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地区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殖异常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丽丽 梁淳 +5 位作者 郭胜利 平慧 李守霞 郭红霞 宋亚娟 鲁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324-326,331,共4页
目的探讨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680例遗传咨询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常规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必要时加做C显带)。我们选取确诊的2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染色体结果正... 目的探讨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殖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680例遗传咨询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常规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必要时加做C显带)。我们选取确诊的2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染色体结果正常的22例遗传咨询者作为对照组,来比较两组间不同生殖异常的差异性。结果2680例遗传咨询者中共检出2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检出率0.82%,其中男性患者检出率(77.27%)比女性患者检出率(22.73%)显著增高。观察组发生胚胎停育、生育畸形儿、少(弱)精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自然流产、不孕不育的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生殖异常发生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殖异常之间存在相关的联系,对此类遗传咨询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很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遗传咨询 核型分析
下载PDF
腺苷对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
2
作者 刘静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腺苷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特别是脊髓内在通路和下行激活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 d)制备脊髓横切片,应用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电刺激(单脉冲,波宽0.1~0.3 ms,10次/分钟,15~100 V... 目的:观察腺苷对新生大鼠离体脊髓运动神经元(MN)突触传递,特别是脊髓内在通路和下行激活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SD大鼠(8~14 d)制备脊髓横切片,应用离体脊髓MN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电刺激(单脉冲,波宽0.1~0.3 ms,10次/分钟,15~100 V)同侧腹外侧索(iVLF)和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在MN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即iVLF-EPSP和iPCC-EPSP,灌流50μmol/L腺苷,观察其对脊髓MN iVLF-EPSP和iPCC-EPSP的影响。结果:①在10个稳定记录的MN,灌流50μmol/L腺苷15 min,使MN去极化(P<0.01)并伴随膜电阻增大(P<0.05),AP幅度减小(P<0.01)。②在5个记录到自发放电的MN,灌流50μmol/L腺苷15 min,降低MN的自发放电频率(P<0.01)。③在8个MN,灌流50μmol/L腺苷15 min,可观察到iVLF-EPSP和iPCC-EPSP的幅度、曲线下面积均减小(P<0.05)。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显示iVLF-EPSP和iPCC-EPSP的表观结合速率常数K 1、表观解离速率常数K 2和表观平衡解离常数K T均无明显改变(P>0.05)。④在6个MN记录到iVLF电刺激诱发的iVLF-EPSP,给予10、50、250μmol/L腺苷各累积灌流15 min,可观察到浓度依赖性减小iVLF-EPSP的幅度(P<0.01);在5个MN记录到iPCC电刺激诱发的iPCC-EPSP,给予10、50、250μmol/L腺苷各累积灌流15 min,可观察到浓度依赖性减小iPCC-EPSP的幅度(P<0.01)。结论:腺苷可以浓度依赖性通过抑制脊髓内在调控通路和下行激活通路向MN的突触传递而调控脊髓运动控制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脊髓 运动神经元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下行激活 中央管周围区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chromosome 9 on fertility in sperm donors
3
作者 Qian Liu Wen-Jun Zhou +9 位作者 Zeng-Hui Huang Xiu-Hai Huang Jian Wu Xi-Ren Ji Xue-Feng Luo Yu-Ling Tang Rui-Jun Wang Li-Qing Fan Chuan Huang Wen-Bing Zhu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2-307,共6页
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chromosome 9(inv[9])is a common chromosomal structural variant,but its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remains debated.The screening criteria of sperm banks are rarely mentioned to individuals with... 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chromosome 9(inv[9])is a common chromosomal structural variant,but its impact on clinical outcomesremains debated.The screening criteria of sperm banks are rarely mentioned to individuals with inv(9).In this study,we evaluatedthe fertility of sperm donors with inv(9)who met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sperm banks(inv[9]-eligible donors).From March 2004 toMay 2022,chromosomal analysis of 16124 sperm donors at CITIC-Xiangya Human Sperm Bank in Hunan Province(Changsha,China)found that 251(1.6%)had chromosome variations,with inv(9)being the most prevalent at 1.1%.All 169 inv(9)-eligibledonors were contacted to collect fertility outcome data,along with 206 eligible donors without inv(9)as controls.In addition,semen samples from inv(9)-eligible donors and eligible donors underwent assessments of sperm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DNA fragmentation index,acrosome integrity,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ndsperm morphology.Results showed that inv(9)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eproductive risks overall.Despite detecting ROSlevel differences,the clinical impact may be insignificant.This study provides new data on the inv(9)population that can serve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by sperm banks as well as for genetic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guidance for individualscarrying inv(9)vari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e fertility 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chromosome 9 sperm bank sperm functional parameters
