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性回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盼 谢传艺 边雪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预防PMASD的发生发展,并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早期预防PMASD的发生发展,并采取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12月于杭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3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联合面对面访问、电话及云平台对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并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结合询问情况及患者或照护者上传的照片诊断有无发生PMASD。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PMASD影响因素。结果: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PMASD发生率为36.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造口处手术伤口、坐位时造口周围皮肤褶皱、更换照护者、造口袋类型、造口袋更换周期是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发生PMASD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性回肠造口PMASD发生率高,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造口伤口和周围皮肤褶皱、造口产品等方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积极鼓励患者提高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以预防PMAS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回肠造口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造口自护能力对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张海清 张丽 张小露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6期3151-3154,共4页
目的:探究造口自我护理(自护)能力对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10例老年结肠造口病人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至术后3个月,统计病人周围潮湿相关... 目的:探究造口自我护理(自护)能力对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110例老年结肠造口病人为研究对象,定期随访至术后3个月,统计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借助自制病人信息问卷实施调查,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造口自护能力预测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共有32例病人并发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70岁、造口开口高度<1 cm、底盘渗漏次数>3次、未使用防漏膏、大便不成形、造口自护能力(P<0.05);造口自护能力预测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65,0.858)],最佳截断值为118.47,约登指数为0.674,灵敏度为0.846,特异度为0.828。结论: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是老年结肠造口病人高发性并发症,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复杂,造口自护能力对老年结肠造口病人并发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有预测价值,能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造口 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自护能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尿路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秀伟 任海艳 +2 位作者 董敏 崔丽艳 黄静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 探讨尿路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三级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尿路造口术的1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造口周围潮湿... 目的 探讨尿路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某三级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尿路造口术的1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分为并发症组(50例)和非并发症组(119例),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并选取2021年1-12月的54例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建模组术后3个月内造口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9.6%(50/169),验证组为31.5%(17/54)。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5(OR=0.101)、BMI 18.5~24(OR=0.134)、是否放化疗(OR=5.531)、造口定位(OR=3.853)、造口部位(OR=5.788)、造口底盘渗漏次数>3次(OR=5.211)、造口自护能力(OR=56.296)。Hosmer-Lemeshow检验P=0.77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1,约登指数为0.819,灵敏度为0.904,特异度为0.915。模型验证结果:灵敏度为0.882,特异度为0.948,准确率为96.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及时对尿路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造口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风险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牧玲 甄莉 +3 位作者 朱木兰 白雪洁 温海飞 周宏珍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总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Up To Date、BMJ、JBI、RNAO、GIN、NICE、NGC、SIGN、WOCN、PubMed、Web of Science、医脉通、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Em... 目的总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Up To Date、BMJ、JBI、RNAO、GIN、NICE、NGC、SIGN、WOCN、PubMed、Web of Science、医脉通、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Sino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关于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6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3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3篇证据总结,最后汇总9个方面,共21条证据。结论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证据总结
下载PDF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7
5
作者 郭琼 刘春芳 +3 位作者 张静 王孜恒 霍蕊 崔苗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5期430-436,共7页
目的 检索并总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PMASD)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采用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完成文献筛选及文献评价,提炼PMASD的最佳证据,形成PMASD预防和管理方案最佳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 目的 检索并总结肠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PMASD)预防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采用PIPOST模式确定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完成文献筛选及文献评价,提炼PMASD的最佳证据,形成PMASD预防和管理方案最佳证据总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6月1日。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1篇临床决策支持、5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或团体标准、2篇证据总结。总结出包括术前教育、造口定位、造口袋系统的选择与安装、术后评估指导、造口周围皮肤管理等5个方面的相关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肠造口患者PMASD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最新的依据,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 预防管理 证据总结 结直肠癌 护理
下载PDF
造口底盘裁剪范围不同的泌尿造口病人PMASD发生情况及特征比较
6
作者 梅自伟 曹英 +4 位作者 汤利萍 郭灿 黄瑞莹 杨敏 张丽婷 《循证护理》 2023年第4期708-712,共5页
