAA孔口长径[(35±5)mm vs.(31±7)mm,P<0.01]、短径[(26±6)mm vs.(22±4)mm,P<0.01]、着陆区面积[(576±166)mm^(2) vs.(480±161)mm^(2),P<0.05]均大于无PDL组,梳状肌发达率也较无PDL组高(P<0.05)。PDL组左心房及左心耳体积、着陆区直径、左心耳深度较无PDL组大,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左心耳孔口形状、左心耳形态及分叶等定性指标在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孔口长径(OR=1.118,95%CI:1.024-1.220,P<0.05)、短径(OR=1.200,95%CI:1.073-1.343,P<0.01)、着陆区面积(OR=1.004,95%CI:1.000-1.007,P<0.05)及梳状肌发达程度(OR=3.580,95%CI:1.314-9.756,P<0.05)均与术后PDL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孔口短径与梳状肌发达程度为PD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CTA左心耳形态学评估对房颤患者LAAC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梳状肌较发达、左心耳口部短径较大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CCTA 左心耳封堵术 残余分流
下载PDF
围妊娠期高血清叶酸水平雌性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高血清叶酸水平对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姝怡 高娟 +6 位作者 王瀚宇 董家豪 谢岩 胡斯琦 安心宇 李桐帆 薛赓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目的通过高叶酸含量配方饲料结合血清叶酸检测建立围妊娠期高血清叶酸水平的雌性小鼠模型,并研究围妊娠期增补叶酸导致血清叶酸水平升高对后代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报道设计了正常叶酸含量(2.0 mg/kg)和高叶酸含量(10.0、20.0、... 目的通过高叶酸含量配方饲料结合血清叶酸检测建立围妊娠期高血清叶酸水平的雌性小鼠模型,并研究围妊娠期增补叶酸导致血清叶酸水平升高对后代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文献报道设计了正常叶酸含量(2.0 mg/kg)和高叶酸含量(10.0、20.0、40.0 mg/kg)的配方饲料。30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其中1组使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4组分别使用上述4种配方饲料喂养。喂养2周后,根据血清叶酸水平对4组配方饲料喂养的雌鼠(24只)重新分组:正常血清叶酸组(血清叶酸水平<2000 pg/mL)、高血清叶酸组(2000 pg/mL≤血清叶酸水平<3000 pg/mL)、超高血清叶酸组(血清叶酸水平≥3000 pg/mL)。分组后继续使用相应的配方饲料饲养,并与普通饲料喂养的雄鼠合笼,以发现阴道栓当天作为孕0.5 d(E0.5)计算孕龄。获取不同孕龄的胎鼠心脏组织样本,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孕10.5 d(E10.5)、孕11.5 d(E11.5)和孕13.5 d(E13.5)胎鼠心脏发育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随着饲料中叶酸含量的增加,雌鼠的平均血清叶酸水平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是不同组间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63)。相较于正常血清叶酸组和高血清叶酸组,超高血清叶酸组胎鼠的心脏表现出间叶组织缺乏(E10.5)、心肌细胞减少且增生不活跃(E10.5)、心房与心室壁厚度均减少(E11.5,P均<0.001)、磷酸化组蛋白H3阳性率降低(E11.5,P均<0.001)、背侧间充质突出缺失(E13.5)、右心耳和心室流出道结构异常(E13.5)及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等房室间隔缺损表现(E13.5)。结论通过围妊娠期增补叶酸结合血清叶酸检测构建高血清叶酸水平雌性小鼠模型的方法可行、有效。围妊娠期雌性小鼠增补叶酸导致的血清叶酸水平剧烈升高与后代心脏发育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妊娠期 增补叶酸 血清叶酸水平 心脏发育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玉顺 李寰 +4 位作者 代政学 王垒 张军 李军 王晓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先行左心室造影,通过VSD建立动静脉轨道,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 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20(6.4±3.0)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0(2.4±1.1)mm,其中86例患者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 mm。391例伴膜部瘤形成。448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未成功的8例中,2例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术中导丝通过VS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封堵后出现间歇性Ⅲ度AVB,2例伴主动脉右冠瓣轻度脱垂患者封堵后有少-中量主动脉瓣反流而放弃封堵治疗。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22(8.6±3.1)mm。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68例,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1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AVB 6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封堵器向膜部瘤出口明显移位1例,外科取出封堵器并行手术修补VSD。溶血2例,三尖瓣中量反流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问隔缺损1例,同时成功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封堵器 治疗 主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患者 合并 距离 结论
下载PDF
Meta-analysis of the success rate of heartbeat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 the past 40 years in China 被引量:10
6
作者 Xiang-Min Gu Shi-Bin Yao +2 位作者 Zhong-Jie He Yong-Gang Wang Zhi-Hui Li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30-443,共14页
Background: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successful heartbeat recovery rate(HRR)in patients during the platinum ten minutes after cardiac arrest.Methods:The databases of CNKI(January 1979–March 2019),Chongqing VIP(Jan... Background: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successful heartbeat recovery rate(HRR)in patients during the platinum ten minutes after cardiac arrest.Methods:The databases of CNKI(January 1979–March 2019),Chongqing VIP(January 1989–March 2019),Wanfang(January 1990–March 2019)and Web of Science(January 1900-May 2020)were searched.To 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before hospitalization and analyz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at different times.Literature selection and data extrac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and the meta package of R software(version 3.61)was used for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16 paper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including 37,181 patients.Of these patients,3367 had their heartbeats successfully restored.The results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heterogeneity(χ2=6999.21,P<0.01,I2=97.6%).The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a random-effects model.The combined effect size was 0.199(0.157–0.250).(1)According to the five CPR groups(Interna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Guide 2000,2005,2010,2015 and other versions),the HRR of other versions[0.264(0.176–0.375)]was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2005 edition[0.121(0.092–0.158)].(2)The rescue time was divided into the 0 to≤5 min group,the 5 to≤10 min group,the 10 to≤15 min group,and the>15 min group.The HRR were 0.417(0.341–0.496),0.143(0.104–0.193),0.049(0.034–0.069),and 0.022(0.009–0.051),respectively.The HRR was higher in the 0 to≤5 min group than in the 5 to≤10 min group,the 10 to≤15 min group and the>15 min group.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0 to≤15 min group and the>15 min group.(3)When the groups were stratified with the cutoff of 10 min,the≤10 min group HRR[0.250(0.202–0.306)]was higher than the>10 min group rate[0.041(0.029–0.057)].