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extu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of Origin of Orthonym and Synonym of Cuscutae Semen
1
作者 Xiali WU Dongxue BAI +3 位作者 Cheng SONG Yaozu XIONG Jia LU Yanhui ZHAO 《Medicinal Plant》 CAS 2021年第1期16-19,24,共5页
A textu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of origin of orthonym and synonym of Cuscutae Semen and synonym of Nu Luo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and the trade name,regional synonym and nickname of Cuscutae Semen were review... A textu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of origin of orthonym and synonym of Cuscutae Semen and synonym of Nu Luo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and the trade name,regional synonym and nickname of Cuscutae Semen were reviewed.The records of orthonym and synonym of Cuscutae Semen in the past dynasties,and the first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writing date of orthodox and synonym were summarized.The textual research showed that Nu Luo and Cuscutae Semen were not the same plant,which had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 and modern application of Cuscutae Sem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en Cuscutae Nu Luo Orthonym SYNONYM textual research on materia medica REVIEW
下载PDF
银翘的本草考证
2
作者 左昊冉 孙鹏 滕佳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 银翘是金银花和连翘的合称。两者都是清热解毒药物,相须为用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作者通过对历代古籍及权威药学专著的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分别对连翘和金银花的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用药部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本草著作对连翘、金银花记载不尽相同。连翘早期名为异翘,性味由“苦、平”转为“味苦性寒或微寒”,用药部位由根部发展为全叶,具有消肿排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忍冬为金银花早期用名,只采用茎叶作为用药部位到茎、叶、花均可入药,属“寒”性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考证结果可为今后成方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 连翘 金银花 名称 性味归经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苎麻根本草考证
3
作者 索晓梅 孙婉萍 谢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82-188,共7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中华本草》《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苎麻根以“苎根”为名,首载于《名医别录》;原植物苎麻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古以“山苎”混用之;性味归经为“甘,寒。归心...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中医方剂相关记载,并结合现代《中华本草》《中药志》《中药大辞典》进行系统考证。结果发现苎麻根以“苎根”为名,首载于《名医别录》;原植物苎麻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古以“山苎”混用之;性味归经为“甘,寒。归心、肝、肾、膀胱经”;功效为清热,安胎,凉血,止血,解毒,主要治疗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消渴,湿热淋证、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证,外治痈肿疮毒等。古代苎麻根所治疾病较多,有混淆品山苎,现已区分,但苎麻叶与苎麻根依然存在混用。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对苎麻根的名称、产地、基原、药性、功用进行了梳理和考证,探究了苎麻根药物历史演变过程,为中药苎麻根正本清源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根 基原 药性 功用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蒙药玉簪清咽十五味散方源与方解考证
4
作者 韩九林 王美丽 拉喜那木吉拉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目的 为蒙药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蒙医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及现代文献规范标准,结合临床实际用药特点,对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的方名、基源、方解、方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 该方由15味中药材组方,始... 目的 为蒙药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蒙医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及现代文献规范标准,结合临床实际用药特点,对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的方名、基源、方解、方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 该方由15味中药材组方,始载于第司·桑杰嘉措《兰塔布》,属传统蒙药经典验方。单味药基源方面,诃子或金诃子、川楝子、栀子、广酸枣、肉豆蔻、苦参、甘草基源无异议;邦占即玉簪花,檀香即白檀香,竹黄即天竺黄(石灰华、石膏),沙参即北沙参,丁香即公丁香,木香即广木香,巴沙嘎即鸭嘴花,沉香即山沉香,为最佳配伍组合。药味涩、苦、辛、甘、酸分别占26.80%,67.53%,18.56%,24.23%,5.15%;药性寒、凉、平、温分别占24.74%,43.81%,17.01%,14.43%。对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胸满、气喘、胸肋作痛、肺热咳嗽、巴达干热等症的疗效确切,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簪清咽十五味散 基源 方解 方源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藁本基原与辽藁本道地药材本草考证
5
作者 石昌能 边澈 +5 位作者 许亮 任迎彤 于耀辉 李婧 王妍冰 谢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58-61,共4页
