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郭凤根
陈娟
+1 位作者
王仕玉
杨海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101-103,共3页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关键词
同工酶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资源
酯酶同工酶
地方品种
酶谱类型
紫苏属
云南省
变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
被引量:
25
2
作者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 ,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10 %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 ,12 .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苏、白苏对真菌和...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 ,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10 %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 ,12 .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苏、白苏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但皱紫苏对绿脓杆菌、白苏对克柔氏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皱紫苏
白苏
真菌
细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方法提取的白苏叶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邱琴
凌建亚
+3 位作者
张莉
常宏文
李莹
刘廷礼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从白苏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从白苏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条...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从白苏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从白苏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4min,以12℃·min^(-1)升至180℃,保持2min,再以5℃·min^(-1)升至250℃,保持50min;分流进样,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4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8%以上;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8%以上。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叶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挥发油抑制皮肤癣菌及的作用
被引量:
14
4
作者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9-41,共3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紫苏挥发油 ,进行抑菌以及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实验。结果表明 :紫苏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小孢子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并能有效的抑制O ·2
关键词
紫苏油
皱紫苏
挥发油
皮肤癣菌
抑菌作用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8
5
作者
陈娟
郭凤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3期105-107,130,共4页
综述了紫苏在挥发油成分的基因调控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对今后紫苏研究的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紫苏
现状
发展
挥发油成分
基因调控
资源利用
药用价值
油料作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苏提取物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吴金节
张德群
+2 位作者
谭为军
刘亚
倪有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瘤胃分别注射白苏挥发油及水煎液 ,观察中毒山羊的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白苏提取物的毒性。结果表明 ,瘤胃注射 2 0 m L白苏挥发油 (相当于 4.1 6 7kg新鲜白苏茎叶 ) ,山羊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 ;而瘤胃注射 5 0 0 m L白苏水煎液 (相当于 5...
瘤胃分别注射白苏挥发油及水煎液 ,观察中毒山羊的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白苏提取物的毒性。结果表明 ,瘤胃注射 2 0 m L白苏挥发油 (相当于 4.1 6 7kg新鲜白苏茎叶 ) ,山羊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 ;而瘤胃注射 5 0 0 m L白苏水煎液 (相当于 5 kg新鲜白苏茎叶 )对其无影响。中毒山羊的心、肺血流量先上升后下降 ,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为 :颈静脉怒张 ,胸腔积液 ,心脏扩张、心壁变薄、心肌有出血点 ,肺水肿 ,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有大量的泡沫。试验进一步证实 ,白苏挥发油是动物白苏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 ,其病理演变过程为急性心衰 ,导致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白苏
毒性
血流量
毒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
8
7
作者
阎先喜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8-21,共4页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腺毛
形态结构
发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子和白苏子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与检测
被引量:
3
8
作者
邹盛勤
曹伟莹
陈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79,共3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法(RP-HPLC-PAD)对紫苏子、白苏子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检测波长210nm,流速...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法(RP-HPLC-PAD)对紫苏子、白苏子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28℃。熊果酸进样量在0.10~4.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1.6%;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05~2.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1.2%。6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子和白苏子中2种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子
白苏子
熊果酸
齐墩果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腺毛的形态发生研究
被引量:
11
9
作者
阎先喜
胡正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紫苏叶上有两种腺毛: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两者都具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前者的头部可由1、2、4或8个分泌细胞组成,扩展成盾状;后者的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组成,聚成圆球状。两种腺毛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细胞,经...
紫苏叶上有两种腺毛: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两者都具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前者的头部可由1、2、4或8个分泌细胞组成,扩展成盾状;后者的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组成,聚成圆球状。两种腺毛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产生基细胞、柄细胞和顶细胞。在腺毛后期的形态发生中,柄细胞的分化状态决定腺毛的类型。若柄细胞保持扁平状且处于分生状态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盾状腺毛的头部;若柄细胞纵向引长并迅速液泡化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头状腺毛的头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腺毛
形态发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苏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的测定比较
被引量:
1
10
作者
邹盛勤
刘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8,共3页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RP-HPLC-PAD)测定白苏叶、茎、根中的齐墩果酸和乌索酸,并对2种三萜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90:10,v/v)为流动相进行等...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RP-HPLC-PAD)测定白苏叶、茎、根中的齐墩果酸和乌索酸,并对2种三萜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90:1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齐墩果酸在0.1248μg^2.496μg、乌索酸在0.2184μg^4.36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和101.3%。选定的色谱条件可精确的检测白苏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
齐墩果酸
乌索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不同香型紫苏挥发油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
9
11
作者
李慧琳
奉斌
+4 位作者
于二汝
杨航
杨胜先
林涛
魏忠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9-274,共6页
挥发油是紫苏叶片中主要功效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抑菌、消炎、抗氧化作用。本试验以18份贵州省香型紫苏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片中的挥发油,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_MS)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紫...