(4)The HRR of the telephone guidance group was[0.273(0.227–0.325)]lower than that of the 0 to≤5 min group[0.429(0.347–0.516)]bu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5 to≤10 min group,the 10 to≤15 min group,and the>15 min group.(5)The HRR of the witness group[0.325(0.216–0.458)]was no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0 to≤5 min group,but it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5 to≤10 min group,the 10 to≤15 min group and the>15 min group.(6)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RR between the witnessed group,the telephone guidance group and the≤10 min group.Conclusions:(1)The HRR is time-sensitive,and early rescue can improve it.(2)CPR performed within the platinum ten minutes must be executed by the public,and other forces are auxiliary.(3)The concept of peri-cardiac arrest period(PCAP)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to guide C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dden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eri-cardiac arrest period Platinum 10 min META-ANALYSIS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房勤 张玉海 +3 位作者 谷天祥 王春 卢春茂 师恩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6-01至2009-12对83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术前诊断单纯冠心病6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6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2例,瓣膜病8例,法乐四联症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1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2例。术前置入球囊6例,术中共置入球囊67例,术后在监护室置入10例。结果:83例置入IABP患者术后30天内总死亡率30.12%(25/83),其中冠心病死亡率27.14%(19/70),非冠心病死亡率46.15%(6/13),非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冠心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术前置入IABP死亡1例,术中置入IABP死亡13例,术后置入IABP死亡5例。结论: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IABP,能够提高IABP的疗效,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围术期
下载PDF
2013急诊医学回顾与展望:心肺脑复苏 被引量:11
8
作者 孟庆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介绍了对心肺脑复苏的新认识,主要内容有死亡与假死现象、过缓停搏综合征、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争议、徒手与胸外按压装置的应用、复苏生存链与地域关系、除颤电流波形的认识、围心脏停搏综合征与预调现象等,这对心肺复苏技术的认识... 本文介绍了对心肺脑复苏的新认识,主要内容有死亡与假死现象、过缓停搏综合征、口对口人工呼吸的争议、徒手与胸外按压装置的应用、复苏生存链与地域关系、除颤电流波形的认识、围心脏停搏综合征与预调现象等,这对心肺复苏技术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停搏 死亡 假死 过缓停搏综合征 人工呼吸 围心脏停搏综合征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慧颖 陈红 +4 位作者 安友仲 任景怡 宋俊贤 赵秀娟 朱凤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18岁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观察终点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根据此终点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无事... 目的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18岁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观察终点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根据此终点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相关指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 286例患者,其中事件组63例(4.9%);相继对两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OR=1.030)、冠心病病史(OR=2.392)、心力衰竭病史(OR=7.333)、糖尿病病史(OR=1.995)、脑梗死病史(OR=2.230)、肾功能不全病史(OR=4.468)、高危手术(OR=10.716)、术中出血量(OR=1.022)和急诊手术(OR=2.583)为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病史、心力衰竭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和急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围术期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论复苏后综合征心脏停搏后综合征与围心脏停搏综合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孟庆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本文对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复苏后综合征(PRS)的认识过程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复苏后病、复苏后综合征、心脏停搏后综合征与围心脏停搏综合征四种概念的内涵,并对相应器官功能保护措施进行了简述。这对CPR病理生理的认识和... 本文对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后复苏后综合征(PRS)的认识过程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复苏后病、复苏后综合征、心脏停搏后综合征与围心脏停搏综合征四种概念的内涵,并对相应器官功能保护措施进行了简述。这对CPR病理生理的认识和临床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复苏后综合征(PRS) 心脏停搏后综合征(PCAS) 围心脏停搏综合征(Peri—CAS)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日太 薛松 +3 位作者 刘沙 胡振雷 连锋 朱洪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为9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其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年龄80~99岁,平均(83.17±5.38)岁。结果术后死亡8例,死亡...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为9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其中男性60例,女性38例,年龄80~99岁,平均(83.17±5.38)岁。结果术后死亡8例,死亡率为8.16%。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99±1.87)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65±5.48)d。69例随访1—67个月,随访期死亡21例。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仍有较高死亡率,术前应加强对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判断,术后积极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期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心脏手术 围术期处理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茜雅 纽美娥 陈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0期1884-1885,共2页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全新的内镜微创技术,迄今为止国内开展不多。2011年1~8月,我科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全新的内镜微创技术,迄今为止国内开展不多。2011年1~8月,我科采用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治疗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6~47岁,平均年龄3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内镜下食管环形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生脉预防老年人围手术期急性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媛 王晓燕 黄英 《护理研究》 2004年第5期790-791,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输入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62例 ,治疗组 ( 3 0例 )手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 ,对照组 ( 3 2例 )仅输注生理盐水及 5 %葡萄糖 ,观察围...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输入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62例 ,治疗组 ( 3 0例 )手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 ,对照组 ( 3 2例 )仅输注生理盐水及 5 %葡萄糖 ,观察围手术期内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 ]治疗组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无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 ;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正确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方法是老年围手术期后应用生脉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老年人 围手术期 心脏事件 急性