文章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地方志、期刊文献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从中药的名称、基原植物、功效等方面对藁本进行本草考证,探究辽藁本的道地产区及其历史变迁,挖掘辽藁本的道地性。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植物名实图考》对于藁本... 文章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地方志、期刊文献等,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从中药的名称、基原植物、功效等方面对藁本进行本草考证,探究辽藁本的道地产区及其历史变迁,挖掘辽藁本的道地性。在考证过程中发现,《植物名实图考》对于藁本产地的记载“今山东别有藁本”与其他本草著作均不相同,通过本草考证确定中药藁本的基原植物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古时辽藁本的道地产区为当今山西省太原市、武宁县等地,近代其道地产区变迁至辽宁省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辽藁本 本草考证 道地药材 中药
下载PDF
藏药“二姜”的本草考证及方剂配伍规律的探析
6
作者 白玛确吉 次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姜作为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食材之一,对药物和食物的制作有一定上的辅助和提鲜作用,在中医和民族医药中用药历史悠久,且治疗疾病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藏医的各大方剂中姜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药或辅药,在藏医药中姜可分为很多种,... 姜作为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食材之一,对药物和食物的制作有一定上的辅助和提鲜作用,在中医和民族医药中用药历史悠久,且治疗疾病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藏医的各大方剂中姜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药或辅药,在藏医药中姜可分为很多种,种类辨认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不一。本文主要以干姜和高良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集等文献研究法概述干姜和高良姜在来源,功效、用药价值和规律等方面的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入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加 满嘎 本草考证 配伍
下载PDF
藏药材“当庚”的本草考证
7
作者 旦增卓玛 尼珍 格桑顿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目的:对藏药材当归的藏汉译名、基原以及分类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及汉译本,并结合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果:藏药材“当庚”的植物基原为伞形科植物环根芹或南叶环根芹的干... 目的:对藏药材当归的藏汉译名、基原以及分类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及汉译本,并结合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结果:藏药材“当庚”的植物基原为伞形科植物环根芹或南叶环根芹的干燥根;藏语名为“当庚(■)”及汉译为环根芹;其分类有雌雄两种,雌为“当庚那布(■)”,雄为“当庚嘎布(■)”即那布意译为黑色,嘎布意译为白色。结论:高原藏药材“当庚”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具有清心热、解毒的功效。研究为藏药材当庚正本清源,并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且“当庚”的质量标准及其研究结果将为其更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当庚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旋覆花药性研究古今演变及原因探析
8
作者 李念真 赵翔凤 +1 位作者 田静 宋咏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 考证旋覆花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的演变脉络,初步探析已有记载中对旋覆花药性认识不一的成因。《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奠定了旋覆花药性理论的基础,历代本草文献以此为主体进行了扩充。隋唐以后,旋覆花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将其用于治疗头面部疾病。宋代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旋覆花“性专主下”的认识,开始从味苦辛、性走散的角度阐释其药性特点。至明清时期,出现了“性专主下”“能升能降”“药性旋转”的多元化认识。古代医籍中所载旋覆花药物品种有差异、药用部位不统一、临床配伍变化较丰富,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对药性的判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覆花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药性演变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新修本草》引文溯源及校正探讨
9
作者 刘秀峰 王晓晖 谢明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7期170-173,共4页
《新修本草》在药物的考释中开始广泛引用“经史子集”四部文献,共计34种,其中,引用经史文献11种,本草方剂文献共计14种,其他典籍9种。对《新修本草》引文进行溯源可见,现存《新修本草》辑复本引文内容存在部分文献传抄错误、用字错误... 《新修本草》在药物的考释中开始广泛引用“经史子集”四部文献,共计34种,其中,引用经史文献11种,本草方剂文献共计14种,其他典籍9种。对《新修本草》引文进行溯源可见,现存《新修本草》辑复本引文内容存在部分文献传抄错误、用字错误、断句错误及引用内容同著者注释内容相混等问题,同时引文溯源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修本草》编撰的历程,更准确地把握《新修本草》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本草》 引文 溯源 校正 文献考证
下载PDF
出土汉代医简所载“藜芦”的考证
10
作者 石开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1299-1303,1315,共6页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出土的汉代武威医简、马王堆医简所载的中药藜芦进行名称、基原、产地、采收与炮制、药用方面的考证。结果表明,藜芦最初名黎卢、犁卢、利庐,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以“黎芦”为本品正名收载,魏《吴普本草》始以“...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出土的汉代武威医简、马王堆医简所载的中药藜芦进行名称、基原、产地、采收与炮制、药用方面的考证。结果表明,藜芦最初名黎卢、犁卢、利庐,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以“黎芦”为本品正名收载,魏《吴普本草》始以“藜芦”为本品正名,直至今日。藜芦的基原植物是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汉唐时期藜芦的产地为今山东一带,宋明时期扩展到四川、重庆、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山西的部分地区,现广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古代多载藜芦在(农历)二月、三月采根后阴干,或者用糯米泔汁煮后晒干。现在则明确采收时间为(公历)5~6月末,炮制方法为洗净晒干。藜芦药用价值大,自最古老的医方文献《五十二病方》载有藜芦药方至今,藜芦的药用历史已达两千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马王堆医简 藜芦 本草考证