挥发油是紫苏叶片中主要功效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抑菌、消炎、抗氧化作用。本试验以18份贵州省香型紫苏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片中的挥发油,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_MS)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紫苏种质之间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显著,挥发油提取率在0.47%~1.42%之间。紫苏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丰富,共鉴定出7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紫苏酮、胡椒酮、榄香素、紫苏醛、肉豆蔻醚、石竹稀、紫苏烯、芹菜脑、苯乙酮,按主成分进行分类,可分为F、PA、PK、PL、PT、PP 6种化学型。此外还发现几种特殊的含量较少但对香气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柠檬醛、香柠檬烯、桉油精、橙花叔醇等,使贵州紫苏资源呈现特有的芳香味道。表明贵州紫苏精油含量丰富、类型多样,研究结果可为紫苏的品质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挥发油成分
化学类型
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张以忠
邓琳琼
+3 位作者
冯图
曾娟
陈韦飞
陆薇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70-177,共8页
利用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及蒽酮比色法对来自不同产地52份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紫苏籽粒粗脂肪含量在35.06%~53.28%之间,平均为45.09%;蛋白质含量在17.44%~33.66%之间,平均为25.46%;可溶...
利用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及蒽酮比色法对来自不同产地52份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紫苏籽粒粗脂肪含量在35.06%~53.28%之间,平均为45.09%;蛋白质含量在17.44%~33.66%之间,平均为25.46%;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范围为1.79%~3.57%,平均值为2.65%。不同产地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来源于金沙县的紫苏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其后依次为纳雍县、黔西县、大方县、织金县、赫章县、七星关区,以威宁县紫苏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排序为赫章县>七星关区>纳雍县>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威宁县>金沙县,但相互间的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以来自七星关区的紫苏最高,其后依次为赫章县、金沙县、大方县、威宁县、黔西县、织金县和纳雍县。相关分析发现,紫苏籽粒蛋白质与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均为高度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粗脂肪
蛋白质
可溶性糖
相关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毕节市紫苏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
3
13
作者
张以忠
曾宇恒
邓琳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4-18,共5页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的选育,对来自毕节市不同县(区)36份栽培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简单相关分析发现,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株粒数、总穗数对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对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的选育,对来自毕节市不同县(区)36份栽培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简单相关分析发现,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株粒数、总穗数对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对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均仅有株粒数和千粒重对株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株粒数对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320和0.8686;千粒重次之,分别为0.2800和0.0784。因此,紫苏育种时,应选择株粒数多、千粒重大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RP-HPLC分离和检测
被引量:
2
14
作者
邹盛勤
许华
陈武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4,共3页
采用超声法提取白苏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2%磷酸溶液(88:12,V/V)为流动相进行等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采用超声法提取白苏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2%磷酸溶液(88:12,V/V)为流动相进行等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8℃。齐墩果酸在(0.916~8.244)μg,熊果酸在(0.832~7.48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RSD为2.07%)和96.9%(RSD为2.30%)。选定的色谱条件可精确检测白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
超声提取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9
15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2 位作者
喻泽莉
杜丹丹
胡世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盐能力的方法。方法测定不同浓度亚精胺(Spd)处理后的盐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盐能力的方法。方法测定不同浓度亚精胺(Spd)处理后的盐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盐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0.25 mmol/L Spd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Gv为59.7%,Gr为69.4%,Gi为12.8。Spd处理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总黄酮降低的趋势,并且降低了叶片MDA的量。Spd处理后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在Spd为0.2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4 U/g、8.7 U/mg、8.8 U/mg。结论 0.25 mmol/L的Spd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亚精胺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泰山野生白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
14
16
作者
姜红霞
聂永心
+3 位作者
冀海伟
张显忠
王德才
赵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52-1955,共4页
目的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
目的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白苏叶挥发油已鉴定成分占总量的98.45%,其主要成分有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8.23%)、紫苏酮(18.16%)、戊基苯酚(17.3%)、石竹烯(14.79%)、芳樟醇(7.69%);白苏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2.500、0.625、0.100μL/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000、2.500、1.250、0.200μL/mL。结论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抑菌活性
红色毛癣菌
原文传递
紫苏叶中咖啡酸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
被引量:
5
17
作者
李存玉
马赟
+3 位作者
刘莉成
张子扬
李红阳
彭国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986-3991,共6页
目的研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叶中咖啡酸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方法以紫苏叶中的咖啡酸为研究对象,改变溶液酸碱度调节咖啡酸游离-解离比例,收集不同存在状态下相应初始浓度和操作压力产生的截留率及其膜通量,基于纳滤...
