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1
作者 吴晓丽 李朝苏 +4 位作者 刘淼 李明 李式昭 熊涛 汤永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3-20,共8页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 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和药剂处理对小麦产量以及赤霉病防控效果的影响。2019-2022年,设置2种耕作方式(深旋+秸秆旋埋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药剂(对照、化学药剂和生防制剂)以及5个小麦品种,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利用方式下,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药剂防治效果以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2022年赤霉病发生较2020年重,主要与花后的降雨量有关;免耕+秸秆覆盖处理的产量较深旋+秸秆旋埋处理高11.76%~58.82%,主因是穗数较高,免耕+秸秆覆盖的土壤禾谷镰刀菌含量和病籽率明显低于旋耕处理,但病穗率和子囊壳数量显著高于深旋+秸秆旋埋处理;在赤霉病发生较轻年份,生防制剂防控效果最佳,其次是化学药剂处理,但在赤霉病发生偏重年份,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略优于生防制剂;‘绵麦902’产量高但易感染赤霉病,‘川麦618’产量较高且赤霉病抗性好。总体来看,免耕秸秆覆盖产量高,选用抗性品种和合理运用药剂能够有效抑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生防制剂 小麦赤霉病 病穗率 子囊壳
下载PDF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和F.asiaticum在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子囊壳形成的比较
2
作者 茹艳艳 谢淑娜 +3 位作者 刘佳中 李保叶 孙静 郝俊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161,200,共11页
为探究麦田前茬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两个优势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子囊壳形成和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分别选择3株F.graminearum菌株(SE81,3-ADON型;LcA-2,15-ADON型... 为探究麦田前茬作物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中国小麦赤霉病菌的两个优势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子囊壳形成和发育成熟过程的差异,分别选择3株F.graminearum菌株(SE81,3-ADON型;LcA-2,15-ADON型;HX5-1,NIV型)和2株F.asiaticum菌株(M4A,3-ADON型;M31-2,NIV型),用其孢子悬浮液接种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放置于花泥和地表两种环境条件下,比较接种不同菌株秸秆上子囊壳的形成和发育成熟情况及5个菌株对‘郑麦366’(高感小麦赤霉病品种)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花泥环境下产生子囊壳的速度要快于地表,以玉米秸秆为载体子囊壳产生速度比水稻秸秆快且多数密度大,3个F.graminearum菌株(SE81、LcA-2和HX5-1)在同种秸秆相同环境下比2个F.asiaticum菌株(M4A和M31-2)产生子囊壳的速度快且子囊壳密度大。5个菌株在不同环境的不同秸秆上产生的子囊壳的成熟度均无规律,接种‘郑麦366’后其病情指数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花泥和地表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上3次调查的子囊壳密度与‘郑麦366’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子囊壳产生速度(AUPGC)与‘郑麦366’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将为阐明F.graminearum和F.asiaticum在中国小麦赤霉病上表现区域性地理分布的原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 F.asiaticum 玉米秸秆 水稻秸秆 子囊壳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黄瓜白粉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艳菊 左洪波 +2 位作者 曲丽 秦智伟 周秀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等5个城市的11份黄瓜白粉病病样从分生孢子形状、大小、纤维体的有无、芽管着生位置、闭囊壳的特征以及鉴别寄主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分生孢子内均可见明显的...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等5个城市的11份黄瓜白粉病病样从分生孢子形状、大小、纤维体的有无、芽管着生位置、闭囊壳的特征以及鉴别寄主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分生孢子内均可见明显的纤维体,萌发管叉状,从分生孢子的侧面长出;闭囊壳内含1个子囊,每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均可侵染鉴别寄主Lagenaria leucantha。由此可知,引起黑龙江省黄瓜白粉病的病原为Sphaerotheca fuligin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白粉菌 子囊壳
下载PDF
关中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小麦赤霉病穗率的关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平平 宋金东 +4 位作者 冯小军 商鸿生 杨家荣 宋梁栋 胡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2-1028,共7页
为了准确预测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采用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穗表赤霉菌孢子数的关系模型y=1.115+2.506x,并在实验室前期关中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麦田产... 为了准确预测关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采用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与穗表赤霉菌孢子数的关系模型y=1.115+2.506x,并在实验室前期关中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麦田产壳玉米秸秆密度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中产壳玉米秸秆密度参数的灵敏度变化范围为0.09~0.13,为中等灵敏参数。利用2014年关中15个代表县以及杨凌1986-1992年的实测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在75%以上。综合来看,此预测模型使用简单,预测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玉米 产壳秸秆密度 病穗率