原文传递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1例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永全 郑克勤 +3 位作者 周汝滨 潘超仁 廖霞 陈小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2,共3页
在2 703 例遗传咨询门诊病例中检出9 号染色体臂间倒位21 例,将本组inv(9)的频率与普通群体inv(9)的频率作比较,并通过对伴有其它性状的inv(9)家系的分析,讨论了inv(9)的遗传效应问题。
关键词 人类 第9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频率 遗传效应
下载PDF
精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男性臂间倒位携带者的减数分裂结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潘承双 邱秀芳 +2 位作者 黄锡玺 翁志梁 黄学锋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用精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男性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的减数分裂结果。方法:对4例男性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的精子通过化学方法解聚,利用双色FISH,分析精子染色体组成并推断其分离类型... 目的:探讨用精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男性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的减数分裂结果。方法:对4例男性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的精子通过化学方法解聚,利用双色FISH,分析精子染色体组成并推断其分离类型。结果:4例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中2例为46,XY,inv(9)(p11q12),1例为46,XY,inv(9)(p11q13),1例为46,XY,inv(6)(p22q24),其倒位片段长度分别占整条染色体的16.0%、16.0%、21.0%和76.0%,其重组精子分别为0.2%、0.4%、0.3%和43.9%(del(p)/dup(q)占22.4﹪,del(q)/dup(p)占21.5﹪)。结论:染色体臂间倒位携带者减数分裂的重组发生跟倒位片段占整条染色体长度比例有关。FISH分析可了解重组后染色体不平衡精子的比率,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臂间倒位 减数分裂 精子 精子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育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于洋 董媛 +4 位作者 杜日成 姜雨婷 韩荣荣 刘睿智 孙文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7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育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4 684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并对有生育异常的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进行回访及家系调查。结果共检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核型34例... 目的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生育异常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4 684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并对有生育异常的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进行回访及家系调查。结果共检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核型34例。其中有5例9号臂间倒位患者同意配合家系调查。5例先证者的父母中均有一位是9号臂间倒位携带者,且其父母均能正常生育。结论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对生育异常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间倒位 不孕不育 流产死胎
下载PDF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肖晓素 刘晓翌 +2 位作者 王勇强 胡飞雪 杨媛慧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9-90,共2页
目的研究人类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流产、死胎、不孕和不育等的关系。方法采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4 000例受检患者中,共检出9... 目的研究人类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流产、死胎、不孕和不育等的关系。方法采取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应用G显带和C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4 000例受检患者中,共检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71例,发生率为1.78%,明显高于一般人群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发生率。结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可导致异常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6
8
作者 高雪峰 陈咏健 杨丽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5期66-68,109,共4页
目的 探讨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常见区带及其所产生的遗传效应。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国内中文杂志从 1994年以来报道的 342例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 (34.2 % )为次缢痕区 (p11q12 )的倒位 ,96例(2 8.1% )倒位区... 目的 探讨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常见区带及其所产生的遗传效应。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国内中文杂志从 1994年以来报道的 342例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进行分析。结果  117例 (34.2 % )为次缢痕区 (p11q12 )的倒位 ,96例(2 8.1% )倒位区带为 p11q13,由此可见 ,inv(9)主要发生于次缢痕区 ,而且大部分病例都有不同的临床病理表现。结论 从目前的研究资料分析 ,许多研究者倾向于inv(9) (qh)并非仅是一种多态性 ,它可能在一定的诱因存在下会对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INV(9) 常见 诱因 临床病理 多态性 病例 区带 研究者 研究资料
下载PDF
染色体臂间倒位在成人中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亚军 苏慧 +4 位作者 梁间芬 王蕊 邓春华 胡朝晖 朱庆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0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人类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的关系。方法采取受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臂间倒位在受检的4462... 目的研究人类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育、流产和畸胎的关系。方法采取受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标本,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臂间倒位在受检的4462份成人中,检出94例,计有inv(9)79例、inv(Y)(p11q11)11例、inv(1)(p35q31)1例、inv(2)(p23q23)1例,inv(5)(p14q13)inv(9)(p11q13)1例,ivn(6)(p25q23)1例。结论inv(9)一般认为本身不具有病理学意义,但在临床检出率要高于普通人群发生率,其遗传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其它染色体臂间倒位与流产,不育和畸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 成人 臂间倒位