目的研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叶中咖啡酸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方法以紫苏叶中的咖啡酸为研究对象,改变溶液酸碱度调节咖啡酸游离-解离比例,收集不同存在状态下相应初始浓度和操作压力产生的截留率及其膜通量,基于纳滤分离中的溶解-扩散效应和电荷效应理论,构建截留率与传质系数线性方程,拟合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基于操作压力和浓度预测咖啡酸截留率的数学模型,通过紫苏叶水提液验证其适用性。结果操作压力与膜通量存在线性关系,在电荷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咖啡酸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呈正相关,解离状态下的咖啡酸传质系数小于游离态及解离-游离共存态,同时,在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呈幂函数相关的基础上,建立的纳滤传质数学模型预测的紫苏提取液中咖啡酸截留率与实验值接近。结论咖啡酸传质系数与存在状态和初始浓度相关,以咖啡酸为例建立的纳滤分离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为热敏性中药成分的纳滤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叶
咖啡酸
存在状态
纳滤
传质过程
相关性
酸碱度
截留率
膜通量
溶解-扩散效应
电荷效应
HP
l
C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郭凤根
陈娟
王仕玉
杨海溶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紫苏研究所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5期101-103,共3页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云南紫苏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0011021).
文摘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9份云南紫苏地方品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这9份紫苏品种存在着6种酶谱类型,并且聚合成5支,支持将云南省紫苏属植物分成回回苏、紫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的观点。
关键词
同工酶分析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资源
酯酶同工酶
地方品种
酶谱类型
紫苏属
云南省
变种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ce (
l
.)
britton
, Esterase isozyme
分类号
S646.19 [农业科学—蔬菜学]
X5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
被引量:
25
2
作者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机构
湖北三峡学院医学院
出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文摘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 ,进行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 :10 %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 ,12 .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苏、白苏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但皱紫苏对绿脓杆菌、白苏对克柔氏念珠菌。
关键词
紫苏
皱紫苏
白苏
真菌
细菌
抑菌作用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britton
, P.frutescens (
l
.)
britton
var. Crispa (Thunb.)Decaane, P.frutescens (
l
.)
britton
var.acuta(Thunb.)Kudo,Fungus,Bacteria,Inhibition in vitro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方法提取的白苏叶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被引量:
12
3
作者
邱琴
凌建亚
张莉
常宏文
李莹
刘廷礼
机构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
出处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文摘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从白苏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从白苏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4min,以12℃·min^(-1)升至180℃,保持2min,再以5℃·min^(-1)升至250℃,保持50min;分流进样,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80℃。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了4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8%以上;超临界 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了5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8%以上。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关键词
白苏叶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
britton
.
steam disti
l
l
ation (SD)
supercritica
l
f
l
uid extraction (SFE)
GC - MS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挥发油抑制皮肤癣菌及的作用
被引量:
14
4
作者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机构
三峡大学医学院
出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9-41,共3页
文摘
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紫苏挥发油 ,进行抑菌以及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实验。结果表明 :紫苏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小孢子癣菌 ,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并能有效的抑制O ·2
关键词
紫苏油
皱紫苏
挥发油
皮肤癣菌
抑菌作用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Keywords
perilla
fruescens(
l
.)
britton
var.crispa(Thunb.)Decaan
perilla
fruescens(
l
.)
