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 and GC Analysis of Active Fatty Acids from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 被引量:5
1
作者 SUN Yan-ling1,LIU Yan-ze2,3,XIAO Han4,WEI Ying-feng4,ZHAO Yu-qing1,5 1.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6,China 2.Bio-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 Laboratory,MRC 311,McLean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Belmont,MA 02478,USA 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 4.Liaoning Jiashi Nutritional Plant Oil Development Co.Ltd.,Shenyang 110035,China 5.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Discovery,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Shenyang 110016,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erilla seeds oil from the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OCPS)by us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fatty acids as evaluation standard.Methods The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erilla seeds oil from the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OCPS)by us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fatty acids as evaluation standard.Methods The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om OCPS,the residue of perilla seeds after cold-press,by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STE),the new technology selected through comparing with classical leaching extraction(LE),Soxhlet extraction(SE),ultrasonic extraction(UE),and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SFE).For optimized condition of STE,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mpleted.The contents of five fatty acids in extracted oil and OCPS were determined by GC.Results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smashing for 1.5 min under extraction power of 150 W and 1:6 of the material/solvent ratio.The contents of five fatty acids in the oils extracted by five techniques from OCPS and determined by GC were as follows:α-linolenic acid(41.12%-51.81%),linoleic acid(15.38%-16.43%),oleic acid (18.93%-27.28%),stearic acid(2.56%-4.01%),and palmitic acid(7.38%-10.77%).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E is the most efficient technology with the highest yield(LE:0.57%;SE:1.03%;UE:0.61%;SFE:0.80%;STE: 1.17%)and shortest time(LE:720 min;SE:360 min;UE:30 min;SFE:120 min;STE:1.5 min)among five tested extraction technologies.It is first reported using STE to extract herbal oil enriched with active fatty ac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s flash extraction GC analysis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 perilla frutescens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
原文传递
乙醇浸提紫苏籽压榨饼中油脂的工艺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大川 余华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246,共5页
为探讨乙醇作为植物油浸提溶剂的可行性,对乙醇溶液浸提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浸提温度78℃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浸提粕中的残油率、蛋白质、单宁及植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 为探讨乙醇作为植物油浸提溶剂的可行性,对乙醇溶液浸提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浸提温度78℃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浸提粕中的残油率、蛋白质、单宁及植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浸提次数为6次,料液比1︰2.5,乙醇浓度90%。在该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紫苏浸提粕中残油率为0.46%,蛋白质含量为50.5%(N×6.25,干基),单宁含量为1.7%,植酸含量为6.01%。当浸提所获混合油中油含量超过1%时,将混合油冷却至5℃下24h可观察到分相现象,其中轻相含油量在3%以下,重相含油量在90%以上,有利于溶剂回收。因此,将乙醇溶液作为植物油脂浸提溶剂有很大的潜力,但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推进该溶剂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浸提 相分离 脱皮低温冷榨紫苏籽饼 混合油
下载PDF
紫苏籽粕抗氧化肽的纯化、鉴定及降血脂功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白宝清 贾槐旺 +2 位作者 张锦华 李兰 范三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2-101,共10页