下载PDF
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围心搏骤停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晓雁 徐玲妙 张丽萍 《护理与康复》 201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围心搏骤停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设计临床护理人员围心搏骤停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将临床各科室318名护理人员分为A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和B组(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围心搏骤停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设计临床护理人员围心搏骤停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将临床各科室318名护理人员分为A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和B组(其他科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在掌握围心搏骤停期各方面知识技能上的差异。结果在围心搏骤停期的判断水平及处置能力上A组优于B组,对围心搏骤停期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都表现出强烈的需要。结论不同科室护理人员对围心搏骤停期的判断能力和处置能力的掌握程度有差别,需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围心搏骤停期 知识 技能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综合保温措施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吕红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 目的分析围术期综合保温措施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术后凝血功能、麻醉拔管时间、寒战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温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及输液量、术中尿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麻醉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及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0%及10.00%(P<0.01或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可显著减低寒战及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缩短麻醉拔管时间,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保温 心脏外科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安敏 陈云 邹杨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0期914-915,共2页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造成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使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症候群[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借助于起...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疾病造成的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使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而导致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症候群[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借助于起搏技术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功能障碍患者固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得以恢复的方法[1]。通过改善电机械同步,提高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17
作者 高文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及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心脏外科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于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及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心脏外科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贯穿FTS理念于围手术期。结果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T1时的体温、收缩压、心率较手术前T0时比较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T1时的以上指标较T0变化明显(P<0.05),且T0、T1时观察组收缩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用量(29.1±4.3)g,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分别为(28.7±2.6)min、(8.6±2.4)h,固体食物耐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 FTS理念符合并满足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需求,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缩短了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围绝经期妇女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吴克香 赵世琴 +2 位作者 原皓 史君英 刘薇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围绝经期妇女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例以心脏病症状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ECG和DCG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心脏病组(73例)和非心脏病组(127例),将2组DCG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异...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围绝经期妇女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例以心脏病症状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ECG和DCG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心脏病组(73例)和非心脏病组(127例),将2组DCG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异常检出率心脏病组明显高于非心脏病组,单纯房、室性早搏的检出率心脏病组小于非心脏病组(P<0.001);心肌缺血、复杂性心律失常、复合性心电异常的检出率心脏病组明显高于非心脏病组(P<0.001)。结论DCG结合临床资料可对更年期心脏病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诊断 鉴别诊断 动态心电图 围绝经期妇女
下载PDF
71例心脏黏液瘤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喜梅 魏新 《现代护理》 2006年第24期2288-2289,共2页
目的研究心脏黏液瘤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1989年12月~2005年11月对71例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合并心脏病变者术中一并纠治,术前预防瘤体脱落造成动脉栓... 目的研究心脏黏液瘤的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1989年12月~2005年11月对71例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合并心脏病变者术中一并纠治,术前预防瘤体脱落造成动脉栓塞而让患者卧床休息,在检查时不可过多翻动强求引出杂音的体位性改变,以免发生危险,手术前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有无动脉栓塞症状出现。结果71例患者术前平稳过渡到接受手术,病理细胞学检查均证实了黏液瘤病变,手术死亡1例,为左房黏液瘤反复复发患者,该患者于第4次术中死于低心排。其余患者术后均平稳恢复。结论心脏黏液瘤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准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均应立即手术,要预防瘤体脱落造成动脉栓塞,心脏黏液瘤术后可以复发,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3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桂荣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的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左心衰竭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3人8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如月经过多、牙...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的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左心衰竭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3人8次有一般性出血现象(如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发生瓣膜血栓及全身栓塞。术后8~12h拔除气管内插管后6h进流食,全部治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的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