britton
var.acuta(Thunb.)Kudo
Dermatophytes
Superoxide ion radica
l
Inhibition in vitro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8
5
作者
陈娟
郭凤根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紫苏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年第3期105-107,130,共4页
基金
云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0 0 110 2 1)
文摘
综述了紫苏在挥发油成分的基因调控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对今后紫苏研究的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
紫苏
现状
发展
挥发油成分
基因调控
资源利用
药用价值
油料作物
Keywords
perilla
frustescens
(
l
)
britton
Genetic contro
l
of the chemica
l
composition of vo
l
ati
l
e oi
l
s
Comprehensive using
The prob
l
ems and research tendency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S565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苏提取物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
4
6
作者
吴金节
张德群
谭为军
刘亚
倪有煌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
安徽省六安市农业局
出处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基金
安徽省教委科研课题
文摘
瘤胃分别注射白苏挥发油及水煎液 ,观察中毒山羊的临床病理特征 ,研究白苏提取物的毒性。结果表明 ,瘤胃注射 2 0 m L白苏挥发油 (相当于 4.1 6 7kg新鲜白苏茎叶 ) ,山羊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 ;而瘤胃注射 5 0 0 m L白苏水煎液 (相当于 5 kg新鲜白苏茎叶 )对其无影响。中毒山羊的心、肺血流量先上升后下降 ,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为 :颈静脉怒张 ,胸腔积液 ,心脏扩张、心壁变薄、心肌有出血点 ,肺水肿 ,支气管、细支气管内有大量的泡沫。试验进一步证实 ,白苏挥发油是动物白苏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 ,其病理演变过程为急性心衰 ,导致肺水肿。
关键词
山羊
白苏
毒性
血流量
毒理
Keywords
goat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britton
toxicity
b
l
ood f
l
ow
分类号
S858.276.9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
8
7
作者
阎先喜
胡正海
机构
西北大学植物研究所
出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摘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关键词
紫苏
腺毛
形态结构
发育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
britton
,g
l
andu
l
ar hairs,morpho
l
ogy and structure,deve
l
opment
分类号
Q944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子和白苏子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与检测
被引量:
3
8
作者
邹盛勤
曹伟莹
陈武
机构
宜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79,共3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2AA2Z3217)
文摘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法(RP-HPLC-PAD)对紫苏子、白苏子中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进行了分离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7:13),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28℃。熊果酸进样量在0.10~4.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RSD为1.6%;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05~2.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1.2%。6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苏子和白苏子中2种三萜酸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紫苏子
白苏子
熊果酸
齐墩果酸
Keywords
seed of
perilla
frutescens (
l
.)
britton
var acuta (Thunb.) kudo
seed of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var crispa (Thunb.) decaane
urso
l
ic acid
o
l
eano
l
ic acid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腺毛的形态发生研究
被引量:
11
9
作者
阎先喜
胡正海
机构
西北大学植物研究所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文摘
紫苏叶上有两种腺毛: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两者都具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前者的头部可由1、2、4或8个分泌细胞组成,扩展成盾状;后者的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组成,聚成圆球状。两种腺毛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产生基细胞、柄细胞和顶细胞。在腺毛后期的形态发生中,柄细胞的分化状态决定腺毛的类型。若柄细胞保持扁平状且处于分生状态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盾状腺毛的头部;若柄细胞纵向引长并迅速液泡化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头状腺毛的头部。
关键词
紫苏
腺毛
形态发生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
britton
, G
l
andu
l
ar hairs, Morphogenesis
分类号
Q944 [生物学—植物学]
Q949.777.6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苏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的测定比较
被引量:
1
10
作者
邹盛勤
刘霞
机构
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宜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8,共3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A2Z3217)
文摘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RP-HPLC-PAD)测定白苏叶、茎、根中的齐墩果酸和乌索酸,并对2种三萜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90:10,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齐墩果酸在0.1248μg^2.496μg、乌索酸在0.2184μg^4.36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和101.3%。选定的色谱条件可精确的检测白苏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的含量。
关键词
白苏
齐墩果酸
乌索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britton
o
l
eano
l
ic acid
urso
l
ic acid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RP-HP
l
C
分类号
O657.7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不同香型紫苏挥发油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
9
11
作者
李慧琳
奉斌
于二汝
杨航
杨胜先
林涛
魏忠芬
机构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香料)研究所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9-27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403)
贵州省人才基地(RCJD2018-14)
黔农科院种质资源([2018]02号).