下载PDF
地龙本草考证及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水清 周改莲 +7 位作者 文建军 钱力 罗春花 赵秋华 农汝楠 马慧慧 黄思敏 卢映霜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67-175,共9页
通过查阅与整理历代本草医籍、现代国家或部颁标准、省级炮制规范及现代文献等资料,对地龙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古今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地龙的临床应用、炮制规范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查阅与整理历代本草医籍、现代国家或部颁标准、省级炮制规范及现代文献等资料,对地龙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进行系统考证,并对其古今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地龙的临床应用、炮制规范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古代本草医籍与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地龙来源一致,历代对地龙性味归经、功效的描述与现代基本一致,其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主治伤寒伏热、蛇瘕、去三虫、黄疸及耳聋等,服用方法由简单演变为精准依方依法使用。古代到现代的炮制方法从20种减少到6种,地龙的炮制方法存在鲜明“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的现象,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从地龙的本草考证、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地龙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本草考证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炮制规范
下载PDF
蒙药传统验方阿木日-6味散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欣欣 吴国华 +4 位作者 包明兰 南丁 齐力格尔 侯亚星 月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7期41-44,共4页
阿木日-6味散出自《医法之海》,属于蒙古族与藏族的传统验方,其蒙文名为阿木日-6,别名为西吉德-6,别名为六味阿毛尔散,由藏木香、大黄、山柰、北寒水石(煅)、诃子、碱花等蒙药按照比例配伍组成,具有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等功效... 阿木日-6味散出自《医法之海》,属于蒙古族与藏族的传统验方,其蒙文名为阿木日-6,别名为西吉德-6,别名为六味阿毛尔散,由藏木香、大黄、山柰、北寒水石(煅)、诃子、碱花等蒙药按照比例配伍组成,具有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等功效,蒙医中用于治疗脾胃不和、积滞内停所致的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高血脂症等。此文献对六味安消散(阿木日-6)方解、方源、临床应用进行了考证,从而期望进一步相关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木日-6 本草考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麦冬性味本草考证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娜 张帆 +3 位作者 于明慧 杨居东 朱俊秀 孙慧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并结合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对麦冬性味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探究麦冬性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麦冬提供理论依据。麦冬经历“一药一味”到“复合药味”,由“甘、平”至“甘、微苦,微寒”的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大量本草文献,并结合其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对麦冬性味的演变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探究麦冬性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中药麦冬提供理论依据。麦冬经历“一药一味”到“复合药味”,由“甘、平”至“甘、微苦,微寒”的发展过程,随着中药性味理论由萌芽到完善发展,标定性味的原则由“一药一味一性”到“一药多味(少数为一味)一性”,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三品和功效而定”到“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转变,本质上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医家在医疗实践对中药性味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本草典籍 考证研究
下载PDF
通草的本草考证及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锐 殷洪林 +4 位作者 马懿飞 孙冬梅 贾小舟 徐勤 陈向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通草[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Koch]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干燥茎髓为入药部位,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但通草和其他中药材存在混淆使用的情况,其中木通与通草的混淆使用最为常见。两者名称相似且功效相近,不仅从古时即存在“同... 通草[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Koch]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干燥茎髓为入药部位,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但通草和其他中药材存在混淆使用的情况,其中木通与通草的混淆使用最为常见。两者名称相似且功效相近,不仅从古时即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情况,如今混淆使用的情况依然存在。考虑到药材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将二者作为不同的药物进行收载,因此本研究梳理二者的历史变迁过程,以正其名,为其辨证使用提供参考,并对经典名方中的“通草”进行分析,论述药方中的“通草”实为何种药材,归纳整理通草的泌乳、利下、抗炎、抗肝毒性、抗艾滋病活性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草 本草考证 经典名方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本草考证的丹参功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小平 王振国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7期58-61,共4页
