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苏叶治疗皮肤病古今探微 被引量:1
1
作者 蔡锐 吴豆豆 +2 位作者 刘玉明 于鸿妲 白彦萍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通过文献梳理紫苏叶的功效及代表方剂,概述紫苏叶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在皮肤病的临床应用。紫苏叶功效主要体现在气、血两方面,具有下气除满、祛寒温中、补中益气、发表通里、和血散血、和营通脉等作用。历代医家常用含紫苏叶方剂内服、... 通过文献梳理紫苏叶的功效及代表方剂,概述紫苏叶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在皮肤病的临床应用。紫苏叶功效主要体现在气、血两方面,具有下气除满、祛寒温中、补中益气、发表通里、和血散血、和营通脉等作用。历代医家常用含紫苏叶方剂内服、外用治疗皮肤病并取得良效,部分方剂沿用至今。紫苏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过敏作用,为其治疗现代临床皮肤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紫苏叶 功效 文献研究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馨平 聂黎行 +1 位作者 康帅 马双成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10期1193-1212,共20页
目的:对紫苏叶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为紫苏叶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从紫苏叶中分离或鉴定得到7类共200余个成分,... 目的:对紫苏叶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为紫苏叶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紫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从紫苏叶中分离或鉴定得到7类共200余个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花青素、酚酸、三萜、氨基酸和糖共7类化合物,其中以挥发油成分最为丰富。现代研究表明,紫苏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过敏、抗肿瘤、抗血栓、抗抑郁等丰富的药理作用。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HSGC/MS、GC-MS等方法测定,迷迭香酸和多酚等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HPLC-PDA、UFLC-Q-TOF-MS等方法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紫苏叶各论收载的质量控制项目可望进一步完善;建议针对紫苏叶片颜色与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的相关性开展系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紫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晓倩 张强 +2 位作者 付慧敏 张纯刚 程岚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369-374,共6页
目的 优化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料液比、浸泡时间、加热时间为考察因素,紫苏叶挥发油提取率和紫苏醛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紫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前... 目的 优化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料液比、浸泡时间、加热时间为考察因素,紫苏叶挥发油提取率和紫苏醛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紫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紫苏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前处理方法为剪碎,料液比1∶17,浸泡时间0.70 h,加热时间2 h。该条件下得到紫苏叶挥发油提取率与紫苏醛含量均较高。结论 本研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将紫苏叶挥发油提取率与紫苏醛含量结合起来,分析两个评价指标与多个考察因素间的回归关系,选择出最优提取工艺,为紫苏叶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水蒸气蒸馏 紫苏叶 挥发油 紫苏醛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药紫苏叶挥发油提取和挥发油成分研究
4
作者 田昊 郑爱松 沈增运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7-30,70,共5页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为研究材料,对比了不同含水量、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对紫苏中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含水量75%的紫苏叶样品中挥...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为研究材料,对比了不同含水量、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对紫苏中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含水量75%的紫苏叶样品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为1.125%mL/g,自然阴干的紫苏叶中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60℃)低温烘干。紫苏植株中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紫苏叶,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8月15日所采紫苏叶挥发油总含量最高,可达22147.57 mL/hm^(2)。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产地以广西和重庆较佳。其中广西桂林1号样品挥发油含量最高,为0.75%mL/g。紫苏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为紫苏醛、石竹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右旋萜二烯。紫苏叶挥发油适合趁鲜提取,干燥方法以自然阴干较优。紫苏植株的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紫苏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紫苏叶 挥发油 成分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紫苏挥发油及其包合物挥发性成分
5
作者 杨可 刘军锋 +2 位作者 李美霖 徐谭芳 昝俊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紫苏挥发油及其两种环糊精包合物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成分与相对含量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其β-环糊精(β-CD)及... 目的: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紫苏挥发油及其两种环糊精包合物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成分与相对含量差异。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其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通过HS-SPME提取挥发性成分后利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紫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个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9.15%,采用β-CD与HP-β-CD制备的紫苏挥发油包合物中分别鉴定出7个和10个主要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74.20%和94.94%,主要成分紫苏醛的相对含量在β-CD与HP-β-CD包合物中分别增加至52.13%和78.78%。结论:运用HS-SPME-GC-MS揭示了β-CD与HP-β-CD包合的紫苏挥发油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挥发油中的成分被选择性的包合,其中HP-β-CD对紫苏挥发油成分的综合包合效果更好。研究结果为紫苏挥发油在环糊精类包材的选择及包合效果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HS-SPME-GC-MS 环糊精 包合物
