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ound screening of multifocal atherosclerosis: marke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被引量:1
1
作者 Lachezar Grozdinski Mario Stankev Alexander Doganov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frequency of multifocal atherosclerosis (MF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perform ultrasound screening fo...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frequency of multifocal atherosclerosis (MF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has not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perform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MF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make evaluation of the sensitivity and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t atherosclerosis markers. Methods Using Color Dupplex Ultrasound (CDU), we studied 32 clinically healthy persons and 87 patients of the city of B with clinical data for CHD where we also performed coronarography.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we found high frequenc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93%) and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81%). We established verifiable thickening of the intima-media (IMT)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and common femoral artery (CFA) in patients with CHD.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carotid and femoral stenoses and CHD proven by coronarography. Patients with CHD had a high relative risk to develop carotid (RR = 5) and 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 (RR=3.5) and high frequency of asymptomatic stenoses and thrombose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86.9%) and femoral artery (78.3%), as well as aneurisms of the abdominal aorta (8.1%). Markers for CAD with high sensitivity were 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of ICA (0.93) and CFA (0.81) as well as IMT of the CFA (0.84). Conclusions MFA are common among patients with CHD. Ultrasound diagnosis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simultaneous non-invasive screening of carotid, peripheral and MFA and provides sensitive markers for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most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arkers for CHD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MT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of CCA, ICA and CFA (100% sensitivity and 0.92 specif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 Duplex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CAROTID FEMORAL ARTERY atherosclerosis
下载PDF
纹理分析技术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的变化
2
作者 邹颖 王波涛 +1 位作者 秦将均 陈志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应用纹理分析技术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学的改变。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2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其中正常组110例,病变组(包含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斑块)110例,分别对其在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近端... 目的应用纹理分析技术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周脂肪组织学的改变。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20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其中正常组110例,病变组(包含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斑块)110例,分别对其在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近端(右冠状动脉、左冠前降支、回旋支)多平面重建图像上选取显示靶斑块周围脂肪组织较清晰层面进行纹理特征分析,选取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熵5个纹理特征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各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正常组与病变组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角二阶矩<0.001,P对比度<0.001,P自相关<0.001,P逆差距<0.001,P熵<0.001),两组间冠周脂肪组织纹理特征存在差异,各纹理参数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证实5个纹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正常组与病变组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的纹理特征不同,纹理特征分析技术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周脂肪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细胞和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巨细胞病毒的检出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文立 刘敬忠 +3 位作者 牛世芹 刘旻 石怀银 韦立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 ,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 83.3%~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 为了研究巨细胞病毒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查了巨细胞病毒在颈内动脉、冠状动脉和血中的分布 ,并与健康人作了对照。发现 83.3%~ 86 .7%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存在巨细胞病毒 ,而非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动脉壁中只有 6 .7%的标本中见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在 42 .4%的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细胞中查见巨细胞病毒 ,而对照组中只有 3%查见了巨细胞病毒 ,两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因此认为巨细胞病毒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 血细胞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武云涛 陈艳梅 +7 位作者 刘立新 曹丹阳 毕磊 裴志勇 曹少军 曹晶晶 姚依群 周书明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观察高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高龄患者8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颈、股... 目的观察高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高龄患者8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颈、股、股浅、腘动脉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的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颈、股、股浅、腘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高龄患者
下载PDF
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玲 刘娴 《心脏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近年来,冠心病(CHD)和外周血管疾病(PAD)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CHD和PAD的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稳定已存在的病变,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本文通过对比大量临床试验来比较抗血小... 近年来,冠心病(CHD)和外周血管疾病(PAD)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CHD和PAD的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稳定已存在的病变,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本文通过对比大量临床试验来比较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CHD和PAD患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总结了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方案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冠心病 外周血管疾病
下载PDF
老年人超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斑块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艳虹 刘淼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4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1例)、双支病变组(18例)、多支病变组(71例)和对照组(4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4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1例)、双支病变组(18例)、多支病变组(71例)和对照组(40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分叉处IMT,记录颈动脉斑块的位置、数量,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IMT、分叉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IMT增厚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其浓度依次增高(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有助于临床上预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冠脉病变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外周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润秀 韩艳冰 +1 位作者 武云涛 袁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CA)、股动脉(FA)、股浅动脉(SFA)、胭动脉(PA)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者36例,选冠状动脉照造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20例...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CA)、股动脉(FA)、股浅动脉(SFA)、胭动脉(PA)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者36例,选冠状动脉照造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颈、股、股浅月、国动脉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股、股浅、月国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 内-中膜厚度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脑梗塞