目的:了解造口底盘不同裁剪大小的泌尿造口病人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发生情况并比较其特征,为PMASD的预防及造口底盘最佳裁剪大小的总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于2020年9月—2022年3月我院造口门诊的108例病人... 目的:了解造口底盘不同裁剪大小的泌尿造口病人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发生情况并比较其特征,为PMASD的预防及造口底盘最佳裁剪大小的总结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于2020年9月—2022年3月我院造口门诊的10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造口底盘2 mm裁剪A组、4 mm裁剪B组、6 mm裁剪C组各36例,观察并比较造口底盘不同裁剪大小病人PMASD的发生情况及特征。结果:A组、B组、C组PMASD的发生率分别为36.11%、13.89%、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的更换频率集中分布于3~5 d,B组更换频率则集中分布于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PMASD复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C组首发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复发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和C组之间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口底盘不同裁剪大小的泌尿造口病人PMASD发生率及发生特征有明显差异。造口底盘裁剪范围适当增大(4~6 mm)病人PMASD发生率、复发率更低,首发时间更晚,持续时间更短,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建议将造口底盘裁剪范围扩大至4~6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泌尿造口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造口底盘裁剪 疾病特征 专科护理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慧 王一涵 +4 位作者 贾宏玉 雍秀伟 马丽娜 石刚 李辉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22期2017-202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通过临床大数据(医渡云)平台,提取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医疗信息系统中结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MASD)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通过临床大数据(医渡云)平台,提取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医疗信息系统中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PMASD的影响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PMASD发生率为57.6%(269/4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4,P<0.000)、空腹血糖(FPG;OR=4.886,P<0.001)、放疗史(OR=3.409,P<0.001)、造口种类(OR=0.490,P=0.047)、造口开口高度(OR=13.947,P<0.001)、造口周围皮肤褶皱(OR=2.780,P=0.003)、排便性状(OR=0.435,P=0.008)、预防性使用防漏膏(OR=0.211,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PMA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PMASD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高危因素建立精准预警机制及干预策略,以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 造口 护理
下载PDF
饮食类型对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莺歌 吴燕 +4 位作者 曹秋君 邱群 吕桂芬 卜丽文 顾佳妮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3期485-491,共7页
目的:探讨饮食类型对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饮食类型对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行肠造口术患者362例。根据患者饮食类型分为普食、软食、半流质、流质4组,定期随访所有患者至术后3个月。采用统一的PMASD评定表和肠造口患者调查表收集结局变量和其他预测变量资料,采用R软件的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饮食类型对PMASD的预测效能并纳入其他预测变量进行校正。结果:共329例患者完成随访,发生PMASD 141例(42.8%),其中普食组37例(26.2%)、软食组48例(34.1%)、半流质组56例(39.7%)。软食及半流质在校正前后均为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后OR值分别为6.30(95%CI 3.31~12.32,P<0.001)和8.99(95%CI 4.47~18.81,P<0.001),模型校正前后的拟合效果均良好,AUC分别为0.767(95%CI 0.718~0.815)和0.845(95%CI 0.804~0.886)。结论:饮食类型是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普食相比,软食和半流质会增加PMASD风险且半流质风险高于软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饮食 预测
下载PDF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
9
作者 郭琼 刘春芳 +3 位作者 张静 汤琪 张梦媛 李秀川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3-1421,共9页
目的开展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评价其在提升护士及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水平及降低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文献筛选、评价与汇总,总结肠造口周围潮... 目的开展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评价其在提升护士及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水平及降低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文献筛选、评价与汇总,总结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2021年10月—2022年3月,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基础,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审查,明确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并制订行动策略,完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与管理的循证实践内容。2022年4月—6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外科病房开展循证实践,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护士各审查指标执行率、护士和肠造口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水平及肠造口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循证实践前纳入46例,循证实践后纳入49例。循证实践后,各审查指标执行率均有提升,总体审查指标执行率由0~66.67%上升至83.33%~100%,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问卷得分由(69.67±8.31)分提高至(80.18±8.07)分,护士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知识问卷得分由(79.83±5.97)分提高到(88.28±5.43)分,出院4、12周时,患者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亦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预防与管理循证实践可有效提高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提升护士与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的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术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炎 预防 管理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莺歌 吴燕 +4 位作者 曹秋君 邱群 吕桂芬 徐洪莲 高键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肠造... 目的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肠造口术的329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PMASD分为并发症组(141例)和非并发症组(188例),基于单因素分析、Lasso变量筛选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区分度,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于2020年10月—11月选取10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建模组术后3个月内PMASD发生率为42.9%(141/329),验证组为37.6%(41/109)。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性别(OR=0.497)、造口部位(OR=4.338)、造口开口高度(OR=0.304)、底盘区域手术切口(OR=3.479)、底盘贴合情况(OR=2.399)、软食(OR=3.155)、半流质饮食(OR=3.325)。Hosmer-Lemeshow检验P=0.27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00,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798。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P=0.51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为0.610,特异度为0.882。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PMASD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造口术 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保护 模型 统计学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