下载PDF
紫苏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78
6
作者 吕晓玲 朱惠丽 +2 位作者 姜平平 姚秀玲 周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5期22-25,共4页
紫苏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唇形科植物 ,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 ,其中的迷迭香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本文研究了紫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该提取物的还原力、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 紫苏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唇形科植物 ,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 ,其中的迷迭香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本文研究了紫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该提取物的还原力、对由亚铁离子引发的卵磷脂脂质体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提取物中迷迭香酸含量为 37.4 9± 0 .2 4 % (质量比 ) ,并具有较强的还原力、抗氧化性和对脱氧核糖氧化损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制备方法 迷迭香酸 测定 脂质过氧化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紫苏叶化学成分、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9
7
作者 杨慧 马培 +1 位作者 林明宝 侯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6,共8页
紫苏叶为我国传统清热解毒中药,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化痰、行气和胃之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为明确紫苏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抗炎活性机制,本文依据近年来紫苏叶提取物及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相关文献,对紫苏叶中... 紫苏叶为我国传统清热解毒中药,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化痰、行气和胃之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为明确紫苏叶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抗炎活性机制,本文依据近年来紫苏叶提取物及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相关文献,对紫苏叶中挥发油类、黄酮和花色苷类、酚酸类、苷类、三萜类和甾体等主要化学成分、紫苏叶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及其调控固有免疫细胞活性和功能、调节辅助性T细胞平衡等主要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发以紫苏叶为原料的抗炎新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化学成分 炎症
下载PDF
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樊蓉 杨军辉 +2 位作者 刘训红 傅兴圣 许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61-1966,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紫苏叶、紫苏梗及紫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SGC/MS技术分析紫苏类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考察其共有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初步分离鉴定出紫... 目的:比较分析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紫苏叶、紫苏梗及紫苏子)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SGC/MS技术分析紫苏类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考察其共有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初步分离鉴定出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中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7种、39种、46种;共有成分17种,主为β-石竹烯、紫苏酮、α-石竹烯、柠檬烯、芳樟醇、蘑菇醇、α-香柠檬烯、芹菜脑等。结论:为科学阐释同基原多部位入药紫苏类药材传统功效的差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紫苏梗 紫苏子 挥发性成分 HSGC MS
下载PDF
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在品 邓小燕 +4 位作者 门吉英 冯雪建 卢占军 杨庆华 姚碧琼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2-765,共4页
研究了紫苏不同部位(苏叶、苏子、苏梗)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为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都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 1)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P<0.05),并能极... 研究了紫苏不同部位(苏叶、苏子、苏梗)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为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都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 1)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P<0.05),并能极显著降低低切时的全血还原黏度(P<0.01);苏叶、苏梗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而苏子提取物对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影响;苏子、苏梗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浆黏度(P<0.05),而苏叶提取物则不能降低血浆黏度;阿司匹林对照组只能显著降低低切时(10-s 1)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对中切和高切时(60-s 1,120-s 1)的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紫苏子 紫苏梗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四种紫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向福 江安娜 +2 位作者 项俊 方元平 王书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90-94,共5页
为了探讨紫苏叶挥发油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的成分变化规律,指导大别山特色紫苏挥发油的开发利用,采用GC-MS分析鉴定了四种紫苏品种和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落叶期等三个生育期中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重庆丰都栽培种P11-... 为了探讨紫苏叶挥发油在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的成分变化规律,指导大别山特色紫苏挥发油的开发利用,采用GC-MS分析鉴定了四种紫苏品种和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落叶期等三个生育期中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重庆丰都栽培种P11-1挥发油中紫苏酮、石竹烯含量较高,分别为34.66%和19.84%,且存在芹菜脑(4.5%)、γ-榄香烯(1.3%)等独特芳香气味成分,并在开花期总含量最高。因此,重庆丰都栽培种P11-1是紫苏挥发油优势品种,开花期为最佳采收期,从而为大别山紫苏资源的挥发油利用和合理采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精油 紫苏酮 石竹烯 开花期