下载PDF
多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踝臂指数与全因、心因性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仓彦 杨海燕 +3 位作者 王珂 文丽 李宪凯 徐亚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随访,评估不同ABI水平对于具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目前所需采取的措施。方法多中心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3 732例住院患者,分为≤0.4,0.4<AB...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随访,评估不同ABI水平对于具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长期预后的意义、目前所需采取的措施。方法多中心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3 732例住院患者,分为≤0.4,0.4<ABI≤0.9,0.9<ABI≤1.3,三组。以全因死亡及心因性死亡为主要临床事件终点。以冠心病发病率及冠心病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为次要临床事件终点。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趋势卡方检验,Cox回归,分析相关变量及不同ABI对于具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ABI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年龄明显增高,男性大于女性,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肥胖症的患病率及吸烟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PCI﹑CABG﹑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在ABI异常组中,全因死亡率及心因性死亡率显著增高。ABI正常组对比≤0.4组,其全因死亡率与心因性死亡率分别为(7.2%vs33.3%);(3.2%vs 18.5%),(P<0.01)。Cox回归显示异常ABI是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因性死亡率及冠心病发病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比ABI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是1.82(95%CI:1.15-2.90),心因性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是2.97(95%CI:1.56-5.98)。结论异常ABI是除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传统因素外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并能预测具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状况。对比ABI异常组与正常组,其全因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是1.82(95%CI:1.15-2.90),心因性死亡率的相对危险度是2.97(95%CI:1.56-5.98)。建议对高危人群进行PAD筛查,尤其是在具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首先开展,并将无症状的PAD个体尽早纳入一级预防队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臂指数 前瞻性队列研究 下肢外周动脉病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心脏康复体会
9
作者 李颖 陶凉 +2 位作者 肖红艳 王文渊 朱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已分别得到证实,并得到各自疾病相关指南的推荐。两者同时存在时,患者的运动评估方法和运动康复方案有其特殊性。我中心对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已分别得到证实,并得到各自疾病相关指南的推荐。两者同时存在时,患者的运动评估方法和运动康复方案有其特殊性。我中心对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了1个月系统化心脏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最大代谢当量、无氧阈功率、6 min步行距离、出现跛行的距离均有提高;血压及血糖等危险因素控制在目标范围。患者的心肺功能、身体活动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肢疼痛和跛行症状有所缓解;疾病的危险因素得到了控制。通过本例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合并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和二级预防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康复
下载PDF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裴林林 陈庆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研究证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动脉压力指数、肱动脉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脉压、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 研究证实,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肱动脉压力指数、肱动脉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脉压、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可以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 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蔡晓娜 何益平 +1 位作者 翟小亚 彭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535-4539,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本综述将从危险因素、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机械辅助循环方法,本综述将从危险因素、临床应用及机制几个方面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状动脉疾病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 外周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综述
下载PDF
外周动脉疾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吉 江洪 余锂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702-706,共5页
目前外周动脉疾病(PAD)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医疗挑战。值得注意的是,PAD与冠心病(CHD)均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基本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疾病。临床上PAD与CHD均具有相似的疾病危险因素,且PAD患者常合并CHD,进而导致与心血管事... 目前外周动脉疾病(PAD)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疾病负担和医疗挑战。值得注意的是,PAD与冠心病(CHD)均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基本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疾病。临床上PAD与CHD均具有相似的疾病危险因素,且PAD患者常合并CHD,进而导致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直接相关。当前标准治疗下,PAD患者残余心血管风险仍较高。目前公众对PAD的认知度与对其他血管疾病如CHD和卒中的认知度相比是欠缺的。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PAD的筛查,并选择基于风险因素的个体化治疗,将会助力对患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风险
下载PDF
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孔令堃 李亚玉 +4 位作者 曲青霞 王曈 王一鸣 张慧婷 初银珠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8期566-570,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估全身外周动脉斑块,探讨其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疑似CA患者1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其分为CA组93例和非CA组39例。应用超声检测两组外周动脉斑块个数,计算斑块...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估全身外周动脉斑块,探讨其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疑似CA患者13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其分为CA组93例和非CA组39例。应用超声检测两组外周动脉斑块个数,计算斑块超声等级积分(PS);分析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调整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超声评估数据与CA风险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超声评估数据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对CA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数,以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P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71、0.265、0.423、0.531、0.522、0.656,均P<0.05);其中颈动脉斑块数、下肢动脉PS预测CA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均为0.738。调整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动脉斑块数、PS与CA风险不存在独立相关性。全身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联合常规临床危险因素预测CA风险及其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823,均高于常规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可以反映CA存在及病变程度,在常规临床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全身外周动脉斑块超声评估数据可提高CA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动脉斑块 临床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佩 何兆初 +2 位作者 区碧如 曾昭华 罗惠玲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分析患者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危险因素对不同部位的动脉作用是否不同。方法:收集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141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行造影或CT检查,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行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入选病人分为4组:... 目的:分析患者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各危险因素对不同部位的动脉作用是否不同。方法:收集本院心内科住院病人141例,所有患者冠状动脉行造影或CT检查,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行彩色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结果将入选病人分为4组:单纯下肢动脉疾病(PAD组)、单纯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健康组、合并下肢动脉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PAD+CAD组),了解4组之间在传统危险因素上的差别;比较颈动脉病变与下肢动脉病变在患病率上的不同。结果:PAD组中有吸烟史者多于CAD组(74.28%比51.28%,P<0.05);PAD+CAD组中有吸烟史者多于CAD组(75.00%比51.28%,P<0.05);颈动脉病变发生率较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高。结论:吸烟致下肢动脉疾病作用大于其对冠状动脉疾病作用;颈动脉检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可能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