使用碱性蛋白酶对紫苏籽粕蛋白酶解,酶解物依次通过超滤和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纯化肽经LC-MS-MS鉴定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降血脂及抗氧化功能性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解物经超滤分离后,其分子质量小于3 ku的组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使用碱性蛋白酶对紫苏籽粕蛋白酶解,酶解物依次通过超滤和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纯化肽经LC-MS-MS鉴定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降血脂及抗氧化功能性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解物经超滤分离后,其分子质量小于3 ku的组分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该组分经DEAE-32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后,得到D1、D2、D3共3个组分,其中D3的抗氧化活性最好,D3经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富集得到G1、G2、G3三个组分,组分G2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肽G2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超氧阴离子(O_(2)^(-))·、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依次为70.00%、47.09%、51.17%、70.04%、0.742;通过LC-MS-MS鉴定,抗氧化活性肽G2组分由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790.3755 u,其氨基酸序列为Ala-Ala-Asp-Cys-Arg-Ala-Lys。经低、中、高剂量组G2灌胃处理后的小鼠相比高脂模型组,小鼠体内的MDA(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小鼠的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小鼠体内的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饼粕 分离纯化 抗氧化活性肽 降血脂
下载PDF
紫苏饼中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建飞 陈玥昕 唐春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80,共4页
采用有机溶剂丙酮溶液浸提紫苏饼中的多酚,从浸提溶剂体积分数、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方面对多酚得率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溶液体积分数60%,浸提固液比1∶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40℃。在此条... 采用有机溶剂丙酮溶液浸提紫苏饼中的多酚,从浸提溶剂体积分数、浸提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4个方面对多酚得率进行了考察,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溶液体积分数60%,浸提固液比1∶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饼 多酚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异丙醇浸出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华峰 刘大川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6,共3页
采用异丙醇作溶剂对紫苏籽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改变浸出次数,料溶比,溶剂浓度3个因素,在温度78℃,每次15 min条件下进行浸出,对浸出粕中的残油率、蛋白质、单宁及植酸含量进行检测,得出异丙醇浸出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 采用异丙醇作溶剂对紫苏籽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改变浸出次数,料溶比,溶剂浓度3个因素,在温度78℃,每次15 min条件下进行浸出,对浸出粕中的残油率、蛋白质、单宁及植酸含量进行检测,得出异丙醇浸出紫苏籽低温压榨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次数5次,料溶比1∶1.5(W/V),溶剂浓度87.7%。最终得到紫苏浸出粕的残油率为0.61%,蛋白质含量51.5%(N×6.25,干基),单宁含量1.7%,植酸含量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低温压榨饼 异丙醇 浸出
下载PDF
苏子风味蛋糕的研制
6
作者 郭玲玲 王雪 邓丽雪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6年第3期20-22,25,共4页
本研究以小麦粉、苏子、白砂糖和大豆油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加工,制成不含色素及防腐剂的苏子蛋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苏子蛋糕的最佳生产工艺及配方,主要原料以小麦粉100%计,其他原辅料为鸡蛋300%,蛋糕油10%,大豆油40%,白... 本研究以小麦粉、苏子、白砂糖和大豆油作为主要原料,经科学加工,制成不含色素及防腐剂的苏子蛋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苏子蛋糕的最佳生产工艺及配方,主要原料以小麦粉100%计,其他原辅料为鸡蛋300%,蛋糕油10%,大豆油40%,白砂糖100%,苏子粉6%,泡打粉1.5%,盐1.5%,水30%。制作出的蛋糕内部呈黄绿色,有清新的苏子香味,口感细腻绵软,后味持久,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糕 苏子 营养
下载PDF
紫苏籽粕桃酥制备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占君 刘运伟 +3 位作者 郭兴 徐宜彬 马珂 杨逢建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研究紫苏籽粕桃酥的制备工艺,本文按照国标对紫苏籽粕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响应面对影响紫苏籽粕桃酥综合感官的影响因素予以优化。研究结果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小苏打1%,泡打粉1%,低筋粉90%,紫苏籽粕10%,大豆油40%,绵白糖30%... 为研究紫苏籽粕桃酥的制备工艺,本文按照国标对紫苏籽粕主要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响应面对影响紫苏籽粕桃酥综合感官的影响因素予以优化。研究结果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小苏打1%,泡打粉1%,低筋粉90%,紫苏籽粕10%,大豆油40%,绵白糖30%,全蛋液25%,面坯塑形(厚度1 cm),烤箱预热、烘烤15 min(上、下两层温度为210℃和180℃)。验证结果88.54±0.16分,与理论预期值88.7分吻合。结果证明,通过对影响因素的优化和研究,紫苏籽粕桃酥的综合感官得到改善,响应面优化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优化 紫苏籽粕 桃酥 感官评价
下载PDF
紫苏籽饼粕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被引量:4
8
作者 宋继伟 刘蓓 尤丽新 《现代食品》 2015年第21期71-73,共3页
以紫苏种子榨油后的残渣(紫苏饼)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紫苏籽饼粕黄酮类物质。最终确定索氏法提取紫苏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3 h,紫苏籽饼粒径20目,乙醇体积分数90%(v/v),料液比1∶5,提取2次,此时黄酮的提取率为1.636%。
关键词 紫苏籽饼 黄酮 索氏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