下载PDF
紫苏叶提取液的澄清纯化工艺优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柏强 刘福 +3 位作者 何效平 曾芝兰 罗飞 罗巧林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684-2686,共3页
目的:优选紫苏叶提取液的澄清纯化工艺。方法:比较3种澄清纯化方法即壳聚糖絮凝澄清、ZTC 1+1-Ⅱ絮凝澄清、水沉法对紫苏叶提取液中总黄酮保留率和固形物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澄清纯化方法;以总黄酮保留率和固形物去除率的综合评... 目的:优选紫苏叶提取液的澄清纯化工艺。方法:比较3种澄清纯化方法即壳聚糖絮凝澄清、ZTC 1+1-Ⅱ絮凝澄清、水沉法对紫苏叶提取液中总黄酮保留率和固形物去除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澄清纯化方法;以总黄酮保留率和固形物去除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分别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选定的澄清纯化方法中药液浓缩比、絮凝剂加入量、絮凝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的最优值。结果:3种方法中以壳聚糖絮凝澄清法较优;最优澄清纯化工艺为药液浓缩比1∶4、壳聚糖加入量1.0 g/L、絮凝温度60℃、搅拌速度100 r/min、搅拌时间4 min、静置时间12 h;此工艺下总黄酮保留率为(85.1±0.75)%、固形物去除率为(24.6±1.33)%(n=5)。结论:紫苏叶提取液的纯化除杂可选用壳聚糖絮凝澄清法,优选的澄清纯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提取液 壳聚糖 ZTC 1+1-Ⅱ 澄清纯化工艺 总黄酮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紫苏叶挥发性成分HSGC/MS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军辉 樊蓉 +2 位作者 刘训红 傅兴圣 许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SGC/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其中10种主要活性成分为指标,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 目的探讨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动态积累,为确定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SGC/MS法分析不同采收时间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以其中10种主要活性成分为指标,考察它们的动态变化。结果初步分离鉴定出52种成分,其中共有成分20种,不同生长期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积累具有一定规律。结论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积累曲线最大峰值与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挥发性成分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紫苏叶提取物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眷华 谭健民 +5 位作者 徐在品 陈超 霍欣 邓小燕 张迪 简秀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51-2653,共3页
目的探讨紫苏叶提取物(FPE)对由高脂高胆固醇引起家兔动脉粥样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喂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0.17 g.kg-1)、中剂量组(0.5g.kg-1)、高剂量组(1.... 目的探讨紫苏叶提取物(FPE)对由高脂高胆固醇引起家兔动脉粥样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喂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叶提取物低剂量组(0.17 g.kg-1)、中剂量组(0.5g.kg-1)、高剂量组(1.5 g.kg-1)血清中TC,TG,LDL-C,HDL-C,MDA含量及SOD的活性,大体染色计算脂肪斑块面积比(PA),组织切片观察主动脉内膜增生(IH)。结果FPE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LDL-C,MDA的含量(P<0.01),并能升高血清中HDL-C的含量(P<0.01)和SOD的活性(P<0.05),FPE干预组PA值下降明显,FPE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分别为(21.52±7.58)%,P<0.05;(15.82±3.64)%,P<0.01;(53.59±29.31)%]。病理切片显示,各用药组主动脉IH程度均小于高脂模型组,其中高剂量用药组AS程度最小。结论紫苏叶提取物具有抗高脂饮食诱导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紫苏叶提取物 血脂 脂质过氧化 家兔
下载PDF
紫苏叶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恒 高婷婷 +3 位作者 谭勇 武振华 张红 王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88-89,共2页
[目的]测定紫苏叶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新疆产地紫苏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得紫苏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4种微量元素,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目的]测定紫苏叶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新疆产地紫苏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得紫苏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和4种微量元素,其中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结论]紫苏叶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Fe、Zn、Mn和Cu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folium perillaE) 氨基酸 微量元素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酶法协同超声提取紫苏叶总黄酮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柏强 何效平 曾芝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41-1743,共3页
目的:采用酶法协同超声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有效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酶解p H、酶解温度、酶质量浓度、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及超声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中总黄酮的... 目的:采用酶法协同超声对紫苏叶总黄酮进行有效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酶解p H、酶解温度、酶质量浓度、固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及超声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紫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为:酶解p H 5.0,酶解温度40℃,酶质量浓度0.25 mg·m L-1,固液比1∶20,乙醇浓度70%,超声提取时间30 min,超声提取温度60℃。结论:酶法协同超声应用于紫苏叶总黄酮的提取,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超声 紫苏叶 总黄酮
下载PDF