下载PDF
Percutaneous panvascular intervention in an unusual case of extensive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被引量:1
15
作者 Rajesh Vijayvergiya Dheeraj Garg Saroj K Sinh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It is common to se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disease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One need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multi-speciality approach and panvascul... It is common to see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disease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One need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multi-speciality approach and pan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in such patients. We report a 54-year-old diabetic hypertensive male with extensive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nd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who presented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laudication of both lower limbs and mesenteric ischemia. He underwent successful percutaneous panvas- cular revascularization of coronary, renal, mesenteric, aorto-iliac and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ies. Long-term patency of all the stents was also docu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sis Aorto-iliac bifurcat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 Con- 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reactive protein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STENTS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的联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远扬 陈大兴 李良学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的联合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01—2015-09间收治的57例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患者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加强血糖控制,稳定血压,并持续性服用他汀类药物。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及...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的联合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01—2015-09间收治的57例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患者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加强血糖控制,稳定血压,并持续性服用他汀类药物。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及症状分别或同时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PI)。观察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随访3~6个月,行血管造影复查冠状动脉狭窄率。结果对124处冠状动脉靶病变采取PIC介入治疗,共计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35枚,每例植入1~4枚;PCI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及时缓解有效率98.25%(56/57),仅1例术后未完全血运重建,伴有轻度心绞痛,在采取抗凝治疗同时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抗心肌缺血治疗后症状消失。PPI治疗靶血管89支,共植入89枚外周动脉支架,每例植入1~2枚;其中PCI、PPI共同次治疗22例,余下35例均为单次择期治疗,PPI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高100%。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心脏事件,仅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后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患者采取联合介入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后期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防治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外周动脉硬化 冠状动脉介入 外周动脉介入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规范化二级预防远近期治疗效果
17
作者 王红霞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规范化二级预防的远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规范化二级预防的远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规范性二级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相关性指标: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其远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G和TC水平分别为(1.6±0.3)mmol/L和(2.9±0.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4±0.8)mmol/L和(3.8±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远期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SAQ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分值(86.7±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二级预防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远近期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应用效果 规范化二级预防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MSCT评价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硬化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康江河 梁昆如 +2 位作者 叶锋 吕绍茂 段少银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04-1908,共5页
目的探讨GE128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3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为4组:Ⅰ组钙化积分为0,0〈Ⅱ组≤100,100〈Ⅲ组≤400,Ⅳ组〉400)... 目的探讨GE128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测定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3例MSCT冠状动脉造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为4组:Ⅰ组钙化积分为0,0〈Ⅱ组≤100,100〈Ⅲ组≤400,Ⅳ组〉40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测量血管直径法分为Ⅰ~Ⅳ组(Ⅰ组正常,Ⅱ组为轻度狭窄≤50%,50%〈Ⅲ组为中度狭窄≤75%,Ⅳ组为重度狭窄〉75%)。并计算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关系:组问两两比较,EF值,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V值,仅重度狭窄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轻度组及中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V值,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值,重度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关系:组间两两比较,EF值,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钙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V值,仅重度狭窄组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轻度组及中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V值,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的增加,左室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增加,左室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及左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一次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同时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硬化 老年患者 左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汤祥瑞 闫杰松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25-27,28,共4页
目的 :探讨介入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06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0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完全缓解率、手术时间以及住... 目的 :探讨介入在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06年7月20日至2011年7月20日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31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完全缓解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花销,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状况、动脉造影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PCI、PPI手术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9.36%和96.49%,且二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99.35%和97.12%,均处于较高水平。冠状动脉痉挛和出血血肿发生率较高,分别是1.28%和1.60%,并发症发生率为5.75%(18/313),且满意度为98.40%(308/313)。随访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外周动脉狭窄率较高,分别是3.50%和2.80%。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