下载PDF
浙江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敏忠 柴荣耀 张庆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研究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对于明确稻瘟病菌的分类学地位,病菌的遗传、生态及起源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重视。自1971年Hebert最早报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由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上分离的草瘟菌... 研究稻瘟病菌有性世代,对于明确稻瘟病菌的分类学地位,病菌的遗传、生态及起源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重视。自1971年Hebert最早报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由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上分离的草瘟菌[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能产生有性世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沈瑛等于1989年首次报道了“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初步研究”结果。为了解浙江省稻瘟病菌有性世代的形成能力,交配型及其地理分布,我们于1990~1992年进行了是项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有性世代 水稻 浙江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禾谷镰孢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花 纪莉景 +2 位作者 柴兆祥 Knight T E Burgess L W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掌握禾谷镰孢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从根部表现有坏死和叶鞘发褐的小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小麦地土壤及玉米籽粒.玉米茎秆上分离禾谷镰孢,并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Nels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43个镰刀菌菌株中,... 为掌握禾谷镰孢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分布及变异情况,从根部表现有坏死和叶鞘发褐的小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小麦地土壤及玉米籽粒.玉米茎秆上分离禾谷镰孢,并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Nels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43个镰刀菌菌株中,有14 个菌株经鉴定为禾谷镰孢,均从玉米茎秆上分离到,小麦根部.小麦叶鞘.小麦地土壤.玉米籽粒中分离到的镰刀菌中未见禾谷镰孢.将禾谷镰孢在特定条件下培养后,发现14 个禾谷镰孢菌株产生子囊壳的数量不同,为2-90个.在以Fg16为引物的PCR 反应中,随机选取的11个禾谷镰孢菌株都产生0.41kb的PCR 产物,而6个对照菌株都产生0.50kb的片段,证明引物Fg16可以区分禾谷镰孢菌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以Tri13为引物的PCR 反应显示,11个禾谷镰孢菌株以及3 个中国对照菌株都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而3个澳大利亚对照菌株产生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孢 子囊壳 真菌毒素 Fg16 TRI 13 PCR
下载PDF
人工诱导禾谷顶囊壳有性态发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袁红旭 商鸿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60,共5页
利用小麦根部分离的18个禾谷顶囊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菌株,对诱导该菌产生子囊壳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WSY(麦秆、酵母膏)三角瓶法效果最好,产壳株率为... 利用小麦根部分离的18个禾谷顶囊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菌株,对诱导该菌产生子囊壳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WSY(麦秆、酵母膏)三角瓶法效果最好,产壳株率为100%;其次为PD三角瓶法和1/2PDA琼脂培养皿法。寄主活体诱导法也能较好地诱导产壳。该菌产生子囊壳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pH值为7.0~7.5,光照是产壳的必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顶囊壳 子囊壳 诱导产壳 小麦 全蚀病
下载PDF
麦类赤霉病菌子囊壳形成所需环境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基日 刘宪虎 +1 位作者 许明子 李艳茹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7年第2期69-73,共5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麦类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形成能力的菌株间差异、子囊壳形成所需要的主要环境条件及子囊壳形成的培养方法。结果表明:供试的248个菌株之间的子囊壳形成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子囊壳形成所需要的光源是紫外光(波长:300~400n... 本文主要探讨了麦类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形成能力的菌株间差异、子囊壳形成所需要的主要环境条件及子囊壳形成的培养方法。结果表明:供试的248个菌株之间的子囊壳形成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子囊壳形成所需要的光源是紫外光(波长:300~400nm),每天光照时间为2小时以上,培养温度为2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菌 子囊壳形成 环境条件 麦类 病害
下载PDF