下载PDF
一例罕见SRY阴性46,XX,inv(9)男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史轶超 崔英霞 +3 位作者 卢洪涌 郝丽君 王云华 黄宇烽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6,25,共6页
目的:探讨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基础。方法:对1例46,XX,inv(9)(p11q13)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包括精液分析、血清激素和性腺组织活检,PCR法分析SRY基因和Y染色体上包括AZF区域的23个特异性位点,用FISH技术进一... 目的:探讨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基础。方法:对1例46,XX,inv(9)(p11q13)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系统检查,包括精液分析、血清激素和性腺组织活检,PCR法分析SRY基因和Y染色体上包括AZF区域的23个特异性位点,用FISH技术进一步证实患者核型及SRY的缺失,同时检测与性腺分化相关的SOX9和DMRT1基因内部的STR位点,以观察有无基因剂量的改变。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X,inv(9)(p11q13)。Y染色体上SRY和其它23个特异位点均为阴性。未发现SOX9和DMRT1基因剂量改变。性腺组织活检证实为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由于睾丸组织DNA模板提取失败,故未能检测睾丸组织的特异性位点。结论:本病例的性反转不是由SRY基因转移引起的。性别决定和分化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除了SRY等已知的基因外,可能还存在其它未知但重要的性别决定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反转 性别决定 SRY SOX9 DMRT1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下载PDF
Y染色体倒位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雪峰 杨丽萍 +1 位作者 李丹 邵敏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臂问倒位的遗传学效应。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及多重PCR方法扩增与不育最相关的18个Y染色体长臂连锁的非多态短DNA片断(分别位于AZF的几个亚区)。结果在两例Y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中未发现有A Z F区的微缺... 目的探讨Y染色体臂问倒位的遗传学效应。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及多重PCR方法扩增与不育最相关的18个Y染色体长臂连锁的非多态短DNA片断(分别位于AZF的几个亚区)。结果在两例Y染色体臂间倒位患者中未发现有A Z F区的微缺失。结论发生在人类的inv(Y)和其它物种(如灵长类)一样是一种多态性,通常不具有病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臂间倒位 多态性 微缺失
下载PDF
2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表型效应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红革 韦卉 +2 位作者 范柳青 戴盛明 李湧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临床及遗传效应。方法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分析。结果2317例病人中检出2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12%),其中有15例患者(占58%)伴有流产、不育、不孕、胎儿畸形等临床表现,2例合... 目的探讨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临床及遗传效应。方法通过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染色体分析。结果2317例病人中检出26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12%),其中有15例患者(占58%)伴有流产、不育、不孕、胎儿畸形等临床表现,2例合并有染色体数目异常。结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具有一定遗传效应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对不孕症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毅飞 张征 +2 位作者 罗清炳 徐鸿毅 张昌军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不孕症患者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中心完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其中,研究组女方24例染色体G显带为46,XX,inv(9)(p11q1... 目的:探讨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不孕症患者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中心完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不孕症患者。其中,研究组女方24例染色体G显带为46,XX,inv(9)(p11q13),男方染色体正常,共29个治疗周期。同期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无染色体异常核型的不孕患者988例为对照组(1 032个治疗周期)。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出生缺陷率等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对ART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能引起ART助孕后早期流产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结局 不孕症 染色体多态性 臂间倒位 辅助生殖技术 流产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莹 洪晓婷 +2 位作者 黄春浓 宋新明 陈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6期45-46,49,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流产与染色体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84例反复流产夫妇中发现染色体异常18例,占受检人数的21.43%。18例染色体异常中,臂间倒位6例,相互易位3例,大Y染色体2例,副缢痕增加3例,单细胞异常3例,随体延长1... 目的探讨反复流产与染色体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结果84例反复流产夫妇中发现染色体异常18例,占受检人数的21.43%。18例染色体异常中,臂间倒位6例,相互易位3例,大Y染色体2例,副缢痕增加3例,单细胞异常3例,随体延长1例。结论染色体结构异常为反复流产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臂间倒位 相互易位 Y染色体
下载PDF
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爱萍 张学红 +2 位作者 柳立军 王瑞艳 刘琨 《甘肃科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对3 516例就诊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收获、G显带(必要时C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臂间倒位核型38例,异常检出率为1.08%.3、6、11号染色体各1例,Y染色体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33例,遗传效应分析证明染色体臂间倒位与... 对3 516例就诊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收获、G显带(必要时C显带)后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臂间倒位核型38例,异常检出率为1.08%.3、6、11号染色体各1例,Y染色体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33例,遗传效应分析证明染色体臂间倒位与不孕不育、不良孕产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臂间倒位 遗传效应
