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琳 曹奕 王保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FDI评分量表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比较耳周疼痛缓解程度,并记录耳周疼痛消失天数。结果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5.0%,温针灸Ⅰ组为95.0%,温针灸Ⅱ组达10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Ⅱ组与温针灸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均能有效缓解耳部疼痛;温针灸疗效与普通针刺相比较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5壮与3壮相比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面神经麻痹 不同灸量 耳周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合并面瘫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樊涛 朱梦蝶 +3 位作者 谢东海 李湘胜 宋桂林 肖旭平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成人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合并面瘫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探讨影响面瘫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5例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面瘫,将患者分为面瘫组及未面... 目的分析成人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合并面瘫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探讨影响面瘫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5例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面瘫,将患者分为面瘫组及未面瘫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合并面瘫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对耳带状疱疹合并面瘫的预测价值。再根据是否发生面瘫后遗症,将患者分为后遗症组及非后遗症组,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hs-CRP、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MR)是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合并面瘫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合并面瘫有预测价值。当hs-CRP的临界值≤3.05 mg/dL时,灵敏度为50.77%,特异性为86.67%,阳性预测率80.49%,阴性预测率61.9%。当LMR的临界值≥2.89时,灵敏度为44.44%,特异性为88.64%,阳性预测率87.8%,阴性预测率46.43%。年龄大于50岁、初始面瘫程度大于III级、面瘫至激素治疗的时间超过72 h、面瘫前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耳带状疱疹合并面瘫患者出现面瘫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s-CRP、LMR对预判耳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否会合并面瘫有一定参考价值。面瘫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减少不可逆的面瘫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亨特综合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耳部带状疱疹 耳周疼痛
原文传递
温针灸翳风穴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明 朱珊珊 +3 位作者 万钱容 阮建国 王玉娟 徐天舒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比较温针灸翳风穴配合常规针刺与TDP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3例)、对照组(32例,脱落1例)。第1周,对照组采用TDP灯照射患侧耳周,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患侧翳风穴,均... 目的:比较温针灸翳风穴配合常规针刺与TDP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脱落3例)、对照组(32例,脱落1例)。第1周,对照组采用TDP灯照射患侧耳周,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患侧翳风穴,均每日1次;第2周开始,两组均在原治疗基础上针刺承浆,患侧攒竹、阳白、太阳、迎香、地仓等,并于攒竹、太阳,颊车、地仓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2 Hz),均隔日1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耳周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2、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B评级均改善(P<0.01,P<0.05),且观察组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FDI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DI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穴配合常规针刺能有效改善孕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伴发的耳周疼痛及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TDP配合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孕期 温针灸 翳风 耳周疼痛
原文传递
翳风穴温针灸辅助治疗耳周疼痛型面神经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明 王玉娟 +4 位作者 朱珊珊 万钱容 阮建国 汪洋 徐天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179-2183,共5页
目的观察翳风穴温针灸辅助治疗耳周疼痛型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健康宣教及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第1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周停药,从第2周开始取承浆及患侧攒竹... 目的观察翳风穴温针灸辅助治疗耳周疼痛型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健康宣教及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第1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1周停药,从第2周开始取承浆及患侧攒竹、阳白、太阳、颊车、地仓、迎香,健侧合谷,电针每次30 min,隔日1次;观察组第1周取患侧翳风穴采用温针灸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第2周开始翳风穴温针灸改为隔日1次,再加用电针治疗,取穴及方法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耳周疼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价两组面部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DI量表中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有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4周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临床疗效痊愈率61.4%高于对照组的41.4%(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事件,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出现痤疮9例、消化道反应2例及口干、汗出增多2例。结论针对耳周疼痛型面神经炎,急性期翳风穴温针灸在减轻耳周疼痛方面与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疗效相当,恢复期翳风穴温针灸结合常规电针疗法及基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面部表情肌功能及社会生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耳周疼痛 翳风穴 温针灸 面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