白芷、防风、紫苏叶配伍的体外抗病毒追踪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姚梅悦 周长征 +1 位作者 陈飞 张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究白芷、防风、紫苏叶,单味药及配伍后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追踪。方法将白芷、防风、紫苏叶分别提取,并进行两两配伍,将所得成分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逐日观察细胞病变,病毒对照组细胞病变率达到90%,利用酶标仪测量其吸光度,... 目的探究白芷、防风、紫苏叶,单味药及配伍后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追踪。方法将白芷、防风、紫苏叶分别提取,并进行两两配伍,将所得成分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逐日观察细胞病变,病毒对照组细胞病变率达到90%,利用酶标仪测量其吸光度,得到治疗指数。结果白芷、防风、紫苏叶的抑毒指数分别为2.66、6.10、13.54,配伍后防风和紫苏叶的抑毒指数为20.63,其他效果均不明显。结论白芷、防风、紫苏叶配伍中,防风和紫苏叶共同作用效果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防风 紫苏叶 体外抗病毒 配伍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的动态积累 被引量:5
17
作者 向福 江安娜 +3 位作者 项俊 方元平 付建强 王书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3-146,151,共5页
为了探讨紫苏品种和生育期对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指导紫苏的合理采收和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四种紫苏叶在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落叶期的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四种紫苏叶中... 为了探讨紫苏品种和生育期对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指导紫苏的合理采收和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四种紫苏叶在营养生长期、开花期和落叶期的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四种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含量,以河北保定栽培种P11-3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4.32mg/g;不同紫苏叶中总黄酮分别在开花期和落叶期有最大含量,以湖北英山野生种P11-7开花期紫苏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达83.9mg/g。因此,开花期是利用湖北英山野生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的最佳采收期,从而为大别山紫苏的合理采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Β-胡萝卜素 总黄酮 动态积累 开花期
下载PDF
紫苏叶注射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体系中安全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定坤 杜智勇 +2 位作者 徐在品 赵伟 王清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6-148,共3页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将紫苏叶注射液与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 embryo fibroblast,CEF)共同培养,测定紫苏叶注射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检测紫苏叶注射液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紫苏叶注射液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将紫苏叶注射液与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 embryo fibroblast,CEF)共同培养,测定紫苏叶注射液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最大安全浓度,检测紫苏叶注射液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紫苏叶注射液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488.28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注射液 鸡胚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 安全浓度
下载PDF
紫(白)苏叶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8
19
作者 王静 刘大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以从紫 (白 )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为材料 ,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体外实验。通过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过氧化氢清除实验、与BHA还原力比较实验以及油脂自动氧化等实验 ,证明了紫 (白 )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O2 &... 以从紫 (白 )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为材料 ,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体外实验。通过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过氧化氢清除实验、与BHA还原力比较实验以及油脂自动氧化等实验 ,证明了紫 (白 )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O2 · - 和过氧化氢的能力 ,且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 ,几乎可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A媲美。在油脂自动氧化中 ,紫 (白 )苏叶黄酮也显示出较好的抑制猪油氧化的能力 ,但略逊于BHT。以上几种抗氧化性能测试中 ,白苏叶黄酮类物质均略好于紫苏叶黄酮 ,其中机制仍需进一步从其结构、组成上深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性能 油脂 自动氧化 过氧化氢 超氧阴离子 清除实验
下载PDF
紫苏叶注射液的制备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在品 高俊波 +5 位作者 王清宇 王定坤 罗鹏 赵伟 彭尧 邓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511-15513,15536,共4页
[目的]提取紫苏叶中有效成分迷迭香酸,研究紫苏叶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为血液流变学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紫苏叶粗粉(40μm)为原料,热水浸提,酸化处理,制备成紫苏叶水提物;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萃取水提物中... [目的]提取紫苏叶中有效成分迷迭香酸,研究紫苏叶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为血液流变学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紫苏叶粗粉(40μm)为原料,热水浸提,酸化处理,制备成紫苏叶水提物;以乙酸乙酯为溶剂萃取水提物中迷迭香酸,旋转蒸干乙酸乙酯制成粗品;调节pH值,分离纯化后制备成紫苏叶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注射液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检测注射液的鞣质、树脂、草酸盐含量是否超标,测定该注射液的稳定性、刺激性、溶血性、凝集性、LD50和热源性等。[结果]注射液中迷迭香酸含量为2.81 mg/ml,LD50为406.82 mg/kg,其他检查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试验所制备的紫苏叶注射液质量稳定,符合注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迷迭香酸 注射液 HPLC 质量控制 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