文摘
挥发油是紫苏叶片中主要功效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抑菌、消炎、抗氧化作用。本试验以18份贵州省香型紫苏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片中的挥发油,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_MS)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紫苏种质之间挥发油含量及成分差异显著,挥发油提取率在0.47%~1.42%之间。紫苏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含量丰富,共鉴定出7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紫苏酮、胡椒酮、榄香素、紫苏醛、肉豆蔻醚、石竹稀、紫苏烯、芹菜脑、苯乙酮,按主成分进行分类,可分为F、PA、PK、PL、PT、PP 6种化学型。此外还发现几种特殊的含量较少但对香气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柠檬醛、香柠檬烯、桉油精、橙花叔醇等,使贵州紫苏资源呈现特有的芳香味道。表明贵州紫苏精油含量丰富、类型多样,研究结果可为紫苏的品质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挥发油成分
化学类型
评价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germp
l
asm resources
vo
l
ati
l
e oi
l
composition
chemotype
eva
l
uation
分类号
S567.21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
10
12
作者
张以忠
邓琳琼
冯图
曾娟
陈韦飞
陆薇静
机构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70-177,共8页
基金
毕节市科学技术项目(毕科合字[2015]34号)
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黔学位合字ZDXK[2013]11号)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项目(黔教科研发[2018]216号)。
文摘
利用索氏抽提法、凯氏定氮法及蒽酮比色法对来自不同产地52份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紫苏籽粒粗脂肪含量在35.06%~53.28%之间,平均为45.09%;蛋白质含量在17.44%~33.66%之间,平均为25.46%;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范围为1.79%~3.57%,平均值为2.65%。不同产地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来源于金沙县的紫苏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最高,其后依次为纳雍县、黔西县、大方县、织金县、赫章县、七星关区,以威宁县紫苏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排序为赫章县>七星关区>纳雍县>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威宁县>金沙县,但相互间的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以来自七星关区的紫苏最高,其后依次为赫章县、金沙县、大方县、威宁县、黔西县、织金县和纳雍县。相关分析发现,紫苏籽粒蛋白质与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均为高度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紫苏
粗脂肪
蛋白质
可溶性糖
相关分析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crude fat
protein
so
l
ub
l
e sugar
corre
l
ation ana
l
ysis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毕节市紫苏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
3
13
作者
张以忠
曾宇恒
邓琳琼
机构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4-18,共5页
基金
毕节市科学技术项目(毕科合字[2015]34号)
贵州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黔学位合字ZDXK[2013]11号)
文摘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的选育,对来自毕节市不同县(区)36份栽培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简单相关分析发现,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株粒数、总穗数对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对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均仅有株粒数和千粒重对株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株粒数对株粒重的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9320和0.8686;千粒重次之,分别为0.2800和0.0784。因此,紫苏育种时,应选择株粒数多、千粒重大的品种。
关键词
紫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agronomic traits
corre
l
ation ana
l
ysis
regression ana
l
ysis
path ana
l
ysis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RP-HPLC分离和检测
被引量:
2
14
作者
邹盛勤
许华
陈武
机构
江西省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重点实验室
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4,共3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重点资助项目(2002AA2Z3217)。
文摘
采用超声法提取白苏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2%磷酸溶液(88:12,V/V)为流动相进行等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8℃。齐墩果酸在(0.916~8.244)μg,熊果酸在(0.832~7.48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RSD为2.07%)和96.9%(RSD为2.30%)。选定的色谱条件可精确检测白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关键词
白苏
超声提取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
l
.)