下载PDF
鸟类核型研究Ⅱ.雀形目12科19种
16
作者 李庆伟 卞小庄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8年第4期321-326,I0001-I0005,共11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雀形目12科19种鸟类核型。其中岩鹨科、攀雀科、绣眼鸟科为世界上首次报道核型的科。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臂间倒位及小染色体的融合在核型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雀形目鸟类核型起源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雀形目 核型 臂间倒位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中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重排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萌 陈赛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 ,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文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 用染色体特异的卫星DNA探针进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分析恶性血液病 ,发现着丝粒和着丝粒周染色体的重排并非罕见。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促进了对异染色质分子本质的研究。本文就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异染色质的分子结构及其重排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 着丝粒周染色体重排 异染色质 ISH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伴Turner综合征家系分析
18
作者 江静 王伟 +4 位作者 邱定众 傅曼芬 毛仲英 陈凤生 王德芬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5年第7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机制。方法患儿及父母作染色体检查,并对患儿的家系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7)(p22q11)/45,X,inv(7)(p22q11),其中46,XX,inv(7)(p22q11),85%,45,X,inv(7)(p22q11),15%。父亲的核型为... 目的研究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遗传机制。方法患儿及父母作染色体检查,并对患儿的家系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7)(p22q11)/45,X,inv(7)(p22q11),其中46,XX,inv(7)(p22q11),85%,45,X,inv(7)(p22q11),15%。父亲的核型为46,XY,inv(7)(p22q11),母亲的染色体正常,患儿的母亲第1胎为3月自然流产,家系中其他成员均无流产史,母系成员中身材均偏矮小。结论染色体臂间倒位能引起流产和畸胎,应作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号染色体 臂间倒位 TURNER综合征
下载PDF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一家系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怡 罗晓辉 +4 位作者 胡蓉 黄伟伟 彭海山 蔡婵慧 卢建 《新医学》 2019年第10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一例源于亲代臂间倒位的7号染色体重组胎儿超声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超声提示颈项透明层增厚、颅脑发育异常的胎儿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并对胎儿父母双方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以明确来源。以“7号染色体臂间倒... 目的探讨一例源于亲代臂间倒位的7号染色体重组胎儿超声及分子遗传特征。方法对超声提示颈项透明层增厚、颅脑发育异常的胎儿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并对胎儿父母双方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以明确来源。以“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或“pericentric inversion of chromosome7”为检索词在PubMed、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源于亲代臂间倒位7号染色体重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例超声提示胎儿多发异常,表现为全前脑、唇腭裂、淋巴管水囊瘤、全身皮肤水肿及脐膨出声像;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N,rec(7)dup(7p)inv(7)(p21q35),胎儿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7)(p21q35),胎儿母亲染色体核型正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提示胎儿7号染色体7p21.3-pter位置发生重复、7q35-qter位置发生缺失,这些区域涉及FAM20C和SHH、EN2等具有临床意义的候选基因。检索文献后共收集4例源于亲代臂间倒位的7号染色体重组患者临床资料,但均为出生后病例并伴不同程度肢体异常,其中一例与该例有相近重复及缺失的染色体区域,主要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头小畸形、矮小及形态异常。结论臂间倒位可引起子代染色体重组从而导致胎儿发育异常,7号染色体重组涉及的FAM20C和SHH基因与唇腭裂和全前脑等表型相关,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明确遗传病因,指导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7p21.3重复 7q35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下载PDF
TRH对离体脊髓内在调控运动神经元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漆黎明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脊髓内在调控运动神经元(MN)通路激活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用8~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脊髓切片,应用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TRH对MN膜电学特性及同侧中央管周围区(...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脊髓内在调控运动神经元(MN)通路激活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方法:选用8~14日龄的新生SD大鼠制备脊髓切片,应用脊髓切片MN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TRH对MN膜电学特性及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CC)电刺激诱发的EPSP(iPCC-EPSP)的影响。结果:对25个MN灌流0.2μmol/L TRH,其静息电位从(-66.07±3.36)mV变化至(-58.14±4.99)mV,显示可产生去极化反应(P<0.01),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并伴有膜电阻增大(P<0.01)且可增加MN的放电频率。对18个MN给予0.2μmol/L TRH后除可产生去极化外,还可致使iPCC-EPSP产生锋电位发放,或使iPCC-EPSP的幅度从(2.41±1.02)mV增大至(3.34±1.29)mV(P<0.01)、曲线下面积从(44.58±27.11)mV·ms增大至(72.13±41.84)mV·ms(P<0.01)、时程从(47.67±17.59)ms延长至(69.00±24.96)ms(P<0.01)。结论:TRH具有易化iPCC-EPSP的作用,可以增强脊髓iPCC内在调控通路而调节MN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脊髓 运动神经元 同侧中央管周围区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