丹参用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相关记载。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丹参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但历代医家对丹参的功效理解认识不一,甚至有相悖的现象。本研究分别从汉晋南北朝时期、唐宋金元... 丹参用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相关记载。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丹参功效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但历代医家对丹参的功效理解认识不一,甚至有相悖的现象。本研究分别从汉晋南北朝时期、唐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通过本草考证对历代本草进行深入挖掘与梳理。经过系统考证,梳理了历代主流本草中丹参功效认识的沿革。发现历代本草中所记录的正品丹参即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丹参品种,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蒙药清感九味丸方源、方解考证
16
作者 韩九林 王美丽 拉喜那木吉拉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蒙药清感九味丸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蒙医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及现代文献规范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特点,对清感九味丸的方名、基源、方解、方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该方因解热、清感的功效而得名,始载于1... 目的为蒙药清感九味丸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蒙医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及现代文献规范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用药特点,对清感九味丸的方名、基源、方解、方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与结论该方因解热、清感的功效而得名,始载于17世纪问世的《医学诀窍秘籍》,属传统蒙药经典方剂,蒙医典籍对其有较多记载。该方对瘟疫热症、粘热、咽喉肿痛、流行性感冒、肺热等症疗效确切,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感九味丸 基源 方解 方源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本草图经》中4种“本经外类”药的基原考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铭恩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91-94,共4页
《本草图经》记载了100种“本经外类”药,这些药物为地方有疗效的习用品。通过解读文字描述与药图所描绘的植物特征信息,对4种“本经外类”药的基原进行考证。“戎州百两金”可能来源于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xue;“福... 《本草图经》记载了100种“本经外类”药,这些药物为地方有疗效的习用品。通过解读文字描述与药图所描绘的植物特征信息,对4种“本经外类”药的基原进行考证。“戎州百两金”可能来源于紫金牛科植物硃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xue;“福州独脚仙”可能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南美天胡荽Hydrocotyle vulgaris L.;“施州半天回”可能来源于小檗科植物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H.L.Li;“滁州棠毬子”可能来源于蔷薇科植物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图经 本经外类 中药资源 基原 考证
下载PDF
藏药材“巴力嘎”本草考证
18
作者 曲尼扎巴 扎西顿珠 +1 位作者 才绒草 顿珠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42-46,共5页
为明确藏药材巴力嘎的基原及用药情况,系统查阅《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蓝琉璃》和《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古籍文献及汉译本著作,对藏药材巴力嘎的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季节、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发现藏药材巴力嘎的基原主要为... 为明确藏药材巴力嘎的基原及用药情况,系统查阅《月王药诊》《四部医典》《蓝琉璃》和《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古籍文献及汉译本著作,对藏药材巴力嘎的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季节、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发现藏药材巴力嘎的基原主要为西藏亚东、错那、樟木等西藏南部生产的马兜铃科植物西藏马兜铃Aristolochia griffithii Hook.f.et Thomes.ex Duchartre的干燥茎枝。对藏医临床中“巴力嘎”的应用规范化和质量标准、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巴力嘎 藏马兜铃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蒙药材查干曲玛孜品种整理与本草考证
19
作者 额日登娜布其 鲍布日额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91-94,共4页
对蒙药材查干楚玛孜进行本草考证,正本清源,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阅蒙医药经典医籍,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蒙医药临床用药历史沿革,进行药材基源考证。藏医所用的曲玛孜为蓼科的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 对蒙药材查干楚玛孜进行本草考证,正本清源,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查阅蒙医药经典医籍,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蒙医药临床用药历史沿革,进行药材基源考证。藏医所用的曲玛孜为蓼科的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西藏部分地区用的是塔黄Rheum nobile Hook.f.et Thoms.,青海部分地区用的是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为代用品。蒙药材查干曲玛孜即为玄参科植物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或长果水苦荬Vanagalloides Guss.的干燥全草。对蒙药材查干曲玛塞进行文献考证,正本清源,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查干曲玛孜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藏药“公巴嘎吉”本草考证
20
作者 薄尔多 彭毛吉 +1 位作者 楞本加 才让南加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为明确藏药“公巴嘎吉”的传统基原,通过系统查阅《宇妥本草》《药名之海》《晶珠本草》《晶镜本草》等藏医药经典文献与相关汉译本书籍,并结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藏药“公巴嘎吉”的名称、功效、性状、生境进行考证整理,为规范藏药“公... 为明确藏药“公巴嘎吉”的传统基原,通过系统查阅《宇妥本草》《药名之海》《晶珠本草》《晶镜本草》等藏医药经典文献与相关汉译本书籍,并结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藏药“公巴嘎吉”的名称、功效、性状、生境进行考证整理,为规范藏药“公巴嘎吉”的基原提供研究参考,并对提升其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考证 藏药 公巴嘎吉 基原 质量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