britton
u
l
trasonic extraction
o
l
eano
l
ic acid
urso
l
ic acid
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RP-HP
l
C
分类号
Q946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19
15
作者
张春平
何平
喻泽莉
杜丹丹
胡世俊
机构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7-1412,共6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紫苏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盐能力的方法。方法测定不同浓度亚精胺(Spd)处理后的盐胁迫下紫苏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和发芽指数(Gi),并对紫苏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盐胁迫下的紫苏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不同浓度的Spd处理后,萌发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经过0.25 mmol/L Spd处理,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Gv为59.7%,Gr为69.4%,Gi为12.8。Spd处理减缓了盐胁迫下紫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总黄酮降低的趋势,并且降低了叶片MDA的量。Spd处理后SOD、POD和CAT 3种酶的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在Spd为0.2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2.4 U/g、8.7 U/mg、8.8 U/mg。结论 0.25 mmol/L的Spd能够有效地减缓盐胁迫对紫苏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关键词
紫苏
亚精胺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 spermidine(Spd); NaC
l
stress; seed germination; physio
l
ogica
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282.2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泰山野生白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
14
16
作者
姜红霞
聂永心
冀海伟
张显忠
王德才
赵雪梅
机构
泰山医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52-1955,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泰山野生白苏Perilla frutescens叶挥发油组成及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苏叶挥发油,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为供试菌种,平板打孔法初步测定挥发油抑菌活性,试管稀释法测定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白苏叶挥发油已鉴定成分占总量的98.45%,其主要成分有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8.23%)、紫苏酮(18.16%)、戊基苯酚(17.3%)、石竹烯(14.79%)、芳樟醇(7.69%);白苏叶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0、2.500、0.625、0.100μL/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5.000、2.500、1.250、0.200μL/mL。结论白苏叶挥发油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尤其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关键词
白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抑菌活性
红色毛癣菌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essentia
l
oi
l
GC-MS ana
l
ysis
antimicrobia
l
activity
Trichophyton rubrum Sabouraud
分类号
R284.1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紫苏叶中咖啡酸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
被引量:
5
17
作者
李存玉
马赟
刘莉成
张子扬
李红阳
彭国平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省中药功效物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986-399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503258
81373980)
+1 种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BK20151005)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KJB360010)
文摘
目的研究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叶中咖啡酸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方法以紫苏叶中的咖啡酸为研究对象,改变溶液酸碱度调节咖啡酸游离-解离比例,收集不同存在状态下相应初始浓度和操作压力产生的截留率及其膜通量,基于纳滤分离中的溶解-扩散效应和电荷效应理论,构建截留率与传质系数线性方程,拟合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的相关性,并建立基于操作压力和浓度预测咖啡酸截留率的数学模型,通过紫苏叶水提液验证其适用性。结果操作压力与膜通量存在线性关系,在电荷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的双重作用下,咖啡酸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呈正相关,解离状态下的咖啡酸传质系数小于游离态及解离-游离共存态,同时,在传质系数与初始浓度呈幂函数相关的基础上,建立的纳滤传质数学模型预测的紫苏提取液中咖啡酸截留率与实验值接近。结论咖啡酸传质系数与存在状态和初始浓度相关,以咖啡酸为例建立的纳滤分离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为热敏性中药成分的纳滤分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紫苏叶
咖啡酸
存在状态
纳滤
传质过程
相关性
酸碱度
截留率
膜通量
溶解-扩散效应
电荷效应
HP
l
C
传质系数
数学模型
Keywords
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on
caffeic acid
mo
l
ecu
l
ar state
nanofi
l
tration
mass transfer process
corre
l
ation
pH va
l
ue
rejection
membrane f
l
ux
so
l
ution-diffusion effect
charge effect
HP
l
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mathematica
l
mode
l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云南紫苏资源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郭凤根
陈娟
王仕玉
杨海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方法提取的白苏叶挥发油的气质联用成分分析
邱琴
凌建亚
张莉
常宏文
李莹
刘廷礼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紫苏挥发油抑制皮肤癣菌及的作用
刘小琴
万福珠
郑世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紫苏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陈娟
郭凤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3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白苏提取物的毒性研究
吴金节
张德群
谭为军
刘亚
倪有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阎先喜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紫苏子和白苏子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分离与检测
邹盛勤
曹伟莹
陈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紫苏腺毛的形态发生研究
阎先喜
胡正海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白苏不同部位中齐墩果酸和乌索酸的测定比较
邹盛勤
刘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贵州不同香型紫苏挥发油成分分析与评价
李慧琳
奉斌
于二汝
杨航
杨胜先
林涛
魏忠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紫苏籽粒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及评价
张以忠
邓琳琼
冯图
曾娟
陈韦飞
陆薇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毕节市紫苏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张以忠
曾宇恒
邓琳琼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白苏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RP-HPLC分离和检测
邹盛勤
许华
陈武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08
2
原文传递
15
亚精胺对盐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春平
何平
喻泽莉
杜丹丹
胡世俊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9
原文传递
16
泰山野生白苏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姜红霞
聂永心
冀海伟
张显忠
王德才
赵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4
原文传递
17
紫苏叶中咖啡酸存在状态与其纳滤传质过程的相关性
李存玉
马赟
刘莉成
张子扬
李红阳
彭国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