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被吃者”到“吃人者”——悲剧理论视域下《金锁记》人性解读
1
作者
严娱婷
黄红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张爱玲《金锁记》的主人公曹七巧充满了悲剧意味。张爱玲本人认为曹七巧是一个“彻底的人物”,但由于人性的复杂性,曹七巧身上依然具有许多“不彻底性”。因此,直接将曹七巧的原真本性定义为“残缺”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文以亚里士多德...
张爱玲《金锁记》的主人公曹七巧充满了悲剧意味。张爱玲本人认为曹七巧是一个“彻底的人物”,但由于人性的复杂性,曹七巧身上依然具有许多“不彻底性”。因此,直接将曹七巧的原真本性定义为“残缺”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切入点,围绕着情节的“突转”与“发现”,深入分析曹七巧的人性转变及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哀歌,可知人物只是在反复的幻象重构与破灭的过程中才最终走向异化,由原来的“被吃者”转变为一个面目可憎的“吃人者”。这也是一个人性被践踏、变衰微,并最终灭亡的过程,折射出张爱玲本人对于人性苍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理论
《金锁记》
不彻底性
突转
幻象
苍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角色伪装、情节突转与戏剧效能——哈姆莱特装疯的解读
2
作者
曾绛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了主、次人物的矛盾,强化了《哈姆莱特》一剧的复仇主题。对复仇中的情节突转和以装疯抗争的人物行动进行梳理,可助读者重估《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鬼魂浮现
伪装疯癫
情节突转
戏剧效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别尔金小说集》的“突转”艺术与悲剧意蕴
3
作者
韩斌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多限于关注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思想与艺术倾向,重视其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意义,而这尚不足以囊括作品的创作特征,作家对"突转"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其突出的悲剧意蕴,也是作品显著的创作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别尔金小说集》
突转
悲剧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被吃者”到“吃人者”——悲剧理论视域下《金锁记》人性解读
1
作者
严娱婷
黄红春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文摘
张爱玲《金锁记》的主人公曹七巧充满了悲剧意味。张爱玲本人认为曹七巧是一个“彻底的人物”,但由于人性的复杂性,曹七巧身上依然具有许多“不彻底性”。因此,直接将曹七巧的原真本性定义为“残缺”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切入点,围绕着情节的“突转”与“发现”,深入分析曹七巧的人性转变及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哀歌,可知人物只是在反复的幻象重构与破灭的过程中才最终走向异化,由原来的“被吃者”转变为一个面目可憎的“吃人者”。这也是一个人性被践踏、变衰微,并最终灭亡的过程,折射出张爱玲本人对于人性苍凉的思考。
关键词
悲剧理论
《金锁记》
不彻底性
突转
幻象
苍凉
Keywords
Tragic Theory
The Golden Cangue
Incompleteness
peripeteia
Illusion
Desolati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色伪装、情节突转与戏剧效能——哈姆莱特装疯的解读
2
作者
曾绛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伪装与莎士比亚经典化研究”(17YBA1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学伪装与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经典化研究”(18YJC752001)。
文摘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了主、次人物的矛盾,强化了《哈姆莱特》一剧的复仇主题。对复仇中的情节突转和以装疯抗争的人物行动进行梳理,可助读者重估《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
《哈姆莱特》
鬼魂浮现
伪装疯癫
情节突转
戏剧效能
Keywords
Hamlet
emergence of ghost
disguised lunatic
peripeteia
dramatic effectiveness
分类号
I106.3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别尔金小说集》的“突转”艺术与悲剧意蕴
3
作者
韩斌育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文摘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多限于关注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思想与艺术倾向,重视其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意义,而这尚不足以囊括作品的创作特征,作家对"突转"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其突出的悲剧意蕴,也是作品显著的创作特征之一。
关键词
普希金
《别尔金小说集》
突转
悲剧意蕴
Keywords
Pushkin
Anthology of Berkin s Novels
peripeteia
tragedy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被吃者”到“吃人者”——悲剧理论视域下《金锁记》人性解读
严娱婷
黄红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角色伪装、情节突转与戏剧效能——哈姆莱特装疯的解读
曾绛
《云梦学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别尔金小说集》的“突转”艺术与悲剧意蕴
韩斌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