竹黄结构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顾龙云 安旺盛 蒲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6-210,共5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镜的观察,竹黄的子囊壳呈桃形或烧瓶状,埋生在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了座外侧,呈弧形排列,孔口朝外,其内无缘丝,中心腔内无侧丝,基部着生的子囊垂直平行排列。在每条子囊内含有6个棱形的、单行排列的,具有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镜的观察,竹黄的子囊壳呈桃形或烧瓶状,埋生在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了座外侧,呈弧形排列,孔口朝外,其内无缘丝,中心腔内无侧丝,基部着生的子囊垂直平行排列。在每条子囊内含有6个棱形的、单行排列的,具有纵横隔膜的子囊孢子,共开裂方式属于孔口类型。同时发现在同一个子囊壳内,子囊顶端小孔和了囊孢子纵横隔膜形成发育阶段不同的细胞图像。竹黄分生孢子阶段,形成瓶梗孢子,产生在子座靠近寄主竹杆一侧内层,形状不规则的分生孢子器内。其瓶梗孢子与了囊孢子极相似,仅稍大些,且两端较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 形态结构 光学显微镜
下载PDF
宁夏灌区小麦赤霉病菌子囊壳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10
作者 谢益书 顾才东 《农业科学研究》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带菌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孢子是本区小麦赤霉病的重要侵染来源。本文用Taylor指数、Iwao公式,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K常数,判断宁夏灌区小麦赤霉病子囊壳在稻茬和高梁残体上的分布型。所调查的不同田块均属聚集分布。研究结果为田间调查... 带菌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孢子是本区小麦赤霉病的重要侵染来源。本文用Taylor指数、Iwao公式,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和K常数,判断宁夏灌区小麦赤霉病子囊壳在稻茬和高梁残体上的分布型。所调查的不同田块均属聚集分布。研究结果为田间调查时采用正确合理的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的正确性,以及为病害短期预报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子囊壳 分布型 序贯抽样技术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组成鉴定及其有性生殖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戴冬青 王绍新 +3 位作者 刘宁 贾慧 曹志艳 董金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4-641,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性生殖规律,自我国12个省区采集不同玉米种植区的大斑病样,分离后获得664株菌,采用PCR分子检测方法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在室内对影响该病原菌有性生殖的诱导介质、Fe3+浓度、碳源、光照...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性生殖规律,自我国12个省区采集不同玉米种植区的大斑病样,分离后获得664株菌,采用PCR分子检测方法对其交配型进行鉴定;在室内对影响该病原菌有性生殖的诱导介质、Fe3+浓度、碳源、光照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玉米大斑病菌存在A交配型(携带StMAT1-1基因)、a交配型(携带StMAT1-2基因)和Aa交配型(同时携带StMAT1-1基因和StMAT1-2基因)菌株,其中A、a、Aa交配型菌株数量分别为46、585和3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6.93%、88.10%和4.97%;在温度25℃、相对湿度55%、玉米叶片为诱导介质、外源添加0.12 g/L FeCl3和0.85 g/L CaCO3、光照培养条件下,有利于有性态子囊壳的产生,同等条件下黑暗培养更利于有性态子囊壳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配型 有性生殖 子囊壳
原文传递
大豆茎溃疡病菌子囊壳诱导及孢子萌发方法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会平 师情 王凯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大豆茎溃疡病是为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世界上十大大豆生产国中已有7个国家发现大豆茎溃疡病菌的分布,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威胁。该病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没有发生为害的报道。大豆茎溃疡病菌以菌丝和子囊壳在大豆植株及... 大豆茎溃疡病是为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世界上十大大豆生产国中已有7个国家发现大豆茎溃疡病菌的分布,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威胁。该病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没有发生为害的报道。大豆茎溃疡病菌以菌丝和子囊壳在大豆植株及其残体上越冬,子囊壳在干燥35d后子囊孢子仍能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茎溃疡病 菌子 孢子萌发 水琼脂
原文传递
基于报告基因敲入构建果生刺盘孢细胞核荧光标记菌株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秋月 梁晓飞 +2 位作者 张玮 孙广宇 张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4,共9页
运用基因敲入技术,将GFP、mCherry整合到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组蛋白histone H1位点,实现融合表达,获得细胞核荧光标记菌株。基于标记菌株可以对分生孢子、营养菌丝、附着胞、侵染菌丝等结构中的细胞核进行实时活体观察... 运用基因敲入技术,将GFP、mCherry整合到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组蛋白histone H1位点,实现融合表达,获得细胞核荧光标记菌株。基于标记菌株可以对分生孢子、营养菌丝、附着胞、侵染菌丝等结构中的细胞核进行实时活体观察。果生刺盘孢存在性亲和的"+"、"-"型菌株分化,GFP"+"型菌株和m Cherry"-"型菌株接触形成明显杂交线,杂交线上单子囊内含红绿两种孢子,表明"+"、"-"型菌株间发生杂交;杂交线上子囊壳壁表达m Cherry,表明由"-"型菌株发育而来。本研究构建的核荧光标记菌株将是研究果生炭疽菌细胞周期调控和有性繁殖过程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壳属 子囊壳 荧光蛋白 基因敲入 有性繁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