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燕芳 刘云娥 +4 位作者 祝成红 汤海燕 王欢 杨亚坤 董水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1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行超声引导下非... 目的 探讨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1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行超声引导下非隧道式PICC置管的老年血管通路困难患者43例为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同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的同类患者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随访6个月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在术中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有41例(91.11%)一针穿刺成功,高于对照组的27例(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渗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6个月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的比较中,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4.7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30%,低于对照组的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对于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经上臂高位隧道式PICC置管,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维护方便,可降低导管滑脱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及总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 皮下隧道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管通路 老年人
下载PDF
PICC置管时改变穿刺侧上肢角度对改善导管腋静脉异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戚红萍 江子芳 +2 位作者 傅林娟 单英华 王慧勤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5d~1年)而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然而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我科在行P...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用于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5d~1年)而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尤其适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然而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我科在行PICC置管过程中异位的发生率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 上肢角度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与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方晓玲 陈君 +2 位作者 宋霞梅 黄朝梅 钟春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改变和体质量、身长、上肢长以及胸围等增长的相关性,建立导管位置预测方法。方法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置管当天以及置管后1个月测量体质量、身长、上肢长、上臂围以及胸围等数据,置管后1个...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改变和体质量、身长、上肢长以及胸围等增长的相关性,建立导管位置预测方法。方法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置管当天以及置管后1个月测量体质量、身长、上肢长、上臂围以及胸围等数据,置管后1个月通过胸部X线摄片判断导管尖端位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尖端位置的影响因素。结果 95.2%患儿PICC尖端发生移位;不同穿刺位置的尖端位置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尖端位置改变情况与上肢长增长率显著相关(P<0.01),上肢长增长1%,尖端位置向远离心脏方向移动0.15个椎体。结论上肢长增长率是PICC尖端位置改变的影响因素,可以作为位置预测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 PICC 穿刺位置 上肢 尖端位置 体质量
下载PDF
上臂中下部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春华 赵林芳 +2 位作者 曾旭芬 王雅萍 金向红 《护理与康复》 2013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比较上臂中下部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经上臂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9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A组489例和B组483例。A组经上臂中段区域置管,B组经上臂下段区域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手臂舒适度。结果 A组... 目的比较上臂中下部位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经上臂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9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成A组489例和B组483例。A组经上臂中段区域置管,B组经上臂下段区域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手臂舒适度。结果 A组皮下淤斑、渗液、渗血、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率低于B组,带管舒适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感染和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上臂中段区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臂 并发症 舒适度
下载PDF
恶性肿瘤病人上臂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湘威 陈妙霞 +2 位作者 林金香 卜秀青 李欢云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3期4109-4113,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的357例病人纳入研究组,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155例,PICC组202例...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的357例病人纳入研究组,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组155例,PICC组202例,比较两组病人不同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臂式输液港组与PICC组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3/155)与9.90%(20/20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与0.99%(0.072/千导管日),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为0.65%(1/155)与3.47%(7/2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ICC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穿刺部位置入PICC的护理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霍晓菁 《天津护理》 2009年第6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上臂置管优于肘窝置管的意义。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上臂处置管作为观察组(n=20),肘窝处置管作为对照组(n=40),对两组的舒适度、对输液的影响、静脉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 目的:探讨上臂置管优于肘窝置管的意义。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上臂处置管作为观察组(n=20),肘窝处置管作为对照组(n=40),对两组的舒适度、对输液的影响、静脉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对照组前臂屈曲时对输液速度的影响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结论:选择上臂置管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前臂屈曲时对输液速度没有影响,降低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穿刺 肘窝 中心静脉 PICC
下载PDF
上臂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婉仪 陈少敏 +1 位作者 黄艳芬 钟燕清 《全科护理》 2022年第8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隧道技术应用于上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留置PICC病人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置管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试验组采用建立皮下隧道方式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穿刺技术置管。比较两组病... 目的:探讨隧道技术应用于上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留置PICC病人162例为研究对象,按置管方式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试验组采用建立皮下隧道方式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穿刺技术置管。比较两组病人一针穿刺成功率、操作疼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置管后24 h内渗血量、PICC管脱出、导管口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的疼痛评分、操作出血量评分、置管后脱管、导管口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置管后24 h内渗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隧道式PICC置管操作简单、易学,能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渗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 隧道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