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被吃者”到“吃人者”——悲剧理论视域下《金锁记》人性解读
1
作者 严娱婷 黄红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张爱玲《金锁记》的主人公曹七巧充满了悲剧意味。张爱玲本人认为曹七巧是一个“彻底的人物”,但由于人性的复杂性,曹七巧身上依然具有许多“不彻底性”。因此,直接将曹七巧的原真本性定义为“残缺”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文以亚里士多德... 张爱玲《金锁记》的主人公曹七巧充满了悲剧意味。张爱玲本人认为曹七巧是一个“彻底的人物”,但由于人性的复杂性,曹七巧身上依然具有许多“不彻底性”。因此,直接将曹七巧的原真本性定义为“残缺”存在一定的争议。该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切入点,围绕着情节的“突转”与“发现”,深入分析曹七巧的人性转变及隐藏在背后的人性哀歌,可知人物只是在反复的幻象重构与破灭的过程中才最终走向异化,由原来的“被吃者”转变为一个面目可憎的“吃人者”。这也是一个人性被践踏、变衰微,并最终灭亡的过程,折射出张爱玲本人对于人性苍凉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理论 《金锁记》 不彻底性 突转 幻象 苍凉
下载PDF
角色伪装、情节突转与戏剧效能——哈姆莱特装疯的解读
2
作者 曾绛 《云梦学刊》 2023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了主、次人物的矛盾,强化了《哈姆莱特》一剧的复仇主题。对复仇中的情节突转和以装疯抗争的人物行动进行梳理,可助读者重估《哈姆莱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鬼魂浮现 伪装疯癫 情节突转 戏剧效能
下载PDF
《别尔金小说集》的“突转”艺术与悲剧意蕴
3
作者 韩斌育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5-27,共3页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 《别尔金小说集》完成于普希金的创作鼎盛时期,它具有不同于诗人浪漫主义诗作的风格和悲剧色彩。它以独特的题材、新颖的形式、精湛的手法、开拓性的意义,显露了普希金驾驭短篇小说题材的创作才华。对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过去大多限于关注其现实主义色彩的思想与艺术倾向,重视其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的意义,而这尚不足以囊括作品的创作特征,作家对"突转"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其突出的悲剧意蕴,也是作品显著的创作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希金 《别尔金小说集》